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高考人數減少----大學生就業難造成的? [打印本頁]

    作者: 文峰    時間: 2009-5-29 18:31
    標題: 高考人數減少----大學生就業難造成的?
    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一直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教育部有關數據顯示,2002年~200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由527萬人增長到了1050萬人。在日前召開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電視電話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預計,今年全國高考人數仍將超過1000萬人。與此同時,根據最新的數據,除了廣東、江蘇、重慶等省份的高考報名人數比去年稍有增長之外,大多數省份的高考人數出現了減少狀況,個別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了10%。
    在有些地方,這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
    [b]多數省份高考報名人數減少[/b]
    在高考即將開始之際,各地相繼公布了今年的高考報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全國多數省份高考人數呈減少態勢,其中不少地方是高考人數多年來首降: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表示,今年山東報名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為70萬余人,比2008年減少了約8萬人,減少幅度超過10%。
    河南省教育部門稱,該省今年高考考生總數預計為96萬人,比去年減少2.9萬人,出現連年考生人數高漲后的首次下降。其中,洛陽市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今年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首次下降。
    上海市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約為8.3萬人,比去年減少了兩萬人左右。
    河北省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約55.9萬人,比去年減少了1.63萬人。這是1995年以來該省高考報名人數首次下降。
    ……
    除了廣東等個別高考人數稍有增長或與去年基本持平的省份之外,全國有超過一半的省份出現了高考人數減少的狀況。對此,北京理工大學一名招生工作人員向記者分析說,各地高考人數普降有許多深層的原因,一是現在報名參加高考的應屆考生大多數是“90后”,他們出生在中國第三個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之后,絕對人數少了;二是不少地方正在推進課改,這使得一些非應屆考生擔心課改后高考變化較大,放棄復讀,考生相應地比往年有所減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自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的就業神話破滅,高中畢業生通過上大學找個好工作的想法受到動搖,部分學生就轉變觀念,甚至不參加高考。”
    [b]大學生就業難使高考降溫[/b]
    1977年,全國高考恢復。“當時,高考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最好時機。”現在已從北京市某大型國企退休的李大軍向記者表示,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參加高考就意味著掌握了一次徹底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進入大學門,就是公家人”,“包分配”至今仍殘留在不少中老年人對大學的理解中。李先生的兒子今年從北京吉利大學畢業,“真沒想到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這么難,我畢業那會兒,工作都是事先被分好的,不用自己操心。”李先生感慨道。
    就業神話的破滅,讓不少家長開始質疑“大學”、“高考”在新時代的就業含金量。洛陽師院政法學院黨支部書記安鋒認為:“高考面臨著公眾的信任危機,應該引起業界重視。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滯后于整個社會改革,到了該改的時候了。”
    一些學生和家長則開始轉變觀念,試圖在高考之外尋求突破口。
    陳偉是福建省某中學高中應屆畢業生。此前,他的一個決定令不少同學感到既新鮮又不可思議。在班里成績一直處于中游的他決定不參加高考,而是將目光瞄準省外一所職業中專。“上大學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還是學門技術更重要。”他說。
    不久前,部分地方甚至出現了大學生“回爐”上技校的現象。“職業教育的就業狀況甚至比一些普通高校好,這使得職教也逐漸成為一些高中畢業生的選擇。”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陳女士說。
    此外,越來越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加入赴國外上大學的行列,也是造成不少地方高考人數下降的原因之一。據了解,一部分考生放棄國內高考,只參加被稱為“美國高考”的美國大學標準入學考試。以北京為例,近幾年來,北京每年參加“美國高考”的高中生超過3000人,不少人高考前便已獲得美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b]高考人數下降,不是壞事[/b]
    “高考人數下降,不是壞事。”接受記者采訪的幾位北京中學教師均表示,一方面高考人數下降有利于錄取率回升,另一方面,高考人數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及家長的觀念轉化,這有利于社會成才觀的理性化。
    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后發現,2002年~2008年,全國高考錄取率由原來的60.91%逐年遞減至56.14%。這就意味著,每年有越來越多的考生落榜。
    今年在多數省份高考人數下降的同時,招生計劃比去年略有增長,相應地錄取率將高于去年。以江西為例,今年江西省普通高考報名考生349015人,比去年減少了35478人,而1500余所普通高校在江西的招生計劃總數為22.6萬人,比去年增加0.7萬人,錄取率將比去年有所增長。遼寧、青海等也將出現類似的情況。“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多年累積的高考錄取壓力。”有關專家表示。
    “高考人數減少,社會的成才觀也將逐漸從‘高考一元論’轉變成‘多元并存’。”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陳女士認為,高考決定命運的觀念淡化后,人們可以更多地從孩子的自身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成才之路,而不必“唯高考、大學是從”。
    (本文來源:[url=http://media.163.com/special/007625CB/zgqnb.html][color=#1e50a2]中國青年報[/color][/url] )

    [size=5][color=red][b]是大學生就業難造成的?還是所謂 “人才觀”改變了?還是讀書的青年日益減少???[/b][/color][/size]
    作者: 小耗子    時間: 2009-5-29 19:16
    現在的大學生更理性了,多做技術方面的學習,會更適合自己。
    作者: 秋深葉一    時間: 2009-5-29 20:14
    并不是讀大學就是人才,現在人們更理性化
    作者: 天高云淡哥哥    時間: 2009-5-29 20:28
    “上大學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還是學門技術更重要。”,當他感覺學技術很吃力,尤其是對理論的理解與創新方面很難進步時,該向往去大學里學會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之所以上了大學沒找到好工作,一是沒實踐經驗的老師光會講理論;二是大學生沒意識到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學習興趣。
      大學生的任務有兩個,一是博覽群書,二是勤于參加實踐,可有多少學生能做到呢?大學生虛度時日,成不了社會需求的人才,成了"廢材"
      大學生畢業沒工作的原因很多啊,“老子英雄兒好漢”也是原因之一,靠關系就能有好工作的現象比比皆是,普通老百姓的兒女哪有這等福氣?這也是放棄高考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 zhenjieli    時間: 2009-5-29 23:21
    關鍵是現在到高校不行了。
    金庸筆下到丐幫剛興起時候最厲害,后來到了張無忌時候為什么不行了呢?內部體制出現大問題了。
    作者: lxd9580    時間: 2009-6-9 11:04
    讀本科不如讀個技術學校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前旗| 玉屏| 阿合奇县| 濮阳市| 红安县| 博罗县| 文水县| 宿松县| 广丰县| 武威市| 富川| 会东县| 阿荣旗| 永康市| 溧水县| 浑源县| 新丰县| 苏州市| 洛扎县| 德格县| 准格尔旗| 德格县| 莱西市| 德江县| 诸暨市| 特克斯县| 通榆县| 平和县| 石景山区| 谢通门县| 民县| 阿尔山市| 息烽县| 奈曼旗| 漳州市| 米脂县| 正宁县| 湖南省| 古浪县| 贵港市|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