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打印本頁]

    作者: xidunjianjun    時間: 2008-8-12 22:04
    標題: 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一、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類
      指由細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物質。自1940年以來,青霉素應用于臨床,現抗生素的種類已達幾千種。在臨床上常用的亦有幾百種。其主要是從微生物的培養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類有以下幾種:
      (一)β-內酰胺類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的分子結構中含有β-內酰胺環。近年來又有較大發展,如硫酶素類(thienamycins)、單內酰環類(monobactams),β-內酰酶抑制劑(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類(methoxypeniciuins)等。
     ?。ǘ┌被沁邦惏ㄦ溍顾亍c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諾霉素、阿斯霉素等。
     ?。ㄈ┧沫h素類包括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強力霉素等。
     ?。ㄋ模┞让顾仡惏让顾?、甲砜霉素等。
     ?。ㄎ澹┐蟓h內脂類臨床常用的有紅霉素、白霉素、無味紅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麥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饔糜贕+細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萬古霉素、桿菌肽等。
     ?。ㄆ撸┳饔糜贕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環絲氨酸、利福平等。
     ?。ò耍┛拐婢股厝缁尹S霉素。
     ?。ň牛┛鼓[瘤抗生素如絲裂霉素、放線菌素D、博萊霉素、阿霉素等。
     ?。ㄊ┚哂忻庖咭种谱饔玫目股厝绛h孢霉素。
    二、抗生素的使用原則
      臨床應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ㄒ唬﹪栏裾莆者m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系。
     ?。ǘ┌l熱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ㄈ┎《拘曰蚬烙嫗椴《拘愿腥镜募膊〔挥每股?,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并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ㄋ模┢つw、粘膜局部盡量避免反應應用抗生素因用后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霉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告辭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ㄎ澹﹪栏窨刂祁A防用抗生素的范圍在下列情況下可采用預防治療:
      1.風濕熱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防止風濕熱復發。
      2.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3.感染灶切除時,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4.戰傷或復合外傷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
      5.結腸手術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腸道準備。
      6.嚴重燒傷后,在植皮前應用青霉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虬磩撁婕毦退幟艚Y果采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癥的發生。
      7.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癥患者,可在冬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于門診)。
      8.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御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秦效。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進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采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堿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三、合理應用抗生素的方法
     ?。ㄒ唬┖侠響每股氐母拍詈侠硎褂每股氐呐R床藥理概念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有效,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則。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新啟用的抗生素在若干年內都會因病原菌產生抗藥性而失去原有效力,而不正確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藥細菌的急劇增長。一般來說,幾乎所有臨床醫師都基本了解抗生素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β-內酰胺類的致敏性;氨基糖甙類的耳毒性;大環內脂抗生素在臨床上應用量大,面廣、品種多、更新快、各類藥品之間相互作用關系復雜,聯合用藥日趨增多,預防用藥日趨廣泛。因此臨床上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耐藥性仍然逐年增加。這些部題的發生,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與藥物的有效選擇、合理應用敢有重要關系。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體病人具體分析,制定出個體化治療方案。絕沒有一個固定方案可以在不同情況下套用。選擇針對性較強的抗生素是及進取得抗感染療效關鍵。因此合理選用與合理用藥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兩個關鍵性問題。
    (二)抗生素的選擇
     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譜,各種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點,因此所選的藥物的抗菌譜務必使其與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適應。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譜,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蘭氏陽性桿菌。鏈球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對青霉素保持敏感,臨床應用首選青霉素。不能用青霉素的宜選擇紅霉素或第一代頭孢菌素而不宜用慶大霉素,因鏈球菌對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常不敏感,因而無效。頭孢菌素為廣譜抗生素,但一、二、三代頭孢菌素的抗菌作用各有特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一代頭孢菌素作用最強;二代頭孢菌素次之;三代頭孢菌素較弱。但對陰性桿菌的作用則三代頭孢菌素明顯超過二代與一代頭孢菌素。因此金葡球感染不應首先三代頭孢菌素,應選用一代的頭孢噻吩或頭孢唑啉。
    2.根據致病菌的敏感度選擇抗生素致病菌對抗生素的敏感度不是固定不變的,一些易產生耐藥的細菌和金葡萄、綠膿桿菌、腸桿菌屬等近年對不少常用抗生素耐藥率增高。有報道北京地區金葡萄菌對紅霉素的耐藥率達60%~70%,紅霉素不能作為抗耐藥金葡菌的有效藥,只能作為備用藥物;羧芐青霉素、磺芐青霉素等抗綠桿菌作用也因細菌的敏感度下降而被酰尿類青霉素(呋芐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等)所取代。各種致病菌對不同抗菌藥的敏感性不同,相同菌種不同菌株對同一種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異,加之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細菌耐藥性逐年有所增加,因此借助正確的藥敏結果,可以幫助臨床醫師正確選用抗菌藥物,增加臨床感染治療成功率。
    3.根據感染疾串的規律及其嚴重程度選擇抗生素重癥深部感染選擇菌作用強,血與組織濃度較高的抗生素。如早期金葡菌敗菌癥,頭孢噻吩與頭孢唑啉都有效,但病程較長者并已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敗血癥,頭孢唑啉的抗感染療效明顯優于頭孢噻吩。因為頭孢唑啉血濃度與組織濃度均比頭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較長,因此感染部位可達到較高濃度,所以深部感染時應選用頭孢唑啉。酰尿類青霉素不僅具有強大抗鏈球菌與綠膿桿菌的作用。而具有血濃度、組織濃度較高,膜穿透力較強等臨床藥理特點,因此對鏈球菌屬、綠膿桿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腎盂腎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有較好的療效。
    4.根據各種藥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點選擇抗生素抗菌藥物在體內存在著吸收、分布及排泄過程,某些藥物尚可在體內代謝。
    (1)吸收過程:不同的抗菌藥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時,肌注后0.5~1小時藥物吸收入血,血藥濃度達高峰。
    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潔霉素、氯林可霉素、頭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強力霉素等,口服后一般均可吸收給藥量的80%~90%;
    青霉素類易被胃酸破壞,口服氨芐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類可被胃酸破壞,口服后只吸收給藥量的30%~40%;
    氨基糖甙類,頭孢菌素類的大多數品種、多粘菌素類、萬古霉素、兩性霉素B,口服后均吸收甚少,約為給藥量的0.5%~3.0%。
    由于各類藥物的吸收過程的差異,在治療輕、中度感染時,可選用病原菌對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對較重的感染宜采用靜脈給藥,以避免口服或肌注時多種因素對其吸收的影響。
    (2)分布:進入血液循環的抗菌藥物,呈游離狀態者,其分子小,可迅速分布至各組織和體液中,到達感染部位。不同的抗菌藥物其分布特點亦不同。
    氯潔霉素、潔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諾酮類中的某些品種在骨組織中可達較高濃度。在治療骨感染時可選用上述骨濃度高的抗菌藥物。
    前列腺組織中抗菌藥物濃度大多較低,但紅霉素、磺胺甲基異噁唑、甲氧芐氨嘧啶、四環素、氟喹諾酮類在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組織中可達有效濃度。
    腦脊液藥物濃度可達血液濃度均低,但有些藥物對血腦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腦膜炎癥時腦脊液藥物濃度可達血液濃度的50~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異肼、5-氟胞嘧啶、甲硝唑等均屬此類;苯唑青霉素、頭孢立新,紅霉素、多粘菌素、馬萬古霉素、兩性霉素B等對血腦屏障穿透性則較差。兩性霉素B用于治療真菌性腦膜炎時可輔以該藥鞘內注射。抗菌藥全身用藥后分布至漿膜腔和關節腔中,局部藥物濃度可達血濃度的50%~100%,除個別情況,一般不需局部腔內注藥??咕幬锟纱┩秆ケP屏障進入胎兒體內,透過胎盤較多的抗菌藥物有氨芐青霉素、羧芐青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青霉素G、磺胺類、四環素類,此類藥物致胎兒血清濃度與母體血清濃度之比率達50%~100%;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的上述比率達58%左右,頭孢菌素、氯潔霉素、多粘菌素E、苯唑青霉素等為10%~15%;紅霉素等在10%以下。妊娠期應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時,可損及胎兒第八對顱神經,發生先天性耳聾,四環素類可致乳齒及骨骼發育受損,因此妊娠期要避免應用有損胎兒的抗菌藥物。
    (3)排泄:大多數抗菌藥物從腎臟排泄,尿藥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十至數百倍,甚至更高,下尿路感染時多種抗菌藥均可應用,但最好選擇毒性小、使用方便,價格便宜的磺胺類、呋喃類、喹諾酮類等。
    藥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頭孢唑酮、頭孢三嗪等主要或部分由肝膽系統排出體外,因此膽汁濃度高,可達血濃度的數倍或數十倍;氨基糖甙類和廣譜青霉素類如氨芐青霉素、氧哌青霉素等在膽汁中亦可達一定濃度;但氯霉素、多粘菌素的膽汁濃度低,故該類藥物不宜作膽系感染的首選藥物,必要時氯霉素可作為聯合用藥。病情較重的膽系感染,可選擇廣譜青霉素類與氨基糖甙類聯合應用,也可選擇頭孢菌素類。除口服不吸收的抗菌藥物外,大多數抗菌藥的糞濃度較尿濃度低。某些由肝膽系統排泄,經肝腸循環的藥物如紅霉素、四環素、利福平等在糞中排泄濃度較高,約達50~600ug/g。
      (4)代謝:部分抗菌藥物可在體內代謝,如氯霉素在肝內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失去抗菌活性;頭孢噻肟在體內代謝生成去乙酰頭孢噻肟與藥物原形共同存在于體內,去乙酰頭孢噻肟亦具抗菌活性,但較原藥低
    四、抗生素的聯合應用與配伍
    聯合應用抗生素目的是為了提高療效降低毒性、延緩或避免抗藥性的產生。不同種類抗生素聯合應用可表現為協同、累加、無關、拮抗四種效果。按其作用性質可分為四類:
    ①繁殖期殺菌劑:有β-內酰胺類、先鋒霉素族;
    ②靜止期殺菌劑:如氨糖甙類、多粘菌素類;
    ③速效抑菌劑:四環素類、氯霉素類、大環內脂類等;
    ④慢效抑菌劑,如磺胺類。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可產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藥聯合應用后其結果有以下幾種情況協同、累加、無關或拮抗作用。據報道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時約25%發生協同作用;60%~70%為無關或累加作用(大多數為無關作用);而發生拮抗作用者僅占5%~10%,
    繁殖期殺菌劑與靜止殺菌劑聯用后獲協同作用的機會增多;
    快效抑菌劑與繁殖期殺菌劑聯合可產生拮抗作用
    快效抑菌劑之間聯合一般產生累加作用,快效與慢效抑菌劑聯用也產生累加作用;
    靜止期殺菌劑與快效抑菌劑聯用可產生協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殺菌劑與慢效抑菌劑聯用呈無關作用。
    繁殖期、靜止期殺菌劑、快速抑菌劑聯合應用,常發生協同和累加作用。
      (二)聯合用藥適應證臨床沒有明確指征不宜聯合應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聯用有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降低療效增加不良反應和產生耐藥性機會。因此要嚴格控制聯合用藥。以下5種情況可作為聯合應用抗生素的參考指征:
    1.混合感染。
    2.嚴重感染。
    3.感染部位為一般抗菌藥物不易透入者。
    4.抑制水解酶的菌種感染。
    5.為防止耐藥菌株的發生而需要長期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者,而該類細菌極易產生抗藥性;如結核菌。
      (三)常見病原菌的聯合用藥在病原菌及敏情況不明時,可根據臨床所見判斷可能的病原菌,并憑經驗選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藥敏試驗有結果后,再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約90%的葡萄球菌株能產生青霉素,對青霉素G氨基芐青霉素及四環素高度耐藥。近年來對紅霉素、卡那霉素耐藥率也升高,而對慶大霉素、氯霉素、強力霉素等耐藥率低,對頭孢噻吩、頭孢吡啶、萬古霉素及利福平極少耐藥。敗血癥等嚴重感染時,聯合用藥以殺菌藥物為優,如①慶大霉素加耐青霉素的青霉素;②慶大霉素加紅霉素或氯霉素;③頭孢噻吩或萬古霉素加利福平。也有人主張以紅霉素或先鋒霉素為基礎聯合應用其它抗生素,如①紅霉素加氯霉素;②紅霉素加慶大霉素或瞳那霉素;③紅霉素加利福平或桿菌肽;④先鋒霉素加慶大霉素或卡那霉素;⑤先鋒霉素加萬古霉素或桿菌肽。
      2.腸桿菌感染腸桿菌科也是較常見的致病菌,且耐菌株多。大多數大腸桿菌對鏈霉素、四環素耐藥但對氯霉素、復方新諾明及呋喃妥英、氟哌酸等耐藥率低,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對革蘭氏陰性桿菌作用有其優點,但因耐藥菌株多,所以常需聯合用藥,如①氨基糖甙類加廣譜青霉素;慶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芐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②氨基糖甙類加頭孢菌素(頭孢唑啉、頭孢呋肟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可能出現抗作用要注意。
      3.綠膿桿菌感染綠膿桿菌為較頑固的致病菌,常導致院內交叉感染,且耐藥現象越來越重,多采用聯合用藥。臨床上多采用慶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與多粘菌素、磺芐青霉素、呋芐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聯合。
      4.變形桿菌感染以卡那霉素或慶大霉素為基礎,聯合應用氨基芐青霉素或羧芐青霉素。
      5.傷寒桿菌感染傷寒桿菌耐藥率不斷上升,甚至出現耐多種藥物的菌株。臨床上可選用慶大霉素、氟哌酸、呋喃唑酮等藥物聯合應用。
      6.鏈球菌感染青霉素類對某些鏈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與氨基糖甙類聯用而加強,如草綠色鏈球菌性心內膜炎和腸球菌感染時用青霉素加鏈霉素(或其它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效果很好。
    (四)抗菌藥的配伍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只考慮到聯合用藥的協同和累加作用而忽視了藥效學中的互斥作用。如青霉素與慶大霉素聯用時,如在體外混合,青霉素的β-內酰胺環可使慶大霉素部分失活而降低療效。因此凡是氨基糖甙類與β-內酰胺類聯用時,都應分別溶解分瓶輸注。青霉素類遇濕后會加速分解,在溶液中不穩定,時間越長則分解越多,使藥效降低甚至消失,而且產生的加速分解。所以青霉素類應用前溶解配制,以保證療效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類相同,在溶液中穩定性較低且易受pH值的影響,其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會加速分解。應嚴禁與酸性藥物(如VitC、氨基酸等)或堿性藥物(如氨茶鹼、耐火酸氫鈉等)配伍。
    青霉素類與頭孢菌素類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滲氯化鈉注射液作溶媒,若溶在葡萄糖液中,往往使主藥分解增快而導致療效降低。
    另外紅霉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也不宜加在葡萄糖液中,二性霉素B不能溶在生理鹽水中。青霉素類的殺菌療效主要取決于血藥濃度的高低,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血藥濃度對治療有利。若采用靜脈給藥時宜將一次劑量的藥物溶在100ml液體中,于0.5~1小時內滴完。這樣不但使之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血藥濃度,而且可減慢藥物的分解和減少致敏物質的產生。某些抗菌藥物的聯用,除協同作用外毒性也增加,如兩種以上氨基糖甙類聯合應用常導致耳毒性和腎毒性增強,神經肌肉阻滯。不同種類抗菌藥物聯用也可致某些霉素性增加,如氨基糖甙類與頭孢菌素聯用可致腎毒性增強;其與其它藥物聯用如與強效利尿劑聯用,可使耳毒性增強。此外,抗生素與輸液的配伍也可影響抗生素的療效(表2)。因此臨床醫師在聯合用藥和配伍時,應全面考慮這些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以作到安全、全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藥物。
    五、確立最佳給藥方案
      掌握影響抗生素療效的各種因素。成功的抗生素治療,不僅取決于對抗菌譜的了解,而且還取決于抗生素在感染部位應該能夠達到的抑菌或殺菌濃度。為此必須了解抗生素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和規律,從而建立最佳給藥方案,掌握影響抗生素療效的各種因素。如果劑量太小,給藥時間間隔過長,療程太短,給藥途徑不當,均可造成抗生素治療的失敗。為了確??股氐寞熜В粌H應該給予足夠的藥物總量,而且要掌握適當地給藥時間間隔和選用適當的給藥途徑。例如中效磺胺,應照其T1/2間隔一日給藥2次,過少不能維持其作用。而繁殖期殺菌性藥物(如青霉素、頭孢菌素),則要求快速進入體內在短期內達到較高血濃度,以發揮殺菌作用。如膽囊炎病人采用氨芐青霉素口服,雖可吸收,但在囊壁和膽汁中濃度很低,改為靜注其濃度可隨用量增加而增高。腦膜炎病人須用易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以使其在腦組織中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抗生素治療中要盡量排除各種治療障礙(如膿腫引流不暢、泌尿道或呼吸阻塞等),還要注意病人的肝腎功能。大多數抗生素主要由腎臟排泄,當腎功不良時易發生蓄積中毒,應注意調整劑量和給藥間隔時間。必要時進行血藥濃度監測。某些抗生素在肝臟中代謝滅活,漢肝功不良時應適當調整劑量或避免使用。關于抗生素的給藥時間和給藥次數,許多專家提出有別于傳統的方式方法,如青霉素半衰期T1/2為0.65~0.7h,用藥后3~4h約90%已排泄,6h血藥濃度已低于MIC(最低抑菌濃度),因此有專家強調,青霉素給藥時間應為是歇性的,將每日一次注藥改為2~3次分輸。傳統的給藥法大部分時間血藥濃度低于MIC,增加了細菌產生耐藥的可能性。選擇適當的給藥時機,如術前預防用藥應改在圍手術期而不是術后。病原菌產生耐藥性使藥物失效一直是抗菌治療中的大問題。有目的的選擇抗菌藥避免頻繁更換或中斷,使血藥濃度保證達到MIC水平及減少外用等,都是避免耐藥菌產生的重要方面。
    六、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心與用藥目的無關的由藥物引起的機體反應稱為不良反應。其包括:副作用、毒性反應、后遺反應、過敏反應、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等。副作用屬藥物固有反應,正常量出現較輕微。毒性反應指藥物引起的生理化機能異常和結構的病理變化,嚴重程度隨劑量增加或療程延長而增加??股氐亩拘苑磻R床較多見,如及時停藥可緩解和恢復,但亦可造成嚴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神經系統毒性反應;氨基糖甙類損害第八對腦神經,引起耳鳴、眩暈、耳聾;大劑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經肌肉阻滯,表現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驟停。氯霉素、環絲氨酸引起精神病反應等。②造血系統毒性反應;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貧血;氯霉素、氨芐青霉素、鏈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時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癥。訂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鋒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細胞減少,頭孢菌素類偶致紅細胞或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嗜酸性細胞增加。③肝、腎毒性反應:妥布霉素偶可致轉氨酶升高,多數頭孢菌素類大劑量可致轉氨酶、鹼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類、氨基甙類及磺胺藥可引起腎小管損害。④胃腸道反應: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適,如惡心、嘔吐、上腹飽脹及食欲減退等。四環素類中尤以金霉素、強力霉素、二甲四環素顯著。大環內脂類中以紅霉素類最重,麥迪霉素、螺旋霉素較輕。四環素類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潰瘍。⑤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調,引起維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偽膜性腸炎、急性出血腸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偽膜性腸炎最多見,其次是先鋒霉素Ⅳ和Ⅴ。急性出血性腸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芐青霉素引起的機會最多。另外,長期口服大劑量新霉素和應用卡那霉素引起腸粘膜退行性變,導致吸收不良綜合癥,使嬰兒腹瀉和長期體重不增,應預重視。少數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門瘙癢及肛周糜爛,停藥后癥狀可消失??股氐倪^敏反應一般分為過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應、藥熱、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和變態反應性心肌損害等。后遺效應是指停藥后的后遺生物效應,如鏈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聾。許多化療藥可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為4.3%,氯霉素、灰黃霉素和某些抗腫瘤抗生素有致突變和致癌作用等。
    七、某些疾病時抗生素的應用
     ?。ㄒ唬┛股氐木植坑盟幒皖A防用藥
      1.五官科的局部用藥
     ?。?)眼科感染:抗生素局部應用僅限于眼結膜炎、眼瞼炎或角膜炎等,常用抗生素有:①磺胺乙酰:10%~30%滴眼液或6%的眼膏,因其可迅速透入粘膜和角膜上皮,治療結膜炎、角膜炎、瞼緣炎和沙眼效果較好,極少出現斷發細菌感染。②氯霉素:常用0.5%~1%滴眼劑或眼膏,對上述疾病效果也很好。四環素、金霉素0.5%的滴眼劑與眼膏也較常用。③氨基甙類抗生素:常用的有0.3%慶大霉素、0.3%卡那霉素、0.5%新霉素滴眼劑和眼膏。新霉素還可與多粘霉素B或桿菌肽聯合配成眼藥,用于治療革蘭氏陰性和陽性菌的結膜炎與角膜炎。革蘭氏陽性菌感染還可單用桿菌肽眼膏(每克500~1000單位)或0.5%紅霉素眼膏每日涂于眼瞼內。④利福平:其滴眼劑和用藥膜對急性、亞急性結膜炎、沙眼、急性瞼腺炎和瞼窩組織炎的治療效果也較好。
      (2)耳鼻喉科感染:臨床常見的感染疾病有外耳炎、中耳炎、鼻竇炎常需配合鼻竇穿刺術沖洗后滴入抗生素。①慶大霉素:0.3%滴耳劑用于治療外耳感染,中耳炎時可與1%氫化可的松醋酸鹽一起制成滴耳劑。②多粘菌制成0.1%~1%滴耳液治療耳部感染,也可用于鼻竇炎的治療。
      2.皮膚粘膜局部用藥
     ?。?)甲磺滅膿:5%~10%溶液濕敷或軟膏于燒傷創面感染處,防治綠膿桿菌時,其可與磺胺嘧啶銀、洗必泰(按10:5:1)配成外用粉劑。1%~2%磺胺嘧啶銀軟膏單用治療1~2度燒傷。
     ?。?)新霉素:0.5%水溶液或軟膏治療金葡萄皮膚感染。
      (3)其它用于皮膚感染的還有5%氯霉素丙二醇溶液或粉劑、2%~5%褐霉素軟膏、0.5%~1%紅霉素軟膏、0.5%~1%多粘菌素B溶液、乳劑等??肆置顾?0mg/ml溶液治療皮膚或潰瘍面感染(痤瘡和褥瘡)效果也較好。
      3.支氣管、肺部感染對支氣管、肺部感染、抗生素藥物氣霧吸入是一種較理想的給藥方法??股卦?~5ml生理鹽水中的濃度;慶大霉素為40~12mg,卡那霉素為250~500mg,新霉素為50~400mg,氯霉素為100~400mg,多粘菌素B為10~50萬單位,二性霉素為5~10mg等。治療中有時適當聯合用藥可提高療效,在服不良反應。如多粘菌素B霧氣液中加入麻黃素可以預防多粘菌素引起的支氣管痙攣。為避免抗生素與痰液中的DNA結合而滅活,可在氣霧劑中加入蛋白分解酶。
      4.化膿性腦膜炎一般采用靜注大劑量的青霉素或易于透入腦脊液的抗生素,如氯霉素、頭孢三嗪等,可獲滿意的效果。在特殊情況下,如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及耐藥金葡菌腦膜炎可采用氨基糖甙類、多粘菌素B鞘內注入。
      5.多科性預防用抗生素
     ?。?)基本原則是:
      1)清潔無污染或污染較輕的傷口,估計傷口感染率低于5%者,不必使用抗生素預防;如因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細胞缺乏者,可根據情況選用合適的抗生素。
      2)如手術時間過長或手術后常具高發感染的手術,如結腸手術或易發生嚴重感染的整復手術。
      3)選用抗生素應毒性小、無過敏反應,對病原菌針對性強。
      4)要有恰當的用藥時期,一般于麻醉開始或手術早期靜注或肌注;給藥次數與時限,一般認為染菌4小時內是預防的有效期,只需一劑即可奏效。術后預防性用藥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心臟手術:抗生素普遍用于開胸手術,病原菌可能為金葡菌、表葡菌、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刹捎绵徛惹嗝顾?g及慶大霉素1.5mg/kg分別靜注,青霉素過敏者,成人可用萬古霉素7.5mg/kg靜注,也可用頭孢噻吩2g靜注或肌注。
      (3)動脈修復術:接受抗生素預防治療方法同心臟外科手術。
      (4)骨科矯形手術:抗葡萄球菌抗生素能減少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感染,降低髖部骨折或骨板固定術的創口感染發生率,推薦用藥同心臟外科手術。
     ?。?)胃、十二指腸手術:病原菌多為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糞鏈球菌、厭氧菌,可術前肌注或靜注頭孢菌素,如頭孢西丁1g,羥氨芐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1g。
     ?。?)結腸直腸手術:致病菌同上,術前2小時用甲硝唑1g直腸給予,并加用慶大霉素1.5mg/kg靜注。急癥情況下可用慶大霉素1.5mg/kg靜注聯用以甲硝唑500ml靜注或克林霉素600mg靜注,效果佳,如配以灌腸、瀉藥等機械性腸道準備效果更佳。
      (7)膽道手術:僅用于有感染危險因素的病人,如老年人,急性膽囊炎、梗阻性黃疸或膽總管結石患者。病原菌與抗生素用法同胃、十二指腸手術。
      (8)婦產科手術:為預防經陰道子宮切除術的術后感染,可用硝唑1g直腸給藥。重危產婦伴胎膜早破的剖腹產術,可采用頭孢西丁1g靜注或加甲硝唑500ml靜注,可降低敗血癥并發癥的發生率。首次給藥應在結扎臍帶之后,以免影響嬰兒。
     ?。?)泌尿科手術:尿細胞培養陽性者,術前按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進行預防。藥敏試驗不明時,可用慶大霉素2mg/kg靜注或肌注。
      6.非外科疾病的抗生素預防
     ?。?)預防風濕熱的復發:常用青霉素V250mg口服,每日2次,療程持續數年。
     ?。?)細菌性心內膜炎:對患有某些心臟病的病人進行口腔手術、尿路手術后易發生菌血癥可導致細菌性心內膜炎。在拔牙或扁桃體切除術后30分鐘肌注或靜注氨芐青霉素1g,8~12小時后再給1g,共2~4次。青霉素過敏者可改用萬古霉素1g于術前0.5~1小時靜滴后再口服紅霉素0.5g,每小時1次,共8次。尿路手術時,除用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外,可加慶大霉素。
      7.其它情況下抗菌藥的應用對特定細菌的預防,如青霉素預防鏈球蓖A群、淋病、梅毒的接觸者。氨芐青霉素預防流感嗜血桿菌或肺炎球菌反復發作的中耳炎。利福平口服600mg連續2日預防腦膜炎球菌引起的腦膜炎及帶菌者,也可用二甲胺四環素或磺胺嘧啶預防。接觸布氏桿菌、鼠疫桿菌的實驗室工作者可用四環素、鏈霉素、磺胺類預防。旅游腹瀉可選用黃連素、強力霉素或環丙氟哌酸預防。預防新生稱眼病可選用四環素、紅霉素眼藥水或1%硝酸銀滴眼。
      (二)尿路感染中抗菌藥的合理應用
      1.膀胱炎首次發生膀胱炎,常給予單劑療法,即僅服一次大劑量的抗菌藥,如復方新諾明6片頓服;氨芐青霉素3g頓服;也可試用氟哌酸1.2g頓服。
      2.腎盂腎炎輕度發熱及腰痛的腎盂腎炎或單劑治療失眠失敗的尿路感染,應采用口服抗菌藥2周,常用藥有復方新諾明2片,每日2次、氟哌酸0.4g,每日2次,氨芐青霉素0.5g,每日4次。兩周后尿菌陰轉率達90%左右。如尿菌仍陽性應根據藥敏改用相應的藥物4周。服用碳酸氫鈉(1g,每日3次)可堿化尿液,對氨基糖甙類、紅霉素類及磺胺類抗菌藥的療效有增強作用,但會降低四環素族,呋喃嘧啶的療效應予注意。對少數癥狀較重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的病例,可采用慶大霉素每6h肌注一次,首次劑量1.5mg/kg,以后1mg/kg。復雜性腎盂腎炎的致病菌常有耐藥性,治療上有時很困難,可按藥敏試用下列抗生素,如乙基西梭霉素2mg/kg,12小時靜注1次;頭孢去甲羧肟2g,每24小時靜注1次;噻肟單酰胺菌類2g,每8小時靜注1次,如有發生革蘭氏陰笥桿菌敗血癥跡象時,應聯合應用抗生素靜注治療,仍持續發熱者,要考慮有無并發癥,如腎盂積膿、腎周膿腫等。
      3.再發的尿路感染再發尿路感染,應做尿路X線檢查,必要時要作泌尿外科檢查,以確定有無尿路不暢等易感因素。
      (1)重新感染:再發尿路感染中85%是重新感染,治療方法如前述。
      (2)復發:常見于腎盂腎炎,特別是復雜性者更易復發。糾正引起尿流不暢等易感因素,是治療的根本。其致病菌多為變形桿菌,糞鏈球菌或綠膿桿菌等。對這些病人應按藥敏選用抗菌藥物治療,一般為6周。對個別因腎血流量差,病灶內藥物濃度不足者,可用較大劑量的殺菌抗生素治療,如先鋒霉素、氨芐青霉素、羧芐青霉素等治療6周。如仍有菌尿存在則采用長程低劑量療法。即采用復方新諾明半片或甲氧芐氨嘧啶50mg或呋喃嘧啶50mg每晚臨睡前排尿后服用,服用1年或更長些時間。反復發作的尿感病人應多飲水和定時排尿,這是配合抗菌藥物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腎功能減退時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慢性腎功不全 (CRF)時較易伴發感染,而感染又加重了CRF的惡化程度。故臨床上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并發的嚴重感染,是防止腎功損傷和延緩CRF惡化的重要問題。在選用抗生素時主要針對引起感染的可能菌屬,最好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然后根據抗生素的主要代謝過程、排泄途徑和毒性大小、尤其是腎毒性及腎功減退的程度等綜合考慮治療措施和治療方案。在CRF合并嚴重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時,不管腎功如何,均應給予首次沖擊量或飽和量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或妥布霉素首次劑量1.5~2.0mg/kg,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7.5~10mg/kg,嗣后改維持劑量時亦應使用藥濃度高于有效抑菌水平。若Ccr值減退,則在沖擊量后減小劑量維持治療。CRF患者因清除能力下降而需減少抗生素的劑量。減少劑量主要由抗生素在體內蓄積是否對病人腎功能產生危害而定,如治療指數(藥物中毒濃度與治療濃度之比率)的高低,氯霉素、紅霉素及其它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如麥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白霉素等)及青霉素G等藥物的治療指數均較高,使用常規劑量一般不會加重腎功損害。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鏈霉素、新霉素、巴龍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里杜霉素、慶大霉素、西梭霉素、乙基西梭霉素等藥物治療指數均較低,一旦腎組織中藥物蓄積易導致腎中毒,故即使輕度腎功障礙者,也必須減少劑量。氯霉素在CRF時,T1/2稍有延長,其降解產物葡萄糖醛酸衍生物在體內蓄積,雖無抗菌活性,但對骨髓有抑制作用,仍宜慎用。氯霉素可被HD(血液透析)清除而不被PD(腹膜透析)清除;故在HD后宜加用一次劑量。而紅霉素類抗生素不受HD/PD的影響,故劑量不必改變。β-內酰胺類(如苯氧甲基青霉素、氨芐青霉素、芐青霉素、羥氨芐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羧芐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羥噻吩青霉素等)以及第一代頭孢菌素對青霉素酶穩定。但仍可被革蘭氏陰性細菌的β-內酰酶破壞。第二代頭孢菌不經對多數β-內酰酶穩定,如頭孢羥唑、頭孢呋肟等均有明顯腎毒性,應避免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對產生β-內酰胺酶的細菌有高度敏感性,如頭孢氨噻肟、頭孢去甲噻肟、頭孢氨噻肟唑及頭孢三嗪噻肟等均無腎毒性,可以正常用藥,但仍應觀察緊功。上述頭孢類因可被HD清除,因此透析后宜加用半量或全量一次。三代頭孢菌素的林可霉素及氯林可霉素等在CRF病人時,T1/2均有一定延長,血濃度增高,但因腎毒性較小,故僅需減量1/4~1/3。羧芐青霉素宜慎用。四環素類(金霉素、強力霉素、二甲烯四環素、呱哌四環素、土霉素、甲烯土霉素及四環素等)及多肽類抗生素(多粘菌素,桿菌肽、萬古霉素等)在CRF病人時T1/2顯著延長,故不宜應用。
      CRF患者深部霉素感染的處理:兩性霉素B腎霉性大,僅用于PD伴霉菌性腹膜炎時,小劑量0.5mg/L腹腔內注射,每晚1mg加NS2~3ml注入透析管內封和,療程1~2周。酮康唑在CRF時不影響其排泄,故可按常規用藥0.2~0.4g/d口服,療程1~6周。
     ?。ㄋ模┲袠猩窠浵到y感染的抗生素治療中樞神經感染抗生素治療,應選擇易透過血腦屏障,在腦組織中、腦脊液中含量高的藥物.
      1.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可用磺胺類或青霉素,一般首選SD,腎功能正常用1.0g,每日三次或1.5~2.0g每日2次靜滴首次加倍。鑒于有耐磺胺類藥物的菌株,故對危重者可與青霉素鈉鹽配伍800~1200萬u/d或者氯霉素1.0~2.0g/d(兒童依體重酌減)。療程3~7日。部分病人亦采用氨芐青霉素6~8g/d靜滴。
      2.胴炎雙球菌腦膜炎首選青霉素G鈉鹽800~1200萬單位靜滴,病情穩定后改用肌注,療程宜長,需2~3周。療效如欠佳可加用氯霉素或改用頭孢菌素類如先鋒必(kephazon)。
      3.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膜腦炎用青霉素G+氯林可霉素,以甲氧芐苯青霉素較好。如有耐藥者宜用先鋒必或Celospor(CephacetrileSodium)加萬古霉素。
      4.流感桿菌性腦膜炎(b型)常用氨芐青霉素6g/d或氯霉素1.5~2.0g/d(兒童慎用,老年人禁用)。
      5.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腦炎多用氨基糖甙類(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氨芐青霉素,必要時可用氯霉素、羧芐青霉素,重癥者宜用頭孢三嗪(菌必治ceftriaxone)。
      6.真菌性腦膜炎以隱球菌多見,一般使用咪康唑加5-氟胞嘧啶(5-FC),成人100~150mg/kg/d,96h口服或靜注。亦可用兩性霉素,總量2~4g,成人每日劑量0.1mg/kg開始至每日劑量達0.5~1.0mg/kg為止,同時加地塞米松5mg靜滴。亦可用酮康唑每日200~400mg+性霉素B效果也較好。
      7.厭氧菌性腦膜炎首選甲硝唑,成人劑量1.8g/d,分3次口服或靜滴。氯霉素、氯可霉素及羧芐青霉素等亦有較好效果。
      8.細菌性不明的腦膜炎嬰幼兒多為大腸桿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可采用慶大霉素加氨芐青霉素加頭孢噻肟(cefotaxime)、先鋒必等。老年人多變形為桿菌、克雷伯菌。綠膿桿菌引起,可采用氨芐青霉素或頭孢菌素類(先鋒必、菌必治),病因不清者亦可使用大劑量青霉素G或氨芐青霉素加氯霉素治療,陰溝桿菌性化膿性腦膜炎的治療有報道采用頭孢噻肟2g靜滴,每日4次,療程8日取得較好效果。
      9.病毒性腦膜炎對單純皰疹性腦膜炎用無環鳥苷、阿糖腺苷或阿糖苷(阿糖胞苷使用時應警惕白細胞下降),亦可加用干擾素、聚肌胞類。急性期腦水腫明顯時加用激素對緩解癥狀較好,但亞急性或慢性期的各種病毒性腦膜炎不宜使用激素,因其可促使病毒活性增加,導致病情加重。
      10.結核性腦膜炎異煙肼每日300~500mg,重癥者600~900mg,PAS每日8~12g靜滴,鏈霉素每日0.75~1.0g肌注。異煙肼無效病例或采用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藥。
     ?。ㄎ澹┬律鷥焊腥拘约膊】股氐膽眯律鷥河捎诟髌鞴俟δ懿唤∪瑢股匾獓栏窨刂苿┝浚也豢呻S意加大劑量,以免導致不良后果.
      1.新生兒敗血癥該癥為一種急性,在抽血送培養后立即開始抗菌治療。在病原菌不明的情況下通常聯合應用一種青霉素族(選用青霉素G或氨芐青霉素)及一種氨基糖甙類(選用慶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抗生素作為初選藥物。這種酏伍能針對大部分新生兒敗血癥的致病菌。若有線索提示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例如其母有葡萄球菌感染,小兒皮膚有膿療)則青霉素族宜先用苯唑青霉素;若患兒有水皰或出血性皮疹并迅速潰瘍壞死,皮膚表面發黑或流綠色膿液時是綠膿桿菌敗血癥的表現,青霉素族宜選用羧芐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氨基糖甙類用丁胺卡那霉素或妥布霉素;皮下壞疽血培養多為金黃葡萄球菌,部分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故可用苯唑青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母有羊水性腹膜炎或小兒有腸穿孔、腸壞死時發生厭氧菌敗血癥的機會較多,氯霉素、氯林可霉素、滅滴靈均有效。如血培養得到陽性結果后,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情況選擇敏感而安全的藥物。若原先用藥治療效果滿意者一般不必換藥,可根據藥敏情況考慮撤去其中一處藥物。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新生兒敗血癥應排除抽血是污染造成的假陽性結果,如經治療無效者可改用第一代頭孢菌素治療,仍無效則可改用萬古霉素。住院過程中發生敗血癥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常已使用抗生素,這時的致病菌(常為葡萄球菌、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往往對常用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應及時更換。
      2.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最初選擇氯基芐青霉素及慶大霉素;綠膿桿菌腦膜炎可選羧芐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亦可選用頭孢他啶(腦膜炎時其腦脊液濃度高且綠膿桿菌對其敏感)。大腸桿菌對氯霉素仍敏感,其腦脊液濃度較高但使用時劑量不能太大,早產兒及出生后1周內的足月兒按25mg/kg&iexcl;d算,1周后足月兒可用至75mg/kg&iexcl;d。新生兒化腦易發生腦室炎,如全身用藥不滿意時,可同時通過保留導管于側腦室局部用藥(就根據藥敏選擇抗生素);慶大霉素1~2mg、氨芐霉素10~25mg、氯霉素25~50mg、苯唑青霉素25~50mg。
      3.新生兒肺炎聯合應用一種青霉素族及一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的治療方案同樣適合于新生兒肺炎,衣原體肺炎則應選用紅霉素。
      4.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細菌以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肺炎克雷白桿菌、沙門氏菌屬較多見。治療為靜脈注射抗生素,主要配伍為廣譜青霉素及/或氨基糖甙類。
      5.新生兒腹瀉及時隔離治療很重要。大腸桿菌性腸炎可用慶大霉素15mg/kg&iexcl;d或卡那霉素30mg/kg&iexcl;d或多粘菌素E5萬u/kg&iexcl;d口服。沙門氏菌屬甙類抗生素常為首選藥物,多粘菌E、磷霉素、頭孢呋肟、頭號孢哌酮均可選用,應視藥源及敏感性而定。奇異變形桿菌引起的新生兒腸炎,使用丁胺卡那霉素、頭孢唑啉常有效。
      6.新生兒泌尿道感染一般選用氨芐青霉素及慶大霉素大都療效滿意,如果不理想除根據藥敏試驗調整藥物外,還應注意有無泌尿道畸形存在。
      7.給藥途徑和療程大部分新生兒感染性疾病開始治療宜靜脈給予抗生素,待病情好轉時可改為肌注。
     ?。?)新生兒敗血癥的療程應根據血培養結果、臨床療效及有無并發癥而定;①血培養陰性且入院后癥狀很快消失,其它化驗亦不提示感染者,用抗生素3~5天即可;②血培養陰性但有臨床感染癥狀或實驗室檢查提示有感染存在,抗生素治療為7~10天;③血培養陽性但無其它感染灶且臨床療效亦滿意者,療程10~14天;④血培養陽性并有其它感染灶(如肺炎、尿路感染)或臨床好轉慢者,抗生素治療不應少于14天。
     ?。?)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除外)抗生素治療不少于3周。使用氨基糖甙類藥物治療,療程不要超過14天,以免霉性蓄積。
     ?。?)新生兒壞死性腸炎輕癥療程1周左右;重癥2周以上。
     ?。?)新生兒腹瀉根據癥狀及大便培養轉陰而決定療程,部分腹瀉患兒由于斷發暫時性乳糖酶缺乏而致吸收不良反應,應及時調整飲食,給予不含乳糖的代乳品,若繼續使用抗生素宜使菌群紊亂而導致病情復雜化;還有部分患兒(主要是沙門氏菌屬感染者)癥狀消失但培養仍陽性,可暫??股囟o乳酶生等制劑隨訪觀察。
      8.抗生素的劑量用藥次數抗生素劑量與用藥次數與新生兒成熟度及日齡有關。只有注意此特點才能使藥物達到有效血濃度。常用抗生素劑量與每日用藥次數見表30-4。新生兒感染時抗生素的治療固然重要,但還應注意積極糾正酸堿紊亂,維持循環、呼吸功能、治療高膽紅素血癥,為抗生素的治療發揮作用打好基礎贏得時間,以提高療效。
     ?。┰袐D抗生素的應用
      1.泌尿道感染孕婦應用抗生素最多的適應癥是泌尿道感染,常見的導致菌尿的細菌有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屬、變形桿菌、腸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有些病人可出現無美菌尿;有尿頻或排尿困難者可無細菌感染。有些急性尿道綜合癥患者常伴有沙眼衣原體感染(可用紅霉素治療,療程至少14天)。無論有無癥狀之菌尿,皆需根據尿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用對病原體敏感的抗生素藥物治療。
      2.妊娠俁并陰道感染由于母體陰道感染往往傳播胎兒,故陰道微生物培養極為重要,如滴蟲與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可用曲古霉素。僅有滴蟲感染可用滅滴靈;僅有霉菌感染可用克霉唑。孕期治療以大劑量短程陰道內用藥為宜,如克霉唑1500mg/Tab,陰道內放置一次(非孕婦每次僅用0.1gTab,療程7~10天)。
      3.心臟病合并妊娠正常分娩不需應用抗生素,行難產手術或剖宮產術時為預防感染特別是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有兩種抗生素預防治療方案可供選擇,①芐青霉素鉀100萬單位+慶大霉素800mg肌注,每日2~4次;②氨芐青霉素鈉1g肌注或靜滴,每日2~4次。
      4.其他感染孕期應用抗生素治療基本同非孕期。但應盡力避免影響胎兒發育的藥物。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將抗生素藥物分為三類:
      (1)對胎兒無明顯影響者,包括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大環內脂類抗生素中僅紅霉素堿基可用于孕期。
      (2)有相對危險性者,主要為氨基糖甙類,其對母體與胎兒產生中耳與腎臟毒性,特別是鏈霉素對第八對腦神經的影響即使小劑量短期用藥亦可致耳聾且為不可逆性。卡那霉素亦有類似毒性。如孕婦期有嚴重感染可考慮用潔霉素或氯潔霉素。
      (3)絕對禁忌者,四環素類為典型致畸原現已被公認,其妨礙鈣鹽進入軟骨和骨骼;易通過胎盤,在孕期任何階段作用于胎兒,都可導致胚胎發育不全及畸形。還可致妊娠脂肪肝,導致有些產婦因此死亡?;前奉愃幬锶焉锿砥诮茫淠軤帄Z膽紅質的結合部位而引起核黃疸。氯霉素除對孕婦產生毒性外,還可使新生兒發生所謂灰色綜合癥。磺胺甲基異惡唑與甲氧嘧啶合用有抗葉酸的作用。因此整個孕期尤其是早孕期應避免使用。乙胺嘧啶治療弓形體病有效,但在孕期宜慎用。
      孕期應用抗生素藥物除根據病原體檢查與病情嚴重程度外,還需了解藥物在不同孕期對孕婦與胎兒所產生的副作用,細加選擇并注意用藥劑量、途徑及時期并密切觀察副作用(包括母體雙方的有關監護),隨時加以調整,則療效可靠也能確保安全。
    作者: 吉鴻昌    時間: 2011-1-8 19:01
    本帖最后由 吉鴻昌 于 2011-1-9 18:52 編輯

    轉來的東西,要注明出處,這點道理都不懂嗎?(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丟人哪。太丟人了。呸!

    作者: hghysy    時間: 2011-1-9 08:14
    :hehe::wulai:
    作者: yukaip123    時間: 2011-1-9 08:27
    :)3::)3: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页游| 佛学| 淮滨县| 通道| 德江县| 台中县| 思茅市| 沈阳市| 兖州市| 龙里县| 青川县| 韩城市| 霞浦县| 平阴县| 库伦旗| 得荣县| 阿图什市| 卢湾区| 布尔津县| 多伦县| 都昌县| 壤塘县| 石屏县| 武义县| 厦门市| 吉林省| 花莲县| 伊宁县| 毕节市| 平阴县| 宁津县| 渑池县| 偃师市| 建宁县| 萨迦县| 绥化市| 义乌市| 平度市| 东阿县| 汕头市|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