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嘉先生講:“EM是自然界中特定微生物的合成培養液。它的特征是好氣性菌和厭氣性菌在溶液中共生。將這種有用微生物投入到土壤中,可以溶化有機物,使土地恢復其原有地力,增加田地數量,完全不需要化學肥料。EM液有數種,根據土壤環境、時期、目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發酵合成型投入到土地中會改變土壤,抑制有害微生物,雜草也將不再發芽,因此,不用除草。”
??我想作一點補充說明。幾乎所有的微生物都對人或動植物或地球環境有益或有害。但如果在培養微生物的場所和它的組合上下功夫,就會使它變成有用的東西。比嘉先生通過將厭氣性菌和發酵型的好氣性菌等組合,成功地制造了對植物、環境和人體有用的微生物群。
??人類從農耕時代開始就踏上了錯誤的軌道——比嘉先生這樣說。土地原本就有培育大森林的能力,如果將這種能力發揮好,不但用不著農藥和肥料,連農耕都不需要。將大自然的力量原封不動地利用好,豐收是可能的。但人類耕種土地,用許多人為的方法來培育作物。從積肥至化學肥料和農藥的變化被視為是進步的。在這條路上不斷向前走的結果,恐怕會導致對環境的破壞。我想這個觀點是每個人都會贊同的。
??“ 化學肥料和農藥提高了生產力,但那只是將土地中存在的地力提前支取出來而已,會使土地效力喪失,現在是處于負債的狀態。倒不如說江戶時代的農業更上乘。這么說并不是要回到以前的農耕狀態,當然,那時的農作法不能提高生產力。其實在這個意義上說,EM農作法和從前的有機農作法屬于同一類,有人想利用生物工程學,將遺傳因子重新組合作為未來的農作法。這是違反自然進化規律的方法,投入到自然界中就會暴露出它的弱點。必須是完全遵循自然規律的自我增殖型農業才行。”——這就是比嘉先生所想象的新農業。
??問題是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并且無耕作的情況下栽培農作物能否確保其收獲。用EM不僅有收獲的可能,而且在質和量上都要比現代農作法強得多,這個想法是前所未有的,使它真正實現的技術也是首創的。可以說EM使世界農業的根本改變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