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季節因素:秋后至初冬天氣由暖轉涼,為了適應環境變化,豬體表毛細血管收縮,導致正常脂類物質分泌減少,豬蹄殼薄嫩,加上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因而造成蹄殼出現裂縫。 2、圈地因素:一些用方磚與水泥鋪設的現代化豬舍,由于地表面堅硬而粗糙,在干燥而寒冷的氣候下,豬只長期在上面行走,往往會加快本病的發生。 3、品種因素:國內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發生在高度選育的瘦肉型品種和品系中,如大約克夏、長白、杜洛克和漢普夏等品肢蹄纖細的豬最易患此病;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種更易得此病。我國地方品種及其外來品種的雜交后代豬極少發病。國外發現生長緩慢、背膘較厚的品種發病率很低。 4、遺傳因素 5、營養因素 ①飼料中鈣、磷不足或比例不當,易造成蹄底裂; ②缺硒時可引起足變形、脫毛、關節炎等; ③慢性氟中毒和缺錳時,能導致蹄異常變形,而且缺錳時多是橫裂; ④缺鋅則呈蹄裂或側裂; ⑤缺維生素D,影響骨骼的生長發育發生軟骨病、肢蹄不正和關節炎腫脹等,使種豬的肢蹄受力不均,導致裂蹄,特別是集約化密閉飼料缺乏運動和陽光照射更易發生此病。 ⑥生物素缺乏時,不能維持蹄的角質層強度和硬度,蹄殼龜裂,蹄橫裂,腳墊裂縫并出血,有時有后腳痙攣、脫毛和發炎等癥狀。 6、管理因素 消毒藥水配制濃度過大,會對蹄殼有較大的腐蝕作用,造成蹄殼易脆,容易裂蹄。 在實際生產中,應理性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選擇正規廠家的飼料,不要在飼料中隨意添加礦物元素,對圈舍進行適當改造,注意飲水的水質,可在飼料中補充電解多維,控制種豬的體重,消毒藥水的配比濃度要適當,保持圈舍的干燥,對種公豬不要飼喂生雞蛋(可以適當煮熟后飼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