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中國人是豬的傳人——豬靈崇拜考證 [打印本頁]

    作者: 大器晚成    時間: 2008-10-14 12:21
    標題: 中國人是豬的傳人——豬靈崇拜考證
      遠古時代,豬鑿破鴻蒙、開天辟地,生命創(chuàng)造以是綿綿不絕。《莊子·大宗師》:“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王先謙注:“豨韋,即豕韋,蓋古帝王也。”成疏:“豨韋氏,文字以前遠古帝王號。······提挈二儀。又作契字者,契,合也,言能混同萬物,符合二儀者也。”自隨案,此處的成疏“提挈二儀”、“符合二儀”之說未達。挈(契)兼有符合與劃分、剖判之義。《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入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畢沅補注:“舊校云:‘契’一作‘刻’。”《爾雅·釋詁下》:“契,絕也。”邢疏:“定公九年《左傳》曰:‘盡借邑人之車,契其軸。’杜注云:‘契,刻也’。”《釋名》:“契,刻也。”《詩·大雅·綿》:“爰契我龜。”孔疏:“契,開。”《荀子·強國》:“剖刑而莫邪已。”注:“剖,開也。”《廣雅·釋詁》:“剖,分也。”《左傳·襄公二四年》:“與女剖分而食之。”注云:“中分為剖。” 《廣雅·釋詁》:“剖,半也。” 《廣韻》:“剖,破也。”《文選·海賦》李善注:“剖,猶破也。”契又作 ,《說文》:“ ,刻也。”是故契兼合與判義。豨即是豬,豨韋氏即豕韋氏。《方言》曰:“豬,北燕朝鮮謂之豭。關(guān)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豨。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 。淮揚之間謂之豬子。”《莊子·知北游》:“正獲之問之于監(jiān)市履豨也,每下愈況。”郭象注:“豨,大豕也。”成疏:“豨,豬也。”郝懿行《爾雅義疏》曰:“豬彘聲轉(zhuǎn),豕、豨、彘俱聲近。”作為豬神兼創(chuàng)世主的豨韋氏,在整個創(chuàng)世過程中的年代上遠比伏羲、黃帝等后世較熟悉的祖神或始祖更古老。《莊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學(xué)者之流也。且以豨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 。”成疏:“豨韋,三皇已前帝號也。”三皇五帝眾說歧出。《白虎通義·號》:“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nóng)、燧人也。······五帝者,何謂也?《禮》曰:‘黃帝、顓頊、帝 、帝堯、帝舜,五帝也。’”豨韋氏在三皇五帝之先,開天辟地之功澤及于今。最晚近之地下發(fā)掘多有豬形器物。內(nèi)蒙古紅山文化遺存中發(fā)現(xiàn)之豬頭龍身玉雕,遼寧牛河梁女神廟遺址出土之豬頭神象,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之陶豬等,皆彰顯了新石器時代普遍存在著的豬神崇拜。

      筆者以為對豬神的崇拜乃是對豬進行生殖崇拜。遠古時代,作為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是一種遍及全世界的現(xiàn)象。豬作為生殖崇拜之對象在于豬之肥碩、豐腴、貪食、多產(chǎn),稟具超常的生殖力。豬貪食無厭,即是超常生殖力與淫欲之指征。“食”在先秦時代乃是男女交媾之庾語。《禮記·天問》:“閔妃匹合,厥身是繼,胡維嗜不同味,而快朝飽?”《詩·周南·汝墳》:“未見君子, 如調(diào)饑。”《箋》:“‘調(diào)’、朝也。······如朝饑之思食。”以“朝饑”喻未見之“ ”,正如以“快朝飽”喻“匹合”。以飲食喻男女,以甘喻匹,猶如小說中常云“秀色可餐”,“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皆是此意也。《漢書·外戚傳》注載應(yīng)劭說曰:“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詩·陳風(fēng)·株林》:“乘我乘駒,朝食于株。”根據(jù)原始類比喻象思維,豬之貪食無厭及其稟具超常生殖力是為豬對交媾之無厭的指征。是故豬乃是象征超常生殖力淫欲、交媾。《太平廣記》卷二一六《張璟藏》條引《朝野僉載》:“準相書:豬視者淫。”俗說由來舊矣。錢鐘書發(fā)明而曰:“是故《西游記》中豬八戒,‘食腸’如壑,‘色膽如天’(第一九回八戒自稱‘色膽如天叫似雷’)。乃古來兩說之綜合,一身而二任者。······吾國文字之有‘甚’,兼‘甘’與‘匹’,亦猶吾國舊小說角色之豬八戒,兼封豕與艾豭,以一當兩也。”[1]其實不然,錢說未達乎“食色”之因果矣。


      豬由“貪食無厭”而肥腹多子稟具超常生殖力。初民還以為豬之牝牡交媾可以誘致田地受孕、誕育禾稼,是田地豐殖之緣由。初民甚至以為人的男女交媾也可誘使田地豐產(chǎn)。中國的古籍《詩經(jīng)》中也保存了不少男女在田地野合以誘使豐產(chǎn)的詩歌。據(jù)宋玉的《高唐賦》的記載,古人謂男女交媾為“云雨”。豬之“貪食無厭”也即便“云雨”無厭。是故豬與雨水相關(guān)聯(lián)。

      初民對豬進行生殖崇拜,在于豬之“貪食無厭”而胖腹多子,繁殖力極強。初民尤其是女性,渴望對豬的崇拜能起到將其超常生殖能力轉(zhuǎn)移給自身,或者能加強自身的生殖能力。[2]是故豬亦與女子相關(guān)聯(lián)。今民間猶有稱女子為“豬婆子”之謔。

      所謂臼,乃是中部凹下之盆形石制或木制器具也。臼是為女性生殖器之象征,因而亦指征女性。筆者在《釋“中”》一文中對“臼”已有論述。《說文》:“妻,女中空也。”徐鍇系傳有 文從臼人中女,臼者,母之兄弟曰舅,妻之兄弟曰舅,皆為臼統(tǒng)關(guān)系,其義由臼引申。《說文》女部:“婁,空也。從毋從中女。······臼聲。”婁之從臼,中空者,為女子性欲沖動,渴求解決之景象也。章太炎《小學(xué)答問》:“婁為女求男,牝求牡也。”《北堂書鈔》卷八五引《東觀漢記》:“魏霸妻死,長兄更為取妻,霸笑曰:‘何用空養(yǎng)佗家老嫗為?’即自入拜其妻,手奉案前,霸跪曰:‘夫人視老夫復(fù)何中空而遠失計義。’即拜而出。”所謂中空者,婁也。《公羊傳》:“夫人不婁不可使入。”后世遂有祭婁豬以求子者,即膢祭也。據(jù)《左傳·定公一四年》載,衛(wèi)夫人南子與宋朝淫亂,“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杜注:“婁豬,求子豬。”而艾豭者,老公豬(腳豬)也。婁豬、艾豭皆稟具有至上生殖力。《韓非子·五蠹》曰:“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以水。”膢臘即是婁祭也。《說文》曰:“膢,楚俗以二月祭飲食也。”段注引《風(fēng)俗通》曰:“楚俗常以十二月祭飲食也。”《太平御覽》引《說文》曰:“作十二月。” 是故膢臘即本是一祭,臘或作臘(蠟)。《禮記·郊特牲》:“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尚書大傳》:“所言八卦之位四時索祭。”索即臘(蠟)、膢,乃是求子與婁豬神而祭之也。據(jù)《周禮》載,祭膢臘時,則龠豳(豳即與婁豬相關(guān)聯(lián),下文即證)。《春官·龠章》:“國祭蠟,則吹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蓋豳頌?zāi)耸恰皧涓琛币病?

      豬之肥碩、貪食無厭,曰封豨、封豕。《藝文類聚》卷九四郭璞《封豕贊》:“有物貪婪,號為封豕,薦食無厭。”《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上國。”杜注:“薦,數(shù)也。言吳貪害如蛇豕。”《左傳·昭公二八年》:“有氏生女,湛黒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樂正夔取之,生伯封。實有豕心,貪婪無厭,忿類無期,謂之封豕。有窮后羿滅之,夔以是不祀。”忿讀朋,朋類即交媾之庾語也。生殖力是一切力量的終極依據(jù),“貪婪無厭忿類無期”,故殺戮征伐力亦極其強大,封古音邦,邦、馮、彭皆為一音之轉(zhuǎn),并皆可訓(xùn)大。《初學(xué)記》卷二九曰:“封國殷商,號曰豕氏。”案,彭、朋通,故封亦有牝牡交媾之義。《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禽封豨于桑林。”高注:“封豨,大豕。楚人謂豕為豨也。”《說文》豕部:“豕,彘也。······讀與豨同。”又豨字云:“豨,豕走豨豨也。”《玉篇》:“豕,走悅也。”悅者,男女相悅也。牝豬性欲沖動求牡時,猖狂出走,口中發(fā)出豨豨之聲。或被人所系不能出走者,盤旋不已,口中亦發(fā)出豨豨之聲,此所謂之豬豨窠。《周易·姤》:“姤:女壯,勿用取女。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躑躅。”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古羸婁同音,羸豕即婁豬(發(fā)情的母豬)。”纏繞被系的婁豬不靜而發(fā)豨豨之聲,以足擊地。若娶得如此女子,就得要對其行為加以嚴格限制約束,故曰“系于金柅”而“貞吉”。反之,恣其所為,則“有攸往”,“見兇。”“桑林”、《詩·鄘風(fēng)·桑中》之“桑中”、“上宮”皆乃求子于婁豬神既而進行男女交媾之祭所,并非如錢鐘書先生所說的:“桑中、上宮,幽會之所也。”[1]《墨子·明鬼》:“燕之有馳祖,當齊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夢。此男女所屬而觀也。”屬者,男女交媾也。“馳祖”、“社稷”、“云夢”、“桑林”之地皆為男女交媾求子于膢神之地。《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禽封豨于桑林。”封豨乃是大婁豬,桑林之婁神也。

      豳為周之發(fā)祥地。豳字從豳,許慎《說文》未得其解。筆者以為豳者,乃是生殖神旁所立之二婁豬神也。《說文》:“豳,······從山從 。” 為二婁豬。《說文》:“ , 屬。從二 。······《虞書》曰:‘ 類于上帝。’”類,祭名。《說文》:“ ,修豪獸。一曰:河內(nèi)名豕也。······凡 之屬皆從 。讀若弟。” 今《書·堯典》作肆。肆亦是祭名。蓋遠古之時有肆殺婁豬而將其公分于初民以求豐產(chǎn)的“尸分竟地”之原始農(nóng)業(yè)祭典。《論語·憲問》:“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劉寶楠注:“陳其尸曰肆者。”《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注:“肆謂死刑暴尸也。”《廣雅·釋詁》:“肆,殺也。”《大戴禮記·夏小正》:“貍子肇肆,其或曰肆殺也。”錢大 《說文答問》:“殺不成字,當從古文 。 本古文肆字。《尚書》肆類于上帝,古文作 ,從二 ,與 通。” 、夷通。夷即二尸。《說文》:“仁,親,從人二······或從尸。”段注:“按古文夷亦如此。”《禮記·中庸》:“仁者,人也。”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莊子·大宗師》:“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成疏:“人,偶也;為人,猶為偶。”古文仁與夷同為一字。《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昆侖之虛,非仁羿莫能上罔之巖。”《楚辭·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古文仁字從二尸。《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鄭注:“夷之言,尸也。”《禮記·郊特牲》:“尸,神象也。”《說文》段注:“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二義實相因二生。”《爾雅·釋詁》:“尸,主也。”主即祖宗神主,古者以活人代主而作尸。豳者, 也,尸立于生殖宗神旁之二豕也。豳、彭通,豳亦有大義,亦有牝牡交媾之義,其稟具至上殖力。豳為周民族之發(fā)祥地,與豬相關(guān)聯(lián)。相傳周之西伯文王之降生有豬祥。今本《竹書紀年》:“季歷之妃曰太任,夢長人感己溶于豕牢而生昌,是為文王。”《國語·晉語》:“太任震文王不變,少諛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病焉。”周之豳是其民族濫觴之地,本求子于二婁豬之祭地也,后遂以此名之。《詩·豳風(fēng)》是為膢祭時之“風(fēng)”。風(fēng)者,即是男女交媾。蠟(膢、臘)祭而作“豳風(fēng)”,發(fā)乎自然也,則《周禮》之所言不欺也。

      據(jù)說封豕(封豨)性貪婪,居于水澤之中。《史記·天官書》:“奎為封豕,為溝瀆。”《正義》:“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溝瀆。”《焦氏易林》:“封豕為溝瀆,灌饋國邑。”又曰:“封豕溝瀆,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玉燭寶典》卷四引《孝經(jīng)援神契》曰:“彘水伏,故無脈。”又曰:“彘為太陰之物。”《文獻通考》:“石氏謂之天豕,亦曰封豕。”《史記·貨殖列傳》:“澤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魚陂。”民間猶有“老母豬過河”或“烏豬過溪”之諺,謂云氣連綴渡河者,即天雨之兆。《詩經(jīng)》載有豬入淤水之象而大雨滂沱之詩。《小雅·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毛傳》:“將久雨,則豕涉水波。”據(jù)《史記》記載,孔子歿后,其弟子們宗貌似孔子的有子為主,一夜,有月離于畢之象,有子泥其詩而不知變,遂下斷語而有失矣,終為眾人所放逐。《周易·睽》:“上九:見豕負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后說之弧。匪寇昏媾,往,遇雨則吉。”《述異記》:“夜半天漢中有黑氣相連,俗謂之黑豬渡河,雨候也。”《太平御覽》一零引黃子發(fā)《相雨書》:“四方北斗中無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連,如浴豬豨,三日大雨。”與《詩》之傳說相吻合,是其證驗。筆者以為封豨本指涉交媾,是故亦指涉“云雨”、“淫雨”。相傳“桑林”乃是商湯祈雨之地。《尸子·君治》:“湯之救旱也,乘素車白馬,著布衣,嬰白茅,以身為牲,禱于桑林之野。”《呂氏春秋·順民》、《墨子·兼愛下》、《文先·思玄賦》李注、《太平御覽》卷八二引《帝王世紀》均有載。筆者謂“桑林”本求子于膢神而男女交媾(“云雨”)之祭所,是故亦即祈雨之所。《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禽封豨于桑林。”《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湯旱,以身禱于桑山之林。”高注:“桑山之林能為云雨,故禱之。”《呂氏春秋·慎大》:“武王勝殷,立成湯之后于宋,以奉桑林。”高注:“桑山之林,湯所禱也,故所奉也。”是故居桑林的封豨亦為司雨之神。

      蓱翳或屏翳是文獻記載中的較早的雨師之名。《楚辭·天問》:“蓱號起雨,何以興之?”王逸注:“蓱,蓱翳,雨師名也。”《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郭璞注:“雨師謂屏翳也。” 屏翳,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作馮翳,馮翳即河伯馮夷也。馮夷實為封豨之轉(zhuǎn)。《說文》:“ ,豕也。” ,音與彭夷、冰夷、馮夷同。《楚辭》王注引《山海經(jīng)》:“中極之淵,深三百仞,唯冰夷都焉。冰夷,人面而乘龍。”《楚辭·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射夫河伯,而夷彼雒嬪?馮 利決,封豨是射。何獻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上言河伯,下言封豨,是河伯即封豨。《楚辭·天問》:“馮翼惟像。”馮翼即馮夷,馮夷乃是封豨之轉(zhuǎn)。封豨(馮翼)之像乃是膢神之尸。

      《說文》亥部:“亥,荄也。十月微陽接盛陰。從二。二古文上字也。一文男一人也。······《春秋傳》曰:亥有二首。······亥為豕,與豕同。亥而生子,復(fù)從一起。”段注:“其下從二人,一人男一人女,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豬是地支亥的屬相,亥居地支第十二位,止于北方,屬水,主黑色,屬陰。所謂接者,交合也。亥者,牝牡交媾也,云雨也。

      豬與龍關(guān)相聯(lián)。封、彭通。彭即龍,徐州古稱龍州,又稱彭城。封豨即龍豨、彭豨。筆者以為豬文化遠早于龍文化,龍文化日枳而豬文化淹沒而不聞于后世。龍即是豬(豕)也。龍文化繼豬文化之余緒,遂蔚然為大觀。人皆曰:龍之傳人。然未有人曰:豬之傳人。綿綿幾千年之中華文化至今還是選擇豬作為主要肉食來源,并同禁食豬肉、視豬為惡的其它文化形成鮮明對照。今之人既忘中華文化本濫觴于豬文化,可謂“數(shù)典忘祖”也。

      黃帝稱龍神,其孫韓流卻有豬相。《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有朝云之國,有司 之國。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 、渠股、豚趾。”這韓流據(jù)說是顓頊之父。他的國名是司 之國。韓流之長首、豕 、鱗身、曲股——正是“ ”。《說文》:“ ,修豪獸。一曰河內(nèi)名豕也。”《禮·曲禮》:“豕曰剛鬣。”《山海經(jīng)圖贊》:“剛鬣之族號曰豪豨,毛如攢錐,中有激矢。”《爾雅·釋獸》:“ ,修豪獸。”郝箋:“ ,說文作 ,云修豪獸也。”高誘注:“ 豕 如筆者,篆文作豪。”《文選》師古注:“豪豬,一名 。”作為龍神的黃帝之孫韓流卻是一豬,就絕非是偶然的了。

      封豨,又名“奎”。《史記正義》:“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溝瀆。”奎、鬼、夔通。開、鬼上古音同。啟古音冏,與鬼亦為一音之轉(zhuǎn)。《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西南海處,赤水之南,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夏后開,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辨》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何新先生曰:“綜上所述,夔就龍,是鱷魚。”[3]《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舞九代,乘兩龍,云蓋三層。”其實,夏后開就是樂正夔。《荀子·成相》:“夔為樂正,鳥獸服。”封豨為“桑林”之膢神,“桑林”為商之膢神祭所,商與豬之關(guān)聯(lián)非同一般商人先祖王亥名亥,亥即二 交媾。相傳商湯祈雨于“桑林”,商之遺民之宋亦祭于“桑林”。《墨子·明鬼》:“燕之有馳祖,當齊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夢。此男女所屬而觀也。”商之實濫觴于豬矣。周民族與豬之關(guān)聯(lián)早以拈出,是故不再煩論。

      《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大酺五日膢五日。”蘇林曰:“ 膢之祭也。”師古曰:“《續(xù)漢書》作 劉。”劉膢義通,劉又作柳。辛訓(xùn)劉(柳),是故辛膢義通。商之祖高辛氏即九膢,九膢亦即奎膢。九、高古音亦同。商之祭膢神于桑林,而桑林本封豨所居之地。奎為封豕,是故高辛氏本是封豨。相傳龍與豬皆居水中。《管子·水地》:“龍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左傳·昭公九年》:“龍,水物也。”封豨即龍豨,龍即豨,至于龍豬為何是一而不二,筆老以為其二者皆稟具至上生殖力。今內(nèi)蒙古紅山文化遺存中發(fā)掘出有之豬頭龍身玉豬龍。《左傳·襄公二四年》:“范宣子曰:‘昔丐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明為范氏。’”《漢書·高帝紀》:“劉累(累、婁、劉通,筆者注)學(xué)擾龍事于孔甲,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詩·商頌·長發(fā)》:“韋顧既伐。”《箋》:“韋,豕韋,彭姓也。”《漢書·韋賢傳》:“肅肅我祖,國自豕韋,黼衣朱紱,四牡龍旗。”卜辭有婁豬,而封豨之桑林,為湯禱雨之地,蓋崇拜封豨由來已久矣。商祖高辛氏本是膢神封豨。相傳豕韋氏為五伯之一。《白虎通義·號》:“五霸者,何謂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韋氏、齊桓公、 晉文公也。”又曰:“大彭、豕韋,霸于殷者也。”《國語·鄭語》:“大彭、豕韋,為商伯矣。”注:“陸終第三子籛,為彭姓,封于大彭,謂之彭祖,彭城是也。豕韋,彭姓之別封于豕韋者。殷衰,二侯相繼為伯。”豬龍相關(guān)聯(lián),豕韋氏在商為伯,表明商本豬文化之展開也。劉、柳、彭之得姓,以其祖先神之為封豨也。

      《莊子·大宗師》:“豨韋氏得之,以契天地。”豨韋氏鑿破鴻蒙,開天辟地,中華文化由是綿綿不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家”乃是中華文化之血脈。《說文》:“家,居也,從宀。豭聲省。”段注:“豢豕之生子 多,故人居處借用其字,久而忘其字之本義,使引申之義的冒據(jù)之。”然段注亦有未達。劉寶楠《論語正義》:“ 者,交覆深屋。廟之象。”《說文》:“宔,宗廟宔 也。從宀 ,主聲。”主者,為祭祀而所立之象征先祖之尸(像)或神主。筆者上古時代“家”即“宔”,也即“豕”是“主”也。葉舒憲先生謂許慎《說文》之義當是家的神圣意義淡化以后的說法。[4]其說甚然。家者,中華文化血脈綿延不絕、薪火相傳而不息之本也。家即祖廟、神廟也,后人以訛傳訛,遂貽笑方家。
      
      參考文獻:
      [1]錢鐘書.管錐編(第一冊)
    .北京:中華書局,1986.
      [2]黃勇.水與生殖崇拜——從帝到道的嬗變[J].常德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1,(2).
      [3]何新.龍:神話與真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 葉舒憲.莊子的文化解析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辛巳秋分前夕初稿
      辛已霜降時分修證
      跋:此文為吾師黃守愚先生《生殖崇拜與中國青銅時代》(2002年版)一書一小章節(jié)。
      青楓隱者識于即日
      
      
      
      補充說明:
      《中國人:豬之傳人——豬靈崇拜考證》一文完成于西元2000年的暑假,當時家中藏書不豐,因此無法確證某些觀點,所以其中有一些錯訛,如對豕韋氏的考證就出現(xiàn)了錯誤。為尊重歷史的原因,原文只字不改。  

    作者: 明月山    時間: 2008-10-15 18:55
    有點意思,豬人?
    作者: falconqj    時間: 2008-10-22 14:12
    豬人!!!有意思!第一次 聽到。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湘阴县| 莱州市| 泰顺县| 武定县| 萍乡市| 原阳县| 那坡县| 郸城县| 柳江县| 鹿泉市| 泸定县| 巩义市| 玉门市| 长海县| 宁德市| 从化市| 六盘水市| 石河子市| 武清区| 宝清县| 宁化县| 庆安县| 泊头市| 米林县| 湾仔区| 惠水县| 安仁县| 印江| 饶平县| 肇东市| 邹平县| 娄烦县| 新建县| 永兴县| 田东县| 成都市| 贵港市| 康乐县| 乌兰县|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