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種雞曲霉菌病的防治
曲霉菌病是養殖業中危害嚴重的一種真菌傳染病,其病原是黃曲霉菌和煙曲霉菌,該病原即可在常溫下生長繁殖,又可在禽的體內發生。該病多發于1月齡內的幼雞,成雞很少發生且成散發性。我市某種雞場于今年8月份發生了一次少見的產蛋期曲霉菌病,具體病情報道如下。
一、發病情況
該場飼養42周AA種雞5萬套,于2003年8月發生了曲霉菌病,其特點為發病急、傳播快、病雞呼吸困難。初期懷疑為細菌感染,使用紅霉素治療未見好轉。發病率在20%左右,病雞采食量下降、消瘦,死淘率及產蛋率出現波動。整個過程歷經20天左右。
二、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病雞消瘦、精神委頓、呼吸困難、食欲下降式拒食,口腔有白色或黃色的潰瘍灶。有的病雞有腹瀉癥狀。
病雞喉頭及氣管內有較多黏液;氣囊壁增厚,上有白色或淡黃色米粒大小的結節;肺淤血,有大小不一的黃色結節;食道也有同樣結節;腸道出血;部分雞的肝、脾、腎也出現結節。
三、實驗室檢查
1.鏡檢:取氣囊上的結節作壓片和抹片,分別用革蘭式染色,置于高倍鏡下觀察,在暗視野
下有隔菌絲及散在的藍色球狀孢子。
2.培養:挑取典型病變的結節和心血分別接種血液瓊脂平板,經37℃培養72小時形成白色圓 形絨毛樣菌落,1周后菌落變為褐色,用接種環取少量菌絲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菌絲有隔,末端膨大成球狀,球上有小梗,有的梗上有孢子存在,形狀如花冠,符合曲霉菌的特征。
四、防治
1.加強飼養管理,停喂有可能導致疾病的飼料,清理料線,加強通風。
2.用0.5%過氧乙酸帶雞噴霧消毒,每天一次連續三天。
3.全群飲用1:3000的硫酸銅水,連飲三天停一天再飲三天。
4.用制霉菌素按5000單位/只,拌料,連用三天。
5.飲水中加入電解質和多維素讓雞只自己飲用。
采取以上措施后,第三天雞只食欲明顯提高,呼吸困難的病雞減少,5天后雞群基本恢復正常。
五、討論
1.本次發病的原因:(1)玉米庫存時間過長,且發病前將部分倉底投入飼料生產。(2)適逢夏季該種雞場沒有及時清理料線。
2.本次發病雖沒有造成大量死淘以及產蛋率的大幅度下降,但近三周的病情影響了雞只采食,降低了均勻度,將影響后期產蛋指標的控制。
黃曲霉毒素是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及Aspergillus parasiticus 的二級代謝產物。這些霉菌生長于溫暖潮濕的地區,在農業國家中經常出現因其導致的植物性食品污染現象,黃曲霉毒素是最強的產生于自然界的致癌物質之一。
黃曲霉毒素B1常和黃曲霉毒素B2、G1和G2同時出現,具極強的毒性,通常存在于玉米、花生、巴西堅果、棉籽和開心果中。
鑒于這些霉菌毒素的毒性,歐盟國家規定,黃曲霉毒素B1的殘留限量值為2 ppb。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