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7ahr2009西南地區農業領域招聘求職狀況暨2010招聘求職展望
[打印本頁]
作者:
mbaun
時間:
2009-12-14 23:04
標題:
7ahr2009西南地區農業領域招聘求職狀況暨2010招聘求職展望
[i=s] 本帖最后由 mbaun 于 2009-12-14 23:06 編輯 [/i]
2009年,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有效地穩定了就業形勢,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大大縮小了經濟危機沖擊的程度和范圍。本年度有個顯著熱點就是西部地區就業形勢好于東部地區,勞動力中西部供大于求東部供不應求,西部結構矛盾小,東部結構矛盾大。
雖然農業專業性人才就業狀況逐步在變好,但是我國農業專業人才的就業仍不十分樂觀。從占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1/10的農林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一次性就業率總體上并不高。很多農業專業人才也在感嘆:“找份合適的工作為何就這么難?”
綜合全年來看,2009年下半年西南地區很多企業調整了招聘結果,增加了對飼料/動保/養殖技術類職位的招聘,與上半年相比,提升了1.07個百分點。較之上半年種植技術類、銷售類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園林類略有下降。從全年需求與供給來看,除銷售類職位外基本都能達到動態平衡。銷售類全年供給只有9.17%,而需求達到20.86%。雖然此缺口較上半年有所緩和,但是這個巨大的缺口一直存在著。
那么2009年西南地區農業類企業人力資源發展及其招聘有些什么特點,求職者求職狀況又是怎樣的,2010年農業類行業招聘與求職又有些什么發展趨勢呢?本著這些問題,我們將以數據分析為主,與您一同探討2009西南地區農業領域招聘求職狀況暨2010招聘求職展望。
——題記
在2009年8月,西南農業人才網[[url=http://www.7ahr.com/]www.7ahr.com[/url]]獨家發布了《2009年上半年西南地區農業類企業招聘求職形勢分析》,當時我們的數據如下: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jpg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jpg那么2009年全年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對此,我們針對西南農業人才網[[url=http://www.7ahr.com/]www.7ahr.com[/url]]
2009年度企業提供職位分類匯總如下: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3.jpg
2009年度求職者求職職位分類匯總如下: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4.jpg
綜合全年來看,2009年下半年很多企業調整了招聘結果,增加了對飼料/動保/養殖技術類職位的招聘,與上半年相比,提升了1.07個百分點。較之上半年種植技術類、銷售類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園林類略有下降,可見園林類職位比較穩定,從業人員不輕易更換工作。
就西南地區2009年全年來看,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園林技術類,持續的招聘計劃一位企業擴大規模之需,二為很多企業都在儲備技術人才,特別是專業過硬、有行業職稱的求職者更受企業青睞。排在第二位的為銷售類職位,作為眾多的農業企業,多以實體產品經營企業為主,即產品的價值必須通過市場銷售才能得以體現,只有產品流入終端市場,企業的投資才能收回,繼而產生企業利潤。即使以園林設計、園林技術為主的園林類企業也不例外,企業的利潤必須通過產品銷售體現。飼料/動保/養殖技術等畜牧類職位位居第三,其實,現實中本類職類應該所占比例應該高于本次數據匯總,原因主要有,本次數據為網絡招聘數據;二、畜牧類企業整體所處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下,養殖業才逐步由粗放型養殖轉向為集約化養殖、特種養殖,目前很多畜牧行業企業都還沒“觸網”,這之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種植/農業技術類職位略居第四,從所占比例來看,種植類企業也應該符合職位發布規律,即企業數低于園林園藝類、畜牧類。上述技術類職位總計所占比例已經超過了50%,可見西南地區對農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從求職者全年數據變化來看,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求職者由上半年對職位的不確定性逐步轉化為職位的確定性,此類比例由31.66%下降為15.00%。在2009年度,飼料等畜牧類人才比例達到25.83%,排在人才供給第一位。但是西南地區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只有16.22%,畜牧技術類人才在本年度表現為“相對過剩”,即很多求職者一直沒有找到自己如意的崗位,企業對此類人才的需求基本都轉移到懂技術的銷售類復合型人才上去了,對于懂技術喜歡營銷的求職者來說這是一個利好信息。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去做銷售,解決一些實際技術類問題,在充分發揮自己獨特優勢的同時,所獲取的報酬也一定更豐盛,同時也會比純粹以銷售出生的人更容易做出業績,畢竟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服務乃第一手段。其他崗位供給與上半年相比變化不大。
從全年需求與供給來看,除銷售類職位外基本都能達到動態平衡。銷售類全年供給只有9.17%,而需求達到20.86%。雖然此缺口較上半年有所緩和,但是這個巨大的缺口一直存在著。銷售類職位缺口不僅在農業領域表現,在各行各業都有體現。
[p=30, 2, center][b]四、西南地區農業領域企業狀況[/b][/p]
[b]4.1、總體狀況[/b]
[b]4.1.1 企業性質
[/b]西南地區農業發展較東部沿海地區而言,發展稍顯滯后,大多數還處于“小作坊式”的全家族氏管理模式下,發展較為緩慢。規模運作的企業還比較少。在企業性質上以民營企業為主導,占據了53個百分點,如圖5所示。另外,在西南地起以外商獨資或外商合資的企業越來越多,對推動本地的農業技術發展很有幫助,同時也會加劇西南地區市場的競爭力度,這對本地發展水平還相對不高的民營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加快發展步伐,只有被市場淘汰。在國家倡導自主創業政策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農業技術類人才回到農村發展特種養殖,特種種植,在目前就業并不太看好的大環境下,勢必有更多的農業類人才加入到自主創業中去,不過自主創業前一定要做好市場調查,多方求證,創業的道路比求職更艱難。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5.jpg
[b]4.1.2產業結構
[/b]從產業結構來看,各子行業發展比較均衡,數量較少的主要為農藥化肥等資源業,以及種子業,二則的比例加起來才11%,而與之聯系緊密的園林園藝及種植花卉業已達到22%,若加上傳統的農作物種植,資源及種子業的發展就必須加快了,要發展,肯定少不了相關技術人員的努力,特別是在當前以發展“綠色環保”農業的今天。在西南地區,所占比重最大的還是畜牧相關產業,他們的總比例已快接近40%。據調查,在西南地區從事飼料加工業、獸藥動保業的企業不低于2000家。在這些企業中,以豬飼料生產加工、生豬動物營養,動物保護為主導,特種養殖及漁業養殖發展只暫居很小的比例。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以單一農業發展起來的一些大型企業及新成立的新興科技產業逐步將戰略放在了農業綜合服務發展上,即發展農業產業一條龍服務。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6.jpg
[b]4.1.3 地域分布[/b]
在企業地域分布上,超過60%的企業都聚集在省會城市,二級城市、縣級城市所占比例只有32%,而農業發展的基礎市場所占比例只有4%,地域分布呈現出較大波動。分析原因主要有西南地區物流不及東部沿海地區,一般每個省市的物流圈都集中在省會城市;其次西南地區省會城市、二級城市經濟水平發展差距較大,很多有技術的人才專家都匯集在省會城市;再次,西南地區的信息溝通交流地也只有省會城市較發達。基于上述種種,以農村為廣袤市場的農業型產業都將自己的公司設在省會城市及重要的二級城市,其對基層的服務工作只好通過自己公司的技術人員深入終端去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問題不會得到立即解決也在不言而喻之中。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7.jpg
作者:
mbaun
時間:
2009-12-14 23:06
[i=s] 本帖最后由 mbaun 于 2009-12-14 23:07 編輯 [/i]
[b]4.2.西南地區農業企業人力資源狀況[/b]
[b]4.2.1公司人員性別比例嚴重失調[/b]
農業不同于其他產業,其市場位于并不發達的農村,其就業條件及工作場所也相對較差。特別是銷售類行業,除了扎根城市、服務城市的園林產業外,都是以農村為直接服務對象,因此大家都形成了一個自發的“潛規則”,銷售類職位僅限男士。這并不是對性別有歧視。由于要深入農村走村串戶,有時還要下力氣,這對女士來說都有諸多不便,再加上市場離公司較遠,鑒于安全問題,一般此類植物都不招聘女士。那么以農業類專業出來的女士可以做些什么呢?據調查分析,女士一般都駐扎在公司總部,負責一些管理極其周邊服務的職位。在本次調查中,超過54%的企業選擇了男女比例為7:3這個選項,而達到平衡的企業只占21%。
[b]4.2.2招聘狀況[/b]
很多企業都在反映,技術類人才很難招,特別是針對農業類人才交流的招聘會太少,若去綜合類人才招聘會,自己的展臺前“門可羅雀”,而人家的展臺前早已排成了長龍,即使有幾個躍躍欲試的,雖然公司不建議專業是否對口,可人家一問上班地點,多數就打了退堂鼓。一般多數企業去現場招聘會是做品牌推廣。在農業類企業,同樣以服務城市為主的園林類企業在招聘上不存在太大的困難,而其他企業的招聘效果就不怎么看好了。
[b]4.2.2.1 招聘渠道[/b]
在招聘渠道上,多數企業將網絡招聘作為首選,因為招聘網站所面向的對象比較廣,不像一般的招聘會,只局限于本地求職者參與,且費用比較低廉,參加一年的網絡招聘會僅相當于參加幾場傳統的現場招聘會,且收效更好。在農業技術類人才招聘會上,57%的企業將其作為第二首選。每年的11月,很多企業都優先于學校統一組織的校園招聘會而舉行自己的宣講會,以便在之前就把優秀學子收至麾下,然后進一步培訓,繼而成為公司的新鮮理論。很多公司目前就抱怨,今年的計劃做晚了,去到學校才知道,優秀的都早被招了,剩下的自己又不想要。不過這走在第一步的多為優秀企業。大企業培訓機制好。一般在大型企業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對自己的員工進行各種培訓,優秀者可能還會送去進一步深造學習。而很多中小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自己根本沒有那個能力與精力去培訓自己的員工,他們一般都招聘有經驗的能立即上手的員工。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8.jpg
[b]4.2.2.2 招聘規模[/b]
在人員數量招聘上,近40%的企業選擇了全年招聘數量在50人以上,可見農業類型企業的職員不太穩定,換工作者比較多,且以銷售類最為顯著,除了幾個公司的核心骨干,其下的工作人員基本上穩定率都較差。32%的企業選擇了全年招聘人數為10-20這個區間。綜上,農業類型企業每年的招聘人數都還是不少了,這一方面由于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需要更多的人手,另一方面則是優勝劣汰,企業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進一步發展。
[b]4.2.2.3員工薪資[/b]
在薪資方面,除去市場銷售人員,多數企業的薪資都集中在1000-2000元這個區間,這也比較符合西南地區的消費水平,與其它產業的薪資水平大體相當,可見農業類型的企業薪資也不一定比其他產業差,隨著農業企業的不斷發展,其薪資還會進一步提升。本次調查我們設計了1000元以下與5000元以上兩個區間,但是這兩個區間都沒有被選擇。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9.jpg
由于缺乏交流平臺與溝通渠道,很多企業并不知道自己公司的薪資水平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水平,是比同行業低呢還是高?43%的企業選擇了不確定。為了給西南地區各企業的職位提供一個薪資參數,有必要成立這樣一個平臺。
在薪資保密程度上,32%的企業選擇了“有非常強的保密性,不允許互相打聽”,40%的企業選擇了“比較強的保密性,知道少數人薪資”。薪資在企業歷來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加上農業企業有其特殊性,在其薪資發放制度下,不乏有人享受特權,使用另一制度。為了平衡這種關系,使大家能夠較安心的工作,多數公司都采用了薪資保密措施。
[b]4.2.2.4 員工福利[/b]
在福利待遇方面,53.57%的企業基本都是按照《勞動合同法》來確保勞動者的合法權利的。這類企業都與員工簽勞動合同,購買社保,享受正常休息、節假日福利,還享受年薪假,職員該享受的權利基本都得到了保障。但農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35.71%的企業在遵循《勞動合同法》的前提下,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購買社保,實行5.5天或6天工作制,享受節假日福利,但是沒有年薪假。總之來說,前面這些企業都是做得不錯的。但仍有7.14%選擇了雖然企業與求職者簽訂了勞動合同,購買了社保,但是正常休息不能保障;3.57%目前沒有執行《勞動合同法》,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當然也就不給職工上社保了,但能正常休息,其他福利待遇看情況由老板決定。農業企業目前企業間發展的水平還參差不齊,部分企業主還停留在以往的舊觀念上,即只把求職者作為做事的看待,只使用期勞動力,還未把職員作為一種資源,一種不可多得,不可復制的資源。
Be Continued
作者:
xiaoxin007
時間:
2009-12-17 00:01
增加了對飼料/動保/養殖技術類職位的招聘,與上半年相比,提升了1.07個百分點。
==========================
幾乎沒什么變化,一聲嘆息。。
作者:
mbaun
時間:
2009-12-17 12:55
[quote]增加了對飼料/動保/養殖技術類職位的招聘,與上半年相比,提升了1.07個百分點。
====================== ...
[size=2][color=#999999]xiaoxin007 發表于 2009-12-17 00:01[/color] [url=http://www.www12347.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342170&ptid=283643]http://www.www12347.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在12月,西南地區農業類院校畜牧相關專業招聘一線飄紅,形成了“搶”的趨勢。
作者:
bayercn
時間:
2009-12-19 11:19
我公司也大量需求禽病與豬病技術員,還有區域銷售經理,有的請推薦。漯河拜耳藥業,官方網站:[url]www.bayercn.com[/url]
作者:
mbaun
時間:
2009-12-21 13:57
[i=s] 本帖最后由 mbaun 于 2009-12-21 14:11 編輯 [/i]
[b]4.2.2.5招聘入職考察[/b]
農業類型企業招聘有一個顯著特點,對求職者的證書要求顯得不是最重要的,這要給本行業在校學子一個提示:在學校期間,努力掌握好理論知識,并逐步用于具體實踐,不要熱衷于“考證熱”。在本次調查中,39%的企業看中的是求職者的可塑性,你以前做的什么不是企業最關心的,注重的是你入職后可以做好什么,在工作中你有顆學習進取的心,不斷進步。作為農業技術類職位,29%的企業看中的就是求職者的專業知識水平,可見求職者一定要具備較扎實的專業知識水平,這點企業在面試的時候就可以對求職者的專業水平測個大概,想蒙混過關是不行的,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就是職場一塊不可缺少的“敲門磚”,也是獲取豐厚報酬的砝碼。當然,每一個企業都是歡迎有工作經驗的能人加入,18%的企業選擇了此要素,所占比例排在第三。因此在企業發布的招聘職位要求若有工作經驗要求,只要求職者覺得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去彌補自己沒有工作經驗的不足,企業是很歡迎的,不要一看到工作經驗就“望職興嘆”。在整個環節中,看中面試時能力表現的企業有14%。(圖10)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0.jpg
在入職方式上,有兩項占據了相同的比例。 39%的企業注重將招聘來的各類人才都下到基層鍛煉,借以熟悉并了解企業的具體運作,待熟悉之后再調回原崗位。同樣39%的企業注重工作經驗,只要求職者有工作經驗,經過企業文化宣傳后即可入職,“工作經驗”的確是求職者的一項重要能力體現。18%的企業會將招聘來的技術人才下放一線市場監測其水平與適應能力。適合公司發展的則提拔至重要崗位。對于內部管理,有4%的企業會將公司總部內部管理人才下放到基層去鍛煉。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有60%左右的企業對所招聘的求職者都不會立即入職,而是通過“艱苦式”的鍛煉后才入職,這對于求職者入職后進行換位思考比較有利,讓大家在考慮問題的時候能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索。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1.jpg
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方面,除了以上所涉及的,企業還比較關注一下一些單項素質。總結來看,企業都希望自己招聘的人員要踏實肯干。人品素質要好。這兩項都占據了85.7%,緊隨其后的是求職者的誠信問題,在如今社會,大家都在談誠信,都力求誠信為本,求職也不例外,通過誠信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水平。相比這些,在農業類型企業,創新能力與人際關系這兩項比較重要的素質中所占比例就要小得多了。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2.jpg
目前,由于西南地區農業才走上科技發展之路,對于員工的培訓做得還不怎么好。只有57%的企業制定了員工培訓計劃,且按照培訓計劃,對各部門分別進行培訓。29%的公司定期舉行培訓,優秀人才送去晉升學習,有11%的企業僅僅偶爾對員工進行一些基礎知識培訓,除此外,還有4%的企業基本不對員工進行培訓。
[b]4.2.3 對于實習生的招聘[/b]
在實習生招聘這個環節上,農業類型企業比其它的很多類型的企業做得出色,基本上一半的企業都會招聘實習生。農業類型企業基本都是以技術為主的,學子們在學校多學習的為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并不很強,因此他們很希望能進入企業去實習,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用于具體實踐,但是農業行業類還是有4%的企業表示從來不招收實習生,而46%的企業僅僅是偶爾招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據分析主要有:A、現在的學子不好管理,不太聽公司調遣,不能吃苦;B、考慮到實習者安全問題,企業不想自己找麻煩;C、實習學子理論太差,很多都不會,企業不想浪費精力培訓;D、給他實習機會,他以后也不會在公司長久任職的,不想給他這個跳躍的平臺。可見,要讓咱們的學子都能找到實習單位,不但是企業的責任,哲學要學校、政府、企業、求職者共同努力才行。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3.jpg
[b]4.2.4 員工離職[/b]
員工離職歷來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特別是其與薪酬的關系。在員工離職中,49%的企業不確定員工離職是否與薪酬有關系,36%的企業認為員工離職與薪酬有一定關系,11%的企業認為與薪酬沒什么關系。企業對于離職的員工,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以便企業進一步完善以后的管理。
作者:
mbaun
時間:
2009-12-22 14:21
[p=30, 2, center][b]五、西南地區求職者狀況分析[/b][/p]
在2009年度,西南地區的求職者都比較熱衷技術類,飼料/動保/養殖技術,園林園藝都插過了20%,只有種植農業技術略低于20%,為18.33%。技術類人才達到了67.49%。此部分數據分析對象為已工作經驗人士。
[b]5.1 求職者性別比例[/b]
在上述4.2.1中,超過54%的企業選擇了企業職工男女性別比例為7:3,在本次調查的求職者中,男女比例仍然接近于7:3,這應證了在農業行業領域,從業人員男女比例基本為7:3。
[b]5.2 求職者年齡結構[/b]
在本次調查中,以工作了兩年到十年的求職者居多,他們占到了本次調查數據的一半,即將畢業或才踏出校園不久的求職者占了45%,這部分由于缺乏工作經驗,求職時遇到暫時性困難的比較多,但作為未來農業的主導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會一日做得比一日好。本次調查超過35%的求職者比重只有3%。在整個農業領域中,這部分技術人才應該大于這個比重,影響因素主要為本次調查為網上調查,因此決定了其年齡結構基本為中青年為主,但現在使用網絡工具的老一輩技術人才觸網的也逐步多起來。另一個原因就是這部分求職者多為75年之前出生的,目前求職主要集中于報刊與熟人推介以及獵頭。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5.jpg
[b]5.3 學歷狀況[/b]
目前,農業領域技術類人才的學歷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從業人員構成主要以大學本科為主,專科為輔。這兩部分人員比例已經達到了87%。其中,碩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進一步提升,在2009年讀調查中,碩士生比例已經達到了10%,同時高中或中專學歷所占比例在逐年遞減,但本次調查中,我們所設的博士學歷選項數據為零,可見西南地區還比較缺頂端的研究型人才,主要集中的為市場一級技術類人才。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6.jpg
[b]5.4 專業技術人才結構[/b]
在專業技術方面,各專業技術人才分布與求職者目標職位分布比例大致相當。專業技術人才分布仍然是飼料/動保/養殖技術類人才數量居第一,其次是園林園藝花卉種植類。種子化肥等資源技術類僅占3%,生物技術類占3%。在本次調查中,管理營銷類人才數據為零,預示著在農業領域從事管理、市場營銷的很多都為技術類人才,這部分人員都是以技術類出生,然后提拔到管理職位,或者技術類然后轉移到營銷類。為什么農業類企業很難吸引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加盟呢?這之中不排除大家沒有全方位認識農業類企業,認為農業類企業都是以農村為目標市場,條件比較艱苦,這類企業基本不在城市商務區,不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上班。要知道目前的農業企業也有很多發展得比較好的,不乏全國500強企業。同時,農業企業要全方位發展,也必須要引進此類人才加盟,這樣才不會顧此失彼,均衡發展。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7.jpg
作者:
haiiuo
時間:
2009-12-23 11:10
一看就知道是騙人用的!
作者:
mbaun
時間:
2009-12-23 23:05
[b]5.5 求職者求職狀況[/b]
對于工作地點的選擇,雖然排在第一位的仍然為省會城市,有38.71%的求職者選擇了此項,同時,有32.26%的求職者選擇了去二線城市發展,這對很多位于二線城市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信息,只要相關福利待遇不錯,還是很有機會吸引眾多有經驗人士加盟的。6.45%的求職者認為只要能夠得到發展,地方無所謂。3.23%的求職者選擇就留在家鄉發展,支援家鄉建設。
在薪資方面,多數求職者目前的薪資都集中在1000-2000元/月這個區間,其中1500左右的為主,這符合農業類企業開出的薪資。但作為技術類人才,獲取到高薪的也不少,薪資位于2000-3000這個階段占據到了16%。位于高端與低端數據基本持平,求職者薪資比較符合正態分布。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8.jpg
在從事的職業上,大家幾乎都在做基礎市場技術類工作,耕織于企業終端市場,其次是做市場營銷類,同時這兩類職位也是企業最需要的,任何再好的產品與服務,都需要人去推廣,目前國內市場還是個講究“全員營銷”的時代。
農業企業不同于其他企業的職位工作環境,一般工作環境都比較艱苦,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華麗舒適的辦公環境,公司為了吸引人才加入,一般在工作環境相對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多采用高薪資的方式。那么西南地區的求職者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62%的求職者認為工作環境不佳,薪資也一般,不過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只有3%左右的求職者認為自己的工作環境好,薪資也不錯。對于兩個極端即工作環境好,薪資低與工作環境差,薪資高所占的比例均為6%。認為自己工作環境不好,薪資也很低的占到23%。大多數求職者都認為,西南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工作環境稍微差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企業在取得一定發展的同時,應該改善大家的工作環境以及薪資福利待遇,這樣員工才覺得在這樣的企業發展是自己正確的選擇,同時也愿意留在這樣的企業奉獻自己的才華。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9.jpg
若將本公司職員的薪資與其他同類企業相比,39%的求職者選擇了不確定,不知道自己現在獲得的薪資是高還是低,對自己未來的發展也充滿不確定性。認為自己企業的薪資高于同行業的只有16%,超過45%的求職者明確表示出自己所獲取的薪資較低,這也是他們未來跳槽的一個原因。在本地調查中71%的求職者認為公司大部分員工跳槽與薪資有一定的關系,只有接近10%的求職者認為員工跳槽與薪資的關系不是很大,還有其他原因。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0.jpg
目前對于西南地區企業薪資福利的公平性,多數將要跳槽的求職者表示比較滿意,認為企業的薪資公平、公正,但是對企業薪資福利有看法的仍然占到了一個很重的比例,這不得不引起企業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培養一位求職者的成本遠遠小于重新招聘的成本。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1.jpg
對于企業內訓,認為在企業中只能獲得較少培訓的求職者占到了本次調查數據的54%,他們認為進入企業后基本上獲得培訓的機會不是很多,多數時候只能靠自己去領悟,這無疑增加了自己工作的難度,因為農業類企業是一個較特殊點企業,很多時候想找人溝通,卻缺少這樣的平臺,自己有一些好的建議或方法也不能通過合適的渠道提出。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2.jpg
在農業領域,大家都知道,若想獲取雙休的確是比較難的,多數企業采取的是5.5天工作制。當然,對于雙休大家都是很期盼的。本次調查32%的求職者認為每周應該休息兩天,29%的求職者選擇每周保證一天休息,13%的求職者選擇了月底集中休息,選擇這部分的多為市場工作人員,每個月多數時間都在基層,想集中抽出幾天時間來放松一下自己。在本次調查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于選擇不休息的求職者,其數據占到了26%。只要企業愿意支付加班費,他們就可以不休息。在大多數還沒有走上正規化的農業企業,加班費基本上只能停留在口頭上,雖然這與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不符,可在就業越來越難的今天以及本行業的特殊性,也只能選擇默默地接受。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3.jpg
作者:
mbaun
時間:
2009-12-29 15:02
[p=30, 2, center][b]六、西南地區應屆畢業生求職狀況[/b][/p]
注:本部分所涉及學子包括西南地區畢業及愿意來到西南地區發展的外地學子。
[b]6.1在校學子性別比例[/b]
從上述做的關于企業,關于求職者(有工作經驗人士)的調查我們獲知,目前在農業領域,男女性別比例基本為7:3,那在校學子的比例是這樣的呢?通過我們對在校學子的調查,我們收到的結果為66:34,也接近于7:3。匯總各方調查數據,我們現在可以肯定一個結論就是,農業類企業領域,男女性別比例并不平衡,他們符合一個7:3的分配原則。
[b]6.2 在校學子年級分布[/b]
在我們向在校學子的分類調查《西南地區涉農專業求職意向狀況調查(在校學生)》中發現。目前對就業關注的除了2010年將畢業的學子們,占很大比重的還有大三學子。能盡早地去關心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這是一個好事,盡可能早地知道自己未來的走向,加上實習感悟,就比較清楚企業需要一些什么類型的人才,及早彌補自己的不足。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4.jpg
[b]6.3 在校學子專業狀況[/b]
在校學子的專業分布狀況與已工作人士的專業分布狀況差不多,畜牧相關專業的學子仍占主導,其次為園林園藝專業。在對自己專業前景的認識上,多數學子認為自己的專業前景并不是很好,僅有30%的學子對自己專業的將來持積極的態度。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5.jpg
[b]6.4 對就業的認識[/b]
對于就業很多學子認為主要的還是靠自己的個人能力,這部分比例高達64.15%,16.98%的學子認為主要看自己的專業是否為熱門,15.09%的學子認為經驗就就業更重要,1.89%的求職者認為學校品牌及教育至關重要。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6.jpg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7.jpg
面對越發嚴峻的就業形勢,學子們已經再做多手準備。選擇完成學業的同時,多方尋求實習機會,積累經驗(準備一)占據了73.58%,關注社會就業市場動態,隨時調整自己的就業策略(準備二)占45.28%, 準備自主創業,并進行了相應的準備(準備三)占16.98%,對于畢業求職感到很焦慮,很茫然,處于困惑和無奈之中(準備四)占20.75%,沒有特別的準備,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順其自然(準備五)占13.21%,先準備考研,涉農專業學子對考研看的不是很重,選擇考研,考研就是就業準備(準備六)占3.77%。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8.jpg
面對未來,多數學子準備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一直奮斗,并已經做好了相應策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在未來有所作為的。同時,也有很大一部分學子對自己的未來不是很確定,在求職的時候,若尋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就繼續在本領域奮斗下去,若沒有找到此方面的工作,只好另謀他路,丟下自己的專業雖然挺可惜,但是沒有辦法。13%的學子認為只要有工作,是否在本專業發展無所謂。超過8%的學子認為自己的專業根本不好,沒有看到本專業的希望,未來尋找工作肯定不找本專業相關的職位。還有6%的學子目前還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每一年,各大農業領域大中專類院校培育出了不少的學子,可企業年年都在嘆息:為何招個合適的人就這么難?一方面找不到人才,一方面人才轉向,并且人才轉向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這對社會來說,是一種資源較大的損失。造成學子轉向,除了學子們自身原因外,肯定也與目前的教育息息相關,雖然農業類專業教學與實踐聯系比較緊密,但是很多實踐還是出于形式,學習們與企業的要求差異還是比較大,招去的學子們基本都要重新培養。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9.jpg
作者:
mbaun
時間:
2010-1-4 18:52
就自己第一份工作的選擇,作為學子們首選的仍然為省會城市,雖然此數據還不到1/3,但是學子們的“大城市情節”仍然比較嚴重。農業領域內除園林園藝內外,畜牧養殖、種植花卉業都位于主城區外,很多企業都將基地建在縣城或者更利于種植養殖的山區。盡管用人單位提供了較豐厚的報酬,由于求職者這種“大城市”情節,使這種供求矛盾長期存在并繼續加劇著,企業尋求不到人才,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在二線城市給你月薪2000,省會城市月薪1500,一般我們選擇哪個?肯定這之中很多求職者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省會城市。學子們還沒有真正融入社會,對目前的職位需求以及整個農林牧副漁行業認識不足,不愿意去非省會城市或地區發展,在久之不能尋求到與專業相關的職位后,為解決生計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行,這樣一步步造成專業人才的流失,加大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的缺口。23%的學子對地域沒有要求,認為只要提供職位,去哪兒都可以。在我們感到欣慰的同時,也不得不增加一個疑慮,學子們是不是無奈地做出這類選擇?為了使大家有一個良好的就業心態,學校在學子們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應當多向他們講解目前中國農業的發展,西南地區農業產業的結構特點,即使很多農業企業在省會等大城市設立自己的總部或者分支機構,但其生產基地還是在位置相對偏遠的郊區或者農村,企業急需富有技術與創新精神的新鮮血液輸入,這對學子們施展才華是個很好的機會。
對于求職薪資預期,多數學子的薪資首選仍然是1000-1500元這個區間,緊隨其后的為1500-2500元。結合目前各地舉行的畢業雙選會上獲知的信息,大家的求職薪資期望應該主要集中在1500元/月左右。在本次調查中,有17%的學子選擇了薪資應該在2500元以上,我們相信這部分學子是有這個能力爭取到的。面對就業競爭的壓力,仍有6%的學子將預期薪資降到了1000元以下,在西南農業人才網([url=http://www.7ahr.com/][color=#810081]www.7ahr.com[/color][/url])個人會員庫中,我們時不時可以看到600,800的字眼,學子們認為降低自己的薪資,企業應該會選擇的,更有4%的學子們害怕談薪資,一般不敢主動要求,擔心會因此而喪失工作的機會。一方面學子們不敢提薪資,一方面部分學子不根據自己的狀況及職位特點,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薪資要求。在應聘職位的同時,很多單位都會問及求職者自己的薪資是多少,不說或提出過高的薪資要求都是不妥的。不說,企業會認為你對這個職位沒有十足的信息,缺乏底氣。說得過高,企業會覺得你比較輕浮,因此要綜合多方面,提出一個合理的薪資要求。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30.jpg
在校學子在選擇就業時,首先比較看重的就是自身價值的實現,只要自己能在企業中得到價值的充分體現,即使薪資第一點都無所謂。除了體現自身的價值外,學子們還注重的是尋找的職業一定要是與自己的專業相關以及興趣愛好所在,其次看重的就是福利待遇。在所有的關鍵因素中,地域因素倒是顯得不是太重要了,這或許給涉農企業的專場招聘或校園招聘明示了一個方向,如何更好地開展校園招聘。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31.jpg
在校學子對于將來擇業時企業給予的休息日態度中,48%的學子們認為只要每周保證一天休息時間即可,15%的學子認為可以不休息,只要企業給加班費。9%的求職者認為才進入單位,沒休息時間就忍忍吧,雖然在調查中,此部分學子只有9%,然而在企業實際招聘中,遠遠不止這個比例,這類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幾乎學子們在才去的一段時間內很難得到正常的休息安排。企業沒明示,自己也不好去爭取。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32.jpg
在學子們的求職渠道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為學校雙選會、專業類人才網、綜合類人才網。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33.jpg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34.jpg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郧西县
|
吴桥县
|
莱州市
|
涿鹿县
|
延安市
|
广水市
|
尚志市
|
措勤县
|
灌南县
|
壶关县
|
宿迁市
|
蚌埠市
|
广昌县
|
张家口市
|
朝阳市
|
柳州市
|
灵璧县
|
广河县
|
交口县
|
万载县
|
夏邑县
|
绥德县
|
绩溪县
|
凭祥市
|
永仁县
|
镇江市
|
兰溪市
|
常德市
|
太仆寺旗
|
江孜县
|
沾益县
|
化德县
|
平泉县
|
北碚区
|
渝北区
|
宕昌县
|
江北区
|
淳化县
|
临夏县
|
景泰县
|
英吉沙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