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發酵床養豬的技術原理---神眾 [打印本頁]
作者: 生產批發EM菌 時間: 2009-8-5 12:18
標題: 發酵床養豬的技術原理---神眾
在養豬圈舍內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與墊料建造發酵床, 豬將排泄物直接排在發酵床上, 利用生豬的拱掘習性, 加上人工輔助翻耙, 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 通過有益發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發酵, 使豬糞、尿有機物質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發酵床養豬的技術原理與農田有機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 關鍵是墊料碳氮比與發酵微生物的選擇。其技術核心在于“發酵床”的建設和管理, 可以說,“發酵床”效率的高低決定了該養豬法經濟效益的高低。
1. 利用空氣對流和太陽高度角原理, 因地制宜的建設豬舍充分利用不同季節空氣流向建設豬舍。豬舍多設置卷簾機等可調節通風的設施, 用以控制豬舍空氣的流向和流速。豬舍屋頂及窗戶要充分考慮太陽日照規律。
2. 利用生物發酵原理處理糞尿, 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由于發酵微生物的不斷生長繁殖,對豬產生的糞尿迅速分解, 從而達到處理糞污的效果。
3. 利用溫室和涼亭子效應, 改善豬肢體感溫度,冬季將保溫卷簾放下, 整個豬舍成為一個溫室, 同時發酵床也產生相當熱量, 對豬只腹感溫度有很好的改善。同樣, 在夏季, 由于幾乎全敞開窗戶, 形成了掃地風、穿堂風等類似涼亭子的效果, 結合墊料管理, 豬只感覺非常涼爽。
4. 利用有益菌占位原理, 增強豬只抗病力, 提高了飼養效率和豬肉品質病原菌致病的基礎是病原菌達到一定的濃度, 由于發酵微生物等有益菌的大量繁殖, 在墊床上、空氣中甚至豬舍的各個角落都彌漫著有益菌, 使有益菌成為優勢菌群, 形成阻擋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即使有極少量病原菌的刺激,也只能使豬只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 從而使豬只形成堅強的保護力。
總之, 發酵床養豬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豬舍建設、飼養管理、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日糧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要為有益的發酵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培養條件, 使其迅速消納豬只的排泄物; 另一方面也要保證為豬只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以滿足不同季節、不同生理階段豬只的需要, 達到增加養殖效益的目的。
作者: asb321 時間: 2009-8-7 15:14
是不是存在區域性使用哦?@@007:
f華南地區,夏季高溫,降溫主要靠水淋吧,發酵床可以正常使用嗎?
作者: 生產批發EM菌 時間: 2009-8-13 11:01
標題: 夏季高溫如何管理發酵床---13673625513
本帖最后由 生產批發EM菌 于 2009-8-13 11:14 編輯
可以的。發一、夏季圈舍面臨的不利環境
1、首先是高溫。夏季特別是盛夏時節,氣溫基本上維持在30-40度這個區間,尤其是南方地區,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基本維持在37-41度的溫度范圍,這對于任何豬圈(包括傳統的水泥圈)養豬都是不利的,雖然發酵床養豬,利用發酵床床面與空氣對流能降低一些豬圈的氣溫,能形成涼爽的感覺,不增加環境溫度。有些人走極端,認為發酵床是制冷機,可以利用發酵床來降溫致冷,這是對發酵床理解不充分的表現。再加上在國內,豬舍的設計并不都是按照標準發酵床豬舍的規格來設計的,例如豬舍頂棚的設計,并沒有增加隔熱層,不能有效地阻隔酷熱太陽對豬舍的輻射加熱升溫過程,導致豬舍內氣溫快速上升,基本上跟外界溫度差不多。如果豬舍還沒有天窗、地窗等通風設施,空氣不流通,就像一個蒸籠似的,有可能導致豬舍內溫度比外界更高。由于豬舍通氣不良,豬舍內氣溫達到30多度,而發酵床表面溫度本身會在20-25度左右,這樣會導致氣溫遠超出了發酵床床面溫度,并對發酵床的床面進行“反向加熱”,迫使發酵床床面溫度升高,加之有的發酵床本身散熱不
酵床的溫度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好,空氣對流難以形成,幾個不利因素疊加,使發酵床正常運轉和良好效果大打折扣。
2、其次是雨水。雨水的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如,夏季多雷陣雨、暴雨,特別是南方丘陵、山區,有時候還會導致泥石流、山洪暴發等,這些都會直接浸沒并摧毀發酵床;大量雨水飄入發酵床,使發酵床墊料水分過高,也會導致發酵床正常運轉受阻或局部停止,有的還會形成厭氧發酵,使發酵床根本起不到正面作用;還有,如果發酵床的飲水設備設計不合理,如噴頭朝內、沒有地下或邊溝排水設施,可能直接導致飲用水長期流入或濺入發酵床,引起局部水分過高,首先導致飲水部位及周邊墊料層的發酵不正常,進而影響整個發酵床;此外,還有些養殖戶對發酵床的工作機理不清楚,把發酵床當作水泥地面來對待,在夏季對床面進行大量噴水降溫,好心辦壞事,直接摧毀發酵床。
3、第三是持續濕熱。假如只是單純的高溫或單純的降水因素,并不會對發酵床造成多大影響,其實夏季最致命的是持續濕熱。在南方,夏季不僅溫度非常高,而且空氣中的水分也非常高,濕度經常超過
80%,這樣的溫濕度條件無異于一個“蒸籠”,這種俗稱“桑拿天”的天氣其滋味不言而喻,南方北方均有出現。據研究表明,病菌在空氣濕度高于50%時,傳播速度加快,在空氣濕度高于80%時,繁殖速度也相應大大加快。在這樣一個悶熱環境里,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好豬舍,發酵床在濕熱環境中水不能以水蒸汽形式快速有效地逸散,其后果是相當嚴重的。這樣豬只排泄的糞便不能在有益菌的作用下及時分解,造成“正不壓邪”,有害菌或厭氧菌就開始工作了,分解成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環保效果受影響。如果豬舍結構不利于空氣流通,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不能及時排出圈外,就可能導致豬病只發病或生長速度減慢,經濟效果也大受影響。不同廠家產品做的發酵床耐濕熱能力差異很大,有的廠家產品因菌種活力不強、休眠能力差,在制作發酵床開始時就要加水使濕度達到65%;而神眾生物EM益生菌發酵床菌種活力強、休眠能力好,制作時直接干撒,不用加水,因而對濕熱的耐受能力很強。
二、規范發酵床的基本要求
以上是在夏季高溫季節,養殖戶常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但如果科學改造豬圈,選用合適的發酵床發酵劑,同時規范發酵床圈舍建造,注意日常管理,按照發酵床的技術規程來操作,這些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如北京華夏康源公司的金寶貝發酵床發酵助劑在養殖戶的使用過程中,針對發酵床養豬“三怕三不怕”即,“怕濕不怕干”、“怕小不怕大”、“怕雨不怕風”的特征,所總結出來的一些有效經驗措施,就可以作為用戶維護管理發酵床的參考。
一般來說,一項新技術、新理念的引入,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就像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要跟中國的具體實情相結合才能產生毛澤東思想一樣,發酵床養豬技術從日、韓、歐美等國家傳入中國,也要跟中國的養殖業和地域特征狀況相結合,要針對中國地域氣候特點“中國化”、“本土化”才管用。日韓等國處于的地理位置偏北,位于亞寒帶,冬季寒冷,夏季不熱,而且受海洋季風的影響,空氣相對干燥,所以發酵床所面臨的環境相對簡單一些。中國疆域廣大、地理跨度極大,從熱帶到亞熱帶、亞寒帶等等都有,如果所有操作都照操照搬外國模式,其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所以除了開發出符合本國特色的高效專用菌種外,還必須按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來制作和管理發酵床。再好用的產品也要講章法,制作發酵床對豬舍面積、養殖密度、豬舍整體結構、通風通氣設計、溫度、水分(包含空氣濕度)等都有一定要求。現以在市場上應用廣、操作最簡單的金寶貝發酵床發酵劑制作發酵床為例來詳細闡述制作發酵床的幾個基本要求。
1、面積要求。單個豬舍的面積一般不得低于15平米,最好在20平米以上,母豬舍面積也不應小于7-8平方米。一般來說,在土地和基建成本可以承受的情況下,每頭豬所占面積越大越好,因為面積越大,發酵床對不利條件的緩沖和耐受作用(即抗逆性能)也越強。如大面積的發酵床的一個角落飄入了一些雨水,導致這個角落水分過高,發酵分解緩慢或停止,但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其它部位還能適合發酵床正常的運轉的條件,不影響整個發酵床的運行;但如果面積很小,如只有八、九平米,雨水飄一個角落就占兩三平米了,占整個發酵床的20-30%多了,本來發酵床因實際工作面積不夠而超負荷工作,現在又因飄雨而減少了發酵空間,“屋漏偏遭連夜雨”,兩個不利因素夾攻,大大超負荷了,導致發酵床降解糞便、除臭、促生長的作用就不明顯或基本喪失殆盡。所以用神眾生物科技公司菌種制作發酵床對面積有要求:至少15平米,可大不可小,在土建成本可以承受的情況下較大為好,對于15平米以下的面積,除母豬外(母豬舍面積也不能低于7、8平方米),不建議使用發酵床養豬!
2、密度要求。發酵床的面積達到要求后,千萬不要認為可以在這個空間內養殖任意頭數的豬,這種觀點是不對的。河南神眾生物科技公司發酵床技術人員提示養殖戶:發酵床對養殖密度也有要求。對于育肥豬,要求每頭豬占地1.2-1.5平米。高于這個密度,發酵床就有可能超負荷工作,造成過度發酵、發酵終止等不良現象的產生。豬的個頭及體重越大,越要提供更充足的面積。因為單位體積內的微生物處理糞便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每只豬每天排泄糞便3-5公斤,大概需要1.2-1.5平方米面積內(深50厘米)的微生物進行降解1天才能完成。若每只豬占地只有1平米,那么每天就會有多余的糞便剩余,造成分解處理不完全或不及時,而且隨著豬越長越大,每天拉的糞尿量也會越來越多,超負荷的糞尿長期積累下來,就會導致發酵床系統工作的異常紊亂,重者全面崩潰報廢。
3、濕度要求。濕度包括空氣濕度和墊料濕度,如南方地區,長期梅雨季節會導致墊料反吸空氣中的水分,對于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影響發酵床的運轉。如果感覺墊料實在太濕,也可以清出部分墊料曬干后再加入發酵床內重新利用,或者加入新的干墊料調和水分,還可加大翻倒頻次,使水分以水蒸汽形式盡快蒸發跑掉。如果是屋頂漏雨導致墊料過于潮濕,應立即清出被雨水污染和打濕的墊料,經烘干或曬干后回填入發酵床再利用。總之要盡量保證發酵床有比較干爽的表面,當然也不能太干燥,如北方地區長期不下雨,墊料容易起塵,這時候,我們應該用噴霧器往墊料上少量噴水,標準以表面不容易起揚塵為限。
4、通風透氣要求。發酵床要求圈舍南北通透,通氣順暢,所以在豬舍的建造上要考慮到通風和采光,因此要求發酵床圈舍要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跨度要求一般不低于8米,通常設計成8-12米,豬舍的高度不低于2.6米(指床面離屋頂高度),長度可以因地制宜,每隔3米左右應設有地窗通風。這樣圈舍內空氣容易形成對流,并達到良好通風透氣效果。
三、有效化解高溫濕熱的不利影響
以上四點是制作發酵床時對圈舍面積、養殖密度、濕度、圈舍整體結構(通氣性)等方面的要求,對于制作標準發酵床的技術有疑問的朋友,可以上公司網站上查閱相關資料,網站上有發酵床制作技術的詳細介紹。接下來我們針對國內夏季高溫、高濕、高濕熱的環境做出一些建議,以幫助那些已經采用發酵床進行養殖的養殖戶解決問題。
1、增加圈舍面積。
對于小面積的圈舍,建議擴建豬舍,如果是大面積豬舍分割成小面積的情況,建議將水泥隔墻打通,墊料可以相通。采用整體型圈舍,對于要隔開的各個單圈舍,可以采用移動柵欄來隔開,這樣既留有調整余地,可隨時增減單位圈舍發酵床的面積,能有效緩解了發酵空間不足、發酵超負荷的危機,又便于操作且成本低。
2、降低養殖密度。
對于養殖密度過大的,如果平均一頭豬占地不足1平米的,應立即擴大豬圈面積,或者分圈飼養,減少單位面積內的飼養頭數,避免發酵床超負荷工作、異常工作或“疲勞作業”,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壞床事件。河南神眾生物發酵床技術人員提示:飼養密度以每頭豬占地不少于1.2-1.5平方為佳,土建成本低的地方,其飼養密度可設計得更低。
3、避免濕度過大。如果豬圈漏雨,應盡快采取措施補救,包括翻修屋頂、遮擋側面等,盡量避免雨水流入或滲入發酵床,引起發酵床局部或全部水分偏高;自動飲水器下面要設置飲水“余水導流槽”,防止或杜絕多余水分流入發酵床內,避免因濕度過大導致造成厭氧發酵、異常發酵或不發酵,不能達到發酵床的免清糞、促生長的功效。在南方,因地下水位偏高,特別是雨季到來時,地下水位升高、地面水流升高,極易導致發酵床底部滲水或淹沒發酵床。對于這種情況,發酵床應采取較為保險的地上式結構。
4、增加通風措施。一般來說,單純的高溫氣候不會給發酵床帶來高溫現象;但持續高溫高濕的天氣再加上圈舍通風不好,就會造成發酵床的異常或高溫。針對這種極端異常天氣情況,河南神眾生物發酵床技術人員提示您:可以在圈舍兩頭設置風扇,在圈舍頂部安置吊扇,增加豬舍空氣流動性,加強空氣對流,增強熱交換。有條件的可以在圈舍內適當安置空調,對于整個大環境的高溫季節,采用空調降溫。此外還可通過屋頂加開天窗、墻面加設地窗來增加通風透氣功能。
5、提高翻倒頻率。對于設施比較簡陋,而又不愿意增加投入的用戶,一個最簡便的辦法是:增加發酵床墊料的翻倒次數,如每隔2-3天就對墊料翻倒撬動一次,通過翻倒撬動,將發酵床的墊料暴露在表層,使之與表層空氣快速交換熱量和水分,熱量外散,水分蒸發。河南神眾生物發酵床技術人員提示:對于不愛拱翻的豬,墊料層應增加翻倒、撬動次數,這樣能快速有效的降低發酵床中心層溫度。對于因漏雨或漏水導致的發酵床墊料過濕的情況,應將濕墊料倒出來,曬干后回填入床。
6、有效控制飼喂。對于發酵床養殖的養殖模式,在飼喂量方面應有所控制,一般飼喂量減少到用水泥地養殖的80%-90%左右,以增加豬在圈舍內的翻動,這樣既幫助了翻倒散熱,又節省了飼料,降低料肉比。
作者: 不說廢話 時間: 2009-8-25 12:31
對您的說法表示質疑
作者: 寧衡 時間: 2009-8-25 12:35
多發點實證資料可好?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温宿县|
嘉定区|
吴川市|
新余市|
通榆县|
昭觉县|
永济市|
龙海市|
当涂县|
惠安县|
台山市|
华安县|
肥东县|
青龙|
夹江县|
绵阳市|
如东县|
台东市|
新化县|
荆门市|
柳州市|
从化市|
北海市|
阳朔县|
邯郸县|
恭城|
兴海县|
来凤县|
饶平县|
南阳市|
农安县|
滦南县|
永丰县|
东城区|
大埔区|
奉化市|
南靖县|
钟祥市|
田东县|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