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奶牛發燒類型及處理
[打印本頁]
作者:
dongwenqi
時間:
2009-7-1 17:41
標題:
奶牛發燒類型及處理
奶牛發燒有哪些類型?
持續不退的高燒 指持續數日高燒不退、體溫日差在 1℃ 以內的高熱,稱為稽留熱。多見于牛瘤,大葉性肺炎,犢牛副傷寒和牛敗血癥等。呼吸困難性發燒 奶牛發燒后伴有呼吸困難,口腔黏膜發紫,心跳過速,表明病牛心肺功能受損,是一種病理性呼吸障礙所致。如肺原性呼吸困難、心原性呼吸困難及中毒性呼吸困難等,多為病危信號,急需從速救治,不可久托。爬臥不起的高燒 奶牛突然增加運動量,連續負重,全身出汗,體溫升高,可引起心肺機能障礙。病牛肌肉痛疼,四肢顫抖,常臥地不起,心力衰竭而死。牛泰氏焦蟲病和犢牛副傷寒等病,體溫也可升高到 40℃ 以上。神志不清的發燒 是中樞神經嚴重抑制的一種癥狀,表明病情嚴重,已影響到腦部功能。如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昏迷。多見于腦炎瀕死期、肝昏迷及嚴重的各種中毒性疾病等。尿量減少性發燒 如發燒病牛尿量減少,常為奶牛腎炎。腎臟有痛疼反應,叩擊腎區痛疼不安,常出現水腫,嚴重時可出現尿閉,以至尿毒癥等,多有惡心嘔吐病狀,表明腎臟已受到損害,病情嚴重。消瘦性發燒 有些病牛發燒后,伴有慢性進行性消瘦或異常消瘦,明顯揭示牛體內有病理性較重的病變,病情嚴重。比較典型的是牛肺疫和牛結核病。
體溫馳張性發燒 牛體溫升高后,日溫差超過 1℃ 以上,但不回落到正常溫度,常見于牛支氣管肺炎,脊髓炎等。發熱間歇性發燒 病牛發熱期后降至常溫,但以后又重復出現發燒。即有熱期和無熱期交替出現,中間有間歇,如牛焦蟲病等。貧血性發燒 貧血性發燒即為黃膽病狀疾病,體溫高,可視黏膜有黃染排出血、紅蛋白尿等病狀。如牛的焦蟲病、牛巴氏焦蟲病、牛鉤端螺旋體病,牛弗氏焦蟲病,牛邊蟲病、牛泰氏焦蟲病等。皮膚病性發燒 發燒病牛全身長有疥瘡,皮膚出現蠶豆大至核桃大結節。肉眼可見,用手能摸到。如牛塊狀皮膚病,俗稱牛結節性疹病。神經癥狀性發燒 是一種有神經癥狀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腦脊髓炎,如牛李氏桿菌病,日射病(中暑)。皮膚腫脹性發燒 牛在皮膚不同部位肌肉發生水腫、氣腫或腫脹,伴有發燒的癥狀,如牛流行性感冒,牛惡性水腫,氣腫疽,牛巴氏桿菌病(牛出血性敗血病)、炭疽病等。口腔黏膜病變性發燒 牛突然發病后發燒,口腔等部黏膜發生糜爛、爛斑、潰瘍等病變,伴有發燒,如牛瘟、口蹄疫、牛惡性卡他熱等。非感染性發燒 一是由惡性腫瘤引起的腫瘤性發燒,長期低熱或不規則的高燒;二是由抗原與抗體復合物釋放的淋巴激素引起的免疫性發燒。多見于免疫性疾病及藥物過敏癥;三是由自體蛋白或異種蛋白分解物引起的蛋白質性發燒,見于外傷、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內出血等;四是由于犢牛調節體溫差,如天氣悶熱,不通風,供水不足等引起的脫水熱等。功能性低燒 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散熱功能障礙所引起的功能性低燒。發燒和炎癥一樣,是牛體抵抗致病因子的一種生理性防御機能,也是牛體一種良好反應能力。在一定限度內的感染性發燒,有利于牛體戰勝疾病,恢復健康,對牛體是有利的。
高溫驟降 高溫驟降是指體溫突然降到正常以下 1℃~2℃ ,是病牛死前的危象,表示牛體衰竭,反應性下降,隨著牛體溫度下降,病牛血壓降低,全身發涼,眼結膜蘭紫色,舌唇麻痹等。多見于大失血,大手術,產后癱瘓等病癥。對牛體發燒的處理
對牛體發燒要及早作出診斷,找出發燒原因,針對病因治療。熱度在 39℃ 以上時,應考慮退熱,退燒方法有物理退熱,如針灸或用冷毛巾冷敷;藥物退熱,如安乃近或清熱解毒的中草藥等。使用退燒藥,應先從小劑量開始,以防體溫驟降,出大汗,發生虛脫。改善環境,注意休息,給予易消化有營養的飼料。注意補充水分,自由飲用。因為牛發燒后,口干舌燥、失水多、急需補水,并保持糞便通暢,以瀉火。
作者:
liu273681755
時間:
2009-7-1 18:16
樓主是奶牛養殖技術人員吧 ?
作者:
dongwenqi
時間:
2009-7-1 18:22
是的
早甘肅蘭州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丰县
|
龙陵县
|
峡江县
|
宁化县
|
搜索
|
云林县
|
临潭县
|
三门县
|
天祝
|
油尖旺区
|
定边县
|
凉城县
|
博爱县
|
云和县
|
临武县
|
红河县
|
永济市
|
安义县
|
兴隆县
|
宜章县
|
卢湾区
|
和硕县
|
多伦县
|
永定县
|
新野县
|
伊春市
|
当涂县
|
榆社县
|
临沧市
|
霞浦县
|
安吉县
|
沿河
|
台山市
|
耿马
|
井冈山市
|
达尔
|
乐业县
|
晋宁县
|
东莞市
|
灵川县
|
石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