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理念的爭論 [打印本頁]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8-12-6 11:17
    標題: 理念的爭論
    TMR的飼喂方式目前存在兩爭論:1.  牛群細分(分成最高產,高產群,中產群,低產群,產后群,頭胎群等等),按其需求做到精細管理,這種方面國內牧場認同的多;2.  不細分,大致分2-3個群,給一定水平的日料,讓其自己去調整(理念是:高產的吃的多,低產的吃的少),以色列認同這個感念。  而美國,這兩中方式并存,他們也一直在爭議這個話題!
    作者: zhaojikui    時間: 2008-12-6 14:33
    我贊同第一個觀點,第二個觀點包括在第一個觀點里啊,如1觀點中的高產牛群,產奶量特高產的采食量肯定要比高產群中稍低高產奶量的奶牛采食量要高(就是高產牛群也分名次啊,名次高的要比名次抵的采食量高)。不知道意思是不是表達清楚、、、、
    作者: ljx20040212    時間: 2008-12-7 19:36
    有條件當然要按第一種辦啦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8-12-7 20:27
    標題: 回復 板凳 ljx20040212 的帖子
    不是條件問題,是從奶牛的生理特性、追求最大經濟效益出發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8-12-7 20:50
    標題: 回復 沙發 zhaojikui 的帖子
    在美國他們做過實驗:
    一個牧場用第一中,在305天中,奶牛從高產-中產-地產,每次調群,奶牛就產生一次應激,產奶量成階梯型下降。  
    一個用第二種,很少分群,在305天產奶量成平滑曲線下降。
    但是最后的305天總產量基本一樣  以色列是單產最高的  
    他們采用不細分   
    尊重奶牛的生理特性  
    順應 它們的自我調節  不能把我們人的想法強加個牛
    作者: 汗牛充棟    時間: 2008-12-8 13:24
    細分與否,還要視奶牛群的規模,過于細分,調群給奶牛帶來的應激后果將比自我調節要嚴重。
    作者: 我是大夫    時間: 2008-12-8 15:19
    這個我覺得 中國的養牛一直在追隨外國  人家的東西沒學好 自己的也丟了。要走中國人自己的養牛路。要結合自己國情  地情實際發展地方養殖才是正路。不要邯鄲學步,最后連自己走路的方式都不會了,就悲哀了。
    作者: zhaojikui    時間: 2008-12-8 18:05
    難道真的第二個管用??好像不是很科學啊??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8-12-8 18:23
    標題: 回復 8樓 zhaojikui 的帖子
    尊重動物的特性,高產牛就是比低產牛采食的干物質多。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高產的,這也是他們的觀點。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8-12-8 18:26
    標題: 回復 7樓 我是大夫 的帖子
    不是邯鄲學步,是拿來主義,我們現在引以為豪的模式正是他們10年前的模式,要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理念為我所用。
    作者: zhaojikui    時間: 2008-12-8 18:31
    采食量大但混合的日糧中濃度低啊,以色列的TMR是全世界最科學的。他們的原料哪么缺乏,但能養出哪么高產的奶牛,不容易啊。應該是他們的配方合理??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8-12-12 20:14
    標題: 回復 11樓 zhaojikui 的帖子
    當然,科學的配方是高產的基礎. 北京三元以前是7.5噸水平,自從跟以色列合作后達到11.4噸的水平??梢娍茖W是第一生產力!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8-12-12 20:27
    我感覺 TMR 最重要的是真正的 TMR  
    要用濱州篩 檢測他的混合度
    還要經常檢查水分
    我們都只是運用了TMR的部分
    但是我們很多牧場沒有濱州篩,造成奶牛挑食
    奶牛的頭來回晃動,挑出了它愛吃的
    作者: xuxiaohai    時間: 2008-12-12 21:00
    尊重動物的特性,高產牛就是比低產牛采食的干物質多。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高產的,這也是他們的觀點。
    作者: 李良彬    時間: 2008-12-12 23:58
    第一種模式在規模較大管理比較精細的牧場比較實用,這種過細的分群在調群時對牛的應激很明顯,牛只過少不能夠成組調群使新調進的牛的地位在群組中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對牛是很不利的。
    第二種模式如果有自動補飼設備還是比較適合我們國情的。
    頭產牛最好單獨分群。
    國外養牛是“算了再吃”,我們養牛是“吃了算了”。我們養牛是根據數據庫數值計算而不是根據化驗只計算。
    那一種分法如果管理到位產量都會很理想的,越簡單越便于管理。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9-1-7 20:15
    15# 李良彬
    很同意你的“吃了再算,算了再吃”的說法
    作者: 花花刀    時間: 2009-1-8 12:41
    根據“實事求是”這個原則,我選擇第一個。
    不同階段,不同奶量的奶牛營養需求是不一樣的么。人還有嬰兒奶粉,中老年奶粉的分別呢,就是嬰兒奶粉也還分個123階段呢。。奶牛也要分。分群不合理浪費飼料不說,還不能充分的發揮奶牛的生產性能,是一種奶牛的浪費。。。
    作者: 牛郎阿飛    時間: 2009-1-8 17:10
    本帖最后由 牛郎阿飛 于 2009-1-10 06:23 編輯

    17# 花花刀
    牛跟人不一樣,它們有社群性,調群是一種很大的應激。  另外,就像我們人類一樣,離開故鄉去外地,總有一段水土不服的過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楚县| 黔东| 瑞昌市| 碌曲县| 郁南县| 诸城市| 恩平市| 大埔县| 东光县| 六盘水市| 中方县| 运城市| 全椒县| 鹿邑县| 工布江达县| 龙岩市| 阿坝县| 远安县| 安达市| 闵行区| 抚州市| 宁陕县| 门头沟区| 巴彦县| 敖汉旗| 盐边县| 如皋市| 花莲县| 修文县| 榆社县| 视频| 太康县| 湖北省| 河北省| 津市市| 延川县| 多伦县| 新沂市| 临海市| 鄱阳县|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