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雷霽霖:大菱鲆產業轉型期已到來
[打印本頁]
作者:
flyfish01
時間:
2010-1-21 14:11
標題:
雷霽霖:大菱鲆產業轉型期已到來
——《水產前沿》專訪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雷霽霖院士
盡管已是70多歲高齡, 但作為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科學家,雷霽霖院士依然要經常奔波于各個試驗點和主產區。
2009年12月10日,“鲆鰈類飼料及養殖新技術現場示范培訓班”在遼寧葫蘆島市舉辦。會議舉辦了一天,雷老在前排也端坐了一天,中途幾乎不曾休息。直到會后采訪時他才告訴筆者,會場的溫度有點低,有一點點著涼。
自1992年他把大菱鲆從英國引入中國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18年。18年間,中國大菱鲆產業從無到有一步步發展成為世界第一,但期間也經歷諸多波折,2006年的上海多寶魚事件就差點讓這個產業毀于一旦。
這也使得他一直無法停下自己的腳步,“很憂慮,不安心”, 這句話在會后他做總結發言時重復了數次。“大菱鲆產業雖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是工廠化養殖了,但這個工廠化還只是初級的工廠化,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沖擊,所以必須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廠化養殖。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廠化養殖是埋藏在雷老心底多年的一個心愿。實現真正的工廠化就不得不面臨著兩個大的轉型,一是養殖模式要從流水轉變為循環水,另外就是飼料要從鮮雜魚轉變成人工配合飼料。
每次過來葫蘆島,雷老都會一遍一遍告訴養殖戶,“鮮雜魚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用鮮雜魚養殖那叫工廠化嗎?”但成效一直不大。目前葫蘆島養殖戶使用得最多的還是當地人俗稱“鋼條魚”的鮮雜魚。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健康養殖與綜合研究室主任麥康森院士提到,這次舉辦“鲆鰈類飼料及養殖新技術現場示范培訓班”就是為了讓養殖戶認識到人工配合飼料一樣能夠養好魚,而且成本更低,更有利于養殖業的持續發展。
事實上,留給大菱鲆養殖戶們使用冰鮮魚的空間也越來越小。據當地的一個養殖戶介紹,這幾年隨著養殖大菱鲆工廠越來越多,冰鮮魚漸漸供不應求,價格也是一路飆升,從1.8元/斤漲到2.5元/斤,而與之相對的是,大菱鲆的出廠價卻從40元/斤下跌至27元/斤。
轉型無疑是勢在必行,“國家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大項,要在幾年之內讓這個產業有一個起色。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挺過來了,現在走到這個關鍵的轉型期,一定要把握住產業體系發展這個良好的機遇,達到工業化的生產水平。”
水產養殖現代化要靠工業化
FAM:簡單介紹一下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
雷霽霖:鲆鰈類產業不算大,這次能夠入選國家產業技術體系這個重大專項,我們感覺很榮幸。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一共有3個研究室:第一個是育種與繁育研究室,主要研究種質改良和新品種選育;第二個是工程與裝備研究室,主要研究循環水處理系統;第三個是健康養殖與綜合研究室,包括飼料及其它研究室沒有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由麥院士(麥康森)負責。
但是我們肩上的擔子也很重。首先是品種問題,農林牧副漁,水產也屬于大農業,但相對于糧食作物來講,工作做得還不夠,據說糧食作物的種子少說已經換了8代了,而我們還停留在自然界原始品種的利用水平,沒有太大改進。
再有就是操作問題。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像水稻等農作物從制種、播種、施肥,除草收割到倉儲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即便是畜牧業的養雞和養豬場,現在也有很多實現了工廠化養殖。同他們相比,我們的基礎要差得多,而且難度會更大,所以要奮起直追,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形勢。
FAM:要怎么追,您的思路是什么?
雷霽霖:我們一直有個口號是要實現漁業現代化,具體的來說就是要實現水產養殖尤其是養殖魚類的現代化,我認為這個現代化就是工業化養魚。
我從上世紀60年代就萌生并實踐了海水工廠化育苗,70年代提出要工業化養魚的設想,80年代開始實踐海水工廠化養魚,2000年以來就提得更加強烈。工業化養魚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設施工程化,所有的設施設備要工程化,如果農業現代化沒有播種機、澆灌機,收割機等專用設備,那就不是農業現代化了;漁業現代化如果沒有工廠化配套設施,沒有循環水系統那就完全是空談;第二是技術現代化,技術現代化的范圍很廣,包括育種、飼料、疾病防治、循環水系統、加工等現代化技術,要實行多學科交叉融合;第三是生產工廠化,這個工廠化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不僅僅指在養殖車間工廠化生產,包括池塘和網箱的養殖也是以工廠化的理念為指導來實施大生產;第四是管理工業化,無論是育苗、育種、養殖都要按工業化的制度、工業化的計劃、工業化的步驟來進行。
FAM:工廠化養殖的好處在哪里?
雷霽霖:實現工廠化養殖就可以做到可控、穩定、持續、良性循環運轉,按客戶訂單需求生產終端產品。
因為工廠化養殖是按工業化的管理方式來管理,首先整個養殖流程可以很規范,每一步做什么都是固定的;其次工廠化可以實現微機管理自動控制,比如飼料投喂可以通過機械定時投喂,省時、省工、省費用;另外工廠化養殖魚類的生長速度、養殖周期、養殖效益等都是可以人為控制并計算出來的,所以可以實現訂單生產。
實現大菱鲆養殖“高級工廠化”
FAM:大菱鲆一直被認為是最有可能首先實現真正意義上工廠化養殖的一條魚。
雷霽霖:在目前所有的海水養殖魚類中,大菱鲆的工廠化養殖技術條件是最成熟的。工廠化養殖大菱鲆可以說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的一大亮點,但是這個亮點在2006年上海多寶魚事件中被折騰了一下,給了我們一個很深刻的教訓,這個教訓就是告訴我們大菱鲆工廠化養殖還不規范,是屬于初級的工廠化養殖,無論從設施設備還是飼料和管理都沒有達到真正工廠化的要求。
但是這個事件的另一面,它讓我們認識到目前的大菱鲆養殖產業還是一個不夠完善的產業,要求我們做的更好更先進,從這個角度講,這又是一件好事情。
FAM:初級的工廠化養殖模式有什么缺點,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廠化養殖?
雷霽霖:要實現初級的工廠化生產并不難,現在已經實現了。但是這個工廠化養殖是“溫室大棚+深井海水”的模式,通過抽取地下海水進行流水式養殖,在山東一天差不多要換水5次以上,遼寧葫蘆島市因為水溫比較低,魚體新陳代謝慢,一天一般可以換水1-2次,但隨著地下水資源越來越緊張,流水式的養殖模式就會面臨很大的資源壓力。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廠化養殖難點在于實現全循環水養殖,需要有循環系統設備,目前全封閉式的養殖循環系統,發達國家有制造生產,而我們還沒有。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循環水處理設備的國產化,要先做一個模板,不斷試驗改進,然后才能最終生產應用。通過這2年的工作,目前體系的9個試驗站中已經有3個擁有了循環系統,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所以我們的思路是要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現有的流水式養殖模式的基礎上做出一些改進,先做半循環然后再做全循環。還有就是從飼料的角度,提高飼料的轉化效率,縮短養殖周期也可以節能節水。
FAM:循環水處理的效率可以達到什么程度?
雷霽霖:全循環是一個說法,是指水可以長期使用,但并不代表水是100%循環的,管道和人為操作都會讓水損失掉一部分,所以每天還是要添加一部分經處理的自然水做補充。具體的循環效率根據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好的話循環效率達到95%以上也是可能的。
FAM:今天會議的主題之一是鲆鰈類高效配合飼料,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講座?
雷霽霖:做這樣一個講座是因為飼料問題對于葫蘆島地區來說非常突出。葫蘆島地區的特點是水溫比較低,換水次數比較少,采用的飼料一直是鮮雜魚。從工廠化養殖的角度來講,鮮雜魚肯定不能再繼續下去,所以對于葫蘆島地區來說,面臨著一個飼料轉型問題,從鮮雜魚轉向人工配合飼料是必定要走的一條路。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大菱鲆人工配合飼料的國產化和專用化。自從鲆鰈類養殖開展以來,我們的飼料還要從國外引進,另外還有一些飼料廠家在包裝上標明是鲆鰈類專用飼料,我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還沒有研制怎么就出現大菱鲆專用飼料了?不同品種對飼料的需求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FAM:也就是說現在鲆鰈類產業面臨著兩個大的轉型,一是養殖模式要從流水轉變為循環水養殖,一個是飼料要從鮮雜魚轉變成人工配合飼料,養殖戶能夠接受這兩個轉變嗎?
雷霽霖:大菱鲆產業現在是做起來了,但要持續發展下去就必須提升技術,而提升技術首先要提升個人思路和理念。如果沒有認識到轉型的重要性,不去學習也不去參觀,那么再好的技術和點子給你也沒用。
例如葫蘆島這邊養殖大菱鲆增氧還是采用鼓風機增氧的方式,但在山東已經有很多養殖戶開始使用純氧增氧。充空氣的氧氣溶解量3%都不到,而純氧的溶解量可以達到90%多,這是一個很大的反差,所以我們要在用氧的問題上改變一下觀念,由鼓風增氧向純氧增氧轉變。
“我擔憂的是如何把這個產業做好、做穩”
FAM:據您估計,現在我國大菱鲆養殖量大概有多少?
雷霽霖:按照目前的調查,我國一年的產量大概是5-6萬噸,是歐洲的8倍。但是西班牙也在大力發展這個產業,在最近幾年將建成2個年產量達1萬噸的養殖場,所以我們也要有憂患意識,基礎好、技術好、投入大是可以很快趕上來的。
FAM:大菱鲆的消費群體還是以酒樓為主,一旦形成規模化養殖,市場方面會不會有壓力?
雷霽霖:我擔憂的其實不是市場而是觀念。如果我們的著眼點是如何把這條魚的品質做好,把這個產業做穩,做到人人都喜歡吃,這個市場空間絕對是有的。比如挪威的三文魚,品質好,產量也非常大,產品銷往全世界,但挪威三文魚一直保持很好的價格,魚是屬于一次性消費品,需求應該是持續的。
我擔心的是部分養殖業者只顧賺錢,比如說喂一些低質的飼料,導致魚的品質變差沒有人愿意吃了,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我們要愛護這個產業,大家一起動手把這個產業做好,市場才有希望。
FAM:據了解,大菱鲆是越大規格味道越好,但在我國大菱鲆養殖到1.2斤就開始上市了,在國外這個規格還屬于苗種。
雷霽霖:這個是國情原因造成的,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外國人不同,中國人喜歡吃整魚,1.2斤剛好合適;外國人則是養大規格大菱鲆切塊分開賣,而且每一部份的價格不一樣。這個相對容易解決,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讓消費者認識到大規格的味道更好,我相信局面會改變。
FAM:在鲆鰈魚類中,除了大菱鲆您覺得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品種?
雷霽霖:我以前也曾有這樣的想法,覺得養殖的品種越多越好,但現在我覺得一個主產業把它從頭到尾做好就可以了,不要見異思遷,這個品種做幾年覺得不錯了馬上又換另外一個品種,那樣對產業和企業都不利。挪威幾十年都只做一條魚——三文魚,從來沒有說換一個主養品種,大菱鲆也是一樣,要做到優質高產不是一兩天就能實現的事情。換品種可能是考慮到市場效益,但把原有的品種做好,用最好的方法養最好的魚,同樣可以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這也還是思維方法的問題。
轉型刻不容緩
FAM:您在1992年首先從英國引進大菱鲆,當時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雷霽霖:在引進大菱鲆之前我接觸的大多是溫水性魚類,比如說真鯛、黑鯛、牙鲆、黃姑魚等,冬天天氣一轉冷北方地區就不能養了,所以要考慮有什么品種在北方冬天也可以養,又怎樣去解決它的越冬和度夏問題,于是就引進了大菱鲆。
FAM:您多次提到大菱鲆產業要轉型,這是您的一個愿望?
雷霽霖:其實不光是大菱鲆,我的愿望是要把整個水產養殖業從農業的地位提升到一個工業的地位,從農業的水平提升到一個工業的水平。
我在早些年看過挪威的大菱鲆養殖模式,他們采用的是跑道式,跑道不寬,大概1.2米,分為8層,水也很淺,從上到下然后流向底部的一個回收池,大菱鲆像擺餃子一樣趴在跑道上,看了特別舒服。我當時就想,中國什么時候能達到這個水平呢?但是現在還沒實現,所以我很著急,希望快點實現工業化。
FAM:現在轉型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地步?
雷霽霖:時代已經把我們逼到轉型的路上了,我們的海水養殖業正面臨著怎樣一個形勢呢?那就是隨著交通、能源、臨港工業以及旅游業的發展,岸帶留給水產養殖的地方已經不多了,而我們是要靠岸帶才能實現工業化養殖。所以盡管我們現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實現初級工廠化了,但還很不穩固,容易遭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安于現狀的話,有朝一日肯定要被淘汰,這不是聳人聽聞,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化養殖道路。
為此,我一直覺得閑不下來,不安心!國家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大項,要在幾年之內讓這個產業有一個起色。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挺起來了,現在走到這個關鍵的轉型時期,一定要把握住產業體系這個很好的機遇,才能更上一層樓,推進產業達到工業化的水平。
【雷霽霖小檔案】
1935年5月生于福建寧化,畬族。1954-1958年就讀于山東大學生物系動物專業,大學畢業后一直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工作,是國內外知名的海水魚類養殖學家,現為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上世紀60年代,他率先突破了梭魚人工繁殖技術,探索了多種海水魚類育苗工藝;
70年代首創海水魚類工廠化育苗系列技術;
80年代率先完成工廠化育苗體系構建,北方網箱養殖和放流增殖獲開創性成果;
90年代,真鯛工廠化育苗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
1992年,他率先從英國引進大菱鲆良種,經過7年攻關,取得全人工繁殖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創建符合國情的“溫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廠化養殖模式,掀起了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第四次產業浪潮,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大菱鲆的引進被譽為我國當代最成功的海水魚類引種范例之一。
2005年,雷霽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者:
一品
時間:
2010-1-21 14:14
有機會去參加一下
作者:
zhb1969
時間:
2010-1-21 14:36
產業革命來了呵呵
作者:
zouyr
時間:
2010-1-21 15:15
我們的著眼點是如何把這條魚的品質做好,把這個產業做穩,做到人人都喜歡吃。
這個觀點很對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菱鲆養殖能按這個軌跡走。
作者:
yulee
時間:
2010-2-2 14:08
產業轉型需要加快步伐啊,我們大家都有責任啊,
作者:
xiaoxin007
時間:
2010-2-2 21:09
還是老前輩的話中聽,謙虛務實。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
乌拉特前旗
|
平果县
|
辽宁省
|
鹿泉市
|
肃宁县
|
平远县
|
珠海市
|
平塘县
|
卫辉市
|
龙门县
|
惠州市
|
河源市
|
巴彦淖尔市
|
沈阳市
|
宁国市
|
万荣县
|
大理市
|
舒兰市
|
横山县
|
界首市
|
陈巴尔虎旗
|
宜川县
|
图们市
|
新乡县
|
郁南县
|
扶风县
|
新余市
|
上饶市
|
南江县
|
东兴市
|
广灵县
|
卢湾区
|
达日县
|
呼伦贝尔市
|
南乐县
|
留坝县
|
灵台县
|
五指山市
|
杭锦后旗
|
内黄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