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初期,病豬高燒和全身發紅是本病的重要特點,眼結膜潮紅充血,體溫達41--42℃左右,嚴重的病豬體溫達43℃,常呈腹臥姿勢,有的呈犬坐姿勢。3-5天后,病豬體溫可降低,多為間歇熱,尿液呈濃茶色,皮膚發白且常見黃染,毛孔出血(以鬃毛處明顯),眼窩及肛門周圍呈青紫色,眼分泌物呈棕紅色。發病中期,病豬食欲減退或廢絕,后期病豬體溫多正常,皮膚蒼白、黃染或發紫,尿液呈醬油色。發病初期糞便正常,2—3天后期變干結,有時有白色或乳白色粘液,個別病豬糞便呈深黃色或棕紅色或帶血。懷孕母豬大多在發病7--15天后出現流產,產死胎。發病仔豬腹股溝淋巴結明顯腫大,多伴有腹瀉現象,糞便呈深黃色,臨死前病仔豬四肢呈游泳狀,多出現嘔吐,嘔吐物呈黃或紅色,部分豬死亡前鼻腔流出帶血的泡沫樣液體,并伴有呼吸困難。本病與豬附紅細胞體病癥狀相似,用治療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藥物只是有效3—4天,因產生抗藥性,再繼續注射無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