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雞蛋“低價風”再襲南京,蘇果、家樂福等超市市民排成數十米“長龍”搶購雞蛋一幕幾乎每天可見。在此盛景下,蛋雞養殖戶卻在采訪中悲觀地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蛋雞養殖戶都在虧損,一些小規模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甚至已經停產。
“蛋賤傷農”現象,無疑嚴重侵蝕著農民利益。而在這些現象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誘因?怎樣的舉措能有效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
超市低價雞蛋賣到脫貨
“終于買到了,等了兩個多小時呢!”昨天中午12點半,記者剛下蘇果超市集慶門店二樓電梯,就碰到抱著一袋雞蛋從10多米“長龍”中擠出來的張奶奶。她告訴記者,這些排隊的人都是來買雞蛋的,由于超市將賣蛋時間調整到中午12點,定量銷售,為了早點買到,很多人上午就來排隊等候了。記者看到,該店普通雞蛋零售價為每斤3.19元,與農貿菜場每斤3.9元價格相比,確實便宜不少。雖然超市規定每人限購三斤,但仍引發眾多市民排起“長龍”搶購。張奶奶很實在地說:“雖然三斤雞蛋只節省兩塊多錢,但現在啥都漲價,能省就省點,多等一會也值得。”
等候幾個小時只為買三斤低價雞蛋的場景在家樂福等超市也屢見不鮮。據其工作人員介紹,原先他們超市每斤雞蛋的零售價是3.68元,因其他超市賣得低,他們也就不斷地降低價格,目前家樂福集慶門店的雞蛋從8月26日起就賣的脫貨了。
養雞企業慘淡經營
雞蛋銷售行情緊俏,養雞企業卻在慘淡經營
高志是江蘇高志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公司是我省乃至華東地區名列前茅的專業蛋雞養殖企業,現存欄蛋雞15萬只,日產鮮蛋1萬斤。高志在采訪中向記者坦言,目前他正經受著20多年來養雞生涯中最大的危機,伴隨雞蛋市場的一蹶不振和飼料價格的瘋狂飆升,他的養雞場已經連續11個月出現虧損,累計金額已達110多萬元。“從雞苗成長為蛋雞再到淘汰下架,平均周期約500天,雖然我們采取了節減支出、調整飼料配方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每斤雞蛋虧損仍約 7毛錢,一天就要虧4000多塊。”
針對雞蛋價格的嚴重倒掛,高志分析認為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對于養殖戶來說,飼料貴了。目前飼料中的玉米、米糠、豆粕、蛋氨酸、磷酸氫鈣價格,分別都有上漲,其中豆粕從每噸2400元上漲到4800元。而市場雞蛋價格去年同期約4元一斤,現在平均售價3.6元一斤,養殖戶跟超市簽約的批發價則只有 2.95元,養殖戶無利可圖或有賠無賺。二是雞病多。每逢夏天,由于低溫陰雨或高溫悶熱的天氣常常持續多日發生,這給蛋雞養殖帶來很大的疫病防控風險,迫使養殖戶在疫病防治和飼養環境改善上投入大量資金,提升了養殖成本。三是養殖盲目跟風。如去年底某市為擴大高效農業的指標,增養蛋雞1000萬只,致使整個市場產品供過于求。加上今年初,國家為防止食品價格上漲過快,對蛋肉奶進行價格臨時管制,超市雞蛋漲價須報國家有關部門審批,致使雞蛋批發價格一直上不去。
現任江蘇省飼料工業協會理事、揚州市養雞協會秘書長的趙劍也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他隨揚州市人大考察團赴東北長春、丹東等地考察時也發現,各地養雞企業和養雞大戶都在苦撐,而規模較小或沒有協議約束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因無法承受虧損,大都選擇停產和關閉。
“蛋賤傷農”的背后
2006年豬肉價格曾跌到最低點,10塊錢能買3斤肉,大量豬崽被殺導致近兩年豬肉價格暴漲也許讓不少人記憶猶新。人們擔心,現在“蛋賤傷農”恐怕會重蹈近年來出現的“豬賤傷農”、“果賤傷農”的覆轍,造成今后蛋價上揚。
“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更要從防范市場風險開始,加強自身信息系統和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切實發揮協會、合作社的風險防御功能,以實現從被動補助到主動防御的轉變。但是,無論發生蛋賤、豬賤、果賤還是牛賤事件,引發嚴重結果后,勢必要國家和政府出面大力扶持。”南京財經大學教授崔有新分析,一旦發生某一產業長期價格倒掛,就會引起市場供應的嚴重不足,然后再引發下一輪價格暴漲,這樣,國家和相關部門必然要花巨大的精力和投入才能恢復這一產業。同樣,養雞業如果持續價格倒掛,也會引發產業的崩潰,最終導致市場雞蛋供應重新出現嚴重不足,引發其他食品價格的新一輪上漲。“因此,在當前特殊的市場形勢下,不妨建議政府部門多做調控,給予養雞業多方面扶助,比如從價格調節基金上給予補償;從高效農業發展基金中以獎代補,或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給予免息或貼息貸款等。”
2008-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