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原 蟲 病(Protozoiasis) [打印本頁]

    作者: yongqing907    時間: 2009-1-8 10:37
    標題: 原 蟲 病(Protozoiasis)
    原蟲病是由原生動物(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原生動物是單細胞動物,其細胞結構主要由細胞核和細胞質兩部分組成,并且具有與多細胞動物相似的各種生理活動,如代謝、生殖、運動、感覺反應及各種適應性等等。原蟲的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大小差別也很大,寄生性原蟲都是比較小的,肉眼看不到,有的只有1—2μm,有的達100μm,平均都在50以下。寄生性原蟲病都是專性寄生蟲,對宿主有一定的選擇性。原蟲病包括球蟲病、弓漿蟲病、住肉孢子蟲病、血變原蟲病、住白細胞蟲病、、瘧原蟲病、組織滴蟲病、毛滴蟲病、鞭蟲病和錐蟲病等。但在臨床實踐中,最常見的是球蟲病、住白細胞蟲病、組織滴蟲病和弓漿蟲病。
    球蟲病
    (一) 雞球蟲病

    雞球蟲病(Coccidiosis in Chicken)是雞常見且危害十分嚴重的寄生蟲病,它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驚人的。雛雞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病愈的雛雞生長受阻,增重緩慢;成年雞多為帶蟲者,但增重和產蛋能力降低。

    1. 病原學

    病原為原蟲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屬的球蟲。世界各國已經記載的雞球蟲種類共有13種之多,我國已發現9個種。不同種的球蟲,在雞腸道內寄生部位不一樣,其致病力也不相同。柔嫩艾美耳球蟲(Eimeria tenella)寄生于盲腸,致病力最強;毒害艾美耳球蟲(E.necatrix)寄生于小腸中三分之一段,致病力強;巨型艾美耳球蟲(E.maxima)寄生于小腸,以中段為主,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堆型艾美耳球蟲(E.acervulina)寄生于十二指腸及小腸前段,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嚴重感染時引起腸壁增厚和腸道出血等病變;和緩艾美耳球蟲(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蟲(E.hagani)寄生在小腸前段,致病力較低,可能引起腸粘膜的卡他性炎癥;早熟艾美耳球蟲(E.praecox)寄生在小腸前三分之一段,致病力低,一般無肉眼可見的病變。布氏艾美耳球蟲(E.brunetti)寄生于小腸后段,盲腸根部,有一定的致病力,能引起腸道點狀出血卡他性炎癥;變位艾美耳球蟲(E.mivati)寄生于小腸、直腸和盲腸。有一定的致病力,輕度感染時腸道的漿膜和粘膜上出現單個的、包含卵囊的斑塊,嚴重感染時可出現散在的或集中的斑點


    雞球蟲的發育要經過三個階段:無性階段,在其寄生部位的上皮細胞內以裂殖生殖進行。有性生殖階段,以配子生殖形成雌性細胞、雄性細胞,兩性細胞融合為合子,這一階段是在宿主的上皮細胞內進行的。③孢子生殖階段,是指合子變為卵囊后,在卵囊內發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稱為感染性卵囊。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體內進行,稱內生性發育。孢子生殖在外界環境中完成,稱外生性發育。雞感染球蟲,是由于吞食了散布在土壤、地面、飼料和飲水等外界環境中的感染性卵囊而發生的。


    雞球蟲的感染過程:糞便排出的卵囊,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約經1~2d發育成感染性卵囊。這種卵囊被雞吃了以后,子孢子游離出來,鉆入腸上皮細胞內發育成裂殖子、配子、合子。合子周圍形成一層被膜,被排出體外。雞球蟲在腸上皮細胞內不斷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使上皮細胞受到嚴重破壞,遂引起發病。


    2.
    流行病學

    各個品種的雞均有易感性,15~50日齡的雞發病率和致死率都較高,成年雞對球蟲有一定的抵抗力。病雞是主要傳染源,凡被帶蟲雞污染過的飼料、飲水、土壤和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雞感染球蟲的途徑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人及其衣服、用具等以及某些昆蟲都可成為機械傳播者。


    飼養管理條件不良,雞舍潮濕、擁擠,衛生條件惡劣時,最易發病。在潮濕多雨、氣溫較高的梅雨季節易爆發球蟲病。


    球蟲蟲卵的抵抗力較強,在外界環境中一般的消毒劑不易破壞,在土壤中可保持生活力達4~9個月,在有樹蔭的地方可達15~18個月。卵囊對高溫和干燥的抵抗力較弱。當相對濕度為21%~33%時,柔嫩艾美耳球蟲的卵囊,在18~40℃溫度下,經1~5d就死亡。

    3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頭卷縮,食欲減退,嗉囊內充滿液體,雞冠和可視粘膜貧血、蒼白,逐漸消瘦,病雞常排紅色葫蘿卜樣糞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蟲,開始時糞便為咖啡色,以后變為完全的血糞,如不及時采取措施,致死率可達50%以上。若多種球蟲混合感染,糞便中帶血液,并含有大量脫落的腸粘膜。
    4.病理變化

    病雞消瘦,雞冠與粘膜蒼白,內臟變化主要發生在腸管,病變部位和程度與球蟲的種別有關。


    柔嫩艾美耳球蟲主要侵害盲腸,兩支盲腸顯著腫大,可為正常的3~5倍,腸腔中充滿凝固的或新鮮的暗紅色血液,盲腸上皮變厚,有嚴重的糜爛


    毒害艾美耳球蟲損害小腸中段,使腸壁擴張、增厚,有嚴重的壞死。在裂殖體繁殖的部位,有明顯的淡白色斑點,粘膜上有許多小出血點。腸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葫蘿卜色膠凍狀的內容物


    巨型艾美耳球蟲損害小腸中段,可使腸管擴張,腸壁增厚;內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紅色。


    堆型艾美耳球蟲多在上皮表層發育,并且同一發育階段的蟲體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損害的腸段出現大量淡白色斑點。


    哈氏艾美耳球蟲損害小腸前段,腸壁上出現大頭針頭大小的出血點,粘膜有嚴重的出血


    若多種球蟲混合感染,則腸管粗大,腸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點,腸管中有大量的帶有脫落的腸上皮細胞的紫黑色血液

    5.診斷

    生前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或糞便涂片查到球蟲卵囊,或死后取腸粘膜觸片或刮取腸粘膜涂片查到裂殖體、裂殖子或配子體,均可確診為球蟲感染,但由于雞的帶蟲現象極為普遍,因此,是不是由球蟲引起的發病和死亡,應根據臨診癥狀、流行病學資料、病理剖檢情況和病原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6.防制

    成雞與雛雞分開喂養,以免帶蟲的成年雞散播病原導致雛雞爆發球蟲病。


    加強飼養管理:
    保持雞舍干燥、通風和雞場衛生,定期清除糞便,堆放;發酵以殺滅卵囊。保持飼料、飲水清潔,籠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可用沸水、熱蒸氣或3%~5%熱堿水等處理。據報道:用球殺靈和1∶200的農樂溶液消毒雞場及運動場,均對球蟲卵囊有強大殺滅作用。每千克日糧中添加0.25~0.5mg硒可增強雞對球蟲的抵抗力。補充足夠的維生素K和給予3~7倍推薦量的維生素A可加速雞患球蟲病后的康復。


    免疫預防:
    據報道,應用雞胚傳代致弱的蟲株或早熟選育的致弱蟲株給雞免疫接種,可使雞對球蟲病產生較好的預防效果。亦有人利用強毒株球蟲采用少量多次感染的涓滴免疫法給雞接種,可使雞獲得堅強的免疫力,但此法使用的是強毒球蟲,易造成病原散播,生產中應慎用。此外有關球蟲疫苗的保存、運輸、免疫時機、免疫劑量及免疫保護性和疫苗安全性等諸多問題,均有待進一步研究。


    藥物防制:迄今為止,國內外對雞球蟲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藥物。使用的藥物有化學合成的和抗生素兩大類,從1936年首次出現專用抗球蟲藥以來,已報道的抗球蟲藥達40余種,現今廣泛使用的有20種。我國養雞生產上使用的抗球蟲藥品種,包括進口的和國產的,共有十余種。

    作者: xxc1963    時間: 2009-2-12 13:58
    內容與題目好像名不副實喲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霍邱县| 东方市| 辉南县| 湘潭市| 军事| 吉林市| 雷波县| 池州市| 浪卡子县| 措美县| 同心县| 桃园县| 平泉县| 江安县| 西平县| 通城县| 南投县| 南雄市| 通渭县| 凌源市| 临海市| 洛南县| 南开区| 平山县| 靖江市| 吉安县| 阿拉善盟| 黑山县| 隆化县| 阿图什市| 师宗县| 平阳县| 青冈县| 琼中| 灌云县| 天全县| 金昌市| 拜城县| 万荣县|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