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60年中國肉類消費變化透視百姓生活變遷
[打印本頁]
作者:
胡文輝
時間:
2009-9-21 11:30
標題:
60年中國肉類消費變化透視百姓生活變遷
新華社記者王志、徐冰、滕軍偉
從憑票定量買肉,到“想吃就吃”,我國人均肉類消費60年來增長了近13倍,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與此同時,與國外相比,中國人的肉類消費逐漸形成講究原汁原味,鮮食、餡食比重大,區域特色強等明顯特點。有關專家認為,經歷了由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高,我國肉類消費將處于穩步增長階段,而質量和消費安全成為百姓關注的核心。
從憑票定量到“想吃就吃”
很多年紀大的人都還清楚地記得,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實行票(肉票)、證(副食本)制度。當時全國對豬、牛、羊、禽蛋商品實行派購的同時,對城市、工礦區和縣城居民實行計劃分配和定量供應辦法。憑票買肉是當時居民肉類消費的主要方式。
作為2009世界肉類組織第五屆世界豬肉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5日至7日,第七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暨第四屆中國國際肉類食品文化節在山東青島舉行。
記者采訪了解到,舊中國時期,經濟極端落后,現代肉類食品產業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上海、青島、天津、武漢、哈爾濱等城市有幾家機械化屠宰場外,在全國基本上沿用原始落后的屠宰方式,由個體屠商和私人商戶采用“一口鍋、一把刀”的方式殺豬賣肉。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積極關懷肉類食品產業發展。國家就肉類食品產業發展給予了一定扶持,制定了促進豬、牛、羊、禽蛋的養殖、加工、疫病防治等方面發展的相應政策和指導意見,引領產業不斷發展。
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肉類食品產業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快速發展。1981年,全國肉類總產量為1260.9萬噸,1990年增長至2857萬噸,2000年增長至6125.4萬噸,2008年增長至7278.7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類生產國。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潘耀國介紹,60年前,中國人年肉類消費平均水平是4公斤,2008年全國人均肉類占有量上升到54.8公斤,人均肉類占有量增長12.7倍。
前來觀展的青島市民王建軍說:“現在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僅早已不用為吃肉而發愁,而且品種越來越豐富,豬、牛、羊等各種肉一應俱全,而且吃得更放心了。”
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鄧富江說,近年來,我國肉類禽蛋生產總量和人均占有量穩步增加,肉類禽蛋交易規模不斷增長,市場供給穩定充足,這些都充分反映出我國肉類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
獨特的肉類消費文化
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肉類消費大國,中國具有生產和消費肉類的悠久歷史和傳統。記者從正在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肉類食品文化節上了解到,與國外相比,中國人的肉類消費講究原汁原味,鮮食、餡食比重大,區域特色強,已形成獨特的肉類消費文化。
潘耀國介紹說,中國人在高檔原料處理上,講究原汁原味,在中檔原料處理上,講究精工細作和色香味形之美,即使對低檔原料的烹制,也力求能“化腐朽為神奇”,比如畜禽內臟在有些國家是不上餐桌的,但中國人則用這些“下腳料”做出美味誘人的佳肴。
肉類消費本質上就是追求營養,但中國人給人的印象是比較注重口味,南淡北咸、東甜西酸,肉類消費的區域性差別比較大,標準化生產有難度。當然,隨著人口流動和自由遷移,口味都在調適,中餐的復雜工藝也處在繼承和改進之中。
中國人肉制品消費比例小,肉類鮮食是傳統。廣東人鮮肉消費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煲湯:排骨湯、瘦肉湯、土雞湯,甚至是只喝湯而不吃湯里的肉。東北人大塊吃肉,豬肉燉粉條是家常菜,也是招牌菜。北方人喜歡吃餃子、包子、餡餅,這就是餡食。這種消費方式的優越性是,葷素搭配,既營養又健康。
中國人的肉類鮮食還體現在北京的炸醬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擔擔面上,這些都需要新鮮的肉泥和肉丁。蘭州拉面、陜西羊肉泡饃、西北的手扒羊肉、北京的涮羊肉也都需要鮮肉。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冷鮮肉、冷卻肉的消費增長相當迅速。
由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高
新中國成立60年,我國肉類消費經歷了由量的滿足向質的提高的轉變,并處在穩步增長的階段,而肉類質量和消費安全成為百姓關注的核心問題。
在本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暨第四屆中國國際肉類食品文化節上,來自國內外的1000多家肉類企業踴躍參展。
潘耀國表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觀念的改變,各種精深加工的分部位冷卻肉、小包裝肉、半成品肉、熟肉制品消費比例會逐漸上升。
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項玉章說,肉類質量安全對人類健康和畜牧業生產的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近年來,國際動物疫情越來越復雜、與肉類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肉類安全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關注的重點。
記者采訪了解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選擇無公害、綠色、有機豬肉,由粗變精、由生變熟,大包裝改小包裝的高質量肉食品,成為消費熱門。
山東臨沂新程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立峰說,縱觀中國肉類工業的現代化發展歷程可以看到,中國的肉類產品工業化進程呈現出從落后到發達再到昌盛的特點,生產技術從手工到現代工業化,產品從單一到多樣化,人們的肉食消費觀念也從單純的口感提升轉變為追求營養、健康、衛生,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精細化的特點。
據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介紹,伴隨著人口流動、旅游業的興旺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安全、營養、方便、快捷為主的肉制品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全國肉制品年產量由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50多萬噸發展到目前的1000多萬噸,增長了20多倍,多樣化的肉制品豐富了廣大消費者的餐桌。
據了解,2008年,我國肉類總產量達到7279萬噸,占世界肉類總產量的29%。按照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國肉類總產量將達8400萬噸以上,肉制品產量將提高到1100萬噸以上,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提高到13.1%,消費總量將進一步擴大。
作者:
sailingbobo
時間:
2009-9-21 11:49
呵呵 好內容 像我這樣的后輩 沒機會見證 可惜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
呼玛县
|
修文县
|
达孜县
|
垫江县
|
湟源县
|
乌拉特中旗
|
来凤县
|
陆川县
|
五华县
|
开阳县
|
武宣县
|
宁陵县
|
襄垣县
|
团风县
|
百色市
|
久治县
|
浦江县
|
深水埗区
|
迁西县
|
赤水市
|
青铜峡市
|
塘沽区
|
肇源县
|
彰化县
|
天水市
|
张家界市
|
商水县
|
东乌珠穆沁旗
|
永安市
|
哈巴河县
|
区。
|
九江市
|
兴安县
|
绿春县
|
盐津县
|
平乡县
|
柏乡县
|
论坛
|
渝北区
|
周口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