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論中國特色創新型畜牧業(中)
[打印本頁]
作者:
登高遠眺
時間:
2009-1-31 21:32
標題:
論中國特色創新型畜牧業(中)
[b]中國畜牧業轉型路線圖之二:市場化
[/b] 發展小型規模化種養結合的新型農戶,將其培育成適應市場化環境的畜牧業微觀經營主體,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骨干中堅;大力發展畜牧生產性服務業,推廣“服務體系+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搭建全社會都能介入參與的平臺,構建適應市場化環境的畜牧產業體系。根據畜產品需求彈性低的弱點,國家應針對畜產品市場過剩、價跌傷農的現實,從市場流通環節入手進行宏觀調控。對城市中的餐館食堂等優質商業渠道,實行有機畜產品優質優價的市場準入。推動畜牧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讓農民通過畜產品提質增值來實現增收,也讓城市人吃上安全健康的有機畜產品。
[b]將農戶培育成適應市場化環境的畜牧業微觀經營主體
[/b]
千變萬化的不確定性是市場的常態。市場大起大落、頻繁劇烈的波動,讓農戶吃盡了苦頭。雖然畜牧業還有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風險,但疫病等災害風險,最終都合并為市場風險。如禽流感災情盡管鬧得舉國上下天翻地覆,實際上并沒有死掉多少雞,農戶直接的經濟損失也并不嚴重。但消費者心理恐慌,談雞色變、消費萎縮,市場價格下跌,銷量減少,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所以,疫病災害風險的合并癥也是市場風險。
在畜牧產業鏈中,飼養環節處于弱勢狀態,從事飼養環節的農戶則是弱勢群體。它們飼養的是活動物,畜禽需要有生長發育的時間和過程,在生產與銷售之間有滯后期,無法彈性操作與靈活調節。待市場旺銷價格高的好行情出現時,養殖戶馬上增產上量已經來不及;當市場出現低谷時,養殖戶立即“踩剎車”,卻已經晚了。而搞飼料加工的、搞獸藥生產銷售的、搞運輸販賣的、搞屠宰加工的、搞畜產品銷售的,都能及時踏油門、抓機遇,隨時踩剎車、避風險。為應對變化波動的市場環境,養殖農戶需要具備左右逢源的本事,具有既能抓機遇又能避風險的能力。它們的反應速度要快,行動要機敏靈活。小型規模化種養結合的農戶,在畜牧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下,就具備這樣的應對市場波動變化的能力,是適應市場化環境的畜牧業微觀經營主體。
為使農戶具備市場應變能力,必須讓作為畜牧業微觀經營主體的農戶,具有充分的生產自主權。現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等基礎生產資料都已承包到戶,棚圈畜禽等資源要素也已配置在農戶手中,由其自主支配。農民有見機行事、見風使舵的自主權,可以自主地決定種還是不種,養還是不養,種什么、養什么,種多少、養多少。進退、上下、量大量小,都由農戶來自主決定。鑒于我國發展畜牧業資源短缺的現實,為支持農民增收,要進一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畜牧業資源,都統統交給農戶。
現在某些地區把生態保護絕對化,一刀切實行全年禁牧。林地不允許放牧,山地也不讓放牧,連路邊、田邊、林邊也不許放牧。夏天草茂盛地長起來,冬天再放火把它燒掉。這種只要環保,不顧農民溫飽的偏激做法,嚴重地影響了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應該及時予以糾正。實際上,魚與熊掌兼得的辦法也是有的,采取半舍飼、半放牧的方式,實行冬春季節性禁牧,就可以兼顧生態保護與畜牧發展,實現一舉兩得。
為使農戶在市場化環境中,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旺盛的發展活力,需要大力發展畜牧生產性服務業,為農民提供技術、資金、信息、市場等配套服務。畜牧業服務體系在內容上要全面,無論農民種什么、養什么,都要有與之配套的服務業來幫助,沒有空白和死角;只有畜牧業服務體系健全并有效地發揮作用,農民在市場化環境中從事畜牧產業,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有服務體系當靠山、做后盾,農民才能夠、也敢于自主地選擇種什么、養什么,種多少、養多少等。農戶是魚,服務體系是水,有了水魚才能活,才能自由自在地游弋。
畜牧生產性服務業是畜牧業發展的保障體系,是農戶的強大靠山和堅強后盾。有了服務體系,農戶如同變形金剛一樣,腳踏種養業這兩只船。能選擇上馬,也能選擇下馬,在產量上能大能小。它是種養結合的,在糧食行情好、價格高時,他就多銷售手中的玉米、大豆等,少養甚至不養畜或禽。在玉米或大豆價格跌落賣難時,他就多飼養畜或禽。他不再盲目地長年飼養,而是根據市場行情,選擇適宜時機飼養。他是小型規模化的,因而船小好調頭。他是種養結合的,可以腳踏種養兩只船、左右逢源。農民手中既有長矛,也有盾牌,在農戶這臺“汽車”上,既設置了油門,也配備了剎車。在澳大利亞,種小麥的農民在小麥行情好的時候,他就選擇收獲小麥,賣糧掙錢。而當小麥行情下跌賣難時,他及時將小麥收割青貯、飼喂牛羊。且對奶牛與肉牛,毛羊與肉羊,也根據市場行情動態地調整品種與規模。為提高農戶應變市場的靈活性,根據畜產品市場已經飽和的現狀,我們不應再大量發展專門化的高投入、高產出的畜禽品種。側重發展能肉能蛋的肉蛋結合雞,能奶能肉的肉奶結合牛等。讓農戶能夠根據市場行情變化,能自主靈活地調整變換品種,也能根據市場銷路訂單來決定產量的多少。
[b]發展畜牧生產性服務業,推廣“服務體系+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構建適應市場化環境的畜牧產業體系
[/b] 生產性服務業的滯后,已經成為中國制造轉型的瓶頸,畜牧生產性服務業的滯后,也成為中國畜牧業轉型的瓶頸。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取決于生產性服務業。同樣,中國畜牧業的競爭力,也取決于生產性服務業。畜牧業的創新突破,在于畜牧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在于“服務體系+農戶”產業化模式的成功推廣。有了服務體系的強大支撐,才能夠改變畜牧業在市場化國際化環境中的尷尬處境。
小型規模化種養結合的新型農戶,在市場化環境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也需要建設社會化的畜牧業服務體系,由其來解決農民單門獨戶無法解決的問題。沒有服務體系就沒有新型農戶,就沒有畜牧業的現代化。“服務體系+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是以畜牧生產性服務業做支柱的創新型產業組織形式。在服務體系中,有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性組織,也有公益性的非盈利組織。有政府,有公司,有工廠,還有個體戶。仔豬雞雛來源于種豬場、孵化廠,預混料、濃縮料來源于飼料廠,產品由屠宰場、乳品廠負責收購加工,飼養防疫技術是技術推廣部門的事,有困難、有問題由政府出面組織協調。還有畜販子、肉販子,搞運輸的、搞獸藥的等中介,資金由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提供。這些產業鏈上的成員,構成了社會化的產業服務體系。它們是社會化的,也是專業化的,通過信息化鏈接形成有分有合的網絡體系。“服務體系+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搭建平臺、留出接口,讓社會各方面的資源都能投身進來,給它們適當角色,讓它們有用武之地。讓它們將知識、技術、信息、資金等資源要素順暢地注入進來,為畜牧業發展貢獻力量。
產業鏈中的商業性組織,通過市場化的訂單契約組織聯合起來,他們根據各自手中的有形資源與無形資產,互相提供專業化的產品或服務,形成利益共同體,結成產業聯盟。畜牧服務體系中的非盈利組織,提供的是公共產品、公益服務,這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市場不是萬能的,有些環節市場是失靈的,如同手機在沒信號的地區。這正是政府需要支持的環節與內容。如種畜場是服務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它即使賠錢,也得堅持不能放棄,國家要給予補貼。如基層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他要向農牧民推廣普及技術,進行指導培訓服務。它們不能在農民身上掙大錢,也是公益性的,需要國家給予補貼。
第一,信息服務是畜牧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在信息化時代,市場行情與銷售價格,可以通過信息網絡的途徑來溝通解決。由政府主導建設畜產品信息網絡平臺,組織專業機構把有價值的信息資源開發出來,以信息化的形式提供給農戶。包括宏觀信息與微觀信息,質量信息與數量信息,價格信息與銷量信息等。圍繞畜牧業某個細分產業,將方方面面的信息,都放在這個平臺上,使農民能夠消息靈通,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農民利用信息化支持來選擇決策,決定自己種什么、養什么,怎么種、怎樣養,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賣給誰,用什么樣的價格銷售,現在的行情啥樣,下一步是什么趨勢等等。
現在,農村信息化的硬件正在普及,將來電腦、手機、電視機都能上網。有信息網絡當紐帶、做橋梁,農民就能夠與大市場連接到一起。就能夠挺直腰桿發揮主體作用,就可以行使生產的自主權。我國現在有形的畜產品批發零售市場不缺乏,但缺少全國性的信息化畜產品交易市場。為農民打造信息化的畜產品交易平臺,就是為農民建設畜產品銷售高速公路網,性質相當于為投資者建設的股票期貨交易所。這是為農民提供的應付市場不確定性的有利武器,應該作為畜牧業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來建設。
第二,技術服務也是畜牧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畜牧科研機構要通過集成創新,把各相關技術組裝起來,研發出模式化、傻瓜化的畜牧技術產品,作為配套的解決方案提供給農牧民。這類技術產品,是針對某個特定區域,也是為某個特定產品量身訂做的。這些技術不是零散的,而是組裝起來的,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技術產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傻瓜化,汽車才成為大眾的交通工具;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傻瓜化,電腦和手機等才能在大眾中普及。有了簡單化、傻瓜化的技術產品,就能出現農民人人都會干,形成戶戶都能養的產業集群。在推廣普及環節,要由基層的技術推廣部門,采取信息化手段或面對面直接入戶的方式,將組裝集成的模式化、傻瓜化技術產品輸送到農戶手中,在它們中間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最后一公里就接通了。
第三,金融服務是畜牧業服務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今后,農村金融將會大量以小額信貸的形式面向農戶發放。種養結合小型規模化的新型農戶,作為適應市場化環境的畜牧業微觀經營主體,正好與之對接配套。今后,中小企業也將是農村金融扶持的重點對象。在“服務體系+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主導下,畜牧生產性服務業將會迅速發展壯大。有商業性的企業組織,也有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有產前的、有產中的、也有產后的。它們是知識化、專業化、信息化的,是化整為零、各具優勢的中小企業,它們也都是需要金融服務的對象。農村金融既要面向農戶,也要有針對服務體系所有成員的金融產品。
第四,與時俱進地更新畜牧產業化模式,用“服務體系+農戶”替代“公司+農戶”。“公司+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是服務體系不健全的產物。由于服務體系的缺失,導致龍頭企業患上“大而全”的“肥胖癥”。“公司+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是將服務體系的業務組裝在龍頭企業內,形成農工商一體化的企業組織結構,從而使龍頭企業成為“大而全”的龐然大物。它既含有商業性業務,也包括公益性業務。在生產環節既要養種畜種禽,為農戶提供仔豬雞雛等,還要建糧庫、建飼料加工廠等,從事收糧、儲糧、榨油產豆粕等業務。它還擁有車隊,為農戶運送雞雛飼料等。它還建有屠宰加工廠,既有生產生鮮凍品的工廠,還有生產香腸火腿熟制品的工廠,甚至調味品廠、包裝物廠等等。龍頭企業還配套建有研發機構,如畜禽飼養技術研究所、病害防疫技術研究所、飼料配方技術研究所,還有配套的實驗場等。還要組織技術推廣隊伍,在農戶中從事技術推廣服務等等。
“大而全”的龍頭企業是農工商一體化的,它還要介入流通商貿領域。在通路制約的市場壓力下,它要在國外建銷售處開拓國際市場,也要在國內建銷售公司占領國內市場。還要在市場終端建零售型的專賣店,在餐飲通路建連鎖酒店,花大錢做廣告、樹品牌,構建銷售網絡等等。在畜牧生產性服務業缺失的背景下,龍頭企業種養加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介入了畜牧產業鏈的各環節。包括了飼養、加工、生產和內外貿商業流通,甚至連農戶的銀行貸款都由龍頭企業承貸承還。這樣龍頭企業就逐漸地龐大起來,產業鏈越來越長,資金需求越來越多,缺口也越來越大,當然資金鏈也越來越脆弱。
由于畜牧生產性服務業的缺失,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龍頭企業只好勉為其難,試圖去包打天下。現代畜牧業是社會化的大產業,資源要素都分散在社會各成員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企業更無法全部掌控。如果是“服務體系+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龍頭企業就是服務體系中的一個成員,它或專營工廠從事加工,或專營品牌從事市場營銷,或專營技術從事研發推廣。不再打腫臉充胖子搞“大而全”,既給自己松綁,減輕了壓力,也降低了給農戶帶來的系統風險。有了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來充當農戶的后盾靠山,農戶不再把自己綁在某一龍頭企業的戰車上。某一龍頭企業倒閉,也不至于火燒聯營,把千家萬戶的農民牽進去殉葬。
[b]國家要對畜產品市場實施宏觀調控,推動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讓農民通過畜產品的提質增值來增收,也讓城市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健康的畜產品[/b]
國家信息中心分析2006年中期的宏觀經濟形勢時,取樣的是七月份數據:居住類價格持續走高,服務業價格漲幅較大,但是肉禽蛋類價格是下跌的。其中,肉禽產品價格下跌7.1%,鮮蛋價格下降12.9%。就是說,幾乎所有的行業與產品都漲價,甚至大幅度地持續漲價。只有畜產品降價,并且是大幅度的降低,盡管畜產品價格后來也有反彈,但都好景不長,仍是跌多漲少。如此惡劣的市場環境,致使這個行業已經成為所有行業中利潤最薄的行業,幾乎是難以繼續生存的行業。
需求彈性低是畜產品致命的弱點,因為人的胃是有極限的,肚子就那么大,裝進去的食物在數量上有限。人口就那么多,市場就那么大,空間也是有限的。在現代科技和資本的強力支撐推動下,畜牧業突飛猛進快速發展,現在畜產品市場已經飽和過剩。在這種情況下,仍路徑依賴地使用短缺經濟時代的規模化數量型增長方式,繼續加大技術資金等資源投入,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加畜產品數量,讓更多的畜產品投放到市場,就會出現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導致蛋賤傷農、肉賤傷農、奶賤傷農。技術進步與規模擴大,雖然創造了高產量,但事與愿違,農民的收入卻不會相應提高,由于賣難農民收入反而會下降。現在大路貨的畜產品,已經數量過剩、價格下跌,追求規模化數量型的發展模式,會導致更大的過剩,更嚴重的價跌。
在數量型增長方式下沒有贏家,畜產品市場飽和過剩,價格下跌谷賤傷農,農民增產沒有增收。城市人雖然在價錢上得到一些實惠,卻難以吃到優質健康的畜產品。由于大量問題畜產品危害了健康,城市人也算是吃了大虧,因為花多少錢也買不到健康。現在畜產品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重災區,這比礦難危害更大,礦難受害者畢竟人數有限,而食品安全危及的是整個社會公眾的健康。這比沙塵暴更嚴重,沙塵不是有毒有害物質,從呼吸道進入人體在數量上也有限。而問題食品中的重金屬、抗生素等是化學物質,要吃到人的肚子里去,溶入人的血液中,還在人體各器官中到處漫游流竄,并進行生理生化反應,甚至潛伏隱藏,對人健康的危害嚴重而持久。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問題,正因為這樣,對紅心鴨蛋、多寶魚等食品安全問題,整個社會高度關注,媒體大肆曝光、輿論譴責,政府有關部門也嚴查狠打。但僅靠譴責懲罰是不夠的,食品安全是系統性問題,涉及面廣、層次深,不僅僅是道德問題,也有經濟方面的問題,還有社會層面的問題。其中,畜牧業的工業化生產方式是其中原因,不能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更是重要原因。
第一,目前,畜禽工業化飼養方式被當作畜牧業現代化的目標來推行。在工業化飼養方式下,畜禽高密度地生活在圈舍籠欄內。它們見不到藍天、草地、陽光,呼吸不到新鮮空氣,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更談不上情感需求,只能被動地快長肉、多產蛋等。在得不到起碼動物福利的前提下,在過勞亞健康狀態下,畜禽必然會生病,生病就要喂藥,喂藥就會產生藥殘。在工業化生產方式下,畜產品是制造出來的,不是飼養出來的。畜牧業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必然會制造出有疫病藥殘的畜產品,它們之間是因果關系。現在,國際國內對食品安全的標準都升格了,過去允許使用的藥物,現在都變成了禁用藥。而且禁用藥范圍越來越大,允許使用的藥物越來越少,幾乎全部在禁用范圍。即使允許使用的藥物也有用量限制,用藥標準異常苛刻,達到即使聞一下都會超標的程度。由于畜禽飼養普遍實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所以畜禽疫病藥殘問題帶有普遍性,不是個別情況。僅靠譴責與處罰是解決不了的。需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人與自然和諧的高度,在源頭上入手,將飼養方式由工業化轉變到生態化上來,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第二,由于追求大規模高產量的數量型增長方式,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科技和資本也沿著這個方向大力推動促進,導致普通畜產品市場飽和過剩,致使畜產品市場環境日益嚴酷。在畜產品的飼養加工環節,煤、水、電、油、原料、人工運費都已大幅度漲價,增加了生產和運輸成本。玉米乙醇正逐漸替代汽油成為工業品,飼料玉米也在漲價。在銷售環節,城市中的超市等大賣場,已經取代傳統的農貿市場、食雜店等,成為肉禽蛋奶銷售的主通路,形成了通路壟斷。這對畜產品生產者是高門坎、是壁壘、是強大的制約。超市大賣場憑借連鎖經營銷量大的壟斷優勢,不僅把肉禽蛋等畜產品價格壓得很低,還設置了進店費、贊助費、店慶費,以及1-3個月的賬期等苛捐雜稅,導致銷售成本提高、費用增加。原料漲價、成本上升,讓畜牧業叫苦不迭;市場過剩價格波動下跌,讓畜牧業雪上加霜;城市中銷售通路制約,讓畜牧業腹背受敵;從事畜牧業的農民遭遇前后左右包圍夾擊。
把畜產品假冒偽劣的原因歸結為我國企業規模小、數量多、技術水平低、員工素質低等,都是不準確的。企業規模大小不是產品優劣的必然因素,小企業也能生產優質產品,但前提是優質一定要優價,如果沒有優質優價的市場保證,小企業就會采取另類生存的方式,打擦邊球、偷工減料,以犧牲質量為代價來降成本或增產量,以獲得微薄的效益來求生存。數量型的增長方式,優質不優價的市場環境,結果就是逼良為娼。人們把食品質量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大企業、名牌企業的身上,確實大企業、名牌企業不能偷工減料,更不能假冒偽劣,必須貨真價實。但是優質不能優價的市場環境,大企業更難以挺住和堅持。它不能選擇小企業偷工減料的生存方式,只能坐以待斃。數量型的增長方式,優質不能優價的市場環境,是逆淘汰機制,無法獲得優質安全放心的畜產品。
任何行業放任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進行自由調節,都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波動,不能穩定持續發展。畜產品市場也一樣,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難以靠市場力量自由調節來實現,需要政府用有形的手進行宏觀調控。當前,我國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也許不是鋼鐵水泥,而是畜產品。所以,畜產品是最迫切需要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行業。國家對工業品的產能過剩,對鋼鐵、電力、房地產等行業及時地大力度地實施了宏觀調控,使遭遇過剩危機的產業,能夠穩定持續健康發展,收到了良好效果。現在,低質畜產品的過剩,已經危及了中國畜牧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已經嚴重影響農牧民增收,也迫切需要靠國家的力量進行宏觀調控。對畜產品的宏觀調控,既要防短缺,也要防過剩。如同貨幣政策,既要防止通貨膨脹,也要防止通貨緊縮。短缺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過剩則谷賤傷農。
當前,國家對畜產品宏觀調控的重點是防過剩,需要采取措施調整結構,促進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在政策導向上,政府要圍繞著產品質量投入各種資源,在資金投放上向有機畜產品傾斜,在技術投放上向有機畜產品傾斜,在人力投放上也向有機畜產品傾斜。引導支持農戶按有機食品標準生產,并在市場流通上為有機畜產品提供營銷高速公路。對城市中酒店學校機關食堂等優質商業通路,實行有機畜產品市場準入,為有機畜產品提供優質優價的銷售平臺。為生產有機畜產品的農戶,提供稀缺的市場資源。通過國家政策渠道,給予優質的市場渠道資源,比給農民錢更有價值、更解渴,讓農民一斤肉獲了二斤肉的收入,一只雞賣出了兩只雞的價錢。通過宏觀調控,使畜產品走出過剩價跌的困境,讓農民能夠通過畜產品的提質增值來增收,同時也讓城市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健康的畜產品。國家的宏觀調控,既要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畜產品的不軌行為。也要嚴厲打擊低價傾銷的不端行為,維護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有了優質優價的公平市場環境,就能有效地對畜產品廠家、商家進行監管,要求它們規規矩矩不偷工減料,走優質優價增收的路子。
畜產品質量問題有特殊性,有常規的質量問題,如腐爛發霉超貯變質等這類質量問題,在外觀上能夠發現、容易控制;存在這類常規質量問題,不論價格高低,都不能上市銷售;特殊質量問題是疫病問題,是抗生素、重金屬、激素等藥殘問題。這類問題消費者用肉眼從外觀上看不出來,同時質檢部門也無法全部現場監測。讓消費者放心的健康畜產品,必須采用健康的飼養方式來獲得。讓消費者放心的內在健康品質,也必須投入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生產者要舍得把資源投入到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在品質上,甚至肯以犧牲數量來換取質量,同時,消費者也需要花錢買放心、買優質。現在城市消費者認同綠色食品,更認同有機食品,但是不認同綠色有機食品較高的價格。他們希望以普通食物的價格,來消費綠色有機食品,這是無法實現的,也是不公平的。對畜產品實施宏觀調控,需要依靠國家的信譽和力量,對消費者進行優質優價的教育。告訴他們“一分錢一分貨,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要舍得花錢買健康、買安全、買放心,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健康、安全、放心是有投入有價值的東西,也要花錢來買,這是市場經濟等價交換的原則。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已率先脫離溫飽,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消費結構也已發生變化,他們追求消費綠色健康安全放心的畜產品。畜產品通過優質化的方式,即使提點價,城市人也能承受,也會理解。這是實行畜產品優質優價十分有利的經濟基礎和心理基礎。
林毅夫教授指出:“從1978年底到1984年的短短6年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廣,解放了生產力,使農村經濟獲得巨大發展。在那段時間,政府高興,因為解決了糧食問題;城里人高興,因為農產品市場豐富起來;農民也高興,因為自己的收入快速增長”。國家通過實施宏觀調控,促使畜產品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也能收到“三個高興”的圓滿效果。政府高興,因為解決了農民增收這個三農的核心問題;城里人高興,因為吃上了放心健康的肉蛋奶食品;農民也高興,因為畜產品增值,為他們增加了收入。我們扶農、支農、助農不能盡是輸血的辦法,盡是施舍救濟的方式。就中國大多數農村來講,種植業養殖業仍然是優勢產業。農民在種養業上找到增收的突破口,就有了用武之地,就能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回報。
作者:
wangbuoguo
時間:
2009-6-11 10:24
:sleepy::sleepy: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密县
|
宁强县
|
武冈市
|
微博
|
得荣县
|
南汇区
|
柳江县
|
成都市
|
泸溪县
|
石河子市
|
东至县
|
桐庐县
|
河东区
|
麻城市
|
承德县
|
洪江市
|
龙井市
|
新竹市
|
巴彦淖尔市
|
卢氏县
|
青神县
|
永嘉县
|
南雄市
|
灌云县
|
宣武区
|
临安市
|
深水埗区
|
西峡县
|
开原市
|
读书
|
望城县
|
奉化市
|
澄江县
|
枣庄市
|
久治县
|
浦城县
|
常德市
|
大足县
|
贵南县
|
榆林市
|
昌宁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