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肥育豬的消化系統已趨完善,故其利用纖維的能力要比仔豬強的多。生長肥育豬對日糧纖維的利用主要體現在控制采食量、提供能量、維持胃腸道的正常蠕動、改善胴體的品質和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當日糧纖維水平增加時,能量水平降低,豬的采食量就會增加。ARC(1967)日糧纖維水平增加1%,豬的采食量會增加3%。但若日糧纖維水平過高時,采食量反而會下降。Kjos等(1999)當豬的日糧中甜菜渣含量達20%時,飼料采食量下降。這可能是由于(1)日糧纖維含量過高,適口性下降。(2)日糧纖維所占的體積較大,而豬的消化道容積有限。日糧纖維在腸道內細菌的作用下分解形成揮發性脂肪酸(VFA)如乙酸、丙酸、丁酸,其中丁酸是結腸上皮細胞生長的主要能源。同時,這些發酵產物也會促進小腸內指狀絨毛的發育,為營養物質的吸收提供更大的表面積。據NRC(1989)估測VFA供給維持能量需要的比例為5~28%。日糧纖維在維持胃腸道的正常蠕動方面也有作用。Cherbut等(1991)的研究證明,非發酵纖維主要通過機械刺激對腸的運動產生影響,發酵纖維則是通過機械刺激和發酵產物的共同作用來影響腸運動。日糧纖維的另一好處是可以改善動物的健康,減少拉稀,促進生長(楊玉芬等,2000)。在生長肥育豬日糧中,對纖維性飼料的最佳用量尚無定論,它受到纖維性飼料來源、加工方法、動物等因素的影響。Kjos等(1999)認為在適宜的飼喂范圍內(15~20%)利用甜菜渣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提高豬的瘦肉率。Vo Thi Kim Thanh等(2000)用地方豬和大約克種豬評定了青貯花生葉的效果時發現,以花生葉替代50%日糧蛋白質,對豬生長性能沒有明顯影響,飼料成本降低22%。一般認為,當生長豬日糧中纖維含量超過7~10%將抑制豬的生長,但這種抑制作用往往伴隨著胴體含脂率的下降、瘦肉率的上升的正面效果(Kass等,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