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畜牧業30年發展成就綜述
[打印本頁]
作者:
飛揚8v
時間:
2008-12-24 10:48
標題:
畜牧業30年發展成就綜述
畜牧業
30
年發展成就綜述
發布時間:
2008-12-23
摘自:農民日報
改革開放的
30
年,是我國畜牧業生產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生產方式快速轉變的
30
年,是畜牧業生產向區域化、集約化、產業化和現代化不斷推進的
30
年,是畜牧業主導產業地位逐步確立、畜牧業經濟快速騰飛的
30
年。
30
年來
,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推進對畜牧業生產經營和流通體制的改革,增強了畜牧業產業組織創新能力。畜牧業發展從小到大,從追求數量增長到質量、結構、效益并重,綜合生產能力和保障市場有效供應能力進一步加強。
2007
年全國肉類產量達到
6865.7
萬噸、禽蛋產量
2513.4
萬噸,分別占世界產量的
24.7%
和
37.7%
,居世界第一位;奶類產量
3633.4
萬噸,居世界第三位。畜牧業產值不斷提高,
1978
年到
2007
年全國畜牧業產值由
209.3
億元增加到
16125.2
億元
,
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
15%
上升到
33%
。
1
、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區域化進程逐步加快
畜牧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規模化養殖優勢逐漸顯現。中等規模養殖生豬出欄天數
143
天,比農戶散養少
36
天;中等規模養殖蛋雞每只產蛋量
16.1
公斤,比散養水平高
1.3
公斤。在此同時,畜牧業生產標準化逐步推進,畜產品質量明顯提升。截至
2007
年底,全國通過無公害認證的畜牧企業(個人、協會
)3312
個,養殖規模
34.15
億頭(只、羽);經認證的畜產品品種
4063
個,產量達
1415.9
萬噸,畜產品優質化率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產業化加速推進,利益聯結機制日趨完善。
2007
年初,畜牧業產業化組織已達
7
萬多個,約占全國農業產業化組織的
50%
以上。帶動牲畜飼養量
14.6
億頭,帶動禽類飼養量
113.4
億只。畜牧業生產區域化進程加快,目前,已形成肉、蛋、奶畜產品生產產業帶。
2
、科技提升畜牧業生產能力
改革開放
30
年來,畜牧科技貢獻率由
“
六五
”
末期的
34
%提高到目前的
50%
以上。國家先后啟動了一批畜牧重大科技項目,在畜禽和牧草品種選種選育、飼料生產及安全、主要畜禽營養及飼養管理、產品標準和檢驗方法、草原建設和生態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獲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共獲國家級獎項
268
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
30
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91
項,國家自然科學獎
2
項,全國科學大會獎
45
項。通過這些科技項目,摸清了我國主要畜禽、牧草品種資源和草地資源情況,掌握了各地區主要飼料的成分和營養價值,培育了諸如中國荷斯坦牛等近
70
個優良畜禽新品種(系)等。與此同時,國家先后實施了
“
豐收計劃
”
、
“
優勢農產品重大技術示范推廣
”
和畜牧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推廣應用畜禽雜交改良、飼養等生產配套技術,提高了畜禽生產效率,改善了畜產品質量。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畜禽良種繁育體系的基礎已初步確立,育種、擴繁、推廣、應用相配套的構架基本形成。不斷加強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兩次公布了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重點建設了絨山羊等
100
多個品種資源場,搶救了荷包豬、矮腳雞等一批瀕臨滅絕的畜禽品種。同時建立了
6
個家畜家禽基因庫保存畜禽品種資源。
3
、飼料產業發展迅速
全國飼料產品產量由
1980
年的
110
萬噸增加到
2007
年的
12331
萬噸,年遞增長率為
19.1%
。從
1992
年起,我國飼料產量已連續
17
年穩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全國已形成包括飼料加工業、飼料原料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飼料機械工業,以及飼料科研教育、質量安全監測等為支撐的中國特色飼料工業體系。
2007
年飼料加工企業達到
15376
個,比
1990
年增加了
9.75%
;飼料原料開發利用率進一步提高,除蛋白飼料外,大部分原料都能滿足國內需求;飼料添加劑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生產品種大量增加,質量不斷提升,部分產品還進入國際市場;飼料機械工業技術和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遠銷國際;科研教育不斷發展,全國有多所學校設立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業,
60%
科研成果得到轉化應用;逐步形成了以國家級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龍頭,部級質檢中心和省級飼料監測機構為骨干,地、市、縣級飼料質檢站為網絡的飼料監測體系。
4
、草原生態建設取得雙重效益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進一步加大草原生態建設力度,中央共投入資金
143
億多元,先后實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態建設重大工程和項目,如天然草原植被恢復與建設、牧草種子基地、草原圍欄、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西南巖溶地區草地治理、草原防火、草原治蟲滅鼠等項目。截至
2007
年底,全國種草累計保留面積達到
2823
萬公頃,在草原生態建設工程項目的帶動下,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和農牧民生活方式開始轉變,牧區畜群結構得到調整,牲畜品種得到改良,出欄周轉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項目區草原得以休養生息,草原植被得到較好的恢復,植被覆蓋度和牧草產量明顯提高,優良牧草比例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嚴重沙化草地的擴張,草原特有的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明顯增強。
30
年來畜牧業的發展,改善了居民營養結構,有力保障了國家食物安全,促進了農村經濟改革和農業生產組織的創新,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壯大了農村經濟。
作者:
胡文輝
時間:
2008-12-24 13:12
基本內容涵蓋了,但對國民濟經的促進作用,著墨不多,是個缺陷。
作者:
flyfish01
時間:
2008-12-29 16:39
更詳細一點就好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川市
|
通化市
|
南涧
|
当涂县
|
江川县
|
米泉市
|
尤溪县
|
蕉岭县
|
德兴市
|
宁阳县
|
台南市
|
瑞金市
|
平阴县
|
岚皋县
|
延津县
|
望都县
|
陇川县
|
乡宁县
|
会东县
|
商都县
|
隆德县
|
元氏县
|
黔江区
|
巩义市
|
吴堡县
|
达孜县
|
攀枝花市
|
娱乐
|
长白
|
平舆县
|
海丰县
|
厦门市
|
定兴县
|
惠水县
|
四子王旗
|
田阳县
|
互助
|
刚察县
|
区。
|
巴林左旗
|
洪泽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