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所謂“空杯心態”
[打印本頁]
作者:
崔若偉
時間:
2008-12-21 23:53
標題:
所謂“空杯心態”
[size=5] 但凡臺灣的“培訓師”講課,都會先裝模作樣地講幾個“哲理”故事。“空杯心態”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個培訓故事的大意是一個小有成就但心氣頗高的年輕人去大法師那里求道,大法師要他倒水,并且不要停下來。結果自然是水倒了一地。大師由此說出禪機,“既然你知道杯子是滿的,水怎么還能倒的進去呢”?年輕人于是大悟,放低身段,叩首感謝,深刻地認識到要大圓滿還需要“空杯心態”。這個故事的另外一個解說版本是“如果一個杯子有些渾水,不管加多少純凈水,仍然渾濁;但若是一個空杯,不論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終清澈如一,學習也是如此。”
這些故事聽起來是頗有道理的,也經常被拿來作為教育員工的工具。但我們總不免還存有一些疑惑,人的腦子和心態真的能像一杯水一樣的倒進倒出嗎?空杯式的洗腦文化,其實是出于低劣雇傭文化的設計,專門做一些“理念認同”、“文化認同”的表面文章,實質卻是不懂得如何尊重與使用人才,甚至也妄想著籍此來壓低人才的市場價格,減少自己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投資。有著這樣口號或者“文化”的公司,幾乎都離優秀的雇主很遠。
我們不妨先從歷史上去尋找一些蛛絲馬跡。諸葛亮當年“躬耕于南陽,茍活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出師表》上他寫道,他是被劉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趨馳。”根據諸葛亮的說法,是劉備放低了“地方民營企業”老板的身份,求才若渴,不僅沒要求諸葛亮空杯心態,還完全承認諸葛亮原先的這個“杯“完全是好東西,拿來就用,哪怕老跟班關羽、張飛提意見也在所不惜。但最終的事實表明,劉備的這次人才引進的方式是完全正確的,方法也很對。
如果我們再追溯一下歷史的本源,可能更說明問題。諸葛亮乃是劉表的姻親,隆中對的時候,劉備還寄在劉表的籬下。照此判斷,早已小有些名氣的諸葛亮,劉備不可能不認識。事實上頗具戰略眼光的諸葛亮也早就看好此時還沒有完全浮出水面的劉備,也希望把自己的職業和政治前途與劉備綁在一起。據易中天的考證,甚至早就有人給劉備舉薦過諸葛亮,他認為諸葛亮早先之所以不愿意投入劉備門下,乃是因為劉備初期搞不清狀況,要求諸葛亮空杯心態的緣故。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諸葛亮——盡管他聲稱“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他的確是一個有將帥之志的人,在亂世過田園詩般的生活顯然不是他的本意——保持空杯心態,簡單地從一般職位的謀臣做起,恐怕三國的歷史就要重寫了。諸葛亮之所以成功,乃是因為他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很好的開始,他絕對不是以“找工作”的心態謀得了這個職位,而是成了劉備集團的智慧核心,甚至某種程度上講,他是以不到而立之年的年紀,做了整個劉備集團的戰略規劃導師。他是在一個正確的職位上保持了正確的心態和姿態,從而做出了正確的事。高調進入這個集團,好處是多于壞處的,初期的高調,劉備集團的其他成員不滿固然是有的,但這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諸葛亮的業績表現,到博望坡的時候,就解決的差不多了。但如果初期是保持空杯心態低調進入,恐怕諸葛亮最終的命運就只能被埋沒了。
三國是個亂世,頗像是現今中國企業界的競爭格局。同樣的,三國的這些教訓也能給到我們啟示。三國是在漢末的軍閥混戰中勝出的三家集團,他們的領導者無一不是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人,他們也都同樣不會以“空杯心態”去壓抑人才的智力發揮。
我們可以看看現今大呼大叫“空杯心態”的都是一些什么企業,從中也可以看出不少問題。
這些企業大多還算不上一流,老板雖然也知道“求才若渴”——中國的老板幾乎是百分之一百的求才若渴,但真正懂得如何用才的,這個百分比恐怕就要打上一個巨大的折扣。
空杯心態的本質是不懂得用才,以及不懂得如何平衡新進人才與老員工之間的利益。坦白的說,后者是個非常現實又棘手的問題。這個問題的難于協調,才迫使很多企業泡制出諸如“空杯心態”之類的洗腦文化,它的用意,是迫使新進人才接受一個“冷凍期”,沒凍死的繼續用,凍死的就只好放棄。
以平衡利益這點來說,這些發展中的企業為了“求才”,往往會開出高于公司薪酬制度的薪酬來吸引人才。獵頭公司的人都知道,一般這樣的企業,“價格都是可以談的”。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只要是老板相中的人,公司原本有的薪酬制度就可以放在一邊。老板也有老板的考慮,如果不打破舊有薪酬體系,新的人才就進不來;但如果為了遷就新人,把舊的薪酬水平全部抬高,這樣就更犯不著,一則成本增加太多,二則,“老”人也未必就值這個錢。
很少有老板敢于把人力資源的系統都全部清洗一遍的,這樣做著實沒有太大的把握。再說新人究竟能不能與舊有體系融合,也還不知道。所以,“空杯心態”就成了這樣的一種折衷文化。新人你可以進來,也可以拿得多,但是要先低頭,要去和老人打成一片——所謂“融合”。老板們自然也有自己的解釋:公司還是有自己成功的地方的嘛,要“先放下十八般武藝”去再學習與改造。
問題在于這樣的空杯心態,實在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這好比讓諸葛亮放棄軍師的位置,去做個低級參謀,盡管拿著高薪,卻毫無指揮千軍萬馬的權力,他縱算有鳳雛與臥龍之才,恐怕也只能是困龍了。所以,恐怕高喊著“空杯心態”的企業,它的話語暗喻著的就是你必須懂得如何活下來,同時,你還得是拔了毛的鳳雛和去了爪的臥龍。
等你這去了爪的臥龍成了泥鰍的時候,就算是磨合的差不多了。但問題是,老板得到的是什么了呢?這泥鰍還變得回臥龍嗎?
[/size]
作者:
鸞玉
時間:
2008-12-23 19:27
任何理論都不能迷信,只適合一定的某個階段或者時刻,不能硬套。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
雷州市
|
盱眙县
|
繁昌县
|
依兰县
|
汤原县
|
富顺县
|
安乡县
|
乌鲁木齐市
|
蒲江县
|
金堂县
|
宣化县
|
上犹县
|
老河口市
|
石门县
|
宝山区
|
昌黎县
|
香河县
|
全南县
|
河源市
|
台安县
|
南丹县
|
泊头市
|
杨浦区
|
温州市
|
漳州市
|
全州县
|
花垣县
|
东乡族自治县
|
上杭县
|
乌兰察布市
|
四川省
|
招远市
|
黄石市
|
西乌
|
中方县
|
铜川市
|
滦平县
|
武陟县
|
同德县
|
祁东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