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污染嚴重,高位池養蝦收入大減 [打印本頁]

    作者: flyfish01    時間: 2009-12-22 09:19
    標題: 污染嚴重,高位池養蝦收入大減
    東海島高位蝦池嚴重污染環境,但高昂治污成本遠超出養殖戶承受能力


      最近幾天,一個規范高位池養蝦污水排放的想法一直在湛江海洋與漁業局養殖科科長陳小宏的頭腦里醞釀。這并非心血來潮,“水產養殖業發展了,控污一定要做”。
      事實上,也已經到了非規范不可的地步。在全國高位池養蝦最集中的東海島,旅游度假區幾乎被高位蝦池團團包圍。許多沙灘上,抽水泵林立,污水泡沫橫流,沙灘地貌異變。該局副局長楊偉曾專門調研,并在調研文章中憂心忡忡地指出,東海島、南三島、吳陽等旅游海岸帶沙灘黑化嚴重,昔日黃金沙灘黯然改色。
      12月16—18日,記者專門就高位池污染的問題在東海島調查時發現,污染治理前景并不樂觀,“還處在有問題、沒辦法的階段”。

    環保成本由誰承擔

      剛進入東海島的一條長堤上,放眼望去,海岸線旁大大小小的蝦塘遍布其間,增氧機翻滾,一派繁榮景象。東海島在養殖高峰期,有高位池養蝦12000多畝,且絕大部分散布在離海岸線較近的區域。
      在海邊灘涂或陸地上人工建造蝦池,然后將符合養殖標準的海水抽到池內養殖蝦苗。高位池養蝦具有排污方便等特點,相對減少了蝦病,一度被認為是水產養殖的一大創舉。廣東、海南、廣西等地都推廣了這種養蝦方式,并創造了可喜的經濟效益。但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伴隨著無序開發,高位池養蝦的排污問題日益顯現。
      葉興勇的蝦塘位于離海岸線400多米的村道旁。三口塘緊挨著,高出路面半米左右,塘的四周圍繞著白色水管,就是通過這根管子實現塘水和海水的交換。
      葉興勇堂弟的蝦塘僅一路之隔,離海岸線稍微近些,這讓葉興勇有點“耿耿于懷”,“光電費他一年就能省好幾萬塊。”這里的電費主要是從海里抽水到蝦塘的費用。他們從海里抽取新鮮的海水進行養殖,然后再通過管道將污水排向大海。排污管道深埋地下,直通大海,污水排放悄無聲息。隨著這些污水一起排向大海的還有飼料沉淀和蝦的排泄物。按照一個星期換水一次,每次換10公分水計算,平均每畝的換水量就多達67噸。
      “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向大海,不是把海水污染了嗎?”記者問。
      “大家都這樣,這應該也沒什么污染吧?”葉興勇對記者的疑問不以為然。
      “如果政府出臺文件要強制你們對污水進行處理怎么辦?”
      “那就按照政府的要求做,不過那樣的話,我的養殖成本要大大提高,這個錢由誰來負擔?”
      葉興勇的想法很現實。他開挖蝦塘,前后投入10多萬元,塘租占了其中的大頭,“如果政府要我們專門搞個池塘凈化水,這個錢我們可出不起。”
      目前,對蝦養殖戶一般都直接將養殖廢水排入大海,整個排污設備只需幾百米塑料管,投入幾千元即可。如果要進行污水處理,投資則大得多。據了解,一套養蝦污水處理系統的投資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元,如湛江國聯水產養殖基地、廣東恒興集團對蝦養殖基地、東海島湛江東洋水產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有類似的污水處理系統。湛江某大型養殖企業相關人士介紹,該企業230畝養殖水面,建造了包括沉淀池、處理池等設備的污水處理系統。養殖廢水經過處理后,確認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再排向大海。整套污水處理系統耗資百萬元,維護、運轉費用高昂。以今年的行情來看,按照一年三造的養殖收益來算,普通養殖戶養殖10畝對蝦的年收入大概在10萬多元。“一年的辛苦錢還不夠建個污水處理系統。”

    開發無序破壞生態

      水產養殖污染問題不僅僅限于東海島,據記者了解,在養蝦業頗為發達的湛江,由于養殖污水排放超過海區自凈能力,而造成海域灘涂富營養化的問題十分嚴重。有關資料統計,目前蝦飼料的實際利用率大概只有15%,大量的蛋白質、氮和磷未經科學處理就被直接排棄到水環境中,引起海水的富營養化,加重了海區污染。
      除此之外,由于實施陸地淡化養蝦,許多臨近養殖片區的村莊面臨著淺層地下水普遍咸化的窘境。由于本世紀初對蝦養殖效益高漲,沿海養戶蜂擁開發高位池,湛江僅2000年至2003年短短三年間,全市新開挖蝦塘14萬畝,相當于從1985年至1995年間開發的蝦塘總面積。記者在東海島采訪時發現,村路邊、公路兩旁、海岸線附近一帶,蝦塘隨處可見。“從林場租地,把樹砍掉挖塘就可以養了”。在高額收益的驅動下,大片陸地變成了海水蝦苗養殖場。
      “那些高位池直接把水排到海里,污染太嚴重,應該管一管了。”湛江老養殖人葉叔對記者說。由于養殖場的蝦池和進出水管滲漏時有發生,同時還經常排放出含有蝦排泄物、消毒藥水及抗生素的污水,許多養殖場周邊的地下水源遭受污染而變咸。在東海島就曾發生過,二三十米深的地下水源被咸化,村民井水各項不合格指數嚴重超標的惡性事件。
      這一系列問題在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楊偉看來,主要源于“養殖場地高度集中,普遍實行集約化高密度養殖,而且養殖場地布局不合理,開發無序失控”。
      上述問題已經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湛江市制訂了《湛江市水域灘涂養殖規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養殖行為進行依法處置,以此提高養殖門檻,控制養殖容量。同時對現有養殖場通過養殖證的發放進行調整,取締無證養殖的非法行為。“現在水產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處理起來比較困難。”陳小宏說,“對于那些污染嚴重的海域和風景區,我們很少發證,現在也只能采取這種手段控制養殖污染的蔓延。”

    污水排放尚無標準

      無序開發讓蝦塘數量在幾年間陡然增加,監管難度也越來越大。陳小宏告訴記者,相關法律政策缺失,讓漁業主管部門在蝦塘排污治理問題上“無法可依”。眾多針對水產養殖污染問題的地方性法規,更多是從養殖區域規劃和食品安全的角度考慮,排污問題受到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目前還沒有一個相應的污水排放標準。已有的規定也不是很明確,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通過養殖證的發放來控制蝦塘的數量和地域分布。”陳小宏說。對于養殖排污標準的缺失問題,也已經引起他們的重視。
      省海洋與漁業局法規處的王科長也表示了同樣的感受:“問題我們都意識到了,但是標準的制定目前還只能籠統到大農業的范疇內來進行。”據他介紹,目前有關養殖排污的規定只是專門針對患病池塘的排水,“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杜絕養殖病害的交叉感染”。
      早在2007年,農業部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就啟動了全國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排污系數測算專項工作,對養殖業造成的污染做專門研究。畜牧養殖方面,生豬養殖污染問題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攔路虎”。但在水產養殖方面,廣東對養殖排污的相關規定尚散見于農、漁等農業法規當中,有規定,但無標準。“專門的標準我看一兩年內很難完成。”王科長對前景并不樂觀。
      雖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考慮規范養殖排污問題,但執行起來還存在很大難度。首先是概念的界定。陳小宏介紹:“到底怎樣的廢水標準才能排放,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我們目前通行的做法,是要求養殖排放的廢水不能低于海區原先的水質。”
      除此之外,法規制定后的執行也是一個難題。高位池排污管埋在地下,排污隱蔽性強,即使偷排污水也不易察覺。有些大型養殖企業建立了排污系統,但為了節約成本,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加之單個農戶分散經營,監管難度則更大。陳小宏分析,養戶相對集中的養殖區域還有集中進行排污處理的可能性,“但出資、設備運作和維護等具體實施方式還需要論證。”
      養殖區域相對分散的地區很難規范。“像湛江主要養蝦,品種單一,區域也相對集中,排污情況比較好控制。”王科長說,“但從全省范圍看,目前對養殖污水治理,還處在有問題、沒辦法的階段。”
    作者: 穆然    時間: 2009-12-22 09:22
    保護環境從我們做起,不然將來再沒有東西可以吃了
    作者: nonddy    時間: 2009-12-22 09:40
    解決了農民的實際問題,其他的都好處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通化县| 稷山县| 财经| 汉中市| 淮北市| 宁强县| 乐东| 普定县| 合作市| 鞍山市| 固安县| 政和县| 锡林郭勒盟| 长顺县| 江阴市| 封开县| 大丰市| 舞阳县| 宁蒗| 伊金霍洛旗| 光泽县| 益阳市| 潢川县| 东阿县| 宁德市| 石泉县| 会东县| 固始县| 托克托县| 安顺市| 新河县| 青田县| 长白| 鸡东县| 应城市| 南漳县| 辽宁省| 麻阳| 科技|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