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霧天氣,我們公司一行四人于20日中午時分趕到北京新會展中心,因為每次我參加一次展會都要寫一篇文章記錄我當時的感受,所以我說說我這次參加展會的一些心得體會;
如宣傳所說,展會規模中等。國內參展企業290余家,參觀人數卻不是很多,在我看來畜牧業展會較之前幾年和一些地方性中小規模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硬件設施逐步完善,參展企業為了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知名度,在展示效果上已經與國外的企業縮小了差距。可以這樣說為實現會展業市場化、國際化,我們的會展業向發展歷史比較長、水平比較高,展前、展中、展后服務標準化和一體化的發達國家學習。最重要的是面向客戶、服務客戶,培育高水平的客戶,使會展業務外包化的性價比、會議的質量和效果都提到一個新的水平,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這次畜牧展會雖然我看來還不是太理想,這與畜牧會展專業人才匱乏和行業自律規范以及配套設施和服務跟不上很有關系。誠然,硬件設施的建設不易,更難的是如何打造一支做事專業、做人職業、與中國畜牧會展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強能力、智慧而厚德的會展專業人才隊伍,形成專業而又職業的會展人才高地,才是當務之急要做的事情。
作為應該是上規模上層次的國際化高級畜牧會展,就應該充分的把好第一關,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參加這樣的會展,他們的展示水平是不是符合這次會展的形象要求,不是誰給錢都可以去參展的,他應該是代表我們國家在這個行業整體的發展水平的。作為滄州企業的參觀者而不是參展者,我發現滄州企業來了七八家之多,但是整體的參展水平幾年來一直停滯不前。不注重外在形象,硬件設施與軟件水平根本沒有多大的改觀,這個難道就是滄州飼料行業目前的整體狀況嗎?他們的參展水平的確代表了中國飼料企業的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現狀。滄州飼料行業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全市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也有好幾百多家,但是滄州飼料行業企業是一種整體規模小、大部分設備陳舊、管理水平低、技術水平沒有進步、產品出口數量少的這么一個狀況。今年是飼料行業大整合的一年,同樣是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這幾年,許多地方在進行了幾次飼料業資源整合后,培育壯大并產生了好幾個大飼料
企業集團,而滄州飼料企業這種固步自封,各自為政的心態致使他們孕育和催生不出這樣的集團化和集約化大型飼料企業。最起碼近幾年是這樣的。來自外界的刺激只能讓這些企業收縮自保,而不是激勵他們勇敢面對現實,從根本上自求變革。他們前期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市場取向改革的先發優勢,同時也離不開這些敢為人先、善于開拓、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民營企業家的不懈奮斗,但是這些企業大部分是農民辦的企業,大多由家庭作坊起家。小農經濟意識嚴重,家族式經營為眾,難以形成現代大工業。集約經濟搞不上去,企業家的水平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