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續飼養手冊 [打印本頁]
作者: 曹志誠 時間: 2008-9-21 09:50
標題: 續飼養手冊
目錄
前言
一.
INVE(英偉)對豬的飼養階段的劃分
二. INVE(英偉)對各個生產階段豬的管理要點
l
購進種豬的管理
l
后備母豬的選擇
l
后備公豬的選擇
l
后備公豬的管理
l
配種公豬的管理
l
后備毋豬的管理
l
配種母豬的管理
l
返情期待配母豬的管理
l
懷孕母豬的管理
l
分娩母豬的管理
l
初生仔豬的管理
l
保育小豬的管理
l
生長豬的管理
l
肥育豬的管理
三.豬場環境的選擇
四.豬的品種和商品雜交
五. 健康與保健
六.豬場免疫程序的建立
七.INVE(英偉)公司產品的編號標識說明
八.INVE(英偉)各個養豬生產階段的產品:
對豬的飼養階段的劃分
英偉營養專家根據豬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制定不同的營養對策,并以此來應對豬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豬的不同營養需求,使之在正常條件下,能發揮其最大的遺傳潛能。英偉營養專家建議把豬的飼養階段劃分為:
種豬培育期:30-70公斤 或 30-90公斤
后備種豬
配種公豬:8月齡 》130 公斤
生產母豬:7月齡》110 公斤
懷孕母豬
懷孕前期:(4周齡內)
懷孕中期:(4周齡至12周齡)
懷孕后期:(13周齡至產前三天)
哺乳母豬
分娩期(產前、產后三天)
哺乳期(分娩至斷奶)
返情期待配種母豬(斷奶至配種)
誘食期(0-5周)
哺乳仔豬(0-4周)
仔豬:(0-8周)
教槽期(2-6周)
斷奶仔豬(2-8周)
過渡期(5-8周)
小豬(18—35公斤)
生長-育成豬(30-70公斤)
肥育豬
(70公斤—出欄)
二. INVE(英偉)對于各個生產階段養豬的管理技術要點
l
購進種豬的管理
l
后備母豬的選擇
l
后備公豬的選擇
l
后備公豬的管理
l
配種公豬的管理
l
后備毋豬的管理
l
配種母豬的管理
l 返情期待配母豬的管理
l 懷孕母豬的管理
l 分娩母豬的管理
l 初生仔豬的管理
l 保育小豬的管理
l 生長豬的管理
購進種豬的管理
生產者購進種豬要根據市場需要,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選擇種豬場,可考慮種豬場的技術含量、生產規模(基礎群)自然環境、健康狀況、信譽、銷后服務等因素進行選擇,不宜多場引種。做好撿疫工作,避免潛在疾病的交叉感染。新建豬場更應慎重。
1.種豬抵場前準備好隔離檢疫舍及獨立的飼養管理人員,進場前三天需重復清潔、消毒隔離檢疫舍和認真消毒欄舍所有用具和運輸車輛。
2.進場豬只按大小分群消毒完畢后,先喂給淡鹽水、維生素c、和適量抗生素。數小時后再喂少量飼料,第二天才正常供料。
3.在并入種豬群前最少隔離檢疫觀察30天,最好60天,如果懷疑繁殖呼吸綜合癥,隔離時間還需延長。一般分四步進行,即隔離生產、適應環境、接觸環境病源和豬群、并入種群。
4.進場后用可注射殺蟲藥去滅虱子和螨蟲。14天后在飼料中添加廣譜驅蟲預混劑(如蟲蠅凈),3至4周后再重復一次。15日之內做好豬瘟、口蹄疫、細小病毒、乙腦等疫苗的首免注射。
5. 60公斤以上的公豬單欄飼養以防斗毆和互相爬跨。
6.防止同欄豬只互咬 ,把滋事者隔離開。
7.每天細心觀察豬只是否異常,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隔離期未再檢測一次,合格后才并入豬群。
后備母豬的選擇
一個優良的母豬群對提高豬場的生產效率有很大幫助,選好母豬是一個重要的工作。
1.
體重60公斤以上才進行選種。品種特征要明顯,身體各部勻稱。體軀長。腿、臀豐滿。毛色一至。
2.
母豬的外形和陰戶發育良好 。
3.
有6-7對乳頭,乳頭分布均勻,粗細均勻,無瞎乳頭、扣乳頭和內翻乳頭。
4.
四肢強健,粗細適中,行走穩健有力,關節靈活,蹄殼和蹄踵部位無裂逢。
5.
性情溫順。
6.
親代的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和胴體性狀的指標也應作為選種的參考。
后備公豬的選擇
1. 體重60公斤以上進行選留,要具備品種特征和系譜資料。
2. 選擇有良好遺傳潛能的公豬。(遺傳潛能應考慮公豬的日增重、飼料效率、背膘、睪丸、外生殖器的發育,雄性表現等因素。)
3. 四肢結實、粗壯,骨骼發育正常,蹄質堅強有力,姿勢平穩,步態協調。
4. 精液品質良好。
后備公豬的管理
1.
公豬在60公斤左右單欄飼養。
6月齡體重達100公斤左右,限制飼養,并增加運動,
8月齡體重達120公斤左右,日糧控制在2.0-2.5公斤,
8-12月齡適宜初配。
到1.5歲齡,體重達170公斤以上是最佳配種時間。
3歲齡以上可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更換。
2.
1歲以上公豬根據體況和采精情況,日供糧2.5公斤左右。
3.
合理的配種頻度: 1歲齡青年公豬每周可配1-2次。
1.
公豬8月令時開始調教采精,可用假母豬臺或發情母豬進行調教,調教要有耐心和恒心。每天調教一次,每次15-20分鐘,至成功為止。初配的青年公豬應選用體格較小,經產多胎、呆立反射好、無功擊性的母豬來配合調教。所有公豬在自然交配時都需有配種員看護。
配種公豬的管理
1.
配種公豬日糧供給3公斤左右,注意體況不要過肥或過瘦。
2.
合理的配種頻度:
2-3歲齡壯年公豬每周可配3-5次。采精時,可每周采2次,隔日采精,連續采精時要采兩次休息1-2天。
3.
嚴禁公豬同時用于自然配種和人工采精。人工采精的公豬不要飼養在配種舍。
4.
精液品質異常的公豬暫仃使用。檢查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
5.
配種公豬每天加一個雞旦及適量的魚肝油或采用專用的英偉添加劑。夏天加喂適量的青飼料對公豬很有好處。
6.
合理運動,每天輪流安排半小時以上的運動。夏天,安排在早上和傍晚進行。冬天安排在下午進行,不能讓種公豬直接暴曬,不能在風雪天露天運動。
7.
要注意防暑降溫和防寒保暖,種公豬最適宜溫度是15-25℃,欄舍要通風良好。
8.
要做好公豬的清潔衛生,應每日沖洗身體,定期消滅公豬的體內外寄生蟲,每周消毒體表1或2次。
9.
種公豬的配種地點,無論是本交或人工采精,都要相對固定,最好是單間的配種間,地面不宜太滑,不能放置有揮發性的藥物以免影響公豬性欲。
10.
不能有2頭以上的種公豬同時、同地活動,防止斗毆,防止公豬傷人,配種員(飼養員)要做好自我保護,要充分了解種公豬的脾性,多與之親近,不毆打公豬,尤其不能打其眼部和睪丸
11. 夏季配種時間宜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冬季宜安排在上午9-10時,下午16-17時,或中午,飽食后不宜配種,配種后要用手大力拍打母豬的臀部,配種完成后,先將毋豬帶走,再帶走公豬,不要立即沖洗身體,休息后再喂食。
后備母豬的管理
1.
5-6月齡前的小母豬應自由采食,豬在6月齡后按豬的膘情來決定限料的方案,限料時的日糧大概2.2-2.5公斤,可于早上一次供料或上、下午各供料一次。
2.
母豬群飼時,每欄不超過6頭,并注意加強運動,有條件的可放牧運動。務必使母豬都能同時進食。
3.
配種前的日糧標準是3-3.5公斤。
4.
限料期間應檢查豬是否有便秘。便秘時應及時供給足夠的飲水、青料。喂紅糖水或用硫酸鎂解除便秘。
配種母豬的管理:
配種母豬的管理最重要的是鑒別母豬是否發情和對母豬的適時配種。
1.
催情補飼;進入配種舍的母豬有兩種,斷奶母豬和后備母豬,兩者的營養狀況差異很大,應分別制定營養方案。盡管剛斷奶后母豬可能吃得很少,但還是應該讓其自由采食,對于后備小母豬應限飼至配種前10天為止。
2.
觀察發情現象。通常在限料條件下,大部分后備母豬在6-7月令體重,75公斤左右開始有發情現象。
3.
發情周期為16-25天左右
4.
發情征兆是;陰部腫脹發紅,食欲減少,煩燥不安,有弓背反應,呆立反射。首次發情大部分都不愿與公豬交配。將發情的時程詳細記錄下來。
5. 初配母豬體重應達100公斤以上,8月齡。在第二或第三次發情后,背膘在18毫米以上才進行第一次配種。
空懷母豬的管理
1. 飼養:母豬斷奶當天,停止或少喂料。第二天開始補飼來補充體況恢復的需要。配種后根據母豬的體況,喂2kg/日懷孕期母豬料,但是要注意防止母豬過肥。
2. 注意觀察母豬發情。大多數母豬斷奶后3~7天發情。斷奶后3天開始檢查母豬是否發情。可將公豬趕至母豬附近以刺激母豬發情。
3. 斷奶10天后仍不發情,可采取以下措施:
A.將不發情母豬混養,加強運動,減料50%,一般3~5天發情。
B.用公豬刺激發情,每天早晚2次,連續2~3天。
C.上述無效時,可注射氯前列烯醇或PG600,若仍未發情則考慮淘汰。
4, 母豬出現站立反應后開始配種或輸精。隔12小時—24小時后再配一次,可連配種三次。人工受精的輸精時間要控制在5~10分鐘。
5, 嚴格遵守配種計劃,不亂配種或錯配種。
6, 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在南方的夏季,對母豬的生活環境要采取降溫措施。
母豬懷孕期推算
母豬懷孕期平均為114天,范圍在108~120天。在母豬產仔數多和營養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分娩會提前,營養較差或產仔數較少時,懷孕期會相對延長。
推算方法:
a) 在配種日期上加3個月,3個星期零3天。
b) 在配種月份上加4 ,日期上減6,注意大小月。
c) 查對推算表。
懷孕母豬的管理
1. 夏季防酷暑,氣溫過高時,不注意通風會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影響產仔數。冬季注意保暖。
2. 豬舍要安靜,不可突然驚動。
3. 定期進行母豬體內、外寄生蟲的驅蟲工作,不能讓其帶進產房傳給仔豬。
4. 根據母豬分娩期的早晚、體況進行調欄。及時發現未孕的母豬,隨時返回配種舍,配種后重新編組。
5. 準備分娩舍所需的產床數,并在母豬產前3~7天轉入分娩舍,夏天特別炎熱時,可適當推遲轉入分娩舍。
分娩母豬的管理
主要任務是提高仔豬成活率和減少母豬子宮炎的發生。
1. 產房的環境要求:
A. 要冬暖、夏涼,舍溫適宜在17~25℃;夏季通風降溫,最高氣溫時,不能使母豬張口呼吸,如果母豬臨產,熱得張口喘氣,在產仔過程中就有中暑的危險,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降溫。
B. 產房飼養密度大,糞便滯留多,需及時排除有害氣體。保持產房清潔、干燥。
C. 新生仔豬不管是什么季節,都要做好保溫措施,不能讓其受賊風侵襲。
D. 母豬、仔豬離開產床后,必須立即嚴格消毒,備用。
2. 母豬分娩前的管理
A.分娩前5~7天將母豬洗刷干凈趕入分娩欄,準備待產。管理 人員應經常與分娩母豬接觸,使母豬適應分娩環境與接生人員。
B.在產前3~7天調入產房時,先給母豬洗澡、消毒后再進產房,
D.若產前母豬處于高燒、便秘、拉稀等病態,則須盡快消除。若母豬產后處于病態,則將影響初乳的質量和數量,造成仔豬下痢,甚至造成仔豬全窩死亡。
臨產前,母豬陰部松馳,頻繁排尿。到最后一對乳頭能擠出乳汁,說明母豬要臨產,需做好準備。用0.1%的高錳酸鉀水清洗乳房乳頭,除掉污物。提前將仔豬的保溫箱加溫
F.養好哺乳母豬
a. 當天產仔的母豬,停喂或少喂料,但應及時給母豬飲水。
b. 產后3~4天內不讓母豬吃飽,五天后逐漸加料,
第1天1kg/日,
2~3天1.5kg/日,
4~6天2kg/日,
7天3.5~4kg/日,
日喂三餐,斷奶當天停喂,斷奶前三天要逐漸減料。
G. 母豬產后如有發燒現象,嚴禁大劑量使用安乃近之類的藥物。
H. 分娩后,2~3天內必須細仔觀察仔豬的發育狀態,發現仔豬瘦弱,證明乳汁不足,應采取催乳措施增加泌乳能力,
I. 仔豬體重達5.5kg以上可使母豬斷奶,移至保育舍。
3. 可利用氯青列稀醇誘導分娩,母豬產出第一頭小豬后,注射催產素。產完后再注射青霉素等抗菌素,防感染。并用豬產康、宮炎清等沖洗劑,連續三天沖洗子宮,每天一次。
初生仔豬的管理
1. 注意保暖,防高溫,防壓死,降低斷奶前仔豬死亡率,
2. 產房保持適宜溫度。初生仔豬環境溫度要求30~35℃,斷奶仔豬21~30℃。
3. 仔豬出生后,剝去胎衣,擦干體液,保暖。清除呼吸道中的粘液,剪臍帶,剪掉犬牙,固定奶頭,
4. 把低能仔豬放到保暖區給初乳或代乳品,2~3小時一次。脫水豬用電解質治療。
5. 保證每一頭仔豬都能吃到初乳。窩仔豬數多的仔豬要輔以代乳品。
11.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初生仔豬和仔豬斷奶前、后的預防用藥,控制某些疾病的發生。13.仔豬達5.5kg以上可斷奶,母豬當天趕走。仔豬留在原欄3~7天后再轉至保育舍或直接斷奶轉欄。
保育小豬的管理
1. 保育舍養豬密度適中,為0.35平方米/頭。嚴格分階段飼養。
2. 剛進欄一、二周,按用藥程序加藥及限料。
3. 及時觀察,發現并治療病豬。有咬尾現象發生時,及時處理。
4. 訓練豬只在固定地點排糞尿,根據品種、體況分欄飼養,有條件公、母豬分養。
5. 體重達到30kg時出欄到生長--育成舍。
6. 嚴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7. 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生長豬的管理
飼喂環境必需有利于豬能方便地吃到充足的飼料,盡可能減少個體間竟爭飼料和飲水。欄舍面積應能允許豬在圈內自由走動。
1. 可以自由采食和分餐飼喂,如采用分餐飼喂必須提供足夠的槽位,以便所有的豬同時進食。
2. 適當的飼養密度,常以20~30頭為一群。每欄不要超過35頭。
3. 充足的飲水位置。
4. 保持欄舍通風清潔干燥,注意對隔離病豬的治療。
5. 飼料可以干喂或濕喂,也可喂液態料。濕喂可以大大減少舍內空氣中的粉塵量,有利于豬的健康,還可改善飼料利用率。
6. 進行免疫監測。
肥育豬的管理
1. 豬本身就是主要的疾病傳播來源。因此宜避免多個豬場購進豬苗,豬苗實施按計劃定點提供,了解豬苗的免疫狀況。
2. 豬群飼養實行全進/全出是理想的安全措施。
3. 控制外來人員、車輛的進入,設專用出豬臺。
4.購進的商品豬苗作好隔離觀察和疫苗的補充注射。
三.豬場位置的選擇
1. 豬場位置的選擇要考慮很多因素,包括:土地、氣候因素、基礎設施的需求、環保、政府相關部門的態度和法制環境等等。就局部來看,每一個豬場的興辦必須因地制宜考慮其規模的“適度”。集約化豬場的設施一般不需要占用很大面積的土地,可是豬場的糞便處理是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因此應推廣農、牧結合,魚、畜結合等模式。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用于糞便處理的土地面積是決定養豬企業的規模和位置的一個重要因素。
2. 豬的欄舍所需適宜溫度的要求較高,保持生產性能最高和撮入飼料最少所要求的欄舍溫度變動范圍很窄。在這個溫度范圍之外,生產水平和效率都會相對下降。因此要為豬的飼養提供一個最適宜的氣候條件。并以此為依據來考慮豬舍的建設.
3.有良好的道路,鐵路或水路來確保產、供、銷的暢通
4.一個成功的養豬企業,需要受過良好教育和專業培訓的人員作為養豬生產所需的勞動力,不斷培訓在崗員工是促進本行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四. 豬的品種和商品雜交
在世界范圍內列入世界豬品種資源的有201個豬種(1990年評定),而中國有著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比不上的差異性最大的品種資源,再加上從國外引進的長白、大白、杜洛克、漢普夏、皮特蘭…等,已經造就了我國一個巨大的遺傳基因庫。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它的作用已經逐步顯露出來。
目前世界上除了為保護品種資源,而采取純種選育外,大多數生產者采用了雜交育種;利用雜交優勢進行商品生產,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最高的生產效率。
目前在我國盛行的有如下幾個引進品種的配套:
a)
引進品種(公.) X
地方品種(母)
F1
(商品)
b)
引進品種(公)
X
引進品種(母)
F1
( 商品)
c)
引進品種(公)
X
F1的母豬
F2
(商品)
在養豬生 產過程中不同的農場根據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所具備的人、財、物及社會環境因素采取不同的生產模式決定不同定位的選擇,如以種豬生產為重的農場投入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較大,技術含量較高,需要純種繁育和大量的種豬測定工作,它的品種選擇要求較高,目前就大多數而言,進行商品生產而采用的后備種母豬的雜交體系應是簡單容易管理的。最容易管理的是終端雜交體系,可以全部買進所需的公豬和母豬,而其它任何雜交體系都會增加管理投入。在商品生產上,繁殖種母豬是一項額外任務,需要額外的工作投入。當然在買進所需的公豬和母豬時,生產者要根據健康水平、信譽、市場等因素選擇供應商是至關重要。引進種豬的健康水平是決定豬場命運的關鍵因素,萬萬不可忽視。
不同的雜交組合在不同的條件下的成本和收益有很大的變化,生產者要制定最佳雜交組合和選留后備種豬的策略。在現代商品生產中要求商品肉豬生活力強、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和肉質良好等特點.現多采用世界著名的長白、大白、杜洛克品種進行雜交組合生產瘦肉型商品豬。(本技術手冊主要介紹的就是瘦肉型豬的生產技術)。
最大限度提高現有雜種優勢.研究結果顯示終端雜交母豬(二元雜交母豬)的優勢在于提高了的初生重和8周令個體重,生產更多的上市商品豬(每窩多0.37頭)和縮短了斷奶至發情間隔。大量的生產統計數據顯示終端雜交較輪回雜交的優勢是每頭母豬每年每頭母豬多生產1頭仔豬。目前,一般采用兩個白豬品種或品系(一般是大白和長白)的雜交母豬作為商品母豬,因此三品種雜交(DlY)是目前最現實的商品生產雜交體系。
豬的重要經濟性狀
種毋豬
種公豬
生長肥育豬
成熟年令
性成熟年令
生長速度
繁殖規律
性欲力
采食量.
妊娠期
精子生成能力
飼料報酬
使用年限
精子質量
眮體質量
窩產仔數
肉品質量
出生和21天令體重
哺乳仔豬成活率
生產者應圍繞這些經濟性狀,在引種、營養、動物保健方面制定適合本場的飼養管理規程,選擇以其相適應的營養條件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以保證其遺傳潛能的最大發揮,創造最佳經濟效益。
五. 健康與保健
養豬業要持續有序發展,生產者要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取決于三個因素,即產品價格,豬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飼料報酬)。其中產品價格主要是由社會因素決定,而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是由生產者控制的,其中健康的豬群,特別是種豬群的健康水平是主要的因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費者對豬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豬場從環境、生產管理、到獸醫保健已經形成一個系統保護工程。除了人和社會的因素之外,豬群的健康已是當前養豬業的最大障礙。因此每個豬場務必做到:
1. 健康育種:選擇的種豬不僅要看種質和外形,而且需要有高度的健康性,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飼料原料和添加劑的使用要符合標準,注意飲水和空氣狀況,建立無污染飼料管理體系。2.搞好場地環境衛生和消毒,建立和執行衛生防疫制度,規范用藥、建立藥物預防方案和定期驅除豬體內、外寄生蟲的制度。場內禁養犬和貓,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及傳播,實現生存環境無害化,為豬創造舒適環境
3.工人員進入豬舍必需穿著干凈衣服和靴子,互不串欄,保證工作人員不與外界豬群接觸,避免一切非工作人員進入豬場。
4.及時淘汰、撲殺治療效果不佳的病豬和僵豬,及時處理死豬。
5. 建立獸醫衛生防疫監督機制和疾病預警機制。
六.豬場免疫體系的建立:
(一) 有關豬群的免疫
聰明的生產者非常懂得將保護性免疫作為有利于保持豬群健康和快速生長的管理工具。
免疫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通過主動或被動方式獲得
主動免疫是動物受到抗原如細菌或病毒的刺激獲得,這些保護性抗體存在于血液、分泌物、乳汁中,抗體在初乳中濃度持別高。
被動免疫是乳豬生后最初24小時吸吮初乳獲得,24小時后仔豬血液中母源抗體巳達最高濃度,此后抗體水平立即開始下降,三周后抗體可能降至能抵抗許多疾病的必需水平以下。
被動免疫也可通過注射抗血清獲得,抗血清是從主動免疫豬收集獲得的。可以通過注射或一日令內口服來獲得免疫力,被動免疫只有短期幾天或幾周的保護力,而主動免疫的保護力長得多,某些情況下是終身的,因此戰略性地有計劃攻毒或合理使用疫苗能增強所需的主動免疫力,例如給配種前的后備毋豬接觸細小病毒,使后備母豬感染該病毒以產生終身免疫,而對其無任何危害,另一種方法是注射細小病毒滅活苗,但這種疫苗不能產生終身免疫。母豬每次配種前都要注射疫苗,除非接觸了活的野毒。
接種了疫苗不等于免疫成功,只有豬對接種的疫苗產生足夠的抗體,才具有對特定病原產生免疫的能力。疫苗接種后也并非100%的豬能產生免疫力,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反應。母源性抗體可能干擾疫苗接種效果。動物個體也對疫苗接種的反應有個體差異。這些都是往往造成免疫失敗的原因。為了控制和消滅特定的疾病,需要利用高峰母源抗體來保護仔豬。有計劃地使仔豬在被動的母源抗體衰減到失去保護力前隔離開來,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生產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采用超早期斷奶,藥物早期斷奶和選擇兩點式或三點式飼養來達到最佳的防疫效果。
(二) 免疫程序的建立
豬場的免疫程序差異很大,從某些豬場不用疫苗到使用幾乎所有疫苗。過分使用疫苗的方法,是不經濟而且是沒有保證的。疫苗接種也會造成豬群的應激反應,會使豬的生長發育速度減慢。通常沒有二個豬場有完全相同的免疫程序,因為不同豬群管理方式不同、自然環境不同、面臨致病的危險不同。集約化豬場最科學的方法是建立嚴格的抗體監測制度,按監測結果作出科學的分析后制定免疫程序,并每年做出檢討修正。
下列的免疫程序列出大部分必需接種的疫苗和寄生出蟲控制措施,但并非每個豬場都是適用的、理想的或經濟的。僅供參巧
間(年令)
| 疫苗注射和寄生蟲控制
| 管理和配種
|
后備毋豬/毋豬
6-7月令
8個半月
|
豬瘟、偽狂犬、細小病毒、口蹄疫、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驅蟲,治療虱子。
|
購進毋豬隔離檢疫
在第二或第三發情期配種
|
配種后3周
每年1、7月
每年4、8、12月
分娩前4-6周
分娩前2周
分娩前7-10天
分娩
分娩后3-5周
公豬
6-7月令
每年1、7月
每年4、8、12月
仔豬1-3天
3-7天
3-4周
斷奶后10天
10周-12周
5-6月
|
肺疫、鏈球菌。
豬瘟、口蹄疫。
偽狂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治療虱子和螨蟲。
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
。
偽狂犬、細小病毒。
豬瘟、偽狂犬、細小病毒、肺疫、口蹄疫、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
偽狂犬、鏈球菌、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
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豬瘟、口蹄疫。
補鐵
豬瘟、鏈球菌、口蹄疫、肺疫、偽狂犬。
治療虱子、螨蟲,然后驅蟲。
豬瘟、鏈球菌、肺疫。
正確添加藥物
| 妊娠檢查有無再發情
飼料中添加防便秘的添加劑,進分娩舍前清潔豬體
仔豬環境溫度21-30℃毋豬18-21℃
仔豬斷奶,提供衛生舒適的保育舍和適當的日糧。
購進公豬隔離檢疫,配種前60天進場,8月令可有限使用,觀察性欲和配種能力。
剪牙、斷尾、打耳號
教槽
對上市豬進行健康檢查
|
另:每年在有蚊較多的季節到來之前(三月)給所有種豬注射乙腦疫苗。
豬的疫苗還有很多,生產者可根據實際情況慎用,并按商品說明規范操作,不可盲目加大劑量,注意注射質量。
七.INVE(英偉)公司常規型產品的編號標識和對應商品名,
常規型產品的編號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表示使用對象,用兩個英文字母替代,
BS(BOOSTER)
哺乳期乳豬、
PS(PRESTARTER)
開食期和過渡期乳豬、
ST(STARTER)
小豬、
GR(GROWER)
中豬(生長豬)、
FN(FINISHER)
大豬(育肥豬)、
GS(GESTATION)
懷孕母豬、
LT(LACTATION)
哺乳母豬、
BR(BOAR)
公豬;
PB(PREBREEDING)
后備種豬
第二部分表示生長階段:
0、1、
2…9分別代表各個階段的產品代號;
第三部分表示產品的使用比例:
100代表全價料,
004代表4%預混料。
例如:
PS-1-100
表示乳豬全價料,
S-3-004
表示4%小豬預混料等等。
同時設計了具有特色經濟回報率的輔助產品。
作者: wujianping992 時間: 2008-9-21 10:12
樓主能夠整理一下打包上來就好啦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马龙县|
麻城市|
股票|
锦州市|
唐海县|
沂源县|
五原县|
龙里县|
横山县|
台中市|
芦溪县|
乌拉特中旗|
吉隆县|
望谟县|
天柱县|
顺义区|
海口市|
佛坪县|
循化|
德清县|
北川|
永靖县|
晋州市|
平湖市|
普兰店市|
莱州市|
莱西市|
五大连池市|
景德镇市|
拜城县|
焦作市|
白河县|
平邑县|
股票|
诸暨市|
米脂县|
武冈市|
汽车|
横山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