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夏季蛋雞的飼養管理
[打印本頁]
作者:
夢隨心意
時間:
2009-4-9 21:47
標題:
夏季蛋雞的飼養管理
一般認為,產蛋雞適宜的環境溫度為
15
~
23
℃
,在此溫度范圍內,雞只可通過物理調節來維持正常體溫。當舍溫高于此適宜溫度的上限時,雞只由于沒有汗腺,并且全身覆蓋羽毛,散熱較為困難,體溫主要通過呼吸蒸發等方式來維持,容易受到由高溫引起的熱應激的影響,并造成產蛋性能的大幅度下降,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舍溫高于
28
℃
時,雞只鋪展翅膀、張口喘息以排除體熱,采食量下降,產蛋量下降
10%
~
20%;
當舍溫上升至
32
℃
以上時,雞只食欲大減以致消失,產蛋率急劇下降或停產。
1
合理設計雞舍結構
雞舍場址應選擇地勢較高、干燥和背風向陽的地方,雞舍結構設計應考慮最大限度地減少太陽輻射,一般取東西走向,同時重視墻高、地面、房脊的高度。房脊高度不能太低,以
5
~
5.5m
為適宜,房頂要選用隔熱材料,同時要設置隔熱層以減少輻射熱的傳入。屋檐應超出約
1m
,以避免陽光直射舍內。在雞舍周圍應該有開闊場地,以便通風,開闊地要求平坦或種植草坪,禁止用水泥和磚鋪地,防止出現熱量增高、微熱集中的現象。
2
改善雞舍的外部環境
2.1
雞舍周圍的綠化
在不影響雞舍通風的情況下,可在舍外距舍
3
~
4m
處種植楊樹等枝條長、冠大而透風性好的高大樹木,或種植葡萄、絲瓜等藤蔓植物攀緣房頂及棚架,形成樹蔭,構成植被隔熱層,有利于雞舍通風降溫,同時凈化舍內外空氣。舍外的地面種植牧草或草皮,防止地面裸露。通過綠化可使夏季雞場環境溫度降低
10%
~
20%
,減輕熱輻射
80%
。
2.2
舍頂和墻壁的隔熱處理
陽光的輻射熱是導致舍內溫度上升的重要因素,在每年夏季來臨之前可使用
10%
~
20%
的石灰乳液向屋頂及南墻噴灑一次
(不要粉刷得太厚,否則石灰易結塊脫落),形成的白色墻面可反射大部分太陽光照,減少輻射熱的傳入,同時石灰乳還可為雞舍消毒。另外還可在雞舍的房頂上覆蓋一層
10cm
的稻草和麥秸,并灑上涼水,保持濕潤,可有效阻隔陽光對雞舍的熱輻射。
3
改善雞舍的內部環境
3.1
安裝隔熱天花板
在舍內離雞體
2m
高處用
1
~
2cm
厚的白色泡沫做一層天花板,可將大量熱氣隔在泡沫與舍頂之間,可有效降溫
2
~
3
℃
。還可在窗上搭遮陽棚,阻擋陽光直射舍內。
3.2
噴灑降溫
高溫天氣可在水中加入適量的消毒液向雞舍屋頂、雞體、墻壁等處噴灑降溫。據報道,對雞體噴水是消毒和防暑的有效手段,同時可使舍內濕度上升、溫度下降,雞只體感溫度大為下降。高溫酷暑期間每天噴灑
3
~
4
次,每次
2
~
3
分種,可降低舍溫
3
~
4
℃
,同時能預防雞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噴灑降溫時一定要加大通風,否則造成雞舍內濕度過大,反而加劇熱應激和病原菌的孳生。
3.3
加強通風散熱
高溫季節雞舍內空氣易污濁,有害氣體如氨氣的濃度增加,應加強雞舍的通風來降低溫度和有害氣體的濃度。可在舍內安裝多臺風扇、搖頭扇、換氣扇,根據舍內環境變化加大換氣扇的功率,使流經雞體的風速加大,及時帶走雞體產生的熱量,加速舍內熱量的排出。雞舍兩側門窗應對稱設置,使空氣能直線自由流通。舍內風速以
1
~
1.2m/s
為宜。
3.4
安裝濕簾
濕簾是當前大規模養殖最經濟有效的降溫設施,濕簾降溫系統由濕簾、排風扇、水泵、蓄水池、水管及熱敏開關等部分組成。采用濕簾通風,夏季南方地區可降低舍溫
4
~
7
℃
,北方地區降低舍溫
7
~
10
℃
,溫度越高,降溫效果越好。濕簾安裝的位置由雞舍的長度決定,
60m
以下的雞舍分別將濕簾和排風扇安在兩端,超過
60m
的雞舍,兩端各安一組濕簾,而將排風扇安裝在中間。由于濕簾上的水分蒸發吸收空氣熱量,致使進入舍內空氣變涼,從而達到降低舍溫的目的。
4
調整日糧營養水平
在高溫環境,如溫度高于
28
℃
時,蛋雞的采食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大幅度的下降,而此時機體還需要獲取營養來滿足生理和生產的需要,所以夏季要及時對飼料的營養濃度作相應的調整,以減少采食量下降帶來的產蛋性能的降低。
4.1
采用脂肪,如豬油、玉米油,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提高日糧能量濃度,減少熱增耗,同時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增加營養素的利用率。
4.2
適當增加蛋白質水平并提高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減少蛋白質的熱增耗。
4.3
適當增加飼料中的牡蠣殼或石灰石等顆粒鈣和磷、鈉、鉀等含量。
4.4
增加維生素
C
、
A
、
D
、
E
、
K
、葉酸、泛酸、煙酸等有助于緩解熱應激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
C
是抗熱應激中最為重要的一種維生素,可以抑制家禽體溫升高,增加采食量。
5
加強日常飼養管理
5.1
調整飼喂方式
高溫季節應避免在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段飼喂,因為此時飼喂會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的熱量加重雞只在高溫環境的熱應激。夏季一般選擇在清晨
3
∶
00
~
5
∶
00
和傍晚
6
∶
00
~
7
∶
00
氣溫較低的時間飼喂,供應足量的飼料,對產蛋有良好的影響。據觀察,早晨天亮后
5
小時內產的蛋占全天的
70%
。生產中可采用早晚光照法,早
4
∶
00
開燈,晚
9
∶
00
熄燈。開燈后
10
~
15
分鐘喂料,采用弱光照,光照強度以滿足雞采食為宜,減少雞只的非采食活動。避免中午炎熱時喂料,使雞在中午能安靜休息
;
或者在中午加喂一次濕拌料,或喂西瓜皮、青綠飼料等,進一步提高雞只的維生素攝入量,可起到降溫、補充水分的作用。
5.2
提供充足的飲水
由于雞只無汗腺,機體散熱量的
80%
要靠張口喘氣蒸發體內的水分而帶走,故夏季為蛋雞提供充足、新鮮的飲水尤其重要。有試驗證明,產蛋雞若斷水
1
天,產蛋率即刻下降
30%
,且生產水平需要
1
個月左右時間才能恢復。一般每只成雞每天需飲水
150
~
350ml
,夏季約為冬季的
3
~
4
倍。飲水中應適當添加礦物質、維生素、氯化鈉、碳酸氫鈉等能改變滲透壓,防止因增加飲水量而改變機體的酸堿平衡,緩解熱應激。飲水溫度一般情況下以
10
℃
左右為宜,水源最好是深井水、涼水,因冷水能冷卻嗉囔中供應腦部的動脈血和來自于肉冠和肉垂的靜脈血,防止因熱衰竭引起的死亡。
5.3
高溫季節雞只的強烈運動會增加雞只的心臟負荷,易發生熱衰竭。飼養操作應盡量讓雞群保持安靜,避免轉群、斷喙、稱重、噪聲等干擾,喂料
;
喂水、撿蛋、清掃等動作要輕,防止炸群和雞只的猝死。夏季蛋雞的免疫接種應盡量安排在晚上、早晨或天氣涼爽時,因高溫能夠抑制雞的免疫機能,降低疫苗的免疫應答和機體的抵抗力。
5.4
調整飼養密度
高溫季節來臨前應及時調整雞,只的飼養密度,提前淘汰產蛋雞群中的病、殘、低產、肥胖雞,以降低生產成本。一般平養密度為
6
~
7
只
/
平方米,圈養低于
5
只
/
平方米,籠養低于
7
只
/
平方米。飼養密度降低有利于增加散熱,使空氣易于流通。
5.5
加強雞群疫病防治意識
夏季氣溫高,雞糞等易腐敗產生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同時各種病原微生物、寄生蟲、蚊蠅等大量繁殖,故應特別重視飼養場地的清潔衛生、消毒與防疫工作。入夏開始即應對場地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與消毒。雞舍糞便應每天清掃
1
~
2
次,集中堆放發酵,還要及時清洗飼槽和水槽及定期對墻壁、蛋箱、雞籠、地面進行藥物噴灑消毒,定期對雞只進行防疫。
5.6
做好飼養管理記錄
飼養管理記錄是反映雞群生產是否正常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積累生產經驗的重要途徑。通過記錄的內容,可以分析雞群生產性能的各項指標,如根據日采食量、產蛋量等來分析雞群是否正常,根據記錄的糞便情況來分析有無疫病發生。
作者:
ltzhl
時間:
2009-5-3 17:00
很好,很實用的資料。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
建昌县
|
扬中市
|
涿州市
|
雅安市
|
孟州市
|
马尔康县
|
巴南区
|
深水埗区
|
连州市
|
南城县
|
揭东县
|
北海市
|
青阳县
|
定州市
|
中牟县
|
灯塔市
|
临颍县
|
汕尾市
|
龙里县
|
乌兰察布市
|
衡阳县
|
洪湖市
|
得荣县
|
沧州市
|
新龙县
|
渭源县
|
凯里市
|
霍邱县
|
南开区
|
札达县
|
金山区
|
桑日县
|
西峡县
|
丹东市
|
靖宇县
|
武城县
|
旌德县
|
南通市
|
阿拉善盟
|
昌邑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