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雞飼養階段的劃分:
0-6周齡為育雛階段
7-12周齡為育成階段
(1)適時飲水與開食:雛雉出殼后24~36小時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錳酸鉀,對不知道飲水的雛雉及時調教,使之盡快飲水,喂水后1~2小時開食。開食料要柔軟,適口性好,營養豐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濕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開食時每2~3小時誘食1次,以后逐漸增加間隔時間,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隨日齡的增大,采食量也遞增,生長到接近成年體重時,對飼料的需要量趨于穩定。
(2)溫濕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23~22℃,5周齡后保持常溫。相對濕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后55%~65%。
(3)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只/平方米,10~20日齡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轉入立體籠( 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只/平方米,43~60日齡10~20只/平方米。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發育,并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 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后,根據雛雉采食情況快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盡快適應新環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飲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種:結合本場情況制訂好免疫程序。
成雞養殖技術
雛雉籠養6~7周即可轉入地面平養或轉入育成雉籠。至18周齡這一段時間是雉雞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齡,已基本接近成年雉體重。因此,6~20 周齡階段養管理飼是保證育成雉生長發育關鍵,在做好各項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轉群時間及注意問題: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雛雞飼養至6~8周齡時轉群,夏季孵出的雛雉飼養至5~6周齡即可轉群。轉群前3天應派專人值夜班并給予24小時光照。轉群時還應注意將弱雛分離飼養,病殘雛及時淘汰。轉入地面后1~2周,選擇溫暖無風天氣,打開門窗,讓其到室內外運動場做短時間活動,以后逐漸延長,夜晚趕入室內。
(2)后備種雉限飼:確定留作種用的育成雉,除6~8周齡進行初步選擇外,還必須控制體重,防止過肥,以保證繁殖期能獲得較高的產蛋率和受精率。具體措施是:減少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纖維及青綠飼料喂量;減少飼喂次數;增加運動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斷喙,防啄癖發生:雉雞野性較強,喜歡啄異物。 育成雉生長迅速,如果此期某些營養素缺乏,或環境不理想,或密度過大,啄癖就更易發生。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齡間進行第2次斷喙,方法與家雞斷喙相同。
(4)禁用發霉變質飼料,防止曲霉菌病發生:育成前期的雉雞對曲霉菌易感,本病發病率及死亡率較高,因此在飼養管理中應注意禁用發霉變質飼料及發霉墊料,控制好舍內環境,維持要求的濕度,經常用過氧乙酸等帶雞消毒,轉群前用火焰噴射器灼燒地面及可灼燒用具,防止本病發生。
山雞繁育技術
(1)種雉群的建立。每一種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經2次以上的選擇:第1次選擇于每年10~11月份進行,嚴格按品種標準、生長發育情況、健康情況選擇,組成后備群;第2次選擇于次年的1~2月份進行,選擇標準:公雉羽毛豐滿鮮艷, 羽束直立,胸寬深,體大,體格粗壯,雄性強;母雉身體端正呈橢圓形,羽毛緊貼,有光澤,尾不著地,腿部及眼睛無缺陷。有條件的可在2月底、3月初進行第3次選擇,剔除不符合品種特征或雄性不強、精神狀態不好、 母雉至3月初臉不紅或尾拖地的個體。至此,經過2~3 次選擇淘汰就可以確定種雉了。
(2)雉雞的繁育技術
①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馴養條件下,一般公雉9 ~10月齡達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10~11月齡性成熟。如已經到繁殖季節即可考慮適時放配,我國北方地區一般3月中旬前后,南方地區一般2月初放配。生產場家種雉一般一年一換,但同群種雉第2年死淘率明顯低于第1個利用年限。產蛋量受精率變化不大。
②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雞繁殖季節群體不宜過大,一般100~150只為一群,而且群與群之間設置遮擋視線的屏障,以免影響交配。在一般營養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確定在1:4,此時受精率可達到85%以上,飼料營養及管理水平高,則可適當增加每只公雉的與配母雉數,比例變為1:5~1:6。
③適時放對配種:放配時間的確定必須考慮氣溫、繁殖季節及營養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長發育好可以放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