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初產褐殼蛋雞應急綜合癥
[打印本頁]
作者:
pangwenle
時間:
2008-8-28 18:04
標題:
初產褐殼蛋雞應急綜合癥
褐羽雞應激綜合癥是近年來剛發現的一種復雜的代謝性疾病。發病的決定因素是季節、年齡和品種。同條件下的白雞不發病;日齡小于120天和大于210天的雞不發病;每年六月二十日前和十月十日后不發病;夜間發病,白天不發病,初步摸清發病規律、發病特點和發病原因。本文認為,水電解質失調、內分泌功能紊亂、自體中毒和心力衰竭是造成死亡和癱瘓主要原因。經過幾年的探索,采用補中益氣、扶正祛邪、生津止渴、益智安神之中藥配合一定劑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電解質進行治療,連續用藥三天達到治愈之目的,并利用這些方法在數群中復制成功。
在過去幾年中,尤其是97年,入夏后的夜間,褐羽雞群頻頻發生不明原因的死亡,夏未初秋時節加劇,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死亡率一般在2—15%不等,現將發病情況、診療試驗及病因探討報告如下:
一.發病情況
自1994年以來,每年盛夏至深秋,氣溫上升至攝氏30度以上時,褐羽雞群便發生不明原因夜間突然死亡,一個500只左右的雞群每晚死亡少則2—3只,最高時達到7—8只,死亡時間主要集中在凌晨2—5時之間,死亡雞年齡均為120日齡至180日齡內,對發病雞群投服解暑降溫、調解水電解質、補充鈣磷及抗生素類藥物不能控制死亡。
二.臨床癥狀
白天,發病雞群的精神狀態、采食、飲水、糞便顏色和產蛋都沒有明顯病態反應,僅糞便稍稀,有的呈水樣。在褐羽雞和白羽雞混養的雞群,僅褐羽雞發生死亡,現場觀察表明,病雞死亡前尖叫并拼命掙扎后立即死亡,不死的雞發生癱瘓,雙肢或單側呈強直性后伸,如能及時發現,用冷水淋洗病雞或將其拿出籠外令其自由運動,有時可使癥狀緩解。
三.
剖檢病理變化
死亡雞多數冠髯青紫,尸僵完全,多數雞血凝良好,僅見部分雞血凝不全,胸肌約有80%蒼白,類似魚肉樣變性,呈條紋狀,分束特別明顯,個別病雞胸肌呈浸潤性出血;幾乎百分之百病雞的心冠脂肪呈斑點狀出血,約40%心肌表面和心內膜亦呈斑點狀出血;成熟卵泡表面有樹枝狀充血和彌漫性出血,個別卵泡內瘀血混濁,12指腸淋巴突出于粘膜表面;盲腸扁桃體多腫大,約為正常的2倍并有新鮮或陳舊性出血;肝體積稍大,約比正常大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顏色灰暗,質脆而易碎,有散在的明顯低于肝臟表面的紫黑色、凹陷的出血性梗死灶;死亡雞輸卵管內90%以上有硬殼臨產蛋。
四.
實驗室檢驗
1
、用心血涂片,肝脾觸片美蘭、姬姆氏染色,均未見病原微生物,肝片內僅見多量脂肪空染區。
2
、無菌采取肝、脾、心血接種營養肉湯,營養瓊脂做厭氧培養均呈陰性(一)反應。
3
、因見腸淋巴腫及盲腸扁桃體病變,疑似有新城疫病毒感染,采集病死雞氣管粘液,進行血球凝集試驗為陰性(一)反應,采集心包液或用心血離心分離的血清進行紅細胞抑制凝集(HI)試驗,效價均在64至512倍之間;用腦、肝、脾制成10倍勻漿,3000轉/分離心,取上清液,每毫升內加青霉素、鏈霉素各1000單位處理30分鐘后,接種7日齡雞胚尿囊腔,連續觀察120小時無死亡,胚胎未見異常病理變化。收取尿囊液,進行紅細胞凝集(HA)試驗不能凝集雞紅細胞,用尿囊液與新城疫標準陽性血清進行HI試驗亦不能產生紅細胞凝集抑制。
4
、檢查發病群飼料中鈣、磷含量,其中鈣為3.24、磷為0.68。
五.
治療試驗
1
、在初步排除傳染性因素的基礎上,應用中藥“清暑散”(中國獸典二部)和在飼料內添加500PPM的維生素C,千分之二的氯化膽堿,增加一定數量的鈣/磷,飲服電解維他或服用抗生素類藥物均不能控制死亡。
2
、應用黨參、黃芪、柴胡、旱蓮草、女貞子、大青葉、靈芝、麥門冬、五味子、生甘草煎劑,每日每雞相當生藥1. 5g,654-2每1000毫升水5豪克,和相當4倍于常用量的水溶性維生素,常量微量元素及電解質,將其按日用量和一定比例加水稀釋配制,并按5ppm加入亞硒酸鈉全天飲水。用藥三天停藥,自用藥第三日晚未見發病,連續觀察一周無異常,而同條件下的對照群的裼羽雞仍不斷出現死亡病例。
六.
討論和體會
1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治療試驗,初步認為褐殼蛋雞夜死癥是與季節、品系、發育階段有關的一種綜合性病癥。農戶小群體養殖多采取簡易雞舍或采用舊房舍改造,自然通風,入夏之后天氣悶熱,尤其是97年夏季,持續干旱高溫,氣溫長期維持在38—42度,此時的舍內溫度亦在34—38度之間,雖然安裝有排風設備,但多因功率偏低,安裝位置不適,進排風短路流通或用吊扇內循環,根本起不到通風降溫作用。白天雞尚能站立采食、飲水,張開翅膀借以散發熱量,而入夜之后無燈火照明,3只或4只雞伏臥在一個有限面積的小籠格內,不僅自身熱量散發不出去,而且相互導熱,更重要的是由于沒有照明,因熱而失去的水分得不到應有的補充。同時裼羽雞體形偏大,籠內則更顯得擁擠,加重了脫水程度,終因心力衰竭而死亡。而采用密閉縱向大流量強制通風的雞舍的褐羽雞群或褐、白混養群均無此現象發生。
2
、褐羽雞的耐熱性能明顯低于白羽雞,據觀察,同條件下白羽雞采食量稍高于褐羽雞,形成倒比例,平均蛋重基本不減;而褐羽雞采食量低,蛋重也較標準日齡平均蛋重低2.5-3.5克,且飲水量大增。階梯式雞籠最下層每日每雞飲水量約300毫升,中層雞330毫升,最上層雞飲水量有時超過400毫升。由于雞的腸道相對較短,飲入水往往未經全部吸收即攜同未來得及消化的飼料迅速排出體外,起到了沖刷腸道的作用,機體所必需的鉀、鈉、氯等物質也隨之大量流失,致使內分泌功能紊亂,水電解質嚴重失衡。而入夜之后,雖體內水分仍在不斷損耗和流失,但失去的這些物質又不能得到補充,因而加劇了病狀;促進了死亡的發生。
3
、年齡與發病死亡之間的關系是發生本病又一關鍵,根據畜主介紹和臨床剖檢觀察認定,死亡雞均為初產雞或開產不久的雞,日齡在120天至180天之間,絕大多數雞有臨產硬殼蛋。常規情況下,雞性成熟一般始于120天左右,最早的105天,150天可有80%左右雞完成性發育,產蛋率達50%左右,受環境、營養和個體因素的影響,一部分雞大約要推遲到180天。生殖器官處在由靜止狀態向性成熟迅速發育轉化階段,無疑,內分泌功能要進行相應調整并不斷增強,其他器官的功能也要隨之進行適應性生理轉變,以便與之協調一致,在這一過程中勢必存在著內在因素與外界環境、臟器之間協調關系等不相匹配的問題,致使循環和內分泌功能失調,整體生理功能紊亂,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和抵抗力降低而導致死亡。
4
、病死雞肝脆而易碎,多呈泥狀,病理組織學檢查,肝組織內大量脂肪蓄積,一個視野內只能見到稀疏的肝組織,其余均被脂肪空染區占據。由于正常組織被擠壓,肝臟失去了本身所特有的運化、解毒功能,因而更加重了自體中毒的程度,加速了死亡的發生。
5
、對發病死亡雞進行剖檢,觀察肋骨與肋軟骨銜接處,試圖排除或認定本病與籠養雞疲勞癥是否有關,未見特異性病變,似與該病有所區別。
6
、發病群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在數群中得以復制證實。筆者認為主要是黃芪、黨參、靈芝、旱蓮草、女貞子等藥善補元氣,除邪固脫,生津止渴,益智安神,滋補肝腎。其中黃芪性雖偏燥,用于本病似乎失宜,但佐以麥門冬養陰益胃,潤肺清心而其燥自消,且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配合名日生脈,補氣生津,保肺清心,能使心脈復振又善解暑淫傷損元氣之危。這些藥物結合高出機體正常所需之數倍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水電解質進入體內之后,盡管一部分因腹瀉而丟失,但其多數畢竟滯留體內,彌補了流失的相應物質,其過剩部分又保證了夜間之需要,維持了生命代謝,保證了特殊階段機體生理功能的相對平衡;654—2為抗膽堿藥,能抵御感染中毒性休克,減少腺體分泌和水分丟失;硒的生物化學功能在于它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一種組分,這種酶的活性取決于硒的存在(飼料添加劑大全),而這種酶又能促使正常代謝過程中由多不飽和脂肪氧化而形成的有毒過氧化物遭到破壞,從而使細胞的重要膜結構不受氧化損傷,保護和維持臟器、肌肉及其它相關組織的活性。這些物質的配合應用,不僅減少了體內有益物質的流失,且補充了生命代謝所必需,維持了肝腎的排毒功能,提高了心臟的負載能力,因而抵御了由于暑熱給該年齡段褐殼蛋雞造成的強應激反應,達到控制死亡的目的。
至于本病是否與其它因素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不妥之處,敬請指教。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
潍坊市
|
苏尼特右旗
|
措美县
|
江达县
|
溆浦县
|
商城县
|
金华市
|
容城县
|
文化
|
沙雅县
|
会同县
|
衡南县
|
南昌市
|
天镇县
|
彩票
|
陕西省
|
张家川
|
新绛县
|
玛纳斯县
|
灵山县
|
瓮安县
|
清丰县
|
楚雄市
|
荥阳市
|
通道
|
广元市
|
北辰区
|
宁陵县
|
连平县
|
抚顺市
|
石河子市
|
白城市
|
岳池县
|
开原市
|
柳江县
|
民权县
|
元氏县
|
克什克腾旗
|
长治县
|
扎赉特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