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08年~2020年) [打印本頁]

    作者: lyaodong    時間: 2008-9-4 21:55
    標題: 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08年~2020年)
      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關于抓緊制定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切實做好良種登記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性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改良計劃*。
      一、中國奶牛遺傳改良現狀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奶牛遺傳改良工作穩步推進,種公牛培育進程明顯加快,以中國荷斯坦牛為主的奶牛單產水平不斷提高,奶牛養殖效益不斷增加,促進了奶業持續快速發展,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糧食轉化增值和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培育了第一個中國奶牛品種
      1985年,第一個中國奶牛品種———“中國黑白花奶牛”通過國家審定,1992年更名為“中國荷斯坦牛”。該品種是由國外引進的荷斯坦牛,經純種繁育以及與地方黃牛進行雜交并長期選育而成。2006年,中國荷斯坦純種牛及雜交改良牛存欄約1200萬頭,已成為我國奶牛的主要品種。
      (二)奶牛生產水平不斷發展
      近年來,中國荷斯坦牛的單產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全國平均單產水平達到4500公斤,比1978年增加了1500公斤以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郊區中國荷斯坦牛單產水平已經達到6500公斤,一些規模奶牛場已經超過9000公斤,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規模奶牛場通過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分析原料奶產量和成分,科學配置奶牛日糧,改進飼養管理措施,有效節約了飼養成本,提高了奶牛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中國荷斯坦牛單產水平的提高和存欄頭數的增加,促進了我國奶業的快速發展。2006年全國牛奶產量達3193.4萬噸,奶牛存欄1363.2萬頭,分別是1978年的35.2倍和27.7倍。
      (三)種公牛站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我國種公牛站建設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截至2006年底全國有種公牛站49家,存欄中國荷斯坦采精公牛1319頭,年生產優質凍精2574萬劑。近年來,通過國家支持和自我發展,種公牛站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大部分種公牛站凍精生產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冷凍精液質量明顯提高。2006年冷凍精液合格率為96%,比1996年提高10個百分點。
      (四)種公牛培育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奶業協會自1983年開始組織全國聯合公牛后裔測定,迄今參測青年公牛965頭,已公布17批后測結果,經驗證的優秀種公牛達84頭。2007年國家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優先選擇56頭有后裔測定成績的公牛作為種源,對我國奶牛的遺傳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紀90年代,中國奶業協會和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建立了中國荷斯坦牛MOET(MultipleOvulationandEmbryoTransfer,超數排卵和胚胎移植)育種體系,成功選育出18頭優秀種公牛,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奶牛育種理論和方法。
      我國奶牛遺傳改良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無論是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現代奶業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奶牛單產水平總體偏低。近年來,我國牛奶總產量的增長主要依賴奶牛數量的增加。從1999-2006年,全國奶牛存欄增加了2.9倍,而成年母牛年平均單產僅增長了18%。目前,我國荷斯坦牛單產只有4500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為6000公斤,發達國家在8000公斤以上。二是生產性能測定工作滯后。我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還處在起步階段,參加測定的奶牛數量還不到存欄數的1%;大多數奶牛養殖不能以生產性能測定為依據,進行科學飼養管理。三是缺乏自主培育種公牛能力。目前,我國種公牛自主培育體系尚未建立,90%以上的種公牛依賴國外引進。部分種公牛站后備公牛嚴重缺乏,面臨種公牛斷檔問題。此外,奶牛品種登記、體型鑒定和遺傳評估等工作還沒有有效開展起來,影響了奶牛繁育育種相關工作的推進。
      二、實施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的必要性
      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是指通過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個體遺傳評定、青年公牛聯合后裔測定、人工授精技術等手段,提升牛群遺傳水平,改善奶牛健康狀況,提高牛群產奶水平,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實施遺傳改良計劃對促進我國奶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有利于建立奶牛生產基礎數據庫。通過個體系譜資料記錄、體型鑒定、生產性能測定,進行綜合遺傳評定,可以科學判斷奶牛個體的種用價值,為選擇建立良種核心群,培育種公牛和生產優質胚胎奠定堅實的基礎。由于我國的奶牛體型鑒定體系和制度尚不健全,遺傳評定工作剛剛起步,目前全國奶牛品種登記工作尚不規范,登記數據缺乏可靠性和權威性,登記牛的使用價值難以完全體現出來。盡快完成品種登記、體型鑒定和遺傳評定工作規范以及相關標準的制定,推進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建立健全奶牛良種登記制度,可以為奶業群體遺傳改良提供準確完整的基礎數據。
      (二)有利于增強培育種公牛的能力。種公牛遺傳品質直接關系到牛群遺傳改良效果,奶業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種公牛對奶牛群體遺傳改良的貢獻率超過75%。選育種公牛最可靠的方法是后裔測定,即通過公牛女兒的生產成績衡量種公牛質量。但我國的公牛后裔測定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組織機構和體系不完善;參加后裔測定的青年公牛數量少;缺乏系統可靠的生產性能測定記錄,所提供的女兒性能記錄數達不到準確評定種公牛的要求。因此,加快推進公牛后裔測定、遺傳評定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可以增強我國自主選育培育優秀種公牛能力,改變種公牛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
      (三)有利于提高奶牛生產水平。良種是提高奶牛生產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實踐表明,中低產奶牛通過使用優秀種公牛冷凍精液的持續改良,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水平。一頭優秀種公牛通過其冷凍精液的推廣應用,每年可以改良產生7000頭左右的優質母牛。應采取有效措施,通過良種補貼等方式,大力推廣優秀種公牛凍精的使用。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既是培育種公牛和奶牛良種登記所必需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提高奶牛飼養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過產奶量和乳成分分析,可以實現“測奶科學配料”,降低飼養成本,提高奶牛養殖效益。目前,我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的數量每年只有10萬頭左右,既不能滿足全國牛群遺傳改良的需要,也達不到提高牛群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實施牛群遺傳改良計劃有利于提高我國奶牛群生產水平。
      (四)有利于促進奶業可持續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比,我國飼養2頭~3頭奶牛才相當于發達國家1頭奶牛的產奶量,而在飼料、人工、防疫等方面的費用成倍增加,也影響了奶業可持續發展。為促進我國奶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縮小與奶業發達國家的差距,可通過實施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提高奶牛單產水平,推動奶業發展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增強奶業發展的綜合生產能力。
      國外奶業發展經驗表明,實施國家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對于推動奶牛生產水平提高作用重大。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和加拿大的奶牛平均生產水平還只有5000公斤左右,兩國都實施了“國家牛群遺傳改良計劃”,政府支持開展良種登記、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和后備種公牛選育等工作。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奶牛育種體系十分健全,奶牛飼養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平均單產達到9000公斤以上。因此,可以借鑒國外奶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啟動實施奶牛改良計劃,加快推動我國奶牛改良工作。
      目前,組織實施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已具備良好的基礎。一是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健全。2006年7月1日施行的畜牧法和優良種畜登記規則等法律法規,對加強奶牛遺傳改良、實施良種登記作出了明確規定。即將出臺的《家畜冷凍精液、卵子和胚胎生產經營管理辦法》,對種公牛培育、后裔測定等也作出了具體的要求。二是支持奶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為推進奶業發展,2007年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擴大凍精補貼范圍,加快推進奶牛育種和改良工作。三是奶業發展空間很大。2006年全國人均奶類占有量為25.1公斤,僅為世界平均水平100公斤的1/4,乳制品消費和牛奶生產的增長潛力很大。四是奶牛育種工作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借鑒國外奶牛遺傳改良成功做法,在種公牛后裔測定、生產性能測定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成熟技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具備一批從事奶牛育種的科研人員和較為健全的奶牛遺傳改良服務組織和網絡體系。
      三、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技術指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中國荷斯坦牛品種登記工作覆蓋到全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規模不斷擴大,全國青年公牛聯合后裔測定穩步推進,優秀種公牛冷凍精液全面普及和推廣,奶業優勢區域成母牛年平均產奶量達7000公斤,其他地區奶牛每個世代的單產提高500公斤,奶牛遺傳改良技術逐步與國際接軌,奠定奶業發展的優良種源基礎。
      (二)主要任務
      ———在牛群中實施準確、規范、系統的個體生產性能測定,獲得完整、可靠的生產性能記錄,以及與生產效率有關的繁殖、疾病、管理、環境等各項記錄。
      ———在牛群中通過個體遺傳評定和體型鑒定,對優秀牛只進行良種登記,選育和組建高產奶牛育種核心群,不斷培育優秀種牛。
      ———組織大規模的青年公牛聯合后裔測定,經科學、嚴謹的遺傳評定選育優秀種公牛,促進和推動牛群遺傳改良。
      ———在牛群中應用和提高人工授精技術,大量推廣使用驗證的優秀種公牛冷凍精液,快速擴散優良公牛遺傳基因,改進奶牛群體生產性能。
      (三)技術指標
      通過計劃的實施,構建我國完整的現代奶牛遺傳改良技術規程和組織管理體系,主要內容為奶牛個體生產性能測定、體型鑒定、品種登記、公牛后裔測定、種牛遺傳評定、推廣使用優秀種公牛等基礎性工作。計劃實施具體技術指標是:———在現有基礎上年新增生產性能測定奶牛8萬頭,到2020年達到100萬頭;———每年新增品種登記牛15萬頭~20萬頭;2020年達到200萬頭以上;———經遺傳評定和選擇,完成20萬頭良種牛登記;———每年進行500頭以上青年公牛后裔測定;———通過遺傳評定,年選擇驗證優秀種公牛150頭;———每個世代平均單產提高500公斤、乳蛋白產量增加15公斤~20公斤。
      四、主要內容
      (一)建立健全奶牛個體生產性能測定體系
      1.實施內容
      結合全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的實施,在奶業優勢區域開展生產性能測定。
      ———在奶業優勢區域建設14個生產性能測定中心,購置更新相關的儀器設備;在北京建設和完善國家級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數據中心1處;在北京建設生產性能測定標準樣品制備中心;
      ———制定《中國荷斯坦牛生產性能測定規程》行業標準,主要內容為測定方法、測定項目、測定設備、測定數據記錄及其校正、分析、傳輸和存儲;
      ———制定《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管理》規程,主要內容為測定組織形式、測定中心認證、測定人員條件、測定牛場要求、測定數據的使用。
      2.任務指標
      完成《中國荷斯坦牛生產性能測定規程》的編制,并在奶牛群中推廣實施;參加生產性能測定奶牛數量年增長8萬頭,到2020年測定規模達到100萬頭。
      (二)建立健全中國荷斯坦牛品種登記體系
      1.實施內容
      ———修訂《中國荷斯坦牛》品種國家標準;制訂《中國荷斯坦牛品種登記規程》,主要有登記條件、登記辦法與步驟、登記內容、登記結果的公布、登記證書等;
      ———制定《中國荷斯坦牛體型鑒定》行業標準;制定《中國荷斯坦牛體型鑒定技術規程》,主要包括鑒定方法、鑒定內容、鑒定結果的公布等;培訓奶牛體型鑒定技術人員,實行持證上崗;
      ———在全國組織開展中國荷斯坦牛品種登記和體型鑒定工作。
      2.任務指標
      制定奶牛體型鑒定規程和管理辦法;到2020年完成20萬頭中國荷斯坦牛體型鑒定。全部后裔測定公牛的女兒均應有體型鑒定的結果。每年實現15萬頭~20萬頭新增奶牛品種登記,2020年達到200萬頭以上,并按全國統一編號規則操作。逐步建立中國荷斯坦牛高產核心群。
      (三)建立健全種牛遺傳評定和公牛后裔測定體系
      1.實施內容
      ———制定《中國荷斯坦牛遺傳評定技術規程》和管理辦法;
      編制和調試奶牛遺傳評定動物模型BLUP(BestLinearUnbiasedPrediction,最佳線性無偏預測)計算機軟件;構建并完善中國奶牛性能選擇指數(ChinaPerformanceIndex,CPI);———建立中國荷斯坦牛遺傳評定中心,分析匯總全國奶牛遺傳評定數據,計算種牛個體育種值;研究制定我國奶牛遺傳評定測定日模型技術體系;———選擇建立荷斯坦牛核心母牛群和種子母牛場,使用我國驗證優秀種公牛,并引進外國優秀種公牛精液或胚胎,利用MOET等技術有計劃生產和培育優秀后備種公牛;———制定《中國荷斯坦青年公牛聯合后裔測定技術規程》,主要內容為后測組織、后測技術方案、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分析、結果公布等;———制定《中國荷斯坦青年公牛聯合后裔測定管理辦法》,包括后裔測定牛場的認定,參測青年公牛的條件,獎勵辦法等;———對參加后裔測定的青年公牛,進行遺傳缺陷和親子鑒定DNA檢測;———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青年公牛聯合后裔測定。
      2.任務指標
      在數據中心和遺傳評定中心,形成規范的種牛遺傳評定體系,采用滾動式育種值估計方法,對有生產性能測定記錄的母牛進行動態育種值預測,實時網上公布評定結果。組織開展20萬頭的中國荷斯坦牛良種登記,實行網絡管理。定期對后測公牛進行育種值估計,每年兩次公布公牛遺傳評定結果。建立15個~20個種子母牛場,每場飼養優秀種子母牛200頭以上。每年組織兩批青年公牛聯合后裔測定,每批200頭,根據需求逐年擴大規模,最終穩定在每年后裔測定600頭~700頭的規模。每年選擇驗證種公牛150頭,到2012年實現銷售凍精的公牛都有后測成績,到2020年實現種公牛凍精質量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四)建立健全優秀種公牛冷凍精液推廣體系
      1.實施內容
      ———修訂《牛冷凍精液》國家標準;
      ———全國每年推廣500頭以上優秀種公牛的冷凍精液;
      ———積極開展人工授精技術人員培訓,實現持證上崗;
      ———制定《高產凍精種公牛培育技術規程》。
      2.任務指標
      通過遺傳改良,使每個世代的單產提高500公斤、乳蛋白量產量增加15公斤~20公斤。使奶牛配種情期受胎率提高5個百分點。到2012年未取得后裔測定結果的公牛,所生產的凍精一律不允許經營銷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遺傳改良計劃的組織領導與協調
      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連續性和公益性。各有關單位和部門要積極爭取廣泛的支持,確保工作開展的連續性,切實做好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的組織實施與協調工作。農業部成立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工作小組和專家小組,組織與協調全國遺傳改良計劃的實施。各級畜牧主管部門和技術支撐部門及中國奶業協會負責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工作的具體實施,組織開展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品種登記和后裔測定等工作。
      (二)完善與遺傳改良計劃相關的法規和標準
      深入貫徹實施畜牧法,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管理法規。加大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規的執行力度,加強對種公牛站生產與經營活動的管理。積極開展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等工作,抓緊制定和完善中國荷斯坦牛標準,以及種公牛飼養、種公牛后裔測定、良種登記等相關標準及規程。
      (三)依靠科技進步提升育種水平
      在奶牛遺傳改良工作中,應加大相關科學研究和推廣的投入力度。針對當前奶牛育種與改良中存在的問題,組織開展攻關研究,及時將研究成果推廣到全國的種公牛站和奶牛良種繁育場。要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飼養管理技術,充分發揮奶牛遺傳改良潛力,提高奶牛整體生產水平。
      (四)加大遺傳改良計劃實施的資金支持
      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工商資本、社會資本投入奶牛育種行業,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實施奶牛種公牛站、生產性能測定中心、種子母牛場等重點建設項目,完善育種選育的基礎設施,優先支持參加奶牛育種的企業和單位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大奶牛良種凍精補貼、品種登記、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等工作的財政補貼力度,建立完善遺傳改良數據庫,推廣優良遺傳物質。
      (五)提高種公牛站的市場競爭力
      加快國有種公牛站的體制改革,實現企事分離,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經營機制,提高經營效益。扶持一批綜合實力強的種公牛站,鼓勵“產學研”結合,借助教學科研院校的技術力量,提高企業自主培育優秀種公牛的能力和生產科技水平,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育種公司。鼓勵有實力的大型育種公司與奶牛養殖場結合,推進奶牛育種工作。
      (六)完善奶牛良種市場信息平臺
      奶牛良種市場與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對促進奶牛良種產業化、加速奶牛遺傳改良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強奶牛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種公牛信息網絡建設,培養一批統計分析專業人員隊伍,及時發布相關信息,指導奶牛養殖生產和科學選種選配。
      (七)充分發揮畜牧技術支撐部門和奶業協會的作用
      各級畜牧技術支撐部門及奶業協會具體負責荷斯坦群體遺傳改良工作的具體實施。發揮各級畜牧技術支撐部門的指導作用,做好實施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的組織協調、技術服務等工作。發揮中國奶業協會在實施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的主體作用,具體開展生產性能測定、制定品種標準、開展種公牛選育和品種登記、促進國際交流與貿易等方面的工作。
      (八)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加強國內奶牛遺傳改良工作的同時,要積極引進國外優良品種資源和先進生產技術,鼓勵國內種公牛站與國外企業和育種公司通過合作、合資等方式建立良種繁育場,開展育種技術合作,促進我國奶牛育種產業與國際接軌。要重視與加強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培養,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和技術合作,提高我國奶牛育種的技術與管理水平。積極爭取加入國際奶牛育種組織,實現國內育種數據與國際遺傳評定接軌。
      *注:中國奶牛主要包括中國荷斯坦牛、乳用西門塔爾牛、奶水牛、褐牛和三河牛等品種,其中荷斯坦牛是中國奶牛的主要品種,占奶牛總存欄量的80%以上。本改良計劃特指中國荷斯坦牛,其他奶牛品種遺傳改良參照執行。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宾阳县| 长汀县| 江北区| 崇明县| 郸城县| 张北县| 上杭县| 高州市| 周宁县| 中阳县| 九寨沟县| 永胜县| 石渠县| 巴马| 新干县| 灵台县| 北京市| 郯城县| 思南县| 黑山县| 竹山县| 乐平市| 邵阳市| 大城县| 博乐市| 揭西县| 阿坝县| 长垣县| 大余县| 普定县| 高碑店市| 琼中| 安远县| 桑日县| 大兴区| 兴宁市| 正蓝旗| 彰化县| 新晃|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