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大豆粕在鮭鱒魚類飼料中的應用(三)
[打印本頁]
作者:
可研
時間:
2009-6-10 17:07
標題:
大豆粕在鮭鱒魚類飼料中的應用(三)
鮭鱒魚類飼料配方的趨勢當鮭鱒魚養殖產品成為市場商品之后,鮭鱒養殖已達到發展的關鍵時刻,類似的發展也出現在了畜禽的養殖上,如果要持續提高產量必須依靠選種,改變養殖方式,以及從改善飼料與健康維護上著手。在鮭鱒飼料配方上,目前的改變包括:使用高品質原料,特別是蛋白質來源;排除高纖維的植物原料;使用膨化技術制造飼料,以及采用高能量、高營養的飼料配方。這些發展會持續進行,配方會進展到更加精致,采用各種原料在鮭鱒飼料中必有其特定功能的觀念。更有甚者,未來可能發展出專為水產飼料而制造的原料。這將牽涉到改善來自魚類及動物屠宰副產品的蛋白源,減少骨骼與不易消化的物質如皮膚與結締組織,并使用榖類的淀粉部分而不用全榖粉。
全球有限的魚粉與魚油供應量是造成這些預期發展的重要原因。而目前這個問題也變得愈來愈關鍵。全球魚粉產量在魚飼料中的用量從1990年之前的低于10%增加到2002年的40%以上。至于魚油的情況則更為關鍵,1990年之前,全世界生產的魚油被用來作為水產飼料的不到10%,但在2002年,全球魚油產量被使用在水產飼料中超過75%,主要是將原來用來制造人造油脂的魚油移做飼料原料。按照目前水產飼料的增產速率,幾年之內魚油供應將無法滿足水產飼料工業之需求。以鮭鱒飼料對魚油的高需求狀況來看,水產飼料中鮭鱒飼料的魚油部分將面臨立即的短缺。
針對魚粉在各類水產飼料的使用狀況估計使水產業界開始要求降低魚粉在飼料中的用量。2010年鮭、鱒魚飼料中魚粉的預估用量分別降低10%與5%,這將分別降低77000噸鮭魚與29000噸鱒魚飼料中的魚粉。這種改變必須提高其它蛋白來源的用量以取代原來飼料中被移除的魚粉蛋白質。魚油的減用量甚至可能比魚粉更多,或許應降至目前用量的50%,并需要用植物油來取代魚油。
鮭鱒養殖應注意的環保問題鮭鱒養殖并不會消耗用水,卻會造成水質營養化。養殖場排放水中所含的養分會增加藻類與水生植物的生長,從而降低湖泊與河流的水質。為控制這個問題,歐洲與美國均對養殖場排放水中的固體物與營養鹽含量加以限制。
磷是排放水中最受關注的營養鹽,營養鹽主要來自未攝食餌料、糞便與代謝廢物(尿與鰓分泌代謝物)。很多養殖場都會采取特有處理方式降低排放水中的固體與磷。排放水中的磷以兩種型態存在:一為固態磷(如骨骼與其它不可溶解的物質),另一為由魚尿中所排出的可溶解磷。雖然固態磷可被收集移除,但移除可溶解磷不具經濟效益,因為磷以較低濃度存在于大量水體中,所以在飼料中,限制可消化磷的含量與魚類需求相近,是制造低污染飼料的方法。以這種方式處理,使魚類排出的可溶性磷量可降至極低水準。降低鮭鱒飼料中非可溶磷含量的處理方式有2種,分別是使用低磷的原料和增加飼料中磷的利用率,例如添加植酸酶。高灰分飼料原料,如魚粉、肉骨粉以及家禽副產品,在骨骼中含相當高量的磷。植物蛋白質原料,如大豆粕屬于低磷原料,以大豆粕取代魚粉可降低飼料中的總磷量,不過大豆粕中的磷約有75%是結合在植酸中。這一類的磷稱為植酸磷,是無法被包括魚類在內的單胃動物所消化。如前所述,植酸中的磷可被一般植物種子中所含有的植酸酶所分解釋出。植酸酶可當作飼料添加劑來使用,然而其酵素活性在飼料打粒過程中會受高熱破壞。所以,目前植酸酶的補充是采用噴涂于已完成的粒狀飼料上。(轉載)
作者:
qiqi7890424
時間:
2009-6-10 17:24
很好的觀點!!!!
作者:
中國移動
時間:
2009-6-11 12:04
好思路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
溆浦县
|
政和县
|
沂水县
|
奉化市
|
清镇市
|
西安市
|
阜南县
|
张家川
|
忻州市
|
莲花县
|
高淳县
|
界首市
|
成安县
|
辽宁省
|
白玉县
|
永新县
|
富源县
|
衡水市
|
南丹县
|
奇台县
|
峨眉山市
|
锡林浩特市
|
房山区
|
乾安县
|
逊克县
|
东丰县
|
玉溪市
|
凭祥市
|
宜春市
|
余姚市
|
台东市
|
苏州市
|
定襄县
|
铁岭县
|
抚远县
|
呼伦贝尔市
|
毕节市
|
镇坪县
|
安多县
|
祁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