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論中國北方畜牧業產生與環境的互動關系(2)
[打印本頁]
作者:
4531883
時間:
2009-6-2 06:51
標題:
論中國北方畜牧業產生與環境的互動關系(2)
論中國北方畜牧業產生與環境的互動關系(2)
植被類型是環境特征的標志性指示物,朱開溝遺址不同階段木本與蒿科、藜科等草本植物花粉比例的變化,顯示出遺址所在地區環境的基本面貌與變化特征。蒿科、藜科均屬于半干旱、干旱氣候條件下的草本植物,這類植物對旱生環境有較明顯的指示作用。雖然在整個朱開溝遺址文化的5個階段中,木本植物中針、闊樹種花粉比例的變化,反映了氣候存在冷暖、干濕波動的特征,但從整體看變干則是氣候變遷的基本趨勢。在朱開溝遺址第一段文化層中蒿、藜科植物花粉的比例僅占50%,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植物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由50%增至70%,至第五段已達到93%,成為占絕對優勢的植物。由于蒿科、藜科植物的旱生屬性,這類植物比例增加反映了環境逐漸向干旱方向發展的變化特征。對于全新世濕潤期以來內蒙古農牧交錯地帶具有明顯的干旱化趨向,地理學家從另一角度也給予了證明[7]。
早期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依存關系十分密切,因此伴隨環境發生變化的同時,人類活動方式與生存手段也出現了相應的轉變。在朱開溝遺址第一段發掘的生產工具中既包含農業生產工具,也有用于射獵的工具,這些工具證明了人們在這一階段不但從事于原始農業種植,同時也將射獵作為輔佐農耕的重要謀生手段。在農耕與射獵兩種生存方式之外,遺址中出土的動物骨骼從另一個角度顯示了朱開溝時期的人們在從事農耕與射獵的同時,還存在放養業。如果對于朱開溝遺址五個階段的環境、工具以及豬、羊、牛骨骼數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分析,就會發現遺址文化層從第一段到第五段隨著氣候干旱程度逐漸增加,羊、牛與豬之間的比例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豬、羊、牛雖然都屬于人類馴化、飼養的動物,但由于動物之間生理特征的差異,一般將豬的飼養視為農業生產的標志,而羊與牛的飼養則成為畜牧業的象征。朱開溝遺址五個文化段中豬、羊,牛比例的變化,說明的正是農業與畜牧業比例的消長。第一段中豬所占比例超過羊、牛比例的總和,這一時期農業生產在各業中占有突出地位,此后各段中隨著氣候轉干,農業逐漸消退,而畜牧、射獵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朱開溝——青銅時代早期遺址發掘報告》中指出,當文化發展到第五段時,不但房址、墓葬數量明顯減少且分散,而且人們使用的工具中已經出現了大量青銅工具,這些青銅工具與后來在內蒙古其它地區發現的青銅器均帶有游牧經濟的文化特征。
朱開溝遺址的文化信息清楚地顯示了隨著氣候變干,草原邊緣民族一步步放棄農業生產,轉向畜牧業生產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沒有像拉鐵摩爾曾經指出的那樣,由于農業民族的強大,逼迫游牧民族從自然條件較好的農耕區退向草原,也不是源起于與農耕區對立的其它環境中,草原邊緣民族在由原始農業轉向放牧業幾乎沒有發生空間區域的位移,或許幾代前他們的祖先就從事著原始農耕業,到了后來他們卻漸漸放棄了農耕技藝,將謀生的方式變換為射獵、畜養,而導致所有這一切轉變都與氣候變化有關,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互動關系。當然,促使畜牧業從原始農業中分離的環境背景,并不僅僅限于氣候變干一個環節。大量的研究明確指出距今3500多年前中國北方經歷過一次變干且變冷的過程,隨著氣候變冷、變干,溫性森林減少,草原擴大,那些原本在草原與農耕區的邊緣地帶生長的農作物,漸漸失去了生存條件,而面對環境變化牛、羊等牲畜卻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6]。生活在這里的草原邊緣民族失去了農業這一食物來源,自然而然將生存的依托轉向畜牧業,并在越來越多依靠畜牧業的同時,不斷積累動物馴養經驗,從牛、羊的畜養到馬的馴化,進而使馴養牲畜變得更加成熟、獨立。
2.3 游牧業產生
朱開溝遺址第五段發掘的青銅工具雖然帶有游牧經濟的文化特征,但若對遺址的全部信息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這時朱開溝人從事的仍屬于放養型的畜牧業,而不是游牧業。前文已經指出放養業與游牧業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放養業是在定居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動物飼養過程,而游牧業則完全脫離了定居生活,隨陽而居,逐水草而遷。在整個朱開溝文化的發展階段中,盡管定居農業的比重越來越低,但定居生活在遺址中卻始終顯示出核心作用。定居生活與畜牧業相伴的現象維持很久,直至春秋時期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畜牧業中仍含有定居、半定居的經濟成分[10]。
作者:
qiesp
時間:
2009-6-2 06:58
這個有什么用啊 沒實際作用
作者:
4531883
時間:
2009-6-2 07:12
那你想要什么???? 要配方還是別的什么??把你郵箱給我,給你發
作者:
金峰
時間:
2009-6-2 10:18
保護環境,給子孫后代留下生存空間。
作者:
寧衡
時間:
2009-6-2 11:31
這個就是傳說中的科研吧?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
平遥县
|
哈密市
|
开化县
|
桦南县
|
门头沟区
|
房山区
|
三亚市
|
阿城市
|
沾化县
|
清流县
|
水富县
|
瑞丽市
|
文昌市
|
昌吉市
|
昌宁县
|
获嘉县
|
崇明县
|
翼城县
|
观塘区
|
嘉鱼县
|
石楼县
|
嘉鱼县
|
闵行区
|
永安市
|
北辰区
|
桂平市
|
青川县
|
宝丰县
|
兖州市
|
绍兴市
|
环江
|
渝中区
|
淮南市
|
平武县
|
磐石市
|
雷波县
|
东乡族自治县
|
云龙县
|
东乌珠穆沁旗
|
镇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