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管窺國外食品安全危機管理機制
[打印本頁]
作者:
麥海因
時間:
2009-7-18 18:03
標題:
管窺國外食品安全危機管理機制
于維軍
近年來,國外的食品安全危機事件屢有發生。影響比較大的有
90
年代中期在英國爆發的瘋牛病、
1999
年在比利時發生的二惡英污染、
2000
年韓國爆發口蹄疫及
2001
年歐洲爆發的口蹄疫,還有今年年初源于荷蘭并蔓延至比利時和德國的禽流感。這類惡性食品安全事件對當事國政府的危機應對與處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許多國家在處理這類危機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如歐洲在處理瘋牛病引發的食品安全危機時,由瘋牛病爆發時的反應遲緩,到處理禽流感時的得心應手,其危機處理能力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提高和完善的過程。目前,一些國家已經有了一套運轉比較良好的食品安全危機管理機制。
美國
曾經有人說,在美國你不用怕吃的東西不安全。這話雖然有點夸張,但美國在食品安全方面擁有出色的記錄,民眾對食品放心度普遍較高,卻是事實。
20
世紀
90
年代中后期以來,美國圍繞著
“
從農田到餐桌
”
的整個流程,重點抓可能通過日常飲食渠道危害健康的食源性疾病的預防,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
美國在食品安全領域有著嚴格的法律法規和一整套嚴密監管體系,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等機構在食品安全標準制訂、審查批準和市場規范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已成為不少國家學習借鑒的對象。
美國建立的食品安全系統有較完備的法律及強大的企業的支持,它將政府職能與各企業食品安全體系緊密結合,擔任此職責的主要由人類與健康服務部(
DHHS
)、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美國農業部(
USDA
)、食品安全與監測服務部(
FSIS
)、動植物健康監測服務部(
APHIS
)、環境保護機構(
EPA
)、這幾個部門組成。同時海關定期檢查、留樣監測進口食品。此外,還有其它部門,如疾病控制預防中心(
CDC
)、國家健康研究所(
NIH
)、農業研究服務部(
ARS
)、國家研究教育及服務中心、農業市場服務部、經濟研究服務部、監測包裝及畜牧管理局、美國法典辦公室、國家水產品服務中心等部門也負有研究、教育、預防、監測、制定標準、對突發事件做出應急對策等責任。
FSIS
主管肉、家禽、蛋制品的安全;
FDA
則負責
FSIS
職責之外的食品摻假、存在不安全因素隱患、標簽有夸大宣傳等工作。在美國,若某種食物中的食品添加劑或藥物殘留未經
FDA
審查通過,則該食品不準上市銷售;
EPA
主要維護公眾及環境健康,以避免農藥造成的危害,加強對寵物的管理;
APHIS
主要是保護動植物免受害蟲和疾病的威脅。由此可見,
FDA
、
APHIS
、
FSIS
、
EPA
運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維護食品的安全,從而保護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自美國
2001
年發生“
9·11
”恐怖襲擊事件后,國土安全問題迅速躍升為美國政府面臨的最為緊迫的問題。其中在食品領域的防恐問題成為美國國土安全政策的重點之一。由于食品流通渠道廣,受污染方式多,而防范手段又相對難度較大,因此成為美國政府最為重視的反恐領域之一。近兩年來,美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措施。
在美國遭受恐怖襲擊事件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立即會同有關部門加強了對邊界、港口和機場等食品和谷物進口地點的安全措施,增派安全檢查和督察人員,大量增加食品和谷物檢驗點和監測網,強化國內和進口食品安全檢查措施,努力通過這些臨時緊急措施防止恐怖分子通過食品渠道對美國發動生物攻擊。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也根據政府部門提出的建議在食品安全和食品防恐方面進行新的立法,以便從法律上規范食品防恐問題。
2002
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有關反恐問題的法律也為食品防恐問題制定了原則。《
2002
年公共健康安全和生物恐怖準備與反應法》則為食品和生物防恐問題制訂了嚴格的指導性原則,并規定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在
2003
年
12
月
12
日之前提出具體措施,以便操作實施。
2003
年伊始,美國主要負責食品以及農作物安全的農業部與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加強生物防恐的措施。到
5
月份,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經完成了食品防恐問題的決策性建議,其中包括
4
項有關食品防恐方面的措施,分別就食品生產和運輸的登記、進口食品的預先通報、食品公司檔案的建立及保留和對可疑食品貨物的控制等方面制定了嚴格的規定,以便在有關部門批準通過后于今年年底開始實施。
從這些即將實行的規定來看,美國對國內食品生產和國外食品進口方面所作的規定非常嚴格,從而有利于美國國土安全和食品安全部門及時掌握食品貨物的生產、包裝、運輸、交貨、批發和零售等各個方面的詳細情況。所有食品必須備有貨物生產方面的各種情況,包括生產廠家的公司名稱、法人代表、詳細地址、電話和文傳號碼,可能的話還應該
提供電子郵箱地址。食品的資料必須包括商標、貨物種類、進貨和出貨日期、進口和交貨的
“
上家
”
和
“
下家
”
公司等情況。
此外,美國農業部也采取了多種措施防止恐怖分子通過生物手段來危及美國的糧食和農業資源安全。這些措施包括嚴格邊境檢疫以防止恐怖分子攜帶有害病蟲和有毒生物制品進入美國、保護農作物和畜牧業資源、加強安全檢驗和監測網絡以及完善反恐快速反應機制等。
歐盟
長期以來,食品安全問題一直由歐盟各成員國自行處理,但英國爆發的“瘋牛病危機”使各成員國意識到在歐洲內部市場建成后,各國動物及食品均可自由流動的情況下,食品安全危機已不僅僅是一國內部的問題了。
1996年3月,英國政府首次發表報告,承認瘋牛病有可能經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由于英國的牛肉大量出口到歐盟各國,英國政府的報告發表后,引起了各國公眾的恐慌。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歐盟各國應對無方、手忙腳亂,公眾驚慌不已。一時間,人們談“牛”色變,市場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府部長因應對不力被迫辭職,整個歐洲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在整個危機期間,歐洲國家人人自危,歐盟遭受了沉重打擊,有分析家甚至預測,這場危機將會阻礙歐盟的一體化進程。
“瘋牛病危機”過后,歐盟國家深刻認識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性危機面前,采取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拆臺的做法不僅于事無補,而且損害了歐盟所有國家的利益,歐盟應該采取協調一致的危機處理措施,加強立法,建立長期的危機處理體系,以防止類似危機的再次發生。
首先是建立快速預警系統。瘋牛病危機發生后,歐盟先后出臺了
20
多項法案,加強對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預警,建立了公共健康檢查與監督網絡、快速預警系統、信息體系、環境監視與研究以及聯合研究網絡為一體的傳染病疾病報告系統,并由歐盟委員會所屬的聯合研究中心進行具體的分析、綜合研究和提供技術支持。該體系能使歐盟委員會對危機做出前瞻性的判斷,以便提早發現問題,及時作出政策決策,防止出現大面積的疾病擴散,而不是出現問題后再考慮如何處理。
其次是加強歐盟國家在傳染病預防和控制方面的合作,同心協力控制疾病蔓延。瘋牛病危機發生后,歐盟委員會和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首腦一致認為,各國應該采取幾項合作措施;一是加強政策協調,統一各國立場,把各自為戰轉變為統一行動,共同應對危機;二是加強疾病研究的合作;三是盡快在歐盟建立總的危機處理體系,加強對各成員國的指導和協調。同時,歐盟各國也積極采取措施,從制度上完善疾病防控網絡。德國、英國等國家加大政府改革力度,調整政府部門職能,先后建立了國家級的傳染病監控中心和緊急事件處理中心,負責監控惡性傳染病以及處理危害公眾健康的突發事件,同時強化國內各級政府之間的危機處理綜合協調渠道,保證信息、政令暢通。
第三是
為確保食品安全衛生,歐盟制定發布了一系列關于食品生產,食品進口與投放市場的衛生規范和要求。歐盟的衛生規范要求通常在歐盟官方公報上以歐盟法規、指令或歐盟決議的形式發布,各成員國當局與企業必須遵照執行,以預防危機的出現。對某些傳染性強的動物疾病,如瘋牛病、口蹄疫和禽流感,歐盟專門以法令的形式制定了相關的應對措施。
通過歐盟及其成員國的努力,幾年來,基本上形成了從歐盟到各成員國、從成員國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從地方政府到社區、再到農場的傳染病綜合防控體系,對各種流行疾病的爆發、蔓延作好了應對準備。
2000
年下半年,英國、法國先后報告發現克雅氏病例,歐盟傳染病快速預警系統拉響警報:歐洲再次面臨克雅氏病和瘋牛病爆發的危險。歐盟傳染病防控體系迅速啟動,采取了廣泛措施對付克雅氏癥和瘋牛病,基本上制止了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平息了歐洲發生的新一輪恐慌。
2003年2月底,荷蘭北部幾家養雞場爆發禽流感后,歐委會在聽取專家建議后,迅速發布了一系列禁令,禁止荷蘭運輸活雞、出口雞肉雞蛋等。荷蘭政府也根據法規要求,封閉了“禽流感爆發雞場周邊10公里以內的飼養場,并開始大規模宰殺活雞。由于疫情規模較大,荷蘭政府甚至動用軍隊封鎖污染區,并不惜宰殺了全國約1/4的活雞。
值得強調的是,歐盟處理危機的整個決策過程與執行過程都十分注意公開和透明。歐盟認為,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是消除公眾恐慌和增強公眾信心最有效的辦法。法律規定,“歐盟食品安全局“的所有報告和建議都必須公開,如果專家內部出現不同意見也必須公之于眾。
英國
近年來,英國在食品安全衛生領域災難頻頻,瘋牛病、口蹄疫、豬瘟等的流行,不僅嚴重打擊了英國畜牧業,對公眾健康也造成了嚴重損害。在處理上述危機的過程中,英國政府通過不斷改進和調整,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形成了應付各種嚴重流行病的機制和網絡。
英國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付出慘重代價得來的教訓。當初瘋牛病爆發時,英國政府由于擔心引發恐慌,使農業和飲食業受到沖擊,在疫情初期,否認瘋牛病可傳染給人類,稱食用牛肉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然而,隨著疫情的發展,一些人因感染瘋牛病而死亡,事件經媒體爆光后,引起軒然大波,英政府因此受到嚴重沖擊。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不利情況下,英國政府斷然采取了幾項措施,果斷處理克雅氏癥和瘋牛病引發的危機:
首先,政府立即下令對疫區病牛進行大規模焚毀,先后宰殺、焚燒了
350
萬頭病牛,以根除瘋牛病,從病源上迅速斬斷疫情擴散的途徑;其次,全面調查疫情,政府成立了專家小組,詳盡調查研究發病地點比較集中的病例,從地理環境等角度查找發病原因;第三,公布了長達
16
卷的瘋牛病調查報告,詳細披露了瘋牛病從爆發到擴散的情況,并且批評了政府官員的官僚主義等問題,還事實真相;第四,改革政府衛生管理體制,加強對疾病的監控和管理,設立專項基金,加強疫情研究;第五,緊密配合歐盟、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其它國際組織,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克雅氏癥和瘋牛病,并且向印尼、泰國、斯里蘭卡等亞洲國家發出疫情預警。通過這些措施,英國政府基本上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而且平息了歐洲國家的不滿情緒,贏得了國際社會的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英國在汲取教訓、積極防治的同時,并沒有向來自歐洲國家的種種壓力所屈服,反而利用外交手段和國際法程序,積極主張自己的正當權利。自歐盟委員會對英國牛、牛肉發布禁令之日起,英國政府就通過歐盟爭端解決機制不斷上訴,要求歐盟委員會取消禁令,同時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努力抵消危機造成的各種不利后果。在英國卓有成效的控制疫情和不屈不撓的努力下,歐盟委員會最終不僅對英國的瘋牛屠宰計劃給予財政援助、補貼英國經濟的巨大損失、允許英國牛肉和牛制品部分出口,而且還幫助英國向德、法等對英態度強硬的國家施加壓力,要求這些國家取消它們對英國牛肉的出口限制。經過不懈的努力,英國終于取得了政治、經濟兩方面的重大勝利,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國家利益。
韓國
韓國為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專門成立了“中央災害對策本部”,它是一個常設性的機構,隸屬于行政自治部。“中央災害對策本部”由行政自治部長官擔任本部長,由行政自治部和建設交通部的次官擔任副本部長,人員由政府23個部門的局長級干部組成。這個常設機構的任務是有效地推進各種防災對策,審議國家的防災基本計劃,協調各地的防災計劃。
每當發生較大的地區性災害和全國性災害時,
“中央災害對策本部”就會及時發布災害情況,并協調政府各部門投入救災。而韓國政府就會立即成立中央政府級的“非常對策本部”,會同地方政府相應成立的本地“非常對策本部”,采取各種措施救災。韓國在應對“口蹄疫危機”及今年的SARS疫情時都是如此。
韓國成功撲滅口蹄疫疫情就是貫徹應急防災體制比較典型的案例,其經驗歸結有以下幾條:
一是申告及時,這不僅與農戶的防疫意識強有關,而且與韓國在各地建立了較為健全的申告和防疫體制有關。
二是行動迅速,一發現疫情,政府隨即成立相應部門,確定危險區、警戒區和特別管理區。
三是有備無患,據報道,韓國曾在1997年和1998年分別舉行過防治口蹄疫的大規模演習,內容包括發現疫情、警戒隔離、消毒接種等。一旦真的發生疫情,各路人馬立即能進入角色。此外,韓國對口蹄疫的預防疫苗儲備充分,2002年韓國發生口蹄疫的時間雖然較長,擴散的地區也較大,但從未出現疫苗短缺的情況。
四是政策得當,這幾年韓國發生口蹄疫時,韓國的牛肉、豬肉被禁止出口,政府為了保護農戶利益,決定由政府收購當地的豬和牛,而且收購價格大大高于當時的市場價格。同時,政府暫時關閉了全國的家畜交易市場,防治疫情擴散。為了減少暫時關閉交易市場給養牛戶帶來的不便,政府通過農協、畜協擴大對家畜的收購。對于在防治口蹄疫中失職的公務員,韓國政府決不姑息遷就。去年韓國安城地區發生口蹄疫后,一些地方屠宰家畜進展緩慢,沒有嚴格控制人員流動,導致疫情連續發生,韓國政府當即給予相關官員以警告處分。
五是宣傳適度,這幾年韓國發生口蹄疫后,韓國的媒體一改過去大肆炒作、渲染的常態,保持適度宣傳。媒體一般都在第一時間報道疫情,同時介紹預防疫情蔓延的各種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建立起的應對重大動物傳染病引發的食品安全危機管理機制,也許對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國的重大動物疫病應急反應機制有借鑒意義。
作者:
wangsx
時間:
2009-7-20 14:10
外國對于食品安全方面比中國強多了
作者:
sunmanji
時間:
2009-11-1 16:42
外國對于食品安全方面比中國強多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
吐鲁番市
|
日土县
|
湖北省
|
水城县
|
四子王旗
|
六安市
|
勐海县
|
比如县
|
莆田市
|
班玛县
|
唐山市
|
肃宁县
|
沭阳县
|
怀远县
|
喀什市
|
斗六市
|
霍山县
|
永新县
|
玛纳斯县
|
永新县
|
阳江市
|
日喀则市
|
西贡区
|
兴隆县
|
山东省
|
大方县
|
遂宁市
|
光泽县
|
来安县
|
白山市
|
庆安县
|
广南县
|
清河县
|
常宁市
|
宜阳县
|
武胜县
|
朝阳市
|
项城市
|
汉川市
|
建水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