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和興    時間: 2008-8-19 14:36
    標題: 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2006年夏,豬“高熱病”首先在我國南方部分省、市發生,給養豬業造成了較大損失。2007年1月,農業部獸醫診斷中心通過病毒分離、基因分析、動物實驗等科技攻關,最終確定“高熱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引起的,并定名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的流行,給我國養豬業帶來了極大危害和重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農民增收和豬肉市場穩定及養豬業的生產安全。2008年高溫季節已經到來,對于養豬業來講,“高熱病”是否會卷土重來?如何預防該病的發生是許多豬場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養殖戶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1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回顧


    1.1  病原特點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病原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病原的基因序列變化主要是在NSP2區缺失了30AA,其中僅在一段基因序列中就連續缺失了29AA。本病毒對溫度較敏感,在外界環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對較弱。一般在37℃,3小時~24小時,或56℃,6分鐘~20分鐘,病毒即可喪失活性;在4℃時,1周內活性下降90%;在20℃室溫條件下病毒可持續1天~6天;在-20℃時病毒長期穩定。對pH敏感,當pH值小于6或大于7.5時,其感染性很快喪失;pH在6.5~7.5時病毒穩定。


    1.2  流行特點


        不同日齡、不同品種的豬均可感染發病,非人畜共患病。病豬和帶毒豬是其主要傳染源,污染的飲水、用具、糞便等均可成為傳染源。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徑,接觸傳染、空氣傳播以及垂直傳播是主要傳染方式。


        本病流行區域廣,華南、華東、華中、華北、東北、西南等地區多個省市均有豬場發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高溫、高濕季節多發。傳播速度快,豬群分階段發病,在同一個豬場中通常先從育肥豬發病,逐漸蔓延到母豬,再到保育舍仔豬,哺乳小豬也可發病。也有最早從保育舍仔豬發病死亡,蔓延到母豬、育肥豬的。


        本病與典型豬藍耳病相比呈現“三高一低”的流行特點,即高體溫、高發病率、高死亡率、低治療率。豬場發病率在50%以上,患豬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哺乳和保育仔豬死亡率甚至高達100%。發病母豬出現不發情、流產或死亡,流產率在10%~40%左右,新建豬場母豬死亡率達到30%以上。


    1.3  臨床癥狀


        該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在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及繁殖障礙方面,豬群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0℃以上,精神沉郁,喜伏臥,嗜睡,食欲不振或廢絕。患豬皮膚發紅,耳邊緣及耳根部發紺,腹下及四肢末梢多見紫紅色出血斑,發病后期的患豬全身呈現紫色。呼吸困難,喘氣或呈不規則呼吸,患病嚴重的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眼結膜炎、眼瞼水腫、眼分泌物增多、有淚斑。便秘,糞便呈球狀。病豬瀕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患病母豬出現繁殖障礙,產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比例較高,新生仔豬死亡嚴重。母豬產后子宮炎、陰道炎發病率明顯升高。部分哺乳母豬乳房萎縮,泌乳性能下降。斷奶后母豬不發情或發情期延長,配種受胎率明顯下降。本病可導致免疫抑制,常伴有病毒、細菌、寄生蟲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從而使臨床癥狀不盡相同。


    1.4  剖檢病變


        病理變化主要在呼吸系統和淋巴組織。幾乎所有的淋巴結出血、尤其是肺門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及腸系膜淋巴結出血明顯。彌散性間質性肺炎、肺有出血點、出血斑。多數死亡豬有輕度胃潰瘍。纖維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個別出現心包炎,部分腎臟腫大呈土黃色,質地變脆,膀胱有出血點,脾臟腫大、出血性梗死。在實際生產中,病死豬往往是雙重或多重感染,病理變化更為復雜,病變呈多樣化。


    1.5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病變等進行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分離等實驗室診斷。


    2  2008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防控對策


    2.1  從思想上提高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認識


        對于豬“高熱病”或“無名高熱病”的發病原因,筆者認為高溫只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劉霞等對貴州省規模豬場豬高熱病病因調查發現,惡劣的飼養環境是造成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在應對豬病時要以事實為依據。對沒有發生過該病的豬場一定要認真作好該病的預防(包括疫苗和藥物)工作,盡量減少應激,否則2008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會卷土重來。


    2.2  從措施上控制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發生


    2.2.1  加強科學飼養管理,增強豬只的體質


        飼養管理水平的高低對豬的免疫功能、生長速度和成活率都有很大的影響。通過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可以提高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加強飼養管理是實現“預防為主”的前提條件,夏秋高溫季節要做好豬舍通風和防暑降溫工作;冬季既要注意豬舍保暖又要注意通風,保持豬舍清潔衛生。保證飼料營養的均衡,保持充足清潔的飲水,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避免應激,增強豬只的體質,能有效預防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發生。


    2.2.2  搞好藥物保健,提高豬群抵抗力


         平時要注意搞好豬群的藥物保健工作,凈化豬群中易于繼發感染的疾病,以提高豬群對疫病的抵抗能力。生產中要定時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忌超劑量濫用藥物,以免影響豬的腎、肝等器官的正常生理機能及腸道的菌群平衡。


    2.2.3  注重消毒滅源,凈化養殖環境


        消毒工作是切斷疫病傳播途經、殺滅病原體的有效辦法,生產中應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豬舍一般每周消毒一次,舍外環境每兩周消毒一次,飼養用具使用后要徹底清洗并保證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同時要注意防疫人員及器械的衛生和消毒。另外還要加強進出生產區車輛的消毒,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出生產區。


    2.2.4  強化預防免疫,確保免疫效果


        免疫是預防各種疾病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種類很多,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主動做好基礎免疫。有條件的豬場要定期進行抗體監測,確保免疫效果。


    2.2.5  加強檢疫監督,規范補欄


        補欄要規范,必須引進種豬或仔豬時,要選擇無疫情的豬場,并按規定報批申請檢疫,防止引豬的同時引進疫病。引入的豬應隔離觀察30天,確認健康后方可混群飼養。


    2.2.6  發生疫情時及時采取措施


        發生疫情時,立即隔離病豬,及時進行治療。對病死豬一律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對死豬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流產的胎兒、胎衣也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豬舍、用具及周圍環境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每天1次。未出現癥狀的豬群立即通過飼料或飲水添加藥物進行預防。


        總之,豬“無名高熱病”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疾病。盡管目前疫情有所緩解,但并沒有根除,不少地區原來沒有發病的豬場現在仍陸續發病,有的曾經發病的豬場平靜一段時間后二次發病。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和國家優惠政策的推動,養豬業已進入了新一輪的利潤高峰,在高利潤的刺激下,生豬的存欄將會陸續回升,因此應有效地預防該病,避免再次遭受損失。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玉屏| 新邵县| 嵩明县| 无锡市| 天水市| 太康县| 吕梁市| 万州区| 阳曲县| 乌什县| 丹阳市| 榆树市| 孝感市| 桐梓县| 太和县| 嘉兴市| 格尔木市| 泾川县| 蕉岭县| 报价| 玉山县| 翼城县| 临高县| 新源县| 嘉定区| 漳州市| 达拉特旗| 新竹市| 奉贤区| 乌拉特前旗| 南通市| 柳林县| 铁力市| 石景山区| 大名县| 从化市| 江城| 正蓝旗| 龙胜|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