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呼吸道病原體是怎樣影響豬的 [打印本頁]

    作者: 牛莫王    時間: 2010-3-4 09:52
    標題: 呼吸道病原體是怎樣影響豬的

    呼吸道病原體是怎樣影響豬的

    呼吸道病原有病毒、細菌和支原體,影響受感染豬的呼吸機能。有些總是以原發性病原出現,有些經常作為繼發性病原。

    【病毒】豬流感病毒(SIV)、藍耳病病毒(PRRSV)、環狀病毒(PCV-2)。

    1.流感病毒:粘附于纖毛上,從粘膜上釋放粘液。在鼻腔粘膜、淋巴結和肺臟復制。首先在上呼吸道的細胞內復制,并進一步擴展到肺臟,引起氣道纖毛破壞,纖毛損失和粘液過度產生。病毒繼續進入肺泡,進入肺臟的病毒數量決定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再結合其它病毒感染,造成豬肺臟防御系統的破壞,容易繼發細菌感染。

    2.PRRSV:因為巨噬細胞是最重要的PRRSV復制場所,破壞肺臟巨噬細胞的活性,造成細菌繼發感染。

    3.PCV-2:也可感染肺臟巨噬細胞,但對巨噬細胞破壞程度不如PRRSV。

    【細菌】細菌究竟是侵害上呼吸道,還是侵害下呼吸道。上呼吸道(鼻腔)中是D型多殺性巴氏桿菌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的入侵場所。在下呼吸道,A型多殺性巴氏桿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和副豬嗜血桿菌是主要的細菌性病原。

    1.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定居鼻腔,粘附粘膜,毒素激發了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萎縮性鼻炎。

    2.D型多殺性巴氏桿菌:定居扁桃體和鼻腔,但只有預先存在損傷的情況下,多殺性巴氏桿菌才能產生自己的毒素,導致萎鼻。

    3.A型多殺性巴氏桿菌:定居肺臟,致病機理很多,如產生夾膜,抵抗細胞的攻擊;也有指狀突起,容易附著于細胞;產生皮膚懷死毒素。

    4.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12種血清型,通過小滴進入上呼吸道,最終定植于扁桃體。從扁桃體釋放或吸入,則定植于肺臟,被巨噬細胞吞噬,局噬細胞被殺死。APP也有幾種致病機理:可釋放蛋白酶,破壞血紅蛋白;APP的轉鐵蛋白結合蛋白可以從宿主奪取鐵,可以產生內毒素和外毒素;而且能產生夾膜,抵御防御細胞的攻擊。

    5.副豬嗜血桿菌(HP):呼吸道最早的定居菌,粘附于纖毛,但機理不清。

    【支原體】實際上,支原體是細菌,引起支原體肺炎。肺炎支原體具有病毒、細菌、支原體感染的基礎,即PRDC的基礎。

    1.肺炎支原體:是經濟損失最重要的非病毒性病原,如果存在惡劣的環境、飼養管理差、非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和其它呼吸道病原,則支原體更容易定植。


    MH
    最常見于氣管和支氣管,粘附于纖毛,并破壞纖毛,導致呼吸道防御系統的破壞,直接或間接(毒素)?纖毛喪失,導致清除吸入顆粒、病原和正常肺臟體液的能力下降。


    MH
    同樣可以抑制機體的免疫應答。感染MH的豬,巨噬細胞的功能改變,促進多殺性巴氏桿菌和PRRSV的感染。曾經有觀點:PRRSV首先感染,促進了MH的繼發感染。但美國的研究發現相反的結論,即首先MH感染,提高了豬對PRRSV的敏感性,增加了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

           抗生素對病毒無效,而對支原體和支原體有效,其中短截側耳素(如支原凈、valnemulin)、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等有效。

           由于豬群的體積越來越大,很多豬共用同一空間,結合連續的飼養方式,呼吸道疾病發病率會越來越高。飼養管理、環境改善、疫苗使用和策略性用藥,呼吸道疾病的損失將降低。


    作者: 楊青    時間: 2010-3-4 10:32
    提倡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減少藥物濫用
    作者: liubing5855982    時間: 2010-3-4 14:02
    嗯,挺全面,現在算是豬的主要疾病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临沭县| 阿坝县| 上林县| 涟水县| 安顺市| 镇远县| 志丹县| 囊谦县| 双江| 金阳县| 海门市| 彩票| 南安市| 桃园县| 平潭县| 永靖县| 烟台市| 信丰县| 甘肃省| 海城市| 游戏| 喀什市| 洛川县| 永城市| 绍兴市| 霸州市| 新晃| 义马市| 晋城| 北流市| 双鸭山市| 昂仁县| 金华市| 滁州市| 五指山市| 札达县| 永仁县| 甘孜县| 梓潼县|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