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病特點
各胎次母豬均可發生,尤其是初產母豬,發病率更高。發病范圍較廣,全國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豬場發病比例較高,有些豬場能繁母豬發病率甚至達到15%以上。各地豬場發病癥狀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不發情 母豬產仔正常或發生流產、死胎等癥狀,母豬在仔豬斷奶后,不表現任何發情癥狀。
1.2 發情延遲 仔豬斷奶后,母豬發情延遲,有的母豬斷奶2個月才出現發情現象。
1.3 不受孕 有些母豬產后出現惡露不盡,流一些石灰樣物質,出現發情現象,但配種后不能受孕。
1.4 屢配不孕 一部分母豬懷孕正常、產仔也正常、產完仔后也未表現其它癥狀,仔豬斷奶后母豬也有發情表現,但多次配種卻不能受孕。
1.5 懷孕異常 母豬出現早產、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兒,產弱仔比例增加、產期推遲、假妊娠等癥狀。
1.6 產后異常 母豬產后胎衣不下、惡露不盡、采食量下降等。
2 病因分析
2.1 疫情因素 2006年我國各地先后發生高致病性藍耳病疫情,造成大批豬只死亡。一直到現在各地豬場仍出現不同程度的疫情。藍耳病病毒對母豬的生殖器官會產生嚴重影響,它不僅可以在子宮內膜上增殖影響母豬受孕,同時還可使母豬卵巢功能下降,甚至卵巢萎縮,導致母豬發情延遲、產后不發情等其它繁殖障礙癥狀。
2.2 飼料因素 2007年10月左右,河北、河南及東北地區等玉米主產區出現持續陰雨天氣,導致玉米發霉嚴重,而隨著新玉米的使用,豬場霉菌毒素中毒問題愈加突出。最常見的霉菌毒素有T2毒素、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種毒素,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母豬卵巢萎縮、卵泡變性從而導致母豬流產、死胎、假妊娠及發情不正常。
2.3 細菌感染引起的生殖系統感染 隨著夏季的來臨,尤其是南方進入汛期,炎熱潮濕的天氣更加利于細菌的孳生和繁殖,因此夏季也是豬子宮內膜炎的多發季節。引起豬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病原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而葡萄球菌、鏈球菌的適宜生長溫度是37度。
除此之外,偽狂犬病病毒、細小病毒、豬瘟病毒等病原的感染,飼養管理不當、環境因素、營養方面、人工授精操作不當和遺傳因素也可以引起母豬的繁殖障礙。
3 防治方案
3.1 做好母豬產前產后保健 母豬產前7天至產后7天,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或紫錐金毒康、維多力康、氟尼康,提高母豬自身抵抗力和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減少藍耳病病毒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機會。
3.2 母豬產前1天肌注氯前列烯醇10毫克。
3.3 母豬產后胎衣排出后子宮內灌注“促孕灌注液”一支,隔日再灌注一支。
3.4 飼料中長期添加“遠征脫霉劑”1~1.5千克/噸。
作者: 河北遠征藥業 趙茂華、徐會波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