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行動勝于言語(ZT) [打印本頁]

    作者: 矮子    時間: 2009-9-23 22:59
    標題: 行動勝于言語(ZT)
        戰國時期,在秦國和趙國之間進行的長平之戰中,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直接導致了趙軍的失敗,進而還導致了趙國遭受毀滅性打擊,讓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對歷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就是紙上談兵的典故。人們常用它來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用它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談,言也,言如果不能付諸行動的話,就永遠也不能變成現實。這實際上就是古人所重視的言行之間的關系問題——行動勝于言語。這也是儒家智慧之一。

        不過,長期以來人們卻有一個偏見,認為儒家的讀書人都只是滿口道德文章,手無縛雞之力,只會空談,不切實際??蓪嶋H上,儒家對于言和行的關系的態度一直以來都很明確?!渡袝分姓f,知道一件事情、一個道理是很簡單的,但是要把它實踐起來卻很難??鬃右卜浅S憛捒淇淦湔?、說大話的人,他要求人們慎言。他教育自己的學生說:“我們一定要做到要么不說話,要么一開口說話就切中事物的要害,千萬不要說那些空話、廢話。”他又以大自然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币馑际钦f,天說了什么呢?但四季照樣運行,萬物照樣生長。

        儒家的“行動勝于言語”,歸根結底是一種務實的精神,其重點在于行動——既然言語本身不能帶來事物的任何變化,就只有用行動來做到這一點。《四書》談論為學的幾個層次,最后一步是“篤行之”,就是強調實際行動的作用。宋朝陸游寫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更加強調了行動的作用。

        西漢時有一位勇猛善戰的李廣將軍,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史書記載,李廣不善言辭,他帶兵打仗,并不以慷慨言辭激勵士兵,而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里沒有多少多余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

        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因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于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但李廣從不畏懼。古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所以,每次打起仗來,士兵們往往爭先效法李廣,都能夠奮勇殺敵,不怕犧牲。

        后來,當李廣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他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币馑际钦f,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真誠的品質和實際的行動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帶兵打仗行動勝于言語,其他時候也都如此。韓琦是北宋著名大臣和軍事將領。他出身官宦之家,父親韓國華曾經當過至右諫議大夫(專門負責向皇帝進諫的官職)。韓琦3歲父母去世,由諸兄扶養,長大后,自強不息,頗有大志向。史書說他盡管學問過人,但“端重寡言,性純一,無邪曲”,也就是說他忠厚老實,不大喜歡說話。但是沉默寡言的背后,卻是讓人看重的為國效力的實際行動。寶元二年(1039年),四川旱災嚴重,饑民大增,韓琦被任命為益州、利州兩路體量安撫使(體量安撫使是官名)。他到四川后,首先減免賦稅,“逐貪殘不職吏,汰冗役數百”,然后將當地官府常平倉中的糧食全部發放給貧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設稠粥,救活饑民多達190萬人。蜀民都感激地說:“韓琦大人真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啊!”

        韓琦的成功應該說是源自于實干精神的。慶歷二年(1042年)十一月,朝廷任命韓琦和另一重臣范仲淹共同和西夏作戰。由于兩人守邊疆時間最長,又名重一時,人心歸服,被朝廷倚為長城,所以人們將他們并稱為“韓、范”。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西夏答應與宋議和。當時邊塞上傳誦這樣的歌謠:“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夏聞之驚破膽?!痹谶吔缧蝿萆在吘徍偷那闆r下,慶歷三年(1043年)四月,韓琦、范仲淹奉調回京,同任樞密副使。當時國子監直講石介特意寫了一首《慶歷圣德詩》,詩中稱贊韓琦為人純樸,就好像漢朝名臣周勃一樣敦厚。

        慶歷三年七月,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身為執政大臣的韓琦和范仲淹等人發起了一場政治改革,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慶歷新政”。慶歷新政的實施,遭到了一些守舊派官僚的激烈反對。他們誣告新政官僚結成朋黨,欺罔專權。到了五年(1045年)正月,執行新政的杜衍、范仲淹、富弼都因為他們的誣告被貶出朝廷。韓琦也被誣告,卻沒有被貶,因仁宗很了解他,說他本性正直。這說明韓琦以行動說話的做人做事規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后來韓琦又以這樣的辦事原則當政十年,堪稱賢相。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贊他在處理大事和做重要決斷的時候,往往不動聲色,可以稱得上是社稷之臣。這個評論真是恰如其分。

        晚清重臣曾國藩也是注重行動的典范,也因此,他成了人們眼中的成功象征,道德楷模。

        就天資來說,曾國藩算不上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但是他就是守著“拙誠”、埋頭苦干,從不說空話,最終出人頭地。他不僅自己這么做,在選擇朋友的時候也是這個標準。他所交的朋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要不就是專心地做學問,要不就是腳踏實地地做事,很少有喜歡空談的。對于那些大言欺人的人,他一向是敬而遠之的。有一個叫龐作人的,他慕名前來和曾國藩結交,但曾國藩看他好說大話,不著邊際,于是就不怎么和他來往了。當曾國藩官至兩江總督,指揮四省軍務時,龐作人還曾跑到江南,以為自己和曾國藩還有一點交情,希望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謀得一官半職,混個大好前程,但曾國藩一見他就十分討厭,他在日記中寫道:“這個叫龐作人的,自己一無所知,但是卻偏偏愛講學,早在京城的時候就已經討厭他了。今天他又來,看起來為人更加卑劣無知。真是的,看來人可不能不務實啊?!?/font>

        得遇曾國藩這樣的人,想必龐作人不灰溜溜地走掉也是不行的。

        透過李廣、韓琦、曾國藩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行動勝于言語”力量和效果之所在,不能不為儒家的大智慧所折服——行動比任何華麗的語言都重要、管用。人只有腳踏實地,頑強拼搏,積極進取,才會造就一番事業,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者: 胖豬豬    時間: 2009-9-24 00:03
    行始于思,行勝于言,言在于傳,言利于眾,眾志行則成城?。。。。?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hawk3983    時間: 2010-9-11 12:21
    回復 2# 胖豬豬


       (*^__^*) 嘻嘻……
    作者: 大大山    時間: 2010-9-12 18:59
    行動勝于言語
    作者: 孟俊英    時間: 2010-10-6 08:32
    人只有腳踏實地,頑強拼搏,積極進取,才會造就一番事業,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學習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乌拉特前旗| 通州区| 彭水| 台北县| 苗栗县| 鹿泉市| 绥芬河市| 紫阳县| 安福县| 行唐县| 山丹县| 固始县| 东安县| 新源县| 女性| 周宁县| 泗阳县| 柏乡县| 胶南市| 康马县| 津南区| 安远县| 聊城市| 嵩明县| 泸州市| 游戏| 鹤峰县| 吉首市| 兴国县| 衡阳县| 凤山市| 璧山县| 黑山县| 凤山县| 罗平县| 锡林郭勒盟| 兴海县| 福海县| 浑源县|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