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我國動物微生態產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 [打印本頁]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1-25 21:26
標題: 我國動物微生態產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
本帖最后由 horsegreenhill 于 2010-1-28 11:36 編輯
我國動物微生態產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張日俊
目錄: 1 畜禽腸道微生物菌群有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實施有益的調控,可促進其生長發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改善健康狀況,從而減少抗生素的用量,提高我國的食品安全
2 飼料安全、人類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要微生態制品
3 國內益生素制劑現存的主要問題及國外的評價標準
4 對國內微生態行業的幾點建議
由于是pdf格式,需要的朋友請告知e-mail,將盡快發送。
我希望大家看完能談談感想,或者至少說點什么,我們多多交流,這樣更有利于彼此的進步!:hehe:
另外,在26樓牧羊雪朋友已經把全文貼出來了,歡迎大家閱讀.
作者: 穆然 時間: 2010-1-25 21:47
希望無抗飼料早日成功!我的郵箱是415291975@qq.com,謝謝!
作者: playboy 時間: 2010-1-25 21:49
harlenjang@163.com, 謝謝!發給我學學,對微生態比較感興趣!
[ts]playboy 于 2010-1-25 21:49 補充以下內容[/ts]
harlenjang@163.com, 謝謝!發給我學學,對微生態比較感興趣!
作者: 萬馬奔騰 時間: 2010-1-25 22:04
全國人民在等待。
作者: luyuo 時間: 2010-1-25 23:17
期待中···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1-26 12:12
郵件已發,請查收
作者: qishenghua 時間: 2010-1-26 13:39
謝謝!我的EMAIL: qishenghua7744@yahoo.com.cn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1-26 17:24
郵件已發,請查收
作者: 虛竹 時間: 2010-1-26 18:12
xuzhudashi@126.com謝謝
作者: jiaxihan 時間: 2010-1-26 18:27
goodluckjxh@163.com 謝謝
作者: 王學寶 時間: 2010-1-26 19:22
對微生態很有興趣,也有一些接觸。121459724@qq.com謝謝!
作者: 給與陽光 時間: 2010-1-26 20:07
xbnlkjdx12@163.com ,謝謝!
作者: libingzhi521 時間: 2010-1-26 20:45
樓主可以給我發一份嗎?我的郵箱 bingzhi-521@163.com
作者: ylkhn 時間: 2010-1-26 22:32
希望了解一下微生態方面的問題與發展對策,樓主我的郵箱是yaolikai@foxmail.com
作者: liamou 時間: 2010-1-26 22:45
無抗飼料現在都已經有啊!無抗養殖比較現實點!
作者: 天牛行空 時間: 2010-1-26 22:59
對微生態很有興趣。我的郵箱號碼a1b2ab12@126.com,謝謝您的無私奉獻!
作者: jiluyoyo 時間: 2010-1-27 09:28
樓主,今天剛看到您的帖子,對微生態很感興趣,煩勞給俺發一份。謝謝!我的郵箱jiluyoyo@163.com
作者: liukai721026 時間: 2010-1-27 11:09
liukai721026@126.com,期待中,謝謝!
作者: search666 時間: 2010-1-27 12:54
shao0919@126.com 多謝!
作者: 韓小榮 時間: 2010-1-27 14:46
微生態從業者!正在積極為綠色養殖努力奮斗。很希望拜讀。郵箱:hans7281@yahoo.com.cn
作者: 油鍋里跳舞的蝦 時間: 2010-1-27 14:58
我也要一份liuhe_liyuguo@126.com,謝謝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1-27 15:12
郵件已發,請查收
作者: ztz76 時間: 2010-1-27 15:18
ztz76@126.com 謝謝
作者: wangxiang213 時間: 2010-1-27 15:41
樓主,也給我發一份好嗎謝謝.wangxiang213@163.com
作者: ldq0219 時間: 2010-1-27 16:25
謝謝,ldq205@126.com;期待中
作者: 牧羊雪 時間: 2010-1-27 16:58
本帖最后由 牧羊雪 于 2010-1-27 17:00 編輯
我國動物微生態產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張日俊
文章來源:
http://www.cnm51.com/News/NewsShow.aspx?id=7629
動物微生態學的發展,使人們對動物腸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有了更深刻和更廣泛的認識;同時,由于在畜禽養殖業和飼料中長期地、過量地和不合理地使用或濫用抗生素,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引起動物體內菌群失調或紊亂或條件性致病菌異位轉移、多重耐藥性菌株產生(Alanis, 2005)以及在畜禽產品(如肉、蛋、奶)中的殘留和環境污染等,特別是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耐藥性艱難梭菌腹瀉(drug-resistance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和耐藥性過路菌腹瀉(如環境中的耐藥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正嚴重危害著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導致用藥無效或用藥量增加,惡性循環。同時,由于廣泛的耐藥細菌引發的感染也是21世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問題之一。為此,國內外科學界和產業界都在積極探索和尋找抗生素替代品,這包括微生態制劑(Microecological preparation)又稱直接飼喂的微生物(Direct-fed microbials,DFMs)或益生素(Probiotics)或微生物飼料添加劑(microbial Additive)或微生態調控劑(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以及益生元(Prebiotics)、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或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等,縱觀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微生態制劑將會成為抗生素替代品的主力軍(Trafalska and Grzybowska, 2004; Valentine, 1955),而且目前市場上微生態制劑的品種也越來越多,從菌種品質上講,可謂是優劣混雜;從劑型上看,有液劑、粉劑、半干半濕粉等;活菌標示值上,也是高高低低,真假難分;菌種安全性上也缺乏認真的評價。因此,為了使消費者對微生態制劑的品質、優劣等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為了推動我國建立微生態制劑的規范和標準,本文將重點闡述國內微生態產業在菌種安全性、產品功能性和生產加工技術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國外同類產品的評價標準和解決我國益生素產品現存問題的對策,以便使微生態產業得到良性發展,為我國的食品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1 畜禽腸道微生物菌群有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實施有益的調控,可促進其生長發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改善健康狀況,從而減少抗生素的用量,提高我國的食品安全。
動物自出生后就立即處于微生物世界的包圍中,機體凡與外界接觸及相通的部位皆有微生物的存在。在非反芻動物的胃腸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GIT)棲息著300~500種的微生物被稱為微生態系統(Microbial ecosystems),包括需氧或厭氧的細菌、真菌和酵母等,每克腸內容物中的微生物數量高達1010~1011個,超過機體細胞總數的10倍,這些胃腸道微生物(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群系之間及微生物與動物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參與了動物體的生長、發育、消化、吸收、營養、免疫、生物拮抗及其各種功能和結構的發生、發展和衰退的全過程。消化道正常微生物菌群(Normal microflora/microbiota)可根據其作用分為三類:①共生性細菌:是主要菌群(>90%),主要指專性厭氧或兼性厭氧菌如乳酸菌和雙歧桿菌,這類生理性細菌數量大,恒定存在,對機體有益無害,在維持消化道微生態平衡上起著重要作用,同時,起著提供或豐富營養、促進消化、刺激免疫和消除腸內毒素等作用。共生菌與腸上皮密切接觸,其生理和代謝活動與細胞的生理和代謝活動密切相關,甚至融為一體。這類細菌可以自營同時又可利他(宿主),細菌將復雜的碳水化合物(纖維素或非淀粉多糖)發酵成為乳酸或揮發性脂肪酸(如丙酸)。乳酸在腸道形成酸性環境,對其它致病菌可產生“競爭排除作用”,但乳酸堆積多也會刺激腸道蠕動,使腸道內容物排空加快。②機會性細菌:約占10%,包括無病原性的大腸桿菌、鏈球菌及腸球菌等。這些機會性細菌視腸道環境而改變停留在腸道的數量及時間。③致病性細菌:含量極少(<0.01%)的致病性菌群,包括梭菌、葡萄球菌、偽單胞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以及部分真菌。這類菌群不僅具有致病性,同時他們也會消耗宿主的能量,而其發酵產物(如氨氣、H2S等)也可能對宿主有害,還導致體內腐敗物、致癌物及毒素的增加。正是動物腸道中的大量微生物與其所處的微環境構成了“微生態三角”,即在宿主遺傳的控制下,正常微生物菌群、免疫與營養構成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正常的微生物菌群的生理功能是動物生存必需的一個生理系統,動物是動物真核細胞和細菌原核細胞構成的綜合體,微生態系統是除骨骼、肌肉、神經、附屬(皮、毛、指或趾甲)、淋巴(免疫)、呼吸、消化、內分泌、心血管、泌尿、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統(Morieb,1995)之外的第十三個生理系統。第十三系統發揮著一系列重要的作用:①胃腸菌群促進胃腸黏膜細胞的發育和成熟(解剖修飾作用);②腸粘的菌群屏障作用;③口服耐受性和激活免疫系統,促進免疫細胞成熟,包括B細胞、T細胞、M細胞及吞噬細胞、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產溶菌酶細胞等;④產生多種消化酶,促進營養消化、吸收和代謝,包括對蛋白質或氮素、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黏液代謝等;⑤胃腸菌群產生遷移傳動復合物(migrating motor complexes,MMC),刺激腸蠕動;⑥代謝產酸,酸化腸道環境,活化酶系統和抑制偏堿性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動物的微生態系統就是通過上述多種作用,最終產生抑制有害菌群,增強免疫功能,防治疾病,提高飼料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轉化效率,促進動物產品(肉、蛋、奶、毛、皮等)的形成和品質改善。可見,胃腸道微生物存在復雜的多樣性,因此表現出菌群和功能的多樣性。動物體內各種微生物的組成和結構(比例)直接影響其生命活動向或好或壞的方向發展。因此,對胃腸道微生物進行調控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微生態制劑又稱益生素(Probiotics)是一種重要的腸道菌群調節劑,傳統概念認為,益生素是指攝入動物體內參與腸內微生態平衡的具有直接通過增強動物對腸道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或者通過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來預防疾病,而間接起到促進動物生長作用和提高飼料轉化率的活性微生物培養物。1994年在德國舉行的國際會議上,各國微生態學家在總結該學科近些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給益生素賦予了新的內涵,一致認為,益生素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組分和產物的細菌制品,經口或經由其它粘膜途徑投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機制。這個概念能更加準確、全面地概括益生素的組成和功能。對腸道菌群的調控有著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①對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利用條件的重建;②免疫力或抗病力的重建;③生長條件的重建。
2 飼料安全、人類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要微生態制品
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表明,人類常見的健康問題如癌癥、畸形、抗藥性和某些中毒現象與肉、蛋、奶中的抗生素、激素和其它合成藥物的殘留有關,從而促使各國紛紛立法限制和禁用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劑在飼料中的使用,如歐盟農業委員會立法從1999年7月1日起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桿菌肽、螺旋霉素、維吉尼亞霉素、泰樂菌素4種抗生素;2003年1月歐盟農業委員會立法到2006年1月全面禁止目前仍然使用的4種飼用促生長抗生素,即黃霉素、莫能霉素、鹽霉素和卑霉素。與此同時,益生素以其綠色安全、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的優點而備受飼料生產企業和畜牧養殖者的青睞,并得到廣泛應用。益生素作為一種抗生素替代品,在發展綠色畜牧業、提高飼料和食品安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國內微生態制劑正處于發展階段,由于各生產廠家生產工藝不一,造成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用戶選擇和使用不當,而出現使用效果不同、褒貶不一的局面,影響了微生物作為抗生素替代飼料添加劑的發展。這樣不利于我國微生態制劑(益生素類)產業的良性發展。
3 國內益生素制劑現存的主要問題及國外的評價標準
3.1 菌種(菌株)選用不規范或變異性較大
3.1.1 益生素菌種屬、種、株(Genus/species/strain)
菌種是微生態制劑生產的關鍵,也是微生態制劑質量的直接和重要保證。各國對作為益生素的菌種(菌株)都有明確規定,如198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美國飼料公定協會(AAFCO)公布了43種“可直接飼喂且通常認為是安全的微生物(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作為微生態制劑的出發菌株,主要有細菌(bacteria)、酵母(yeast)和真菌(fungi),其中乳酸菌28種(包括乳酸桿菌12種、雙歧桿菌6種、鏈球菌6種、片球菌3種、明串珠菌1種)、芽孢桿菌5種、擬桿菌4種、曲霉2種、酵母菌2種等。其中,①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eae)12種:短乳桿菌(L. Brevis)、嗜酸乳桿菌(L. Acidophilus)、保加利亞乳桿菌(L. Bulgaricus)、干酪乳桿菌(L.Casei)、纖維二糖乳桿菌(L. Cellosus)、彎曲乳桿菌(L. Curvatus)、德氏乳桿菌(L. Delbruekii)、發酵乳桿菌(L. Fermentum)、羅特氏乳桿菌(L. Reuterii)、乳酸乳桿菌(L. lactis)、植物乳桿菌(L. Plantarum)。②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irium)6種:青春雙歧桿菌(B. adolescentis)、嬰兒雙歧桿菌(B. infantis)、動物雙歧桿菌(B. animalis)、長雙歧桿菌(B. longum)、嗜熱雙歧桿菌(B. thermophilum)、兩歧雙歧桿菌(B. bifidum)。③腸球菌屬(Enterococcus)2種:糞腸球菌(E.faecalis)又稱糞鏈球菌(S. faecium)、屎腸球菌(E.faecium)又稱屎鏈球菌(S. faecium)。④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5種:嗜熱鏈球菌(S. thermophilus)、乳酸鏈球菌(S. lactis) 又稱乳酸乳球菌(L.lactis)、中間型鏈球菌(S. intermedius)、乳脂鏈球菌(S. cremoris)、二丁酮鏈球菌(S. diacetylactis)。⑤芽孢桿菌屬(Bacillus)5種:凝結芽孢桿菌(Bacillu coagulans)、緩慢芽孢桿菌(B. lentus)、枯草芽孢桿菌(B. subtilis)、地衣芽孢桿菌(B. licheniforms)、短小芽孢桿菌(B. pumilus)。⑥明串珠菌屬(Leuconostoc)1種:腸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⑦片球菌屬(Pediococcus)3種: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i)、啤酒片球菌(P. cerecisiae)、戊糖片球菌(P. pentosaceus)。⑧乳球菌屬(Lactococcus)1種:乳酸乳球菌(L.lactis)又稱乳酸鏈球菌(S. lactis)。⑨丙酸桿菌屬(Propionibacterium)2種:謝氏丙酸桿菌(P.shermanii)、費氏丙酸桿菌(P. Freudenreichii)。⑩擬(類)桿菌屬(Bacteroides)4種:豬擬(類)桿菌(B. suis)、瘤胃生擬(類)桿菌(B. ruminocola)、多毛擬(類)桿菌(B. Capillosus)、嗜淀粉擬(類)桿菌(B. amylophilus)。酵母菌屬(Yeast)2種:啤酒酵母或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產朊假絲酵母(Candida utilis)。曲霉菌屬(Aspergillus)2種: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A. oryzae)。
我國農業部1999年6月公布(105號公告)了可以直接調喂動物的飼料級微生物添加劑菌種有12個:干酪乳桿菌( Lactobacillus casei)、植物乳桿菌(L.Planetarium)、嗜酸性乳桿菌(L.Acdophilus)、糞鏈球菌(Straptoccus faecium)、乳鏈球菌(S.Lactis)、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納豆芽孢桿菌(B.natto)、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i)、啤酒酵母(Sacchace cerevisiae)、產朊假絲酵母(Candida utilis)、沼澤紅假單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FAO/WHO《關于食用微生物選用評價規則》(FAO/WHO, 2002)指出,食用微生物的菌株必須通過表型和基因型的鑒定,并通過體外和動物試驗證明有明確的功能和良好的安全性,還要通過1期臨床試驗。
1989年美國FDA把傳統上通稱的益生素定義為可直接飼喂的微生物(Direct-fed microbials, DFMs),這些微生物菌種應具有以下特性:①產生有機酸,如乳酸、乙酸、甲酸等,這些酸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也可作為動物的能量或對其他微生物有益;②產生抗菌物質,如細菌素、過氧化氫或其他化合物抑制病原微生物;③有益微生物粘附占位,競爭排除,防止病原微生物定植;④刺激免疫反應,增加免疫系統活力;⑤產生各種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糖苷酶(glycosidases),提高飼料利用效率,此外雙歧桿菌還產生DNA聚合酶可修復機體損傷的細胞;⑥減少毒胺的產生,中和內毒素。
3.1.2 益生素菌種的選擇標準
1992年R.Fukker提出作為益生素的菌種應符合以下標準:①微生物必須是大規模工業生產的活菌制劑;②在保藏和使用期間,應保持穩定的活菌狀態;③必須能在人體腸道中存活;④必須對宿主產生有益作用;⑤應是人體腸道正常菌群的成員(具有調節和有益作用的外來菌也可以)。
目前國內有些廠家的菌種(菌株)實際并沒有嚴格按照微生物的標準進行篩選。有些同一名稱種屬下的菌株可能存在很大差異,雖然有些菌種“名稱”相同,如都是乳酸菌或酵母菌或芽孢桿菌或雙歧桿菌,但是由于同名菌種的不同菌株的生理特性(如生長快慢、最佳生長溫度、所需生長環境或條件、世代間隔、代謝產物等)和功效性存在較大差異,最終表現的功效也會有明顯不同。由于這方面的差別,導致含有相同名稱菌株的益生素產品,表現出明顯不同的功效,這如同不同人與人之間的能力、本領、財富等方面有天壤之別一樣。因此,生產微生態制劑的菌種必須經過嚴格篩選,這是生產出高質量的微生態制劑的關鍵。
3.2 菌種的安全性評價缺乏系統的證據
國內有關微生物的安全性試驗研究較少,多數試驗廠家僅研究了微生態制劑的產品功效,測定指標為動物日增重、飼料轉化率、腸道微生態的影響和宿主發病率和死亡率評價,而對宿主、畜產品和人類食物鏈的安全評價試驗很少。為了人類自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應更多關注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3.2.1 菌種安全性
作為飼料添加劑的菌種(菌株)應經過嚴格的病理與毒理試驗,證明無毒、無致畸、無耐藥性、無藥殘等副作用。一株現在無毒副作用的菌種,將來也可能會因為理化、微生物毒素和菌種本身原因引起負性突變,所以應定期對生產菌種進行安全性檢測或評價(Sipsas et al.,2002; Sorokulova et al., 2006; Zhou et al.,2000)。檢測項目包括:藥物抗性試驗、質粒檢測、急性和亞急性毒性試驗、致癌性試驗、半致死量試驗、毒物酶類產生試驗、代謝產物分析試驗(Saarela et al.,2000; Saavedra et al.,2004)。
3.2.2 潛在致病性研究和感染能力的檢測
有益微生物在體內正常微生態條件下,對其宿主動物具營養作用,但在某些條件下可能產生致病性,如近幾年有關乳酸桿菌引起臨床感染的報道。因此,使用微生態制劑時應綜合考慮動物健康狀況及其它因素以確保安全。
沒有致病性、感染性應該是微生物安全性必須具備的條件(Saarela et al.,2000)。要證明微生物是否具有感染性很困難,特別是厭氧菌。對弱感染力的細菌,即使給健康動物大量口服也不會引起感染。一般采用抗生素脫污染或口服免疫抑制劑等方法,造成動物的菌群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喪失,再喂給微生態制劑,檢查其是否引起感染。另外,采用無菌動物或悉生動物檢查微生物的感染。
3.2.3 菌種攜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可能性
在養殖業中廣泛使用抗生素,使攜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微生物得以繁殖,而微生物的抗性基因一般存在質粒上,質粒是游離于染色體外的小分子遺傳物質,且有很高的遷移性(飄移),容易在不同微生物間傳遞,抗性基因也隨之轉移,這對人畜危害很大。作為益生素的菌株不得攜帶抗生素抗性基因(Saarela et al.,2000)。因而,研制和開發安全性高的、無耐藥性的微生物制劑,是涉及人類安全與生態環境的重大問題。
3.2.4 環境破壞的可能性
某些菌種的大量應用,通過動物排泄到周圍環境中,形成優勢菌種,可能對改變周邊微生態系統,對其是否造成危害應長期監測觀察。
目前國內的問題是,不少廠家的微生態制劑缺乏潛在致病性和感染力檢測,同時,國家也沒有制訂相應的檢測標準和方法。就上述4個方面而言,國內僅規定要做急性、亞急性毒性試驗,其他安全指標(即3.2.2~3.2.4)均沒有指定要測試。
3.3 對菌種的功效評價指標單一,簡單粗糙,缺乏系統性
目前國內有關微生物功效的報道僅局限在產品試驗效果的觀察上,更應對微生物的作用機理應作系統研究。
3.3.1 功效性
評價微生物的功能至少應包括:益生菌對免疫調控作用、對腸道菌群的調控、對腹瀉的防治能力、對宿主生理功能(如生產性能)及飼料利用率的影響(Saarela et al., 2000)。
3.3.2 抗逆性
研究不同微生物在體內外抵抗胃酸能力、抵抗膽汁酸鹽和耐受一定加工溫度(70~90℃)的能力。微生物耐酸力與抗膽鹽能力進行體內試驗難度太大,現多用體外試驗作為評估菌株的耐酸性的相對參考標準(Tuomola et al.,2001)。
3.3.3 定植粘附能力
微生物在腸壁上的黏附是微生物定植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大量繁殖變成優勢種群的前提,粘附能力與抗腹瀉、免疫力、競爭排斥及其他有益作用密切相關, 目前用體外試驗來研究和測定(Nemcova,1997; Saarela et al.,2000)。而菌株的黏附力在不同的環境會發生變化,同一菌株體外模型不同黏附情況不同,即使同一菌種的不同菌株對同一模型的黏附能力也是不同的(Lehto和Salminen,1996)。
3.3.4 穩定性
益生菌在飼料產品中活菌的生物學特性、遺傳學特性應該穩定,在使用和貯存期間,應保持穩定的活存狀態。
在上述4個方面,國內的問題表現比較突出。一些企業僅重視功效性試驗,而沒有進行穩定性試驗、定植粘附能力和抗逆性試驗。這給一些研發能力弱、生產水平低下的企業帶來了可趁之機,以致于生產出來的產品表現出穩定性差、批與批之間功效差別較大的問題,也影響了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信任度。
3.4 菌株的來源和保存條件不合理
微生態制劑不同于其它飼料添加劑,它是繁殖和變異很快的活的生物體,對其來源、保存與利用都應有嚴格的規范和操作程序。
①菌種來源:菌種來源歷史應清楚,以專門機構審查認可并同意,方可用于生產。保存和分發也應由專門機構負責或由研制單位專門管理部門保存和分發。
②菌種保存與利用:生產用菌種應先制成凍干粉,即在菌種管中冷凍干燥一大批,并保存于2℃~3℃以備生產使用。
③凍干菌種檢定合格后才可投產,生產程序為:凍干粉→液體活化→搖瓶→一級種子瓶或二級種子→生產罐發酵。
④菌種傳代不應超過5代,因過多過傳代易造成細菌某些生物特性變異。
⑤生產用菌種要求長期延續保持原有特性,菌種必須專人管理,經常定期檢查,并應建立菌種檔案資料,包括來源、歷史、篩選、檢定、凍干保存、數量、啟開使用等完整的記錄,這些都須專門管理部門專門人員承擔。
3.5 生產加工技術不夠合理和科學
目前國內有些微生物生產廠家設備簡單,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生產用的菌種來源不規范。一些廠家所用的菌種不是祖代經冷凍干燥保藏的菌種,而是原種經多次傳代的菌種,是否已經產生變異并不清楚;或通過搖瓶后直接接種到并沒有滅菌的固體培養介質上放大生產,或任意比例放大生產,導致產品中雜菌嚴重超標,甚至雜菌占據了優勢,以致于使用此類產品后沒有明顯的功效。
②多菌種任意混合,生產微生物添加劑。如目前國內生產的益生素制品含有5科10屬80多種微生物,其菌種也未經過鑒定和安全性評價,使用此類產品存在潛在的風險。建議益生素生產企業在復合菌制劑時,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使用什么樣的菌種、用幾個、如何進行工藝控制等都要周密考慮。
③生產工藝簡單,質量控制不嚴。目前的生產工藝流程主要有固體發酵、液-固發酵(即先進行液體發酵,然后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上放大發酵)和液體發酵幾種生產工藝。
固體表面發酵法:是把固體表面培養物與載體按比例混合經干燥制成,此法生產的產品目標微生物的含量低,易受雜菌污染,質量難以控制,不適于工業化生產,但投資少。這是目前大部分微生物生產廠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影響微生態制劑推廣應用的主要不利因素。
應采取的正確工藝路線是液體深層高密度發酵,即:祖代菌種凍干粉→活化→純化→接種搖甁→一級種子或二級種子(在發酵罐中進行)→生產罐發酵→發酵液→后加工(或噴霧干燥、或濃縮后冷凍干燥、或載體吸附干燥、或微膠囊包被)→篩分→質檢→微生態產品。此法適于工業化生產,便于無菌操作,但成本高,生產過程能夠嚴格控制,目標菌(有效菌)含量高,雜菌少,菌種純度高,功效明確,也是技術和資金力量較強的企業采取的生產工藝。例如,由中國農業大學承擔完成的國家“863”高技術計劃和農業“跨越計劃”——“安全高效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益生康’中試放大產業化和應用技術”就是應用這種技術方案。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如美、日、歐等生產的高品質微生態制劑也是如此。
生產工藝條件對質量很大影響, 如發酵溫度和時間會影響產品的質量,干燥工藝和溫度和時間會影響微生物的存活率和活性。例如,使用嗜酸乳酸桿菌,在37℃培養12h與32℃培養48h的同一出發菌株,其終端代謝產物和作用效果有很大不同。
④干燥方式不科學。干燥過程最易引起菌種存活率降低,目前常用的干燥方式為噴霧干燥和冷凍干燥。
噴霧干燥導致菌種的存活率偏低,大多數嗜溫菌的存活率僅為10%,某些乳酸菌的存活率為44%。冷凍干燥由于是在低溫下進行,可提高存活率,絕大多數菌種均可通過冷凍干燥而保存。
⑤產品包裝和劑型不規范
由于大多數微生態制劑對空氣中的氧敏感,因而應選用密封防潮性能好的包裝材料。塑料薄膜因其透氣性、透濕性、化學穩定性和耐熱性較差,不宜作為微生物的包裝材料,而應選用密封防潮性能好的鋁箔或高質量密封好的無毒塑料甁的作為包裝材料。
劑型以微膠囊和雙層膠囊為理想,其它如粉狀和粒狀都不耐加工和貯存。
隨著微囊工藝、緩釋技術和基因工程等新技術的發展, 這些新技術也將在微生態制劑產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3.6 微生態產品標示不明確或標示值(label claims)與實際含量(actual contents)不符
微生態產品應明確標示產品相關信息,包括:
菌種名稱:標準的中文菌種名稱、拉丁文菌種名稱以及菌種來源。
有效菌數和活力:產品應標示在產品保質期內的有效菌數即產品標示值(label claims)或保證值,即微生態制劑中能添加飼料中有效活菌數(指每克成品當中所含有的有效活菌數量)。國內一些益生素產品的實際活菌數遠遠低于其標示值,問題比較突出。在國外,南非的Elliot and Teversham(2004)評價了9個從美國和歐洲進口的益生素產品,結果發現僅有5/9產品的標示值與實測值相符,3/9的產品標示的菌種與實際相符。
此外,還包括產品功效、配伍禁忌、使用方法、產品保質期、生產日期等。
4 對國內微生態行業的幾點建議
如前所述,隨著抗生素的負面影響暴露的越來越多,微生態制劑必將在替代抗生素、提高飼料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微生態產業目前存在一系列問題,為了促進微生態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發揮其優勢作用,提出如下建議,以供本行業和政府部門參考。
4.1 盡快建立有關產品標準
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建立飼用微生物和微生物飼料添加劑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組織專家建立有關微生態產品標準、生產工藝標準,這是國家對微生態制劑實行監督的準繩,也是國家對微生態制劑生產和質量的最低要求。微生物標準化是組織微生物生產和提高制品質量的重要手段,在飼料添加劑行業標準尚未建立之前,可參照FAO/WHO制訂的評價標準《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biotics in Food》或國內醫藥行業《生物制品試行規程》,它是我國生物制品的國家標準和技術法規,包括生產和檢定的技術指標。它來源于生產,反過來又指導生產,不但規定了生產和檢定技術指標,還對原材料、工藝流程、檢定方法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對制品質量起到保證作用。
4.2 政府部門加強市場監督
政府有關部門通過加強對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的管理,對生產企業的生產條件應嚴格按獸藥生產規定和符合GMP標準。
嚴格把好微生物產品批準文號的審批關,要求生產企業提供產品的詳細資料,如菌種的來源和篩選、菌株的誘變、菌株配伍以及產品的毒理學和流行病學研究的資料。對企業的產品生產和研發過程中進行安全監控,并嚴厲打擊假昌偽劣產品產品流入市場。
4.3 微生態制劑生產企業盡快生產出標示規范、安全高效的名優產品,占領和引導市場。
企業應根據微生態制劑的法定標準和自身的生產工藝制定高于法定標準的內控標準。嚴格按照制定的標準對原輔料、包裝材料、中間體、半成品和成品進行檢驗。加強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督,生產出安全高效的微生態制劑產品。
4.4 增加飼料生產企業和養殖戶對微生物的科學認識,達到合理使用,發揮效益。
微生物作為飼料添加劑可改善動物腸道微生態環境、提高營養物質消化率,增強機體免疫力、清除體內毒素,提高宿主對疾病抵抗力而逐漸在生產中應用。其使用效果與添加微生物的數量密切相關,數量不足在體內不能形成優勢菌群, 難以起到益生作用; 然而雜菌數量過多,反而會引起仔畜禽腹瀉或消耗營養,甚至影響了動物的生長發育。此外,還應針對不同的畜禽和不同生長階段,合理選擇使用微生物品種和數量,以使經濟效益最大化。
相信,只要有高質量的微生物種、科學合理的生產工藝、嚴格的質控措施和正確的使用方法,益生素產業一定會有強勁的生命力,并在促進飼料工業和畜牧業綠色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ts]牧羊雪 于 2010-1-27 17:01 補充以下內容[/ts]
替樓主發了,省點時間。
作者: wmz 時間: 2010-1-27 20:50
謝謝樓主和樓上的朋友,復制走了。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1-28 11:34
我希望大家看完能談談感想,或者至少說點什么,我們多多交流,這樣更有利于彼此的進步!:hehe:
作者: search666 時間: 2010-1-29 12:50
謝謝樓主!
作者: 江輕舟 時間: 2010-1-29 16:01
jiangqingzhou@sina.com謝謝!
作者: zouyufar 時間: 2010-1-29 16:09
希望無抗飼料早日成功!
作者: 葉丙奎 時間: 2010-2-7 10:37
想了解微生態制劑,郵箱ybk84@sina.com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2-12 08:56
文章已經貼出來了,在26樓。
作者: snmv 時間: 2010-2-12 09:25
收了,慢慢細品啊
作者: 八一子弟 時間: 2010-2-12 11:42
現在微生物制劑的品牌是否可以推薦一下,謝
作者: donghaijun2009 時間: 2010-2-12 12:29
我的郵箱是donghaijun1976@126.com,謝謝!
作者: 烏拉爾 時間: 2010-3-5 13:48
sunjinjoe@163.com謝謝 請給我一份
作者: DBO 時間: 2010-3-5 18:18
我的郵箱是是916136758@qq.com,謝謝。
作者: 冰冰凌淞0205 時間: 2010-3-5 18:35
能否發發一份 給我學學。
zhangzaiting25920@163.com
作者: union 時間: 2010-3-5 21:40
214668849@QQ.com謝謝
作者: xiaogangzhu 時間: 2010-3-6 10:26
xiaogangzhu@126.com 謝謝
作者: xxc1963 時間: 2010-3-6 10:45
我已經拜讀了整篇文章,問題看的很準,也很尖銳。標準一定要國家相關部門組織起草才行!微生態制劑是目前保健的一個重要產品,由于作者指出的問題所在,導致很難大量使用,并且在實踐中的防病效果并不理想!期望用微生態制劑完全替代抗生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Sphinxyuan 時間: 2010-3-6 16:56
感謝分享,y1983425@163.com
作者: gqk2004 時間: 2010-3-6 18:11
gqk2004@126.com ,先謝謝了。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3-11 21:45
文章已經貼出來了,在26樓。
作者: songnan 時間: 2010-4-19 16:09
學習 pengwei504@sina.com 謝謝
作者: slswkj 時間: 2010-4-19 20:17
謝謝,我對微生物很感興趣!麻煩給我發一份,email:sdwhzr@yahoo.com.cn
作者: lmstdd 時間: 2010-4-19 21:10
問題看的很準,也很尖銳。標準一定要國家相關部門組織起草才行!微生態制劑是目前保健的一個重要產品,由于作者指出的問題所在,導致很難大量使用,并且在實踐中的防病效果并不理想!期望用微生態制劑完全替代抗生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實話實說,產品忽悠的多!
作者: 海潤德 時間: 2010-4-19 21:27
受益菲淺,我們青島海潤德公司就是做飼用微生物的,聽了樓主的言語,讓我更堅信我們公司的產品。有這方面需求或技術方面交流的朋友可以給我信息。我相信我們的產品,你也大可放心。不多說了,全在產品里啦!
作者: bsx5257 時間: 2010-4-20 09:22
麻煩樓主給我發個bsx5757@163.com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4-20 22:02
文章已經貼出來了,在26樓。
作者: 劃線 時間: 2010-4-21 00:01
很有用的文章,剛轉發給公司同事也分享一下!!!!
作者: 海潤德 時間: 2010-4-21 23:45
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做生產。
作者: 晉C九點九 時間: 2010-4-22 09:00
979792588@qq.com期待中,多謝了哈
作者: cat918 時間: 2010-5-24 14:43
還沒有了?幫忙給發一份吧,謝謝了,我也學習一下
作者: wangxi_hui 時間: 2010-8-8 10:55
我的swang@landis.sh.cn 發一份 呵呵 謝謝啦 急需!
作者: zhaojun8108 時間: 2010-8-8 13:18
這么好,謝謝,我的郵箱z8w88@163。com 感謝
作者: lcjlgm 時間: 2010-9-7 17:12
lcjlgm!163.com謝謝
作者: zhangjianbo8982 時間: 2010-9-7 18:40
謝謝!下載學習了!
作者: 常建華 時間: 2010-9-7 21:24
xinjian-chang@163.com,謝謝!
作者: 俠義江湖 時間: 2010-9-7 22:17
最近在市場上遇到好多朋友在推銷或談論微生態產品,好像前景很好,但市場、行業缺乏標準!
本人對此類產品有非常強的了解和學習的欲望,敬請樓主成全,謝謝:406561835@qq.com
作者: 愛情滄海 時間: 2010-9-8 11:39
58746403@qq.com 對這類新技術興趣很大
作者: dbnyuanwu 時間: 2010-9-14 11:04
郵箱是:yuanwu@heswof.com 多謝!
作者: 鵬潤農業 時間: 2010-9-18 14:52
hunaneagle@sina.cn謝謝樓主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9-19 21:18
文章已經貼出來了,在26樓。
歡迎大家積極發言!互相交流學習!
作者: arin2008 時間: 2010-9-20 16:03
需要!arin2008@163.com 萬分感謝!
作者: jefflelele 時間: 2010-9-20 18:26
大的公司去做
作者: cxzhjl 時間: 2010-9-23 16:38
cxzhjl@qq.com,謝謝!
作者: 雪域精靈 時間: 2010-9-23 17:36
295829928@qq.com
謝謝樓主啊........我也要
作者: zhaojun8108 時間: 2010-9-24 16:58
本帖最后由 zhaojun8108 于 2010-9-24 17:06 編輯
[ts]zhaojun8108 于 2010-9-24 17:03 補充以下內容[/ts]
樓主,感謝,已收到。好人啊。。祝所有無私的畜牧人中秋快樂!有好的資料希望樓主不要忘了我奧。 z8w88@163.com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9-25 16:50
文章已經貼出來了,在26樓。
歡迎大家積極發言!互相交流學習!
作者: 微微生態 時間: 2010-11-11 10:26
huijiachw@163.com,學習下,謝謝了
作者: 木人 時間: 2010-11-21 09:08
對微生態很有興趣,也有一些接觸879828847@qq.com
作者: huaye08 時間: 2010-12-8 11:29
huaye08@163.com 學習 一下 謝謝!
作者: fuhuowy 時間: 2010-12-12 22:07
麻煩樓主給我也發一份
fuhuowy@163.com
作者: yuki20100 時間: 2010-12-13 11:22
希望微生態制劑行業越做越好,期待共同努力,請發給我一份yuki20100@163.com
作者: shaosihai 時間: 2010-12-22 10:46
俺正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請惠贈一份ssh7330625@163.com
作者: renming9028 時間: 2010-12-22 10:55
我的郵箱是:47549535@qq.com.謝謝!
作者: ldq0219 時間: 2010-12-22 16:11
需要這方面的資料,希望能惠贈,ldq205@126.com
作者: 德蘭修女 時間: 2010-12-29 19:32
請給發送份,謝謝TWGSYZB@163.COM
作者: xiaoxutd 時間: 2010-12-29 19:40
樓主,發一份到:xiaoxutd@163.com,感謝你!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0-12-29 22:37
在26樓牧羊雪朋友已經把全文貼出來了,歡迎大家閱讀.
作者: 新豬倌 時間: 2011-3-2 23:26
26樓的下載啦,但還是希望樓主發一份PDF版的.謝謝!
cofine_zhuguanr@126.com
作者: w1544 時間: 2011-3-3 11:17
麻煩樓主給我發一份,十分感謝!
liuh1860@sina.com
作者: 虞海 時間: 2011-3-3 19:11
回復 王學寶 的帖子
yuhai19611028@163.com學學吧,謝了
作者: 虞海 時間: 2011-3-8 22:30
回復 虞海 的帖子
我朋反是搞食堂潲水處理旳,其實大學食堂盛下的飯菜都是好東西,想將這些東西脫水后配制發酵飼料,便于裝袋運輸,發酵又脫了毒,用起來安全
作者: lyglyg 時間: 2011-3-8 22:53
我很想學習,麻煩發一下530442651@qq.com
作者: 89914771 時間: 2011-3-9 10:04
微生態,就是神眾EM益生菌的應用
可以是做發酵床,也可以做發酵飼料,用途多多啊
給我發一份看看吧, QQ:89914771 郵箱也是這個QQ的
作者: 萬水山 時間: 2011-7-16 08:30
516956810@qq.com,謝謝
作者: xiaolongdiyi 時間: 2011-7-16 21:01
blllbeahejianlong@126.com先謝謝啦哈
作者: xishuanhu 時間: 2011-7-17 10:07
也是做無抗方向的,學習一下,xishuanhu@163.com
作者: iamtao216 時間: 2011-7-17 22:07
iamtao543@sina.com,謝謝
作者: littlerabbit 時間: 2011-7-18 08:57
我的郵箱,changlingx@163.com,發給我學習一下!
作者: 三石而立 時間: 2011-7-18 10:42
非常感謝分享了
:victory::victory:
作者: 神話 時間: 2011-7-18 12:49
twgsyzb@163.com謝謝!
作者: 萬水山 時間: 2011-7-26 09:55
516956810@qq.com,拜托了!
作者: wangbo234 時間: 2011-8-27 18:51
這個資料給我也發一份吧,盡管我來的有些晚,但學習的決心依然強烈,297414432@qq.com
作者: 八一子弟 時間: 2011-8-27 21:31
791048106@qq.com 謝!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1-8-30 16:54
郵件已發,請查收!
作者: zsy199001 時間: 2013-9-22 10:43
求一份啊,急用 395364154@qq.com, thx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务川|
犍为县|
昭觉县|
临安市|
巴青县|
手游|
新巴尔虎左旗|
扶沟县|
天台县|
金寨县|
万全县|
凉山|
韶关市|
伊通|
南阳市|
巴林右旗|
根河市|
拉孜县|
台湾省|
日照市|
揭东县|
高州市|
平南县|
商南县|
邵东县|
邹城市|
祁连县|
乐山市|
唐河县|
安塞县|
赣榆县|
陆川县|
克东县|
天镇县|
抚松县|
深水埗区|
榆树市|
金平|
广元市|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