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茶產業期待多元化消費空間 [打印本頁]
作者: qqlhu 時間: 2009-6-12 09:54
標題: 茶產業期待多元化消費空間
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茶葉生產在連續5年增長10%的基礎上,今年開局形勢良好,若無大的自然災害,預計全國春茶將比去年增產8%。然而,隨著我國茶葉產能的快速增加,產銷矛盾也進一步突出:我國茶葉出口量多年來始終未超過30萬噸,增加部分的茶葉主要靠國內市場來消化,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內銷市場的增幅很難追得上茶葉產量的增長速度。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在夏秋茶大面積棄采的情況下,我國茶葉開始出現產大于銷情況。2008年,我國茶葉產量達到了124萬噸,其中內銷為90萬噸,出口為29.7萬噸。面對已經出現的庫存積壓,專家建議,我國茶產業亟待開拓多元化的消費空間。 多元化的消費空間在哪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調查表明,近年來國內茶葉消費的增量主要集中在名優茶、茶飲料和茶食品上。其中,2008年我國的茶飲料消費量達到了1000萬噸,這就意味著大約6萬噸茶葉的消費量。此外,進口紅茶數量也有較快增長。對此,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魏煒解釋說,近年來名優茶的銷售增長較快,主要是因為消費者購買能力提高,而茶飲料、茶食品和紅茶消費量的快速增長,則表明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著消費者的茶葉消費方式,即茶葉不僅是一種慢速消費品,也是一種快速消費品。目前,臺灣人均年茶葉消費量為1.6公斤,其中按傳統方式飲用的不到一半。
多元化的消費需要多元化的產品,加之消費者對質量安全等因素關注度的提高,國內茶葉產品必將向著小包裝、品牌化和深加工的方向發展。這些,正是我國茶產業的短板。
第一,我國的茶葉產品仍以散茶為主。國際市場上的茶葉消費則以袋泡茶為主,可以用瓶裝水沖泡的茶粉也受到年輕消費者的歡迎。
第二,我國多名茶而少名牌。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王慶看來,我國的鐵觀音、西湖龍井、碧螺春等眾多名茶種類,事實上已經成了加工工藝,不是企業品牌,因此并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因為名茶價格高,效益好,出于追求經濟效益的沖動,加上區域口味偏好,國內茶葉企業往往重視名茶勝于品牌,這就導致我國目前7萬多家茶廠中,注冊品牌的僅有1000家左右,而區域性乃至全國性品牌更是寥寥無幾。由于缺乏品牌效應,我國雖然是世界上第一產茶大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卻較弱,毛茶售價比斯里蘭卡茶低六成多,比印度茶低四成,甚至比肯尼亞茶也要低20%。
第三,我國茶葉深加工技術的研發相對滯后。在日本等國,茶葉被廣泛應用到食品、醫藥保健和日用生活品中,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的茶葉加工品仍以茶枕等傳統產品為主,不僅在茶多酚提取等技術研發上遠遠落后于日美等國,在茶飲料、速溶茶粉等茶食品的開發生產上也沒有形成規模。此外,我國茶葉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低。據多年從事茶葉生產管理工作的農業部高級農藝師黃繼仁介紹,由于國內市場過分強調“單芽茶”等外觀特征,致使茶葉采制仍以人工為主,機械化程度低,這就使我國茶葉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等國家,茶葉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標準化和工業化生產。因此,有業內人士將國內外茶產業的差別歸納為:在國內是地道的農產品,在立頓則是大工業化的產物。
針對現狀,王慶等專家認為,我國茶產業要開拓多元化的消費空間,關鍵是在保護傳統制茶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用產業化的思路來生產和經營茶葉。為此,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名茶爭創中走出來,開發方便、快捷、經濟、衛生的茶葉產品,以爭取更大的國內外市場份額。其次要轉變茶葉生產模式,通過組建合作社等方式提高茶葉生產的規模化程度和機械化水平,破解一家一戶小農經營與茶葉產業化進程之間的矛盾。再次要從做產業的角度出發,打通茶葉生產和消費的區域局限,提高產業的集約化水平,并通過引入現代企業經營和產品營銷理念來逐步打造區域性以至全國性茶葉品牌。最后還要加強茶葉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和引進,形成包括茶葉、食品、保健品和生活日用品在內的產品鏈條,使沒有喝茶習慣的消費者也成為茶葉消費對象,從而在提高茶葉附加值的同時,為茶葉特別是中低檔茶葉的消費開辟新的市場空間。
作者: 業務小兵 時間: 2010-2-7 08:02
產品競爭在附加值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陵县|
信阳市|
慈利县|
铜陵市|
和政县|
进贤县|
彰化市|
封开县|
桐城市|
渝北区|
邛崃市|
甘肃省|
南宁市|
洛宁县|
云阳县|
徐汇区|
望都县|
宜兰市|
南召县|
定边县|
新平|
新宾|
东安县|
禄丰县|
清水县|
遵义县|
蓬溪县|
平原县|
道真|
建始县|
大安市|
类乌齐县|
汕尾市|
普兰店市|
中超|
宜川县|
贺兰县|
六安市|
太原市|
濉溪县|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