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對蝦的無公害健康養殖模式 [打印本頁]

    作者: superfisherliu    時間: 2008-12-30 00:20
    標題: 對蝦的無公害健康養殖模式
    不論采用那種養殖模式、養什么蝦,都必須進行無公害健康養殖,這是今后水產養殖業的唯一出路。華南地區的許多科研單位和院校的專家教授等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了不同養殖模式的研究,創立了許多無公害健康養殖技術,現把當前我省最引人關注的幾種養殖模式的成功經驗介紹如下:
    1、提水高密度養殖模式
            該模式在國內華南沿海稱為高位池養殖,最早建于臺灣省,后來在泰國得到普及和應用。1989年湛江市水產局在遂溪常洪蝦苗場建造一口高位池,面積為4.6畝,水深2.5米,每畝放苗5萬尾,養殖斑節對蝦120天,獲得畝產808公斤,每畝創收12萬元。這種高密度養殖的高位池養殖模式自1996年開始在廣東、廣西、海南得到迅速發展,是一種集約式的養殖模式,投資大,產量高,病害少,養成率高。提水式養殖模式基本上可控制WSSV的傳染源,切斷WSSV的傳染途徑。
    2、封閉或半封閉式過濾海水養殖模式
            在沒有淡水資源的地區,應一次性納入養殖所需的海水,經消毒后可養殖對蝦。采用這種養殖模式前提條件是,無論是高密度還是低密度養殖一定要有充足的氧氣,在充氧過程中最好能把殘飼、對蝦排泄物和死亡的藻類等通過充氣環流集中到蝦池的中央區。在蝦池周邊形成較大的潔凈水域,為對蝦提供清潔的生活空間。在養殖60天后,可逐漸添加消毒的海水,以改良水質,促進對蝦生長。這種養殖模式可切斷海水中WSSV的傳播途徑,另一方面通過使用增氧機充氣確保水質不惡化,降低水體中的有毒物質,從而控制WSSV的暴發。
    3、地膜養殖模式
            該模式是在高位池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創立的地膜式養殖,也就是預鋪地膜進行無公害健康養殖。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何建國教授指導孫成波博士在海南省進行了該模式的研究,該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可以有效控制WSSV的暴發流行,利用地膜可以完全隔絕蝦池與周圍環境、切斷病原,使對蝦不易發生細菌病。
            (2)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若蝦池水深達到2.4米以上,配備直流式增氧機,結合中間排污,適當換水,效果會更理想。每畝放蝦苗8萬尾,養殖周期100天左右,畝產可達1000-1500千克,每千克40-50尾。
            (3)清塘曬塘消毒易,可節省許多不必要的開支,包括藥物與人工。
    4、過濾和凈化海水防病養殖模式
            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胡超群研究員開發。該模式以自然海水為養蝦水源,通過對海水水源進行過濾或凈化處理后用于對蝦養殖,養殖系統所產生的廢物通過特別設計的地膜底池塘、中央排污系統等設施隨時可排出廢物,廢物經過適當處理再排入大海。因此,該系統是一個相對開放的養殖系統,具有隨時可調節和交換水源能力,廢物不會在養殖系統中累積,因而廢水處理成本相對低廉。該模式在海南省和廣東粵東生產證實能有效預防蝦病的發生,也有利于保證養殖的商品蝦品質的安全性。
    5、封閉式的海水再循環和零交換水養殖模式
            養殖一造蝦只用一池水,也就是現在提倡的零交換水系統。整個養殖過程中池水除自然蒸發和吸底污損失采用井水補充外,一律不補充海水,該模式也稱為循環生態精養對蝦模式,蝦池按以下流程循環,蝦池→接污池→沉淀→水生生物溝→過濾池→細菌池→蝦池。所以它不但是一個節水工程,也是一個不污染環境的無公害環保工程。
            該模式是以投入有益細菌來取代藥物防治病害,養殖全過程禁用藥物。循環水生態精養模式的蝦池可建造在沿海無污染的泥沙或沙質荒地、鹽堿池、沼澤地及適于養殖的沿海地區,在沿海陸地上用混凝地建成圓形的蝦池,面積以1-3畝為宜,蝦池底及護坡可鋪防滲膜材料。
    6、分段高位池養蝦模式
            為避免放養密度過高。尤其在養殖中后期因殘飼、排泄物以及敗壞的藻類等有機物的堆積而造成水質惡化或池底老化,為此可將養殖期分成為兩段或三段。即采用分段進行養殖,該養殖模式也稱為標粗或中間養殖過渡到養成池。1985年作者在深圳市南頭試驗站對中國明對蝦進行標粗養殖及放流增殖試驗取得很好的效果。當時向蝦農進行推廣認為此法很實際,可縮短養殖周期和保證成活率。當時采用蝦苗放在1畝的蝦池進行標粗至3-5公分進行放流,另把一些標粗的蝦苗放至5-8畝的蝦池進行中間培育,每畝放16萬尾養殖至8-10公分放進最后養成池,每畝5萬尾,養至每公斤40尾左右的大蝦。當從1畝的蝦池再標粗移至中間培育時,就可以再利用1畝的蝦池再標粗,以此推移。此方式蝦苗成活率高、成長快速,后來在省內推廣,湛江地區稱之為分級養殖。
    7、半封閉添加淡水養殖模式
            在有淡水資源的地區,無論是傳統的潮羝納水式半精養的半集約式養殖模式或高位池養殖模式,都是養殖初期一次性進足海水,以后就逐漸添加淡水。每次添加淡水時蝦池的鹽度變化幅度不要超過5度,經常觀察對蝦生長情況,直至對蝦要上市前半個月為止。上市前可再加入適當海水使蝦池的鹽度提高到3-4度,當加到10度時對蝦可上市。此時商品蝦肉質結實、味美可口,蝦殼皮光滑、售價高。在高密度養殖時需增氧以保證有足夠的氧、改良水質以降低病害的發生。添加淡水養殖模式的優點:(1)可切斷從海水中傳播WSSV的途徑;(2)可大大降低WSSV的潛伏感染轉為急性感染的機會;(3)減少海水致病性的菌??;(4)促進對蝦生長。
    8、優化生態環保系統封閉式養殖模式
            該模式利用生態平衡原理對養殖廢水采用物理處理、生物降解、微生態調控等現代無公害健康養殖的新技術,以保證養殖用水的質量,重復利用凈化后的海水,節約水源和能源,使大批原有的舊蝦池得到改造。
            該養殖模式從優化養殖系統的結構入手,把蝦魚混養、蝦貝混養、蝦藻混養進行技術組合,變單種養殖為多種綜合養殖,把利用生態環境與飼料資源上的互補作用的經濟水生生物以合理的比例養殖于同一封閉區內,在養殖過程中除蝦池投餌外,其他養殖區不再投餌。投入的蝦飼料在多級養殖池中通過不同的營養級和生態位上各種養殖生物的多層次利用可以獲得最大幅度的提高,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優化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微藻群落定向培養,對水質進行生態調控、進一步凈化水質,每個養殖區既是生產區又是生物凈化區,具有生產產品和凈化水質的雙重功能。
            該模式由廣東海洋大學葉富良教授等在湛江市坡頭區與湛江市九洲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責任公司合作承擔,經生產實踐證實已取得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者: 可研    時間: 2009-5-20 16:50
    現在流行高位池養殖及地膜和冬棚養殖模式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县| 固安县| 霍邱县| 林西县| 三江| 三门县| 洛扎县| 赞皇县| 西峡县| 济南市| 仙桃市| 绍兴县| 锡林郭勒盟| 义马市| 卢龙县| 喀什市| 武威市| 山东省| 界首市| 衡山县| 宿松县| 年辖:市辖区| 宜君县| 庄浪县| 隆化县| 长沙县| 织金县| 永兴县| 甘洛县| 双流县| 互助| 彭州市| 睢宁县| 曲松县| 广州市| 伊金霍洛旗| 包头市| 南陵县| 曲周县| 汪清县|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