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糧價調控到了比較艱難的程度 [打印本頁]

    作者: czc    時間: 2009-6-27 22:45
    標題: 糧價調控到了比較艱難的程度
    6月27日訊 自今年年初以來,國際大宗農產品(行情論壇)價格綜合漲幅已接近30%,下半年國際糧油價格將演繹出怎樣的走勢?反觀國內,宏觀經濟和政府調控的雙重挾制又將如何左右中國農產品市場的走勢?中國政府將如何處理手中大量的儲備糧?
      為解答以上問題,我們特別邀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副主任楊衛路、正大集團農牧企業中國區副董事長姚民仆、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穆彥魁、中谷期貨公司總經理費忠海、中信證券研究部農林牧漁首席分析師毛長青、富恩德(北京)糧食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正等專家合力把脈,試圖辨析中國農產品市場的癥結所在,并探尋發展趨勢。
      國際糧油市場長期趨漲
      姚民仆:今年下半年,農產品價格包括糧價肯定會漲。國際糧價變動的規律可以歸結為一句話:美元跌,石油漲,糧食漲;美元漲,石油跌,糧食跌。
      從長期歷史數據分析,如果排除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等長期因素的影響,全球糧價和石油價格似乎是同步漲跌。原油本身就是主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油價高企還會導致生物燃料行業膨脹,進而改變供求態勢。現在來看,國際油價可能繼續小幅度反彈,由此帶動糧價趨漲。
      另一方面,全球大量注入流動性,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的預期強烈。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復走高,是由于美聯儲大肆發行貨幣,導致美元匯率貶值的緣故。
      費忠海:上半年的價格上漲只不過是對此前劇烈下跌的報復性反彈,而不能認為是新一輪牛市的開端。而且我個人觀點認為,所有的商品價格可能現在已經處于反彈的末期。
      牛市的形成往往需要多個因素形成共振,包括供需基本面的趨緊,以及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強烈預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不過這些因素很難同時爆發并形成共振。
      美元貶值以及全球性的流動性泛濫確實會帶來通脹局面,但暴跌之后的滯脹階段并不會很快到來;而且我認為,此前半年的糧價上漲事實上已經透支了公眾的通脹預期。
      下半年所有的商品價格要進入一輪二次探底的過程。大家可以把50年所有的商品圖表調出來看,任何一輪大跌以后都會出現一次反彈,但是要想形成新的一輪牛市,必須在底部進行反復振蕩,才可能形成后一輪的新的上漲。
      汪正:農產品總的價格趨勢我認為是上漲。從長期趨勢來看,大家可以把各個農產品的價格曲線拉出來看看,哪個價格曲線不是上漲的曲線?2000年初大豆的價格是1800元,去年暴跌也沒跌破2800元。所以農產品價格總的趨勢,應該說是上漲。
      至于說今年下半年是否能夠二次探底,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我的看法,很難跌破去年年底時候的價格。
      中國的糧價會漲嗎
      毛長青:國內的糧價短期來看就是政策在主導,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國家的糧食安全是最高級別的農業政策。我們不可能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滿足國內需求。正因為如此,政府需要保證國內糧價相對于國際市場有一定的獨立性,這就需要政府的宏觀掌控。
      政府主要是通過控制國內的糧食流通領域,保障供應能力,干預價格。政策對糧價的調控能力是非常強的,國家掌握了70%到80%的小麥,稻谷也超過50%。
      在政策主導下,我預計糧價平穩趨漲的格局會延續。這主要主要基于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是有一定的隱憂,雖然從短期來看,供給還是比較充裕的,中長期來講供給是偏緊的。未來要解決中國糧食問題,主要思路,還是提高糧價,維護中國的糧食安全的主要思路。
      姚民仆:目前中國的糧價水平還是偏低的。我剛剛得到一個數據,城鎮居民的收入已經增長了50多倍,但同期糧食價格僅增長150%。這導致農民收入長期得不到提高,農村消費拉動不起來。所以我覺得中國的糧價應該漲。
      調控到了比較艱難的程度
      楊衛路:我們國家去年秋天以來分6批收購了大概7000萬噸糧食。在下半年宏觀調控上,我認為就是怎么把我們臨時儲備的糧食賣出去,然后騰出一些倉來收購夏糧和秋糧。目前宏觀調控確實到了比較艱難的程度。
      對于中國來講,糧食價格最好的形勢就是穩定。不能簡單說高就好,也不是說低就好。
      第一,我們要防止大量進口,就像大豆這樣的大量進口,會沖擊我們國家農民的利益,所以價格不能過高。國內的價格過高,我們知道,市場經濟是水往低處流,國際上的農產品就會涌進來。要低于到岸價,這是一個限。
      第二,防止農民虧損。也不能過低,不能低于哪條線,農民的種植成本,這就是說我們國家為什么要保持一個價格的穩定,這個價格穩定是我們國家最好的一種形勢。
      費忠海:除了在東北臨時收儲的700多萬噸大豆,政府去年還進口了150萬噸油和200萬噸進口豆。大豆的存放期最多不超過兩年,否則油都揮發了,大豆就成了廢豆子。而且再收儲,就必須把倉容倒出來。
      所以,這些大豆肯定要出庫,但什么時候出?出多大規模?以什么價格出?這些問題還不太清楚。
      汪正:第一,關于時機的選擇,大家知道國家收儲大豆的時間從4月底延長到6月底,我覺得最起碼在6月底之前放出的可能性很小;第二,關于投放的規模,150萬噸東北大豆已經從東北往南方移庫,以減少庫容。另外大家聽到很多傳聞,國家給部分加工企業提供補貼榨油,補貼額度達到150萬噸。這樣就會騰出300萬噸庫容。
      第三,關于投放的價格,相關部門幾次都在強調慎放。我們收進來的成本是3700元,實際上不止這些,儲備時間越長,有收儲成本、有資金利息,還有給倉庫的庫容費等等,我估計這些成本,政府都承擔了。投放市場的價格肯定在3700元以上,至于3700還是3750、3800,要等到7月份以后,下半年再考慮。
      引進外資爭議
      穆彥魁:我認為從糧食安全的概念上來講,第一是數量的安全,數量就是你保證供給。第二是品質上要安全。如果你加工的品質不好,質量有安全隱患,對消費者也會帶來健康的威脅。
      外資到中國來建廠都要投資很多錢,目的是看重這個市場巨大的消費能力,如果建了廠,中國的糧食短缺了,他的工廠閑置了,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覺得外資進到中國來,對供應這方面,應該是起了保障的作用。
      另外,我們不會危及到中國的糧食自主權。說一個例子,去年在油價最高的時候,國家采取了對油脂的限價令,益海嘉里是首當其沖,作為外資企業來講,我們嚴格執行了國家的限價令,當時國際的市場價格,國內的油價漲到一萬六,那個時候限價我們是一萬零幾,倒掛了四五千塊錢,我們仍然保證了市場的供應。
      楊衛路:中國對于糧食安全的擔憂,主要是在大豆。我們去年進口了3700萬噸,今年有可能達到4000萬噸的水平。這在整個國際大豆市場占了50%,這樣下去,引起國家一些部門的擔憂,這是我們應當注意的。
    作者: 金峰    時間: 2009-6-28 08:13
    漲價,也喜也憂!1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铜陵市| 旬阳县| 宝清县| 岫岩| 南京市| 耒阳市| 新龙县| 平昌县| 西昌市| 哈巴河县| 通渭县| 巴林左旗| 侯马市| 平顶山市| 屏山县| 沧州市| 福安市| 滦平县| 荔波县| 红桥区| 鄂州市| 南川市| 玛多县| 牟定县| 夹江县| 荆州市| 荔波县| 洞口县| 壶关县| 从江县| 黄大仙区| 安顺市| 织金县| 微博| 三亚市| 鹤庆县| 韩城市| 鹤庆县| 湖口县|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