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仔豬腹瀉 [打印本頁]

    作者: zhudezong    時間: 2009-10-11 13:48
    標題: 仔豬腹瀉
    1.1、仔豬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表現為第一胃酸少,與成年豬相比仔豬胃腸道內的PH值明顯偏高,殺菌力弱。第二是仔豬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比成年豬分泌少,如胃旦白酶、唾液淀粉酶,胰酶等。因此消化能力較差,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1.2、仔豬胃腸道中正常的微生物群尚未完善。成年豬腸道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包括對機體利的微生物如乳梭桿菌、雙歧桿菌等和對機體不利的微生物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由于有益微生物占主導優勢,有害微生物占劣勢,有益微生物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過多繁殖,因此構成了腸道中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共生的正常微生物群。但在仔豬階段腸道中這種正常微生物群尚未完善健全,尤其是有益微生物數量少,一旦有害微生物侵入就易大量繁殖而導致腹瀉。
    1.3、飼料霉變:尤其在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中,霉菌易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豬腹瀉。
    1.4、應激反應:主要發生在仔豬斷奶后,由于母子分離造成心理應激;改變環境造成環境應激;飼料結構改變造成飼料營養性應激。此時仔豬易發生為應激性腹瀉。
    1.5、環境條件差:環境條件常作為外因,誘發腹瀉發生。包括保溫設施差、豬舍環境衛生差、通風不良、過分擁擠等。實踐證明,仔豬大腸桿菌病的發生與豬舍環境衛生狀況關系密切。
    1.6、夏季仔豬飲水過多:由于夏季高溫口渴,飲水量增多。使仔豬胃腸道內的胃酸被稀釋,濃度下降,殺菌力更弱。病原微生物易大量繁殖而引起腹瀉。
    2、病原性因素:引起豬腹瀉最基本的生物性病原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只限制在腸道局部繁殖的病原。它是作為引起豬腸炎和腹瀉的直接原因如大腸桿菌、沙門桿菌、痢疾桿菌等。另一類是全身感染性病原,在這類病原引起的疾病中,腹瀉只是作為被病原侵害的組織器官在腸道出現的一種結果,即繼發性腹瀉。如豬瘟、豬弓形體病、豬附紅細胞體、仔豬偽狂犬病等。第三類為腸道寄生蟲,如豬蛔蟲、豬鞭蟲等。
    2.1、 細菌性病原性因素:
    2.1.1、仔豬黃、白痢:病原為埃希氏大腸桿菌。黃痢發生于出生后一周內尤其是3日齡內的仔豬,有的甚至剛出生還未吃母乳就發生,糞便呈黃色漿糊狀,像雞蛋清,死亡率高。白痢發生于7-21日齡的仔豬,糞便呈乳白色、灰白色、黃白色,癥狀較輕,死亡率低,但嚴重影響仔豬生長。特別注意的是仔豬黃、白痢的發生與豬舍的環境衛生關系密切,常在氣溫變冷、飼料改變、環境衛生差等誘因作用下發病。
    2.1.2、仔豬紅痢:病原為C型魏氏梭菌。發生于1-3日齡仔豬,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短。排紅褐色血便,常含有少量腸壞死組織脺片、氣泡、腥臭明顯,倆后肢常粘染血樣便。甚至表現出癥狀后即來不及治療就死亡。
    2.1.3、仔豬副傷寒:病原為豬傷寒沙門氏菌。發生于1-4月齡的仔豬,表現為拉水樣黃色惡臭便,并伴有體溫升高、敗血癥等全身癥狀。
    2.1.4、豬痢疾:病原為痢疾密螺旋體。常發生于斷奶后架子豬,以7-12周齡最多。哺乳仔豬、成年豬較少發生。表現為最急性型發病后幾小時內死亡;急性型排紅白相間膠凍樣血便,有時可見有大量粘液與血絲;亞急性型呈反復下痢,便中混有暗黑色血液,后貧血成僵豬。
    2.1.5、豬增生性腸病:病原為彎曲菌屬的痰彎曲黏膜亞種,本病可分為腸腺瘤病、壞死性腸炎、局部性回腸炎和增生性出血性腸炎四種。臨床上以進行性消瘦、腹瀉、腹部膨大、貧血及血便為特征。腸腺瘤病、壞死性腸炎、局部性回腸炎多發生于斷奶后的仔豬,尤其是6-12周齡的豬最常見;增生性出血性腸炎多發生于肥育豬,尤其是16周齡以上的架子豬多發。
    2.2、病毒性病原性因素:
    2.2.1、豬傳染性胃腸炎:病原為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冠狀病毒,各種年齡的豬都可發生,病初表現為嘔吐、腹瀉排灰白色或黃色水樣稀糞。仔豬亡率高,尤其是10日齡內幾乎達100%。而大豬很少死亡,如無繼發感染,一般一周后可全愈。發病有季節性,在寒冷的冬春季節多發,如閩南地區常在每年的國慶節前后到第二年春節左右發生。
    2.2.2、豬流行性腹瀉:病原為類冠狀病毒。各種年齡的豬都可發生,癥狀比傳染性胃腸炎相似,但癥狀較輕,死亡率低,傳染也較慢。
    2.2.3、豬輪狀病毒感染:病原為輪狀病毒。表現為拉黃白色或暗色水樣稀糞,癥狀較輕,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常發生于8周齡以內的仔豬,多在寒冷季節發病。
    2.3、寄生蟲性病原性因素:引起豬腹瀉的寄生蟲主要有豬蛔蟲、豬類園線蟲、豬鞭蟲、豬等孢子球蟲、豬結節蟲。這些腸道寄生蟲病的共同癥狀是消瘦
    作者: gongmeng82    時間: 2010-4-20 21:54
    @@006:謝謝分享
    作者: zhoushun    時間: 2010-4-22 17:24
    加上預防治療方案更好!
    作者: wdg60106124    時間: 2010-4-22 18:33
    還有一種就是,母豬產前沒有限飼或蛋白補充不足導致產后采食量下降,致使母豬泌乳不足而動用了長鏈的體脂肪,這時由于仔豬的消化系統還不夠健全,對長鏈的體脂肪消化能力較弱,所以就會導致仔豬腹瀉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青龙| 榕江县| 托克逊县| 荣成市| 枣阳市| 灵台县| 朝阳县| 神农架林区| 江阴市| 电白县| 策勒县| 田林县| 万盛区| 固镇县| 黔南| 会泽县| 长子县| 西宁市| 垣曲县| 裕民县| 无锡市| 安西县| 湘西| 丹巴县| 独山县| 大兴区| 宁国市| 栖霞市| 长丰县| 泰顺县| 凤山市| 洛阳市| 衡阳市| 棋牌| 什邡市| 五台县| 宁城县| 青阳县| 卫辉市|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