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提高雛雞成活率的技術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zhf_725    時間: 2008-9-27 20:47
    標題: 提高雛雞成活率的技術措施

    一、提高雛雞成活率的技術措施
    育雛是養雞業成敗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中大雞階段的健康狀況、成活率、料肉比例。雞的育雛期是指從出殼到6周齡。雛雞具有代謝旺盛,生長快,敏感性強,絨毛稀少,體溫調節能力差、消化機能弱、抗病力低等特點。上述特點決定了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下面談談提高雛雞成活率必須注意的幾項技術措施,供養雞場、飼養戶參考。
      一、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進雛前育雛舍要全面徹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墻壁門窗用洗衣粉水洗刷干凈,然后打開門窗讓自然風吹干,用0.5%菌毒正溶液進行全面的噴灑消毒,最后用10%左右的燒堿液進行噴灑消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用生石灰水進行噴灑消毒)。消毒完成后將那些飲水器,采食盆和其他用具用消毒水洗刷干凈放進育雛舍里面,封閉好門窗,按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30毫升加高錳酸鉀15進行熏蒸24小時左右。以防早期感染馬立克氏病。育雛舍經消毒后,嚴禁未經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內,以免重新污染。
      二、雛雞的選擇標準
      由于養雞業不斷的發展,同一類型的雞種的品牌也進入多樣化,每種品牌的雛雞價格也不一樣,所以在選擇雛雞時要認準雛雞的品牌與價格,以防以次充好或冒充品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進雛時熱天選擇早晚,冷天選擇中午,運雛雞的車要空氣流通。養雞場、飼養戶不論是自己孵化或購買的雛雞都要進行個體選擇,選擇的標準主要有四條:1、肛門干凈,沒有黃白色的稀糞粘著;2、臍帶吸收良好,沒有血痕存在;3、腹部收縮良好,不是大肚子雞;4、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凡是符合以上四條標準的就是健康雛雞,其中一條標準不符合就不能選用,因為弱雛成活率低、生長速度慢,又容易帶來病毒,最好是把弱雛分開飼養,對那些沒有飼養價值的弱雛早點淘汰。
      三、育雛的溫度與濕度
      要提高雛雞育雛成活率,就要為雛雞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也就是要有適當的溫度和濕度,但也應防止煤氣中毒和空氣污濁誘發支原體病、大腸桿菌病。實踐證明,雞白痢的發生與育雛最初兩周的溫濕度關系密切,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使發病率大大增加。而育雛室的空氣條件差,往往會使雞群在1周齡后即發生支原體病,表現為流眼淚和輕度咳嗽這種現象在秋、冬、春季表現尤為突出。溫度:第一周保持在35℃左右(可根據環境溫度來調控)。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雛雞可以適應自然環境溫度為止。溫度適當,則雛雞活潑自如、飲食正常、精神良好。溫度低易患感冒、拉稀、沙門氏菌、腹水癥、雞白痢。溫度高易造成毛焦,生長發育停滯、脫水而死亡。溫度也可以根據雛雞的狀態來調控:溫度過高,雛雞會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食欲減少,飲水增加。溫度過低,常常擁擠在一起,相互扎堆,扎堆的時間過長就會造成大批雛雞被壓死。育雛舍的濕度要通過干濕度計來指示,育雛舍內濕度過高過低均不適宜雛雞的生長發育,比較理想的濕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及以后濕度為55%~60%。如濕度過低,舍內灰塵、羽屑飛揚,雛雞易患呼吸道病和羽毛發育不良;如濕度過高時,有害氣體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蟲卵的發育,使雛雞易患各種疾病。實踐證明,保持適當的育雛溫度,對控制雛雞白痢病、球蟲病的發生,對促進卵黃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雛雞育雛成活率都有明顯的效果。
      四、雛雞的飲水與開食
      進雛前應做好雛雞的開食開飲工作。一般在出殼后24小時左右開始飲水,這樣有利于促進胃腸蠕動、蛋黃吸收的排除胎糞,增進食欲,利于開食。買回的雛雞連盒一起散放在育雛室內休息510分鐘,再放在地面或網上。及時用溫開水加適量的育雛六日安或金日康50+治菌寧50的藥水做雛雞的首次飲水,以便進行胃腸道的消毒和清理胃腸道里面的細菌,后改飲10%15%的葡萄糖水或生理鹽水,能大大提高雛雞的成活率。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間斷給水,應該做到飲水不斷,隨時自由飲用,缺水、間斷飲水使雛雞干渴而造成搶水,容易引起雛雞暴飲而導致死亡。搶水的另一后果,是許多雛雞羽毛弄濕出現發冷扎堆壓死的現象,如不及時發現,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當雞群有1/3的雛雞有尋食表現時就可開食。通常在出殼后24小時內開食,飼喂雛雞要做到:飼喂配合飼料,飼喂次數一般是前二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齡時每天喂六次,五周齡時每天喂五次,六周齡后每天喂四次。由于雛雞消化機能差,故不可過食,過食會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所以喂八成飽就可以了。
      五、雛雞的飼養密度
      雛雞的飼養密度是每平方米面積飼養的雞數。合理的飼養密度,是保證雞群健康,生長發育良好的重要條件,因為飼養密度與育雛舍內的空氣、濕度、衛生以及惡癖的發生都有直接關系。雛雞飼養密度大時,育雛舍內空氣污濁,氨氣的氣味大,濕度高,衛生環境差,吃食擁擠,搶水搶料,饑飽不均,殘次雛雞增多,惡癖嚴重,容易發病。雛雞飼養密度小時,對雛雞生長發育有利,但不利設備的充分利用和勞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雛雞飼養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況是第一周時30/平方米,第二周時25/平方米,第三周時20/平方米,第四周時15/平方米,第五周時10/平方米左右。
      六、育雛舍的通風換氣
      在重視保溫的過程中,切不可忽視育雛舍的通風換氣。雛雞雖小但代謝旺盛,雞群密集,由于呼吸及糞便和潮濕墊料散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氣,使空氣受到污染。如果污染的空氣得不到及時的排出,這些有害氣體就會不斷地增加,當濃度大,時間長,就會嚴重地影響雞群健康,引起呼吸道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生,育雛后期每天中午應適當打開門窗,讓空氣對流,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
      七、適宜的光照與運動
      為了促進雛雞的采食和生長,一般需人工補充光照。第一天至十天雛雞光照要求24小時,以便熟悉環境和采食,每15平方米用一個40瓦的燈泡掛在離地面2高的位置上,以后用25瓦的燈泡和自然光照就可以了。光照不宜過強,第一可以減少啄癖的形成,第二可以讓雛雞養成有規律的運動、采食和睡眠的時間,有利于育成和育肥階段的雞采食后對營養的吸收與轉化。光照過強易造成互相啄肛、啄羽和啄趾。雛雞三周齡時,在晴天(氣候比較暖和)的中午可把雛雞放到舍外,曬太陽、運動1小時或2小時,這樣既可促進雛雞生長發育,又可促使雛雞逐步適應自然環境。
      八、認真實施疫病防治
      適時接種疫苗,出殼雛雞要在24小時內做好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以防感染馬立克氏病。35日齡首免腎傳支苗。按時做好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霉形體和喉氣管疫苗的注射。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特別是在雛雞階段,雛雞抗病力差,易感染病源引起發病,有些病發生后難以確診,有些病確診后無法治療(如雞馬立克氏病),有些病治好后對今后生產性能有較大的影響,失去飼養價值。因此,要求養雞場,飼養戶在加強雛雞飼養管理和認真做好衛生消毒工作的同時,還要根據本場的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種程序,來控制雞各種傳染病的發生流行。
      育雛前期雛雞較易發生沙門氏桿菌病,應預防沙門氏桿菌病的發生。雛雞15日齡后易患球蟲病,應用藥物(如賽爾三凈或賽爾百球消)預防球蟲病的發生。當雛雞受應激因素影響時,可在1千克飼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鹽,連用10天,或在1000千克飼料中添加100金維復合多維,能有效地緩解應激。
      綜上所述,育雛的各項技術措施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關鍵性環節和有力保證,只有認真細致地做好,才能有效地提高雛雞育雛成活率,促進養雞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 高輝    時間: 2009-5-25 22:39
    注意水葫蘆的數量不低于40~60只雛雞雞/個。
    作者: st9678    時間: 2009-6-3 20:22
    暈~~抗生素多不用~~
      現在養小雞天天不用抗生素和抗菌藥喂~~還活多少小雞?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景德镇市| 日土县| 揭阳市| 姚安县| 仁寿县| 抚松县| 耒阳市| 河间市| 望江县| 石渠县| 西吉县| 醴陵市| 吴江市| 开远市| 江西省| 鲜城| 神农架林区| 栾城县| 无棣县| 柳林县| 峨眉山市| 阳原县| 赣州市| 石城县| 秭归县| 诏安县| 闽清县| 舞钢市| 闵行区| 当涂县| 沙田区| 紫云| 萨迦县| 资阳市| 宽城| 黑龙江省| 宝应县| 开平市| 苏尼特左旗|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