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謂非生產天數?
任何一個生產母豬和超過適配年齡(一般設定在230日齡)的后備豬,沒有懷孕、沒有哺乳的天數,被稱做非生產天數(Non-productive Days,NPD)。其中有3~6天斷奶至配種間隔是必需的,在此期間母豬要準備發情,可以叫做必需非生產天數。一些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或死淘也等于什么也沒做,從配種到流產、死淘時的天數也被視做非生產天數:?
2、非生產天數的計算?
NPD=365-〔L/F/Y×(LL+GL)〕,其中L/F/Y是指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窩數,叫做“胎指數”,LL是母豬泌乳期天數,GL是指母豬從配種到分娩的妊娠天數,一般是114天。舉個例子,對于一個規模化豬場,可能希望每頭母豬每年產2.3窩,28天斷奶,當然懷孕期是114天,則NPD=365-〔2.3×(28+114)〕=39天:
3、非生產天數造成的損失?
以一個飼養規模為300頭基礎母堵的豬場為例,必需非生產天數設為5天,如果執行28天斷奶,則理想胎指數為:365/(114+28+5+0)=2.48;如果執行21天斷奶,則理想胎指數為:365/(114+21+5+0) =2.61。?
以28天斷奶為例,則實際胎指數=365/(114+ 28+5+x),其中x代表每胎非必需非生產天數,當x =10天時,胎指數=2.32,則每頭母豬年非生產天數 36天,是較高生產水平;當x=25天時,胎指數=2.12,則每頭母豬年非生產天數64天,是一般生產水平。?
兩者的差別是28天,假設每頭造成非生產天數的母豬日采食量為2.
假如每頭母豬窩斷奶10頭仔豬,則較高生產水平豬場比一般豬場每年多出欄300x(2.32-2.12)× 10=600頭。若每頭出欄肥豬的利潤是100元,每年可多賺60000元。
換個角度講,一般來說每頭母豬每年耗費飼料在1000千克左右,折合1.8×1000=1800元。高水平豬場每頭仔豬的攤銷是1800/23.2=77.6元,一般豬場1800/21.2=84.9元,也即較高生產水平豬場每頭肥豬能節約7.3元成本,總成本節約300×23.2× 7.3=50808元。?
以上三項利潤差別的和是54000+60000+ 50808=164808元,這就是每頭母豬增加28天非生產天數給這個豬場所造成的損失。這些錢可以被認為是我們效益的損失,所以非生產天數是豬場管理的敵人!?
4、非生產天數的來源?
后備母豬配種時超過230日齡的天數(多數豬場管理軟件設定230天為后備豬初配日齡);斷奶到配種時超過6天的天數;返情母豬損失的天數,一般為21天;流產母豬損失的天數;空懷豬損失的天數;死淘豬損失的天數。?
5、減少非生產天數的具體措施?
5.1 后備母豬適時配種對于后備母豬,經過測定后一般在170日齡左右轉入生產群。從轉人生產群的當天就要認真記錄發情情況,這樣就可預知最佳配種時間。例如,一頭母豬在轉入的第1天即發情,那么21、42、63天后應第2、3、4次發情,第4次發情是在233日齡,最適合配種。若錯過此次發情,將增加21天的非生產天數,這是應盡力避免的。?
5.2 加強哺乳母豬的飼養,縮短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研究表明斷奶母豬的體況與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存在密切關系。加強哺乳期間母豬的管理,盡量減少母豬哺乳期間體重損失是縮短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的關鍵(表1)。?
對斷奶后超過20天不發情的母豬應用PG600等藥物催情也是減少非生產天數的—個辦法。?
5.3 返情母豬及時復配每天引導公豬到懷孕舍刺激母豬(鼻對鼻接觸),使那些未孕的母豬如期返情(配種后的第21天左右),并及時配種。對于一個正常返情的母豬,錯過第1次返情,最少會造成21天的非生產天數,在管理上這是不能容許的。?
5.4 盡早發現空懷母豬,促其發情對于那些未孕而又沒如期返情的母豬可借助妊娠診斷儀,在第 25~30天將其查出,趕回配種舍,促其發情。如果空懷為持久黃體造成,可考慮應用氯前列烯醇。?
5.5 控制懷孕母豬流產、死淘率越到懷孕后期,流產、死淘造成非生產天數越多,損失越大。懷孕期間流產不應超過2%,死淘也不應超過2%。超過此值都屬不正常,需認真查找原因。?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呵呵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