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新華網 :陜西:農科城“彈奏”科技為農三部曲 [打印本頁]

    作者: 張家富    時間: 2008-10-28 22:12
    標題: 新華網 :陜西:農科城“彈奏”科技為農三部曲
      從農作物優良品種選育,到一年一度的楊凌農高會,再到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地處我國西部的“農科城”陜西楊陵,踏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強音,“彈奏”了農業科技為農服務三部曲。
        [b]小麥品種:支撐糧食生產“半壁江山” [/b]
        地處陜西中部的楊陵,是我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上個世紀30年代,于右任、楊虎城在這里創辦了國立農林高等專科學校。解放后,國家在這里設立了10所農林院校和科研機構,聚集了數千名農業科技人員,因而被稱為中國西部的“農科城”。
        為中國農業貢獻糧食、畜牧、水果、蔬菜等產業的優良品種,是楊陵科技最大的傳統優勢。在位于楊陵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張改生說:“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淮主產麥區6個大規模種植的小麥品種中有4個是楊陵的科技人員培育出來的,支撐了全國糧食生產的‘半壁江山’”。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隨著我國小麥面積縮減,楊陵的科技人員為糧食增產付出了更多努力,培育出了以“小偃6號”為代表的系列小麥品種,推廣面積達3億多畝。近年來,楊陵專家又培育出高產與優質兼顧的“西雜一號”系列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已達60多萬畝。
        世紀之交,為整合科研資源,加快科技轉化,這里進行了教育科研體制的改革。1997年,為推動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發展,國家設立了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1999年,位于楊陵的10所科研院校和科研單位合并成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職業技術學院,探索“農科教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模式。
        張改生說:“通過合并,改變了多家研究機構各自為政的關系,農作物品種培育和推廣的速度縮短了一半左右的時間。”
        [b]楊凌“農高會”:農業科技的絢麗舞臺[/b]
        在楊陵,每年11月上旬舉辦的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即農高會,已成為我國農業科技亮相的絢麗舞臺。
        在1997年農高會上,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村民馬勞爾無意中發現了獺兔這一品種,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進行引進,辦起了一座養殖場。如今,他的獺兔養殖場年獲利50多萬元。近幾年來的農高會,馬勞爾不僅自己租展位參展,還承擔了實用技術講座的講課任務。
        “農高會是我們企業大發展的‘金鑰匙’。”西安東晟農業設施科技公司總經理郭新生說。東晟公司研制的日光溫室系列產品,科技含量較高,但前些年自身業務量很小,每年銷售額僅10多萬元。2002年,東晟公司首次參加楊凌農高會,在會上簽了120萬元的合同。此后,東晟公司年年參加農高會拓展業務,去年公司銷售收入達到了700多萬元。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梁宏賢說,農高會在農業科研院校、涉農企業和億萬農民之間搭起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每年農高會有上百萬農民到會參展、學習、培訓、咨詢,還可以買到新品種、學到新技術,從而成為千千萬萬農民和涉農企業致富的起點。
        [b]農技推廣新模式:讓農民與科技“零距離” [/b]
        “我們能致富,多虧了楊陵的科技人員!”嘗到楊陵科技“甜頭”的西安市閻良區關山鎮北馮村村民張小平說。張小平今年種植了楊陵專家推廣的早熟厚皮甜瓜13畝,收入10多萬元。
        西安閻良區農民種甜瓜致富,得益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甜瓜育種專家杜軍志等科研人員“面對面”的科技推廣。1999年以來,杜軍志堅持在閻良區推廣“早蜜一號”系列厚皮甜瓜新品種,如今年種植面積達3萬畝,每畝純收入5000元左右。200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閻良區政府聯合建成甜瓜科技試驗示范站,并成立了甜瓜育種、設施栽培、植物保護、產品營銷等專業的10人專家團隊,實地從事科技研究和推廣。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武學說,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包括了各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科研單位、農業大專院校和涉農中介、企業。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應該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同時要千方百計讓科研成果與農民“零距離”接觸。為此,2004年以來,楊凌示范區探索形成了“在政府推動下,以農林大學為依托,基層農技力量為骨干”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
        目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建了一支由300名大學科技專家和1000多名基層農技人員參與的推廣隊伍,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在陜西建立了蘋果、甜瓜、獼猴桃、茶葉、核桃板栗、水產、紅棗7個農業試驗示范站。除此之外,還與寶雞市政府合作建立了32個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圍繞特色產業給農民送技術。
        陜西白水蘋果試驗示范站首席專家趙政陽說,通過新型農技推廣模式,科研專家、基層技術干部與農民實現了“面對面”,大大加快了農業科技轉化的速度。
    作者: fzlee    時間: 2008-12-9 22:34
    支持~!
    農科新城會更加燦爛耀眼~!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东光县| 内江市| 南郑县| 南陵县| 彭泽县| 奉新县| 梁平县| 谢通门县| 玉门市| 夏河县| 孝义市| 沐川县| 浦东新区| 抚松县| 淮滨县| 柳林县| 于都县| 简阳市| 千阳县| 静乐县| 崇信县| 武乡县| 文成县| 张家川| 永靖县| 滨州市| 新蔡县| 景谷| 万宁市| 霍林郭勒市| 商洛市| 资源县| 萨嘎县| 肥乡县| 金寨县| 营山县| 湖北省| 临泽县| 密云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