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山東省桓臺縣果里鎮有這個養豬場,還沒等來到豬舍,就會聽到這些時下的流行音樂。
保育房里的小豬伴著音樂玩玩具,日子過得是樂樂呵呵,舒舒服服。
王超:“它們是非常樂意玩的,你看,爬上來了,它們感覺比較舒服一點,小豬就跟小孩似的,它們是比較喜歡打鬧的。”
王超就是這個養豬場的主人,他每天都會陪心愛的小豬玩上一會。伴著音樂長大的小豬確實得到了生豬經銷商們的歡迎,在王超的養殖場里,每天都會有人專門趕來收豬,雖然價格比一般農戶每斤高出3毛錢,可豬舍里的生豬根本留不住。
朱秀凱:“他的豬比普通農戶的豬,出的肉瘦肉率高一點,殺了以后拉到市場上好賣。”
今年僅僅是王超養豬的第三個年頭,他已經擁有豬舍11棟,存欄生豬近三千頭,全年純收入將接近750萬元。可在3年前,王超還是一個對養豬一竅不通的大學生。
2001年,王超考入了山東省經濟學院。對課堂上接觸的經濟人物王超很是羨慕,考入大學沒多久就有了自己創業的夢想。2004年春天,王超在濟南的一家進口汽車銷售公司實習,每天看車購車的人來來往往,一位顧客的出現,卻引起了王超的注意。
王超:“穿著比較樸素的一個人,進門之后說要個進口車。買了之后,我們售后服務這一塊,我經常給他打電話,我們成為朋友了。成為朋友之后,我問他是干什么的,他說是養小鴨的。養小鴨的,我更奇怪了,養小鴨的買得起四十來萬的車。”
李鴻成:“他那個朋友和他說養殖可以發家,就是現在國家的一些政策比較好一些。”
搞養殖也能賺大錢,這是王超之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這次意外的接觸,讓他對農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王超:“養殖業回報周期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每次都是現錢交易,我家里以前是搞建筑的,與我家的建筑業相比,你像他們就出現三角債什么的,你像這個就不會出現三角債。”
王超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伯父和父親早些年共同經營著房地產生意,兩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為了證明自己去投身農業絕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臨近畢業時,王超特意琢磨出了一份關于畢業去搞養殖的的可行性報告。
王超:“干就要干大,但是資金這塊,我沒有。所以我就寫了個報告,到家里忽悠我父母,看能忽悠出幾個錢來不。 ”
王超畢業的創業計劃是養豬,2005年,生豬價格正處低谷,偏偏在這個時候進軍生豬養殖,王超在報告中寫出了自己的判斷。
王超:“養豬這一塊比養牛這一塊周期性要短一點,但是比養雞的風險性要小一點,養豬業像波浪形(變化),05 年的時候已經出現低谷了,有低谷必然有高峰,低谷的時候要淘汰一部份人的,存欄量減少了高峰馬上就上來了。”
家里人聽到王超畢業要去養豬的想法,十分意外。可聽了他對市場的分析,覺得也不無道理,支持他試一試。
王際璞:“行呢,就讓他繼續干下去,讓他發展發展。要是不行呢,就這樣停止,就算了,碰點釘子,自己也長點見識。”
爭得了家人的支持,王超養豬算是有了資金上的堅強后盾。因為之前對養豬一竅不通,王超還特意跑到附近的一家養豬戶,學習了兩個月。大學生學習養豬,當時并不被看好。
張甸彬:“我認為大學生在這待上三天五天就走了,他不可能去養這個的。”
王超不但堅持下來,而且自認為學成之后開始規劃設計養殖場,他在農村老家選了一塊地,一口氣投入了近八十萬元錢,建起了四排豬舍。2005年10月14日,王超以每頭近一萬元的價錢引進了3頭種公豬和18頭種母豬,走出校門4 個月后,王超開始了自己的豬倌生活。
雖然只有21頭豬,四棟豬舍還沒裝滿,可王超心里已經盤算著母豬產子后如何擴建養殖場的事。但事與愿違,不到一個月,豬場里就出事了。一周之內,三頭種母豬相繼死亡。豬到底是怎么死的,王超又一時找不到原因,他有些沉不住氣了。
王超:“感覺哪里也不順眼,就是不聽話的時候就踹它一腳。”
王際璞:“一頭豬就接近一萬,這段時間,他有點垂頭喪氣的了。”
自己養豬算是讓王超吃盡了苦頭,和豬住在一起條件特別差不說,每天也很難吃上一頓熱乎飯菜。眼看著一頭頭上萬元的種豬死在手里,他開始懷疑這豬還能不能養下去,著急上火,王超得了闌尾炎。
王超:“病床上就在考慮啊,是不是養豬不適合我啊,當時我母親就在旁邊說了,要不咱不養了,咱干點別的吧。當時我就是有點灰心喪氣的感覺了。”
王超的伯父幾年前已經把生意交給了兒子打理,王超建養豬廠,他有空就過來幫忙。王超生病期間,豬場一直由他照看著。
病好之后,王超回到了養殖場,一向喜歡說笑的他變得少言寡語,養豬不再快樂而是難熬起來。考慮了幾天,王超覺得此時退出總比陪得血本無歸要好,于是他開始張羅著賣豬了。但王超并沒想到,自己養豬失敗的事很快在村里傳開,在賣豬的時候,他聽到了村民們的議論。直到今天,村里的人還記得當初的各種說法。
村民:“就是想看他的笑話,也就是說他肯定弄不好,也掙不了錢。”
村民:“大學生賠是賠家里的,他也不是賠自己的錢。”
村民:“大學生還能養豬,他做著玩吧。”
大學畢業,豬都養不好,王超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才打算放棄養豬,可這樣更讓人看了笑話。聽到了這些議論,已經泄氣的王超反倒來了力氣,立馬打消賣豬的念頭。他憋足一口氣,暗地里較上了勁。
王超:“這個豬我養不好,他們就把我看貶了,但是我必須把它養好。”
豬是要養下去,可如果還像之前那樣稀里糊涂地干,肯定還會出現各種問題。與其自己硬著頭皮地摸索,還不如找個有養豬經驗的人過來幫忙。伊海明和王超是中學同學,在伊海明的介紹下,豬場里來了一個飼養員。雖然那位飼養員早已離開了王超的養殖場,但提起那個人來,伊海明還是記憶深刻。
伊海明:“那是一家三口,都在這里,當時確實來了之后給這個豬圈有了很大的改觀。”
豬場這次真的有了起色,種豬開始相繼產子,存欄量也由原來的18頭變成了將近100頭,王超漸漸松了口氣。但舒坦日子沒幾天,請來的飼養員就讓王超有些下不來臺了。
伊海明:“一塊吃飯的時候,經常向我發牢騷,壞了壞了,這段時間感覺自己權力被架空了,成光桿司令了,我說咋了,咋回事,這個技術員不聽我的了。”
王超:“我整天沒事干吧,自己也考慮,這個豬場是我建的,以后這是我的事業,不可能我說的不算了,這是什么感覺。”
因為不懂養殖技術,自己找來的飼養員反而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王超于是干脆把豬場扔給了那位飼養員,一氣之下獨自一人去了濟南,專門學習養豬去了。在濟南,王超參加了由山東省畜牧局組織的各種生豬養殖的培訓班,經過與養殖專家的交流,王超明白了之前的養豬方法都很難行得通,養殖的不規范,成為了他那三頭種豬死亡的原因。濟南的學習,讓王超開了眼界。
王超:“養豬學問是非常大的,我想回來之后一定把豬用現代化的飼養方式,用系統的方式飼養這個豬,把我的主場建成現代化的。”
從濟南回來,王超底氣足了,他大膽地進行著自己的改革計劃。而這時,飼養方法、防疫程序和豬場管理上,王超與飼養員之間的分歧都逐漸顯現出來。王超想對豬的生長狀況做出報表記錄,那位飼養員就覺得很沒必要。
王超:“他就說,你懂什么懂,我以前養了十幾年的豬都這樣養的,就是在我的腦海里面,豬場里什么東西我都能知道。”
王際璞:“養豬理念和老的飼養員比起來不好溝通,最后基本上這個飼養員不和王超接觸了。”
王超打算建設的養殖場,與老飼養員印象中的有很大差別,理念的不同,讓兩人有了矛盾。沒過多久,那位飼養員就離開了王超的養殖場。經歷了這前前后后的用人風波,王超覺得要想養好豬首先要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于是他有請大學生做場里技術員的想法。
王超:“他們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通過和他們交流,使我能夠進步,同時也能給我的豬場帶來一點朝氣。”
胡銀成是王超請來的第一個大學生技術員,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現在已經是養殖場里的技術場長。有了胡銀成這個好幫手,養殖場里實行分區分舍管理,進出的車輛要嚴格消毒。各種報表制度開始規范,每頭豬生長狀況都進行詳細記錄。來了沒多久,胡銀成還把自己的一個發現告訴了王超。
王超:“趴在那,不喜歡動的豬長得不太好,你像喜歡動的體型上看也是比較好看的。”
難道運動對豬的生長有好處?之后通過查閱資料,王超發現胡銀成說得果然有道理,而且他還找到了給豬鍛煉的好辦法。
王超:“在英國給豬立法,弄了一個豬的福利,其中有一條,就是給仔豬提供玩具,使它們的心情比較好一點,生長速度能夠快一點。”
胡銀成的發現,讓豬場里小豬玩上了玩具。豬在快樂地生活,他們也在快樂地工作。王超與胡銀成成為了好搭檔,豬場順利發展,2007年的春節前,王超養殖場已經存欄生豬300頭。這是王超養豬2年來最開心的日子,不僅因為豬場里的生豬大量出欄,更因為他有了一次親自賣豬肉的經歷。
王超:“我刻意留了十四頭豬,在這個夜市買豬肉。當時養豬的時候,有很多村民說不能養成功,但是我證明了一下,我不僅能養豬,而且能把肉賣出去。”
王超來村里賣豬肉了,這成為了村上的新鮮事。經過肉聯廠宰殺后,十四頭豬兩天就銷售一空。大學生養豬還養成了,這下村里的人的看法也變了。
村民:“你看王超干的這個事業,原來瞧不起,干得也挺好。”
村民:“沒想到大學生還能養豬,發展的企業很好。”
村民:“那兩天我和一幫人去看他那個規模,俺還尋思發展發展,叫他發展發展我,帶頭帶頭致富。”
請大學生讓王超嘗到了甜頭,在胡廠長的引薦下,王超的養殖場先后又來了3名大學生技術員,可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王超想再一次請幾個大學生的時候,卻因為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豬場里的工作環境,幾次招聘都無功而返。為什么不能找一些學生來自己的養殖場里實習,改變他們對養豬場的印象,進而畢業之后愿意到豬場里工作呢?2008年的7月,王超的養殖場來了一批畜牧管理專業的實習生。
王超:“像這個,總共來了八個實習生,這個是主管,主管在給他們講解豬這一塊。”
除了提供食宿外,王超還會每月發給這些學生600元的工資,提起這段實習生活,這些大學生有著很多感受。
記者:“來了多久了?”
張震:“二十多天。”
記者:“感覺怎么樣?”
韓川:“挺好。”
王霄云:“差不多快把這豬當寵物養了,給它洗澡,然后喂食的時候還拍拍它的頭,讓他趕緊吃。”
記者:“畢業之后到這個養豬廠工作你們覺得怎么樣?”
王霄云:“挺好。”
韓川:“應該沒問題吧,像我們學了這一行,就要干這一行吧。”
在采訪就要結束的時候,王超還第一次賣出去了自己的仔豬,買豬人正是看中了他的大學生團隊。經過商議,這位養殖戶將從王超手中一次性引進仔豬500頭,而王超將利用擁有數位大學生技術員的優勢,為這位養殖戶提供少有的售后技術服務。養殖場里的那些大學生技術員,將繼續協助王超走好他的養豬致富路。
有錢賺就有新聞產生。
原帖由 五豐 于 2008-10-19 14:17 發表是呀,我理解的“純收入”即是去掉各種成本后的利潤。即使存欄生豬近三千頭,按最高價來算,也不可能每頭獲利2500元。更何況現在豬價跌得那么慘,生豬大小不一,錢未落袋,不算數。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