奶牛常規飼養操作規程
一、犢牛飼養期(產后1-6月齡):
犢牛飼養期又分為哺乳期犢牛(0-3月齡),此階段是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時期;斷奶期犢牛(3-6)月齡,此階段是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
飼喂方法:犢牛出生后應近早在1~2小時內吃上初乳,喂量不應少于1公斤,哺乳期每日喂乳量10~15公斤,犢牛長到3個月左右即可斷奶,犢牛出生后7天以后可開始訓練犢牛采食特制精料和優質柔軟的青干草、青貯,直至犢牛每天能吃到1公斤左右的開食料的,可考慮斷乳。
管理:犢牛出生后,擦去口鼻腔內和體表粘液,6~8厘米處剪斷臍帶,喂奶要定時,定溫,定量。
二、育成牛飼養期(產后7-18月齡)
飼喂方法:這個階段育成牛瘤胃的容量大大增加,利用青粗飼料能有明顯提高,所以飼養者要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強飼養獲得較大的日增重,每日精料給量2~2.5公斤,粗飼料自由采食量正常飼養情況下,18月齡的育成牛體重可達300~350公斤,體高達125厘米,并出現發情表現。
繁殖:育成牛長到16~15月齡或體重300公斤時,可觀察發情并配種。
管理:牽引調教,12月齡后開始觸摸乳房,訓練其栓系,定槽,認位。
三、干乳期(停止擠奶至分娩前15天)
飼喂方法:日糧應以優質青干草為主,并喂以適量青綠,塊根飼料和精料,精料飼喂不易過量,一般混合料2.5公斤左右為易,干乳后期需增加日糧濃度,降低鈣的給量,以適應產后需要。在此階段精粗料喂量比確定在30:70左右為宜。
繁殖:干奶期禁喂酒糟,以免引起流產難產,胎衣不下等。
管理:注意觀察乳房停奶之后的異常變化,飼喂后任其自由活動,以利健康。
四、圍產期(分娩前后各15天內)
飼喂方法:臨產前母牛應逐漸增加精料喂量,但最大喂量不宜超過牛體重1%(對產前乳房水腫嚴重的奶牛,不宜多喂精料,同時減喂食鹽,為防止母牛發生便秘,分娩后補飲喂熱麩皮及鹽鈣湯10~20公斤(麩皮500克,食鹽50克,碳酸鈣50克),以利母牛恢復體力和胎衣排出,產后一周內鈣磷比調整為3:1。
繁殖:母牛臨產前要做好安全接產準備工作,要給臨產母牛以清潔,干燥墊草和安靜的環境。
管理:產后胎衣一般在12小時排出,檢查胎衣的完整情況,產后一周內不要擠凈初奶。
五、泌乳盛期(產后16-100天內)
飼喂方法:體質恢復已退居次要地位,產奶成為主要方面。升奶期母牛以飼料中獲得的養分滿足不了泌乳需要,產后4~6周達泌乳高峰,可采用引導飼養方法飼喂,產后5~7天開始,給母牛優質干草和充足飲水,精料每日增加0.5公斤,直至乳量不再上升為止,飼養水平達到飼養標準120%,然后開始正常飼養,穩定產奶量50:50。
繁殖:產犢60天后,開始觀察發情配種,并做好發情配種記錄。
管理:飼料供應需要穩定,加強乳房護理,擠奶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不可經常更換擠奶員。
六、泌乳中期(產后101-200天)
飼喂方法:這階段奶牛采食量有較大增大,飼喂精普量應較前期減少,精粗料比為40:60在此期間奶量穩中有降,月減少5~7%,此期間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盡量使產奶量下降慢些,干物質進食量可高達體重的3.5~4.5%。
繁殖:配種后2個月無發情表現的牛,做妊娠檢查防止空懷。
管理:做好保胎工作,預防母牛擁擠滑跌,擊打或牛只相互格斗。
泌乳后期(產后201天至干乳期前)
飼喂方法:這階段正處于妊娠中后期,產奶量已大幅度下降(每月遞減8~12%),精料給量應適當減少,但在干奶前一個月左右精料給量應增加1公斤左右,確保滿足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精粗比為35:65左右為宜。
繁殖:確定預產日期,做好停奶準備
管理:對奶奶產前日產量15公斤以上的牛采用逐漸干奶法,對于奶前產奶量不高,牛可采用快速干奶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