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鮑魚大王”趙洪恩:鮑魚養殖史上豐碑式的人物
[打印本頁]
作者:
flyfish01
時間:
2009-10-27 08:46
標題:
鮑魚大王”趙洪恩:鮑魚養殖史上豐碑式的人物
大連晚報資訊:在中國乃至世界的鮑魚養殖史上,趙洪恩都將是一個豐碑式的人物。他悉心研究鮑魚養殖技術,參與制定了皺紋盤鮑國家標準、建立了國家級皺紋盤鮑原種基地,開發的“RHD”新工藝技術,每年至少創造20億元經濟效益,為我國鮑魚年產量躍居世界首位,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著有35萬字的《鮑的增養殖》一書。共取得36項科研成果,其中6項為國內首創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獲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專利3項,被譽為“鮑魚大王”。
趙洪恩現在的身份,是大連水產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
取來真經創奇跡
二十多年前,我國鮑魚養殖業還遠沒有現在這般繁榮。1983年3月,作為業務骨干,趙洪恩被選送到日本進修的時候,中國全國的鮑魚產量只有23噸。在日本這個當時的養鮑大國,年產量4000多噸的數字深深地刺激到了趙洪恩的神經。作為中國海洋研究人員,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在日本的一年時間里,趙洪恩將每分鐘都充分運用,仔細學習研究養殖技術。等到回國的時候,趙洪恩竟然帶回了七個大箱子的專業書籍,全是關于漁業尤其是鮑魚養殖研究的。
回國后,趙洪恩研發的海帶苗和人工培養扇貝苗初戰告捷。1984年1月,他被任命為大連市水產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趙洪恩不間斷地進行小規模的鮑魚人工育苗試驗。在當時,號稱“鮑魚王國”的日本在世界上研究鮑魚人工養殖最早,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他們的單位水體出苗量一般只有2000頭左右。趙洪恩認為,中國的鮑魚養殖應該尋求大規模、高密度的育苗工藝才會有鮑魚產業化發展的基礎,“每平方米至少育出5000頭苗!”這是前人從來沒有實踐甚至提出過的,以至于周圍很多人都認為趙洪恩的想法是異想天開。
但趙洪恩意志堅決。他成立科研攻關項目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他就自己編教材,搞培訓,自己設計施工方案,制定工藝流程和規范。沒有資金,他就東奔西走四處游說,終于爭取到了上級支持的80萬元貸款。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忙碌,共采苗9批,出幼鮑2.7億頭,大規模、高密度鮑魚人工育苗開發研究成功了。
1986年10月6日,大連市水產局邀請國內20多位水產專家對成果進行技術鑒定。經專家實測:單位水體出苗量7750頭,超出日本最高紀錄三倍多。鑒定書上寫著:“此項成果已居于國際先進水平。”
日本水產養殖界的專家對此不肯輕信,專門組成考察團來到大連。趙洪恩在日本研修時的老師伊藤進博士也來了,在水產所的育苗室,這位來自“鮑魚王國”的養鮑技術權威手持千分尺、放大鏡,左量右測,最后對趙洪恩重復說了一句話:“真是奇跡,真是奇跡!”
化解難題顯身手
陸地工廠化養鮑取得成功后,這一科研成果迅速就在全國一些地方形成了產業。一時間,鮑魚成為新的財富載體,只要養上它,就意味財源滾滾。
但從1993年開始,各地養鮑廠的鮑魚苗開始大面積死亡。最多時,鮑魚苗死亡率達90%。巨額虧損使一些養殖場走到了崩潰倒閉的邊緣。這種局面讓趙洪恩寢食不安,經過反復研究,趙洪恩找到了鮑魚苗死亡的病因,簡單地說就是近親結婚造成生物的性態發生了變異。
趙洪恩思考:鮑魚雜交能否體現出品質的優勢呢?最終,他從日本帶回的17個鮑魚品種中,篩選出一種品質優良的無病害鮑魚作為親本,與本地的皺紋盤鮑進行雜交。經過反復試驗,雜交后代的遺傳優勢終于全面表現出來。為了提高苗種抵抗能力,趙洪恩應用RHD皺紋盤鮑雜交育種技術的新工藝取得了重大進展,鮑魚苗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生長速度提高了3倍,單位面積產量也高出了3倍。在中國鮑魚養殖產業最為低谷的時候,趙洪恩的科研成果無異于一劑最有效的強心劑。
把大連鮑魚運到南方去過冬,是水產研究所在鮑魚規模化養殖方面的又一個新突破。在大連人工養殖鮑魚,每年都要付出昂貴的“過冬費”,趙洪恩想到,此時海南、福建兩省的水溫十分適合鮑魚過冬。從2000年冬天開始,他和同事向海南省的瓊海運送了1萬多頭鮑魚苗,經過兩年的試驗,鮑魚不僅生長速度快,且死亡率低。2004年開始,“北鮑南養”成為大連一項大規模開展的養殖模式。
“大王”本色是清貧
趙洪恩的學生遍及中國的鮑魚養殖機構及企業,很多學生現在都是身家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富翁。一生致力于漁業尤其是鮑魚養殖研究的趙洪恩跟他們相比,則顯得清貧許多。無論到哪里,只要有企業養殖中遇到問題,或是請教技術難題,趙洪恩都會傾力相助,把自己的技術、經驗全力傳授給他們,而對于專利使用費用問題,趙洪恩從來都沒有跟任何企業提過。其實,按照趙洪恩在鮑魚養殖領域的權威,他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水產領域內最有財力的富翁之一,但他不是,也從來沒有希望自己是。
趙洪恩看重的不是錢,而是他從事水產研究以來得到的榮譽。這些榮譽中,有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每一份榮譽證書和獎章,趙洪恩都精心保存著。而其中在趙洪恩心中分量最重的,有兩個。一是2005年,趙洪恩教授獲市政府頒發的首屆“科技功勛獎”,這個獎項,當年只頒發給了錢令希、王逢壽和趙洪恩三位在各自領域內做出杰出科研成就的科學家,在趙洪恩看來,“這是人民對我的肯定”。另一個是2007年,研究所和趙洪恩教授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每一位中國科研人員的最高理想。至于各種榮譽為趙洪恩帶來的很多獎金,都被他用做生產科研費用來購買實驗設備或作為員工福利發放給員工。
趙洪恩說,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大特點就是憂國憂民憂集體,為國為民為集體。“我也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同樣想給國家干點兒事業,寧可風險自己擔著,成果大家共享。我唯一的追求就是給我一方天地,讓我施展抱負,把知識還給人民。”從事水產研究五十多年,尤其在最近二十多年對鮑魚的重點研究中,趙洪恩傾盡了心血,曾經7次病倒在工作現場。而病情稍微得到控制,他又會第一時間出現在工作中。對此,趙洪恩淡然一笑:“生命短短幾十秋,能夠以己之力為社會做些事情,活著的意義足矣。”
趙洪恩如今已經72歲高齡,多年的體力透支,讓這位老人多種疾病纏身。但即便如此,他仍在思索著能為大連壯大海洋經濟再改換一些優良品種,再為旅游和養殖的有效結合提些想法。
這是一位知識分子的情懷,也是一位共產黨員的品質。
【趙洪恩小檔案】
趙洪恩(1937—),山東省萊陽市人,中共黨員,大連市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兼所長。他悉心研究鮑魚養殖技術,參與制定了皺紋盤鮑國家標準、建立了國家級皺紋盤鮑原種基地,開發的“RHD”新工藝技術,每年至少創造20億元經濟效益,為我國鮑魚年產量躍居世界首位,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著有35萬字的《鮑的增養殖》一書。共取得36項科研成果,其中6項為國內首創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獲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專利3項,被譽為“鮑魚大王”。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科技實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農業科學家、大連市政府“科技功勛獎”等榮譽。
作者:
kdnmk
時間:
2010-1-29 07:38
為中國的鮑魚做貢獻了,敬禮
作者:
dasenlin1978
時間:
2010-1-29 07:58
請樓主了解這個人的人品后再發帖,不要盲目轉載。
作者:
xiaoxin007
時間:
2010-1-29 16:12
呵呵。頂下樓上
黨宣那套東西,沒必要這里出現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
陕西省
|
葵青区
|
沙坪坝区
|
金门县
|
新平
|
富阳市
|
双流县
|
三穗县
|
鹿泉市
|
鸡西市
|
西城区
|
尖扎县
|
田林县
|
永泰县
|
桐庐县
|
大方县
|
枣庄市
|
谢通门县
|
保德县
|
南宁市
|
凤庆县
|
什邡市
|
探索
|
龙胜
|
阳高县
|
宣武区
|
裕民县
|
邛崃市
|
揭东县
|
红原县
|
进贤县
|
当雄县
|
南华县
|
木兰县
|
仪陇县
|
天镇县
|
保德县
|
阿克
|
鹿泉市
|
彰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