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劍橋大學校長:對世界杰出大學的反思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06-6-1 19:06
    標題: 劍橋大學校長:對世界杰出大學的反思
    時間: 2006年06月01日 11:27 作者: 來源:未來網


      講演者小傳 

      艾莉森·理查德 

      教授,2003年10月起擔任劍橋大學第344任校長,是劍橋大學自1209年建校以來首任女校長。

      本科畢業于劍橋大學人類學專業,后獲倫敦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1972年到耶魯大學任教,并于1986年成為該校人類學教授。1986年至1990年期間擔任耶魯大學人類學系主任,1994年至2002年間任耶魯大學教務長。 

      擔任劍橋大學校長以來,一方面創新學校內部管理,引進大學投資的新興管理措施,提高大學行政效率;另一方面積極爭取高達十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并擴大基礎課程建設,設立獎學金以保證學生在高額學費面前不失去求學機會。

      大學之所以卓而不凡,不僅因為這些大學具備了在世界范圍內使它們成名的一致性,還因為它們各有各的獨特性。這些獨特性使我們很難根據一個泛泛的標準對它們進行排名,甚至這種排名本身很有可能毫無意義。 

      人們總是容易把研究的某些領域看成是有用的,這種看法總是要求我們能及時找到將發明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最佳辦法。對此我沒有任何疑議。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不應該忽視對學術性的追求,因為這是文化的基礎。文學、歷史、哲學以及圖書館和博物館的管理等方面構成了文化的主要方面。 

      我想從大學排名現象開始今天的演講。盡管對這些排名并不太贊成,但坦率地說,當看到劍橋大學在大多數排名表中位次都還不錯時,我還是忍不住高興。 

      對大學進行排名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了;而在英國,對大學進行排名現在也同樣廣泛。英國大學排名是以大學的研究、教學、與產業的結合以及學生錄取等情況作為依據的。學生錄取情況又有眾多不同的衡量標準,譬如英國學生與外國學生、公立學校學生與私立學校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和本民族學生以及男生女生等生源錄取比例。英國有專門的機構來收集高等教育的信息數據。我并不認為沒有必要收集這些數據,但是當想到一個人僅僅憑借一張數據列表就對一所大學作出判斷,那顯然是錯誤的。 

      當前世界各大學的相對排名都是依據許多組數據而作出的。上海交通大學在2003年刊發了大學的世界排名表,而英國的首個大學世界排名表是由英國高教系統的頭號報紙《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在2004年發表的。兩份排名表使用的標準卻大不一樣。 

      我對這些排名表深感不安有兩個原因。首先,在我看來,所有這些排名表采用的標準,只是依據學術機構許多杰出因素中非常狹隘的方面。其次,輕易地為全球如此眾多的著名大學進行排名顯然難以服人。經驗告訴我們,大學之所以卓而不凡,不僅因為這些大學具備了在世界范圍內使它們成名的一致性,還因為它們各有各的獨特性。這些獨特性使我們很難根據一個泛泛的標準對它們進行排名,甚至這種排名本身很有可能毫無意義。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06-6-1 19:06
    標題: re:這些想法是我看到首份大學世界排名表時的第...
    這些想法是我看到首份大學世界排名表時的第一反應。它促使我思考如下三個問題: 第一,大學發展到今天的歷程到底意味著什么?以中國、英國和美國為例,這些國家都有著相當數量的世界著名大學。我認為,對學問的廣泛尊重這樣一個普遍傳統使這三個國家可以在此相提并論,但是具體到每個國家,大學發展的途徑卻各有不同。

      第二個問題是,這些著名的現代大學在哪些方面具有共同點,在哪些方面又各個有別?我隨后將證明,盡管這些大學在成長經歷、精神傳統、規模大小、文化模式和社會經濟背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但它們在主要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在根本的需要上也具有相似性。 

      第三個問題是,這些大學如何走向未來?在我們共同面對的諸多挑戰中,最利害攸關的是,一流大學應該慎重選擇如何使自己成為世界共有和共享的大學。盡管致力于國際化是大學多年的熱點話題,但是我依然認為,所有的大學都要在深刻理解全球化意義的基礎上,把自己打造成具有國際意識和國際影響的民族性大學。 

      一、大學的創立:歷史簡述 

      不同的傳統強烈體現的是對于學問本身及其對社會貢獻的尊重和渴望。 

      歷史往往有足夠的說服力。這一點在中國體現得最真實。從漢代石刻經典到當今印刷書刊大規模生產的兩千多年里,中國的書寫文本為其學術傳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中國的印刷術發明六百年后英國人才慢慢掌握。兩千年前,中國人發明了書寫體,考試就成為國家選賢任能的手段。八百年之后,中國的唐朝就已經建立了著名的科舉制度。到了宋代,為保證公平性,國家建立了考試的匿名制度。而劍橋大學一直到二十年前才認可這項制度。 

      科舉考試不僅為中國的封建王朝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選拔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創立了中國的學術傳統,而且管理著一個幅員遼闊的人口大國。當時人們求學、研究和考試主要通過官學和私塾來進行,這些學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是為了效力朝廷,這和我們現在所謂的大學大相徑庭。 

      與這一根深蒂固的傳統形成明顯對照的是,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大學的歷史僅僅始于二十世紀。不僅如此,中國大學的成長一直經歷著各種動蕩變遷。直至最近,與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一樣,中國大學的力量也正在日益增強。 

      以上是對中國大學的粗略觀察。比較而言,英國的情況判然有別。英國大學的歷史還不到一千年,僅為英國國家歷史的一半。英國的學術植根于深厚的基督教僧侶傳統,隨著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牛津和劍橋這兩所最古老的大學的建立而獲得新生。 

      盡管受宗教利益支配,但是這些新生的學府也廣泛開設了世俗(普通)課程,為教會和政府培養人才。它們教授拉丁文、希臘文、修辭與邏輯、數學等課程。這些學府建立了很多圖書館,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爭論之中。 

      比如,當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欲借助與王后解除婚約來強化王權、建立凌駕于教會之上的君主制度時,他不僅重組了劍橋大學,而且任命牧師學者從事相應的研究來支持自己。其中一個名叫馬修帕克的牧師,竟然收集了250份古代和中世紀的手稿來為王室的政策正名,并以此支持國王和妻子離婚!這些手稿至今還保存在劍橋大學。 

      盡管我在提到這些歷史細節時帶有一點調侃意味,但是,這些細節有助于提醒我們,大學和社會一直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幾個世紀以來這種聯系不斷深化豐富。不過,我的故事強化了大學在英國社會中的顯著功能,那就是對知識的積累、守護、傳播和運用。它在直觀上使我們習慣于流行把大學理解為一個建構學識并將其轉用于地區事務、國家事務和世界性事務的地方。然而,今天看來,劍橋大學在許多方面都大為不同了。不過,我們與外部的聯系完全可以視為是與社會互動的悠久歷史的現代翻版:如今,我們和勞斯萊斯合作設計出了無聲的噴氣式發動機;正如歷史上,我們曾經和王室合作實現了國王的離婚!

      最后,我把話題轉向三大歷史國家中最為年輕的美國。 

      早在十七世紀中葉,美洲新大陸就有了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隨后,1701年,耶魯大學成立。當代美國常青藤大學聯盟中的其它大學也在同一個世紀相繼建立。正如它們的前輩牛津、劍橋一樣,這些大學也有著根深蒂固的宗教傳統;他們也是通過增加新課以滿足職業和貿易發展需求的方式來拓寬教學課程體系。發展到今天,這一科研教學體系已經涵括了為我們所熟知的、適應當今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各種課程。 

      如今美國的常青藤大學舉世矚目,反映了它們杰出的品質。但是這些不應該使我們忽略對美國高等教育更為深廣的歷史回顧和現代展望:美國的大學,其歷史比中國晚得多,比英國也晚幾百年;它們得到中央和各州政府的鼎力支持和校友們的熱情捐贈。這種回顧和展望說明美國的大學總體上呈現出一種年輕的差異性,超越了英國,或者也可以說超越了中國。 

      這些觀察告訴我的是,歷史確實是不可忽視的。 

      三種不同的傳統強烈體現的是對于學問本身及其對社會貢獻的尊重和渴望。共同之處在于,我們都從綿延的學術傳統中深深受益。然而,除了這個簡單的共同性之外,現代大學在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發展道路差異如此之大,以至任何一種描述高等教育發展的通用理論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锦屏县| 阿拉善盟| 红河县| 蓬莱市| 竹北市| 苍山县| 称多县| 霍林郭勒市| 天津市| 磴口县| 抚宁县| 大石桥市| 枣庄市| 和林格尔县| 邵阳县| 苏尼特右旗| 杨浦区| 永城市| 盐津县| 原平市| 灌云县| 宁南县| 比如县| 绥棱县| 沂源县| 家居| 霍州市| 皮山县| 通渭县| 沙坪坝区| 苍溪县| 徐水县| 西平县| 北海市| 周宁县| 松潘县| 贵州省| 宁阳县| 阳高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