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學 雛雞發病日齡明顯前移或后推,一般1~3日齡暴發此病。主要見于種蛋來源于雞白痢血清陽性率高的雞群。更多的是在成年雞群頻頻發生。 育成雞階段出現了雞白痢的高發期(青年雞白痢),造成雞死亡率、淘汰率顯著增加。主要是育雛后期,密度、濕度及溫差均較大,飼料污染嚴重等不良環境因素所致。雛期感染雞白痢愈后不良則形成僵雞。 有些病雞是以呼吸困難、肺部有多量壞死結節病變為主,肝臟呈古銅色腫大成為雞白痢的指征性病變。 成年雞往往存在一些慢性帶菌者,多表現卵巢不規則出血、卵巢纖維化和腹腔中留有大量卵黃干酷樣物或慢性腹膜炎等。 2 臨床癥狀 該病以排白色粘性糞便為典型癥狀。病雞不表現白色下痢而突然死亡,有些雛雞死亡時口內尚含有飼料,為無白痢型癥狀。經病原學診斷確系因雞白痢沙門氏桿菌而致死。 病后僅極少數雞排白色粘糞,但呼吸困難。剖檢可見肺部有少量粟粒大小壞死結節,并有大小不等的肝變壞死區,稱為肺炎型雞白痢。 3 剖檢變化 急性型,肝、肺及其他器官表面有灰白色小壞死結節,腎臟及腸管表面可看到肉芽腫樣的病變,肝臟呈古銅色腫大,卵黃吸收不良,雞胃口有黃色不整齊的壞死灶和潰瘍。 成雞腎腫大,有尿酸鹽沉積,腸漿膜及扁桃體有出血變化,心肌有灰白色壞死點,冠狀脂肪出血,氣管內有纖維素樣粘液,卵巢有炎癥。 4 實驗室細菌診斷與鑒定 取發病癥狀不同的病死雞的肝、脾等病料無菌接種伊紅美藍瓊脂和SS平板培養基,37度培養24小時,結果在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灰白色小菌落,SS平板培養基長出紅色菌落。 挑出典型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大量的單個存在的革蘭氏陰性、兩端稍圓的細長桿菌,大小為0.3-0.5微米及1.0-2.5微米、形態較一致的桿菌。 根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驗,診斷為雞白痢病。取典型菌落用紙片法做藥敏試驗。 5 綜合防治措施 高度重視環境衛生管理,改善飼養管理條件,減少應激反應,保持禽舍通風良好,保證飼養密度適宜,要及時隔離發病雞;并且定期對禽舍進行消毒,切實做好本場小環境的衛生控制和凈化。 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阿米卡星、頭孢噻呋鈉、氟苯尼考、蒽諾沙星、環丙沙星(抑菌直徑>20毫米)為治療雞白痢桿菌首選藥物。在發病雞群的飲水中加入1-2倍阿米卡星或氟苯尼考,對本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若將上述藥物改為肌肉注射,防治效果非常顯著。 目前由于不同雞場防治用藥不同,以致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對藥物敏感情況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應經常分離致病菌株做藥敏試驗,避免盲目使用低敏或無效藥物進行防治,貽誤時機。 通常中西醫結合防治本病的效果確切,即選用高敏藥物和成型中草藥方劑聯合用藥。 種禽場應定期采用快速血平板凝集法進行全群檢疫,開產前和產蛋高峰各進行1次檢疫,300日齡左右再檢1次。 換羽雞嚴格檢疫淘汰,建立無白痢桿菌的種群。 重視成年雞白痢,在本病高發季節按時投藥,可明顯減少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在雞群中蔓延。 種禽場種蛋的消毒凈化,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商品雞場嚴把進雛關,嚴禁帶菌的雛和蛋進入生產區。 |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