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如何管理種公雞 [打印本頁]

    作者: xvjipeng    時間: 2008-12-17 17:27
    標題: 如何管理種公雞
    飼舍安排 如果將種公雞與種母雞分開飼養,讓種公雞按照體重生長曲線飼喂就變得簡單許多。然而,種公雞通常總是被安置在雞舍的最末端,飼養人員難以觀察其行為和活動。安偉捷育種公司的技術管理人員建議;種公雞應飼養在雞舍入口處最前端的圍欄內,便于育雛育成期進行觀察和管理。   在全階段飼養程序中,建議不要使用棚架,因為6~12周齡期間,正是雞只肌肉、肌腱組織和韌帶發育的關鍵時刻,棚架會對雞只腿關節造成重大應激。   隨著不斷生長,種公雞自然會需要更多的飼養面積。所以必須注意,要按照雞群相應的年齡為其提供正確的飼養密度和采食空間。   早期育雛階段 飼養管理中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就是要使雛雞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雞只整個一生中最初的72小時尤為重要,這不僅能確定其抵御疾病侵襲的能力,心血管系統的發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長犬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最初的階段決定著雞只骨架的發育。只有育雛育成期種公雞得到良好的骨架發育,它們才能在整個產蛋期進行有效地交配。   要使雛雞獲得良好的開端,應確保在前14日齡內完全按照體重曲線生長。為達到此目標,許多種雞場使用商品代肉雞的育雛料(無球蟲藥)。   如在1日齡或1周齡內實施斷喙,應倍加小心,否則斷喙不當仍是雞群均勻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齡后影響雞群均勻度的最大因素是種公雞能否獲得和吃掉其所應得到的料量。種公雞的均勻度十分關鍵,要保持良好的均勻度,飼喂系統必須能夠在同一時間為所有的公雞提供準確的料量。要密切觀察雞只行為,特別是從手工喂料轉換到自動飼喂系統喂料的階段,確保供料均勻,確保雞群均勻地生長。   在獲得正確體重生長曲線的同時,種公雞的均勻度從35日齡開始應一直保持在80%~85%之間,從而在混群和交配時,雞只的性成熟基本相同。   到8周齡時,雞只85%的骨架發育基本結束。因而此階段一定要達到,甚至要超過早期的體重標準,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種公雞已成熟的體形要比最佳理想的體形要小些。沒有一個良好的骨架,種公雞就會趨于肥胖程度偏大,脂肪堆積,產蛋后期形體就會很差,這樣會限制其交配的成功率。   有助于種公雞獲得正確骨架的主要重點如下:   7日齡時要達到目標體重140克(必要時可飼喂高蛋白能量的開食料)。4周齡時進行全群稱重分欄,此時要淘汰特別小的雞只。對本品種而言,最遲到8周齡獲得所規定的標準體重。10周齡時做最后一次選種工作,必要時重新制定體重生長曲線,此后至交配開始不要再對種公雞做任何工作。   要確保種公雞的飼養密度不要擁擠(應3~4只公雞/平方米),要為其提供充裕的采食空間(15厘米/只),飼喂器的運轉速度要足夠快(最快2~3分鐘/欄)。   睪丸發育 在10~15周齡之間種公雞的睪丸開始發育,尤為重要的是此階段內要保證每周持續的周增重,否則此期間出現任何的體重下降都會影響睪丸發育,也會影響產蛋后期精子的產生。從15周齡起,雞只體內的繁殖系統將快速發育,所以至產蛋期開始務必要保證按照體重生長曲線飼喂,特別是公母混群時更是如此。出于此原因,10周齡至混群這段時間飼養密度及飼料的均勻分配尤為重要。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海伦市| 天镇县| 天门市| 武乡县| 四川省| 和林格尔县| 醴陵市| 大名县| 淮北市| 永春县| 金沙县| 施甸县| 南投县| 定西市| 象州县| 辽源市| 乐陵市| 黄平县| 辰溪县| 咸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东阿县| 南木林县| 平舆县| 壤塘县| 南川市| 依安县| 三门峡市| 扬州市| 定陶县| 洪洞县| 康乐县| 瑞昌市| 夏河县| 汝州市| 正宁县| 芒康县| 启东市| 辉县市|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