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大米爭奪戰 [打印本頁]

    作者: 321hsn    時間: 2009-12-4 21:59
    標題: 大米爭奪戰
    大米爭奪戰
    來源: 南都周刊 
    在大豆加工環節,在國內90多家主要榨油企業中,已經有64家變成了外資獨資或合資。僅“金龍魚”就占到了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40%以上份額。
      攻陷大豆產業之后,外資糧商又開始打起了大米的主意,試圖復制他們在大豆產業上的“攻城”奇跡。這次,央企大佬中糧也開始師法對手,打造全產業鏈條,捍衛自己的領地。中外糧商的大米戰,已經開啟。
    特約記者&#8226;樊雨   攝影&#8226;楊長虹




      尚未立冬,提前到來的大雪,已讓三江平原的農戶倍感寒意。只是這一次,他們所憂心的,不僅只是家庭收成的豐歉,而且還關乎他們身后那些隱隱浮現的龐大身影。

      那些還未來得及收割就埋在了雪下的優質大米,早在年初即被來自國內外的各大糧商所訂購和鎖定。今年以來,糧食巨頭們直驅深入到田間地頭,東北、西南這些優質大米產地的阡陌縱橫,已是一條條龐大產業鏈上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聯產承包制下的小農,儼然成為產業鏈最上游的工人。

      此間一年,各個層面的米商之戰,持續升溫。來自國內國際的糧商們,不約而同都瞄準了了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上的商機。一方面,他們快馬加鞭地在東北、江西、四川等大米主產區跑馬圈地,一方面又在終端銷售等各個方面又互相角力。他們共同的努力方向,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復制“金龍魚”由到米的財富神話。

    賣油的開始賣米


      細心的消費者,一定會留意到,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上演的兩段類似廣告秀。

      一是中糧米業總經理楊紅親自出演的“福臨門”全產業鏈大米廣告;另一個則屬于“金龍魚”,廣為人知的食用油開始變身為大米品牌。
    早在1990年,這個如今已成為近一半城鎮家庭餐飲的首選品牌,就已在食用油市場上牛刀小試。20年前,益海嘉里,這家有著國際四大糧商身影的新加坡公司(四大糧商之一的ADM和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參股的豐益國際在華獨資公司)將“金龍魚”引入中國,20年后,中國市場上40%以上的小包裝油的份額被這家新加坡公司掌控。央企大佬中糧集團一次次提出趕超金龍魚的“五年計劃”,又一次次將計劃實現的時間點尷尬推后。“金龍魚”的神話,至今仍是業內無法企及的高度。

      2006年,益海嘉里正式將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大米領域,通過“香滿園”品牌試驗摸索著進入小包裝米行業。由于對“金龍魚”品牌非常珍惜,該品牌小包裝米直到2008年才開始出現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借助其成熟的食用油分銷渠道,敲響千家萬戶的廚房,僅僅一年后,金龍魚品牌小包裝米的銷量即已超過更早進入市場的中糧品牌“福臨門”大米。

      市場優勢的背后,是跨國糧食巨頭成熟的競爭策略和產業鏈控制能力。益海嘉里通過優良品種、優良產區、優良種植技術、優厚的收購價格保證穩定的糧食供應,訂單農業正成為其終端發力的雄厚保障。從2006年到今年的3年時間里,益海嘉里與農民合同種植水稻的面積已經達到28萬畝。

      鎖定固定農戶,穩定優質供應, 益海嘉里總經理陳波信心滿滿:“金龍魚食用油從無到有,從零到4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用了20年時間,在大米行業,我們并不需要這么久。”

      大豆之后的又一場糧食戰爭,一觸即發。

      “外資在暗處,中糧在明處。”出身糧食領域,現任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分析師的馬文峰說,在糧食領域,從大豆種植到食用油終端市場的整個鏈條遭遇外資的殲滅戰后,戰火燒到米、面、肉等日常消費食品領域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馬所說的外資,在業內有個很好記的名字——ABCD,分別是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8226;達孚(Louis Dreyfus),這四大糧商中,前三個是美國公司,最后一個是法國公司。

      尤其是ADM和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參股的豐益國際(持有“金龍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動作最為迅敏。除了食用油以外,其在大米、面粉等糧食消費品上正在加緊布局。

    為什么是大米

      金龍魚的霸氣十足,在當下中國的話語環境中,顯得并不合時宜。

      事實上,數年前“大豆淪陷”的濃重陰影遠未散去。2001年中國開放大豆市場,到2007年中國進口大豆總量達到4600萬噸,當年全球大豆貿易量僅750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僅1400萬噸。在加工環節,在國內90多家主要榨油企業中,已經有64家變成了外資獨資或合資。

      在跨國糧商控制了中國的大豆壓榨能力后,就形成了原料在國外、加工在中國的布局。大豆,這個中國進入WTO之后的犧牲品,甚至成為具有悲情色彩的標本。

      大豆案例行猶未遠,國際糧商又開始大規模掌握國內糧源,建立或收購面粉廠、大米加工廠,建立大型糧食物流企業,鞏固糧食購銷網絡,并用植物油的銷售渠道進入糧食消費市場。從基因到超市貨架,從種子到化肥,整個糧食產業鏈上,幾乎都能看到外資巨頭的身影。

      回顧外資對大豆(油脂)產業鏈條的殲滅戰,你多少會了解外資的戰法:通過控制物流、銷售環節,先用低價傾銷來占領市場份額、打敗國內廠商,進而抬高門檻,最終提升產品售價。目前,很多大米、面粉加工廠處于虧損處境,開不了工,這給外資進一步滲透糧食領域提供了機會。由于外資實力雄厚,國內現存的中小大米、面粉加工企業根本無法抵抗其沖擊。

      “金龍魚”攪熱大米市場,這既是國內米業缺乏行業領導者的利益驅動,也蘊涵跨國糧食巨頭不得不轉型的隱衷。在中國,糧食安全一向是個容易觸動神經的敏感話題,甚至在國際市場,糧食也一直是一個充斥著傳言、陰謀論和神秘人物的領域。

      隨著益海嘉里食用油業務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業內對此類外資是否已經威脅到國內糧食安全的爭論一直不斷,這也已經給益海嘉里的進一步業務擴張造成負面影響。食用油業務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已經遇到“壟斷瓶頸”。目前,該公司旗下的金龍魚食用油已經占到了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40%以上份額,即將觸到天花板。深耕糧食產業的外資糧商,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新更具空間的產品,來開辟新戰場。

      于是,尚停留在產業最原始階段的大米就成了他們的新選擇。

      在中國市場上,雖然近年來大米業出現了金健、利是等品牌,也有五常大米等區域性品牌產區,但從總體來看,其還處在一個非品牌充分競爭的初級階段,百姓消費的絕大多數都是散裝米,即便國內最大的企業包括四大糧商在內,所占份額都不到3%。

      在這種條件下,金龍魚浮出水面,對啟動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意義重大,在同一起跑線起步,無論外資抑或中資企業,均嗅到了市場的誘人氣息。

      “這也給中糧爭奪糧食物流、銷售環節的控制權留下了空間。”因為一旦以一種細分品牌產品打通整個鏈條,其他相關產品以同一品牌迅速鋪開就順理成章了。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就表示,國內大米市場整體規模達到1500億元,市場廣闊。他透露中糧的目標是15%-25%的市場份額。

    師法對手

      10月以來,來自中糧深圳公司、天津公司和總部等的管理層前往益海嘉里佳木斯大米加工廠參觀的團隊就超過五批,放下身段,虛心求教的背后,中糧集團也不乏臥薪嘗膽的用意。

      在金龍魚進入小包裝大米之前,中糧集團一直采用產地布庫委托加工的形式,隨著益海嘉里的訂單農業發展壯大,中糧集團也開始在訂單農業上布陣。

      在糧食供應領域,此前一直采用與產區布庫委托加工形式生產小包裝米的中糧很快修改了策略—從產區布庫,總部安排運輸,這是中糧的優勢。這種優勢隨著“金龍魚”的突然介入而逐漸變得模糊不清—他們開始抓農戶,以尋求穩定供應。特別是在天下糧倉東北,從今年5月開始,中糧集團旗下的中糧控股也開始與東北種糧大戶簽訂水稻定向種植協議。

      10月5日,中糧集團與四川省政府在成都達成共識,將在成都上馬大米深加工等四大糧油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億元。10月28日,投資1.5億元的成都糧食物流園區項目正式落戶新都區。項目建成后還將引進現貨交易及期貨市場項目,打造西部最大的糧食現代物流中心。就在這一大型園區一側,正是益海嘉里于成都市青白江區投資4億元新建的占地300畝的大米和面粉加工廠。

      中糧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都有一根主線貫穿其中:糧食全產業鏈運作模式。在糧食供應源頭一邊,中糧正在不斷擴大與農戶合同種植面積,新建和擴建糧食加工廠,保證原糧的收購和糧食加工;另一邊,中糧在物流環節進行全國的布局,通過與國內關鍵節點港口的合作,中糧正在打通一條從東三省到安徽、江蘇、浙江、四川等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物流鏈條。

      中糧的這一切舉動,我們在益海嘉里身上都似曾相識。

      不過,在整個產業鏈條上,最難把握的還是營銷渠道。大米,這種區域無限龐大,消費者極其分散,市場又錯綜復雜的特殊商品,對任何一個競爭者來說,物流都在產品和客戶之間,劃了一道天塹。交通,已是制約米業公司發展的“瓶頸”。消費品市場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規律,或將再一次在大米市場上得以驗證。

      益海嘉里在食用油銷售渠道上歷經多年苦心經營,它已在中國建立了龐大的物流、經銷網絡,經銷商數目已超過2000家,遍布全國400多個城市。在中國城市鄉鎮的各級超市,幾乎都有金龍魚的專柜。“金龍魚”大米完全可以利用“金龍魚”食用油的品牌影響和銷售網點,借用龐大的代理商資源,自由游進零售渠道。

      這一優勢,讓中糧集團短期內顯然難以企及。中糧控股在2008年年報中表示,在全國已經有256個城市的2543家超級市場出售其“福臨門”等小包裝大米,未來銷售區域將覆蓋內地所有省市自治區。在終端網絡上,中糧更大膽表示,要將經銷商隊伍從目前的300家迅速擴大到2000家。

      與此相比,益海嘉里小包裝大米所倚重的“金龍魚”食用油營銷資源更為龐大。益海嘉里的資料顯示,“金龍魚”的一級經銷商數量超過500家,二級批發商、分銷商的數量達到8500多家。一級網絡覆蓋了除臺灣外的全國500多個大中小城市,二級網絡已覆蓋了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其中沿海發達地區的市場渠道已深入到了鄉鎮與村莊。

      現在,北方的大雪尚未止息,無論是益海嘉里還是中糧集團,又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更多的糧食主產區的農民,穩定、優質的大米供應,是其競爭的最終保證。
    作者: zhumx001    時間: 2009-12-4 22:39
    值得深思的問題...可咱看問題的層次還不夠。
    作者: fqm1984    時間: 2010-1-8 22:53
    我不買金龍魚的油,他的米更不可能。
    我買本地廠商的。
    作者: 321hsn    時間: 2010-1-9 13:52
    現在養殖動物的品種與種殖植物的品種,大部份為外國控制了.
    作者: 小農民    時間: 2010-1-9 15:30
    呵呵,我自己種水稻,水稻種子用隆平種業或者亞華種業的。
    作者: 996058716    時間: 2010-1-9 15:54
    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中國人的油叫外商控制了,糧食也為期不遠了,最后,外國資本該控制中國的人了,因為他們的買辦都培養好了
    作者: hujunxiu1963    時間: 2010-1-9 18:33
    我們操心也沒用,關鍵看中央的政策。美國能出售武器給臺灣,我們也可以對外企做點別的
    作者: yylong118    時間: 2010-1-9 18:43
    值得深思
    作者: wmz    時間: 2010-1-9 21:42
    先做學生,后做先生。在我們家門口還能有什么可怕的。看看我們的家電業,汽車制造業和我們的飼料業。不要怕狼來了,關鍵是狼來后我們的對策!
    作者: shupanfuwu    時間: 2010-1-12 18:56
    人畜爭糧會越來越嚴重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正镶白旗| 平阴县| 青田县| 香格里拉县| 玉溪市| 安国市| 长乐市| 五家渠市| 探索| 太原市| 镇巴县| 泸州市| 德安县| 辽中县| 平武县| 茂名市| 丹江口市| 微博| 赤壁市| 沭阳县| 绥滨县| 靖远县| 隆林| 辉南县| 伊川县| 年辖:市辖区| 高碑店市| 望奎县| 金昌市| 灵山县| 梁山县| 岢岚县| 桂林市| 弋阳县| 民县| 宁国市| 兴安县| 江孜县| 托克逊县|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