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蛋雞孵化率降低的防治技術
[打印本頁]
作者:
ann
時間:
2008-7-21 10:39
標題:
蛋雞孵化率降低的防治技術
種雞場經濟效益的高低取決于種蛋的孵化率。可引起種蛋孵化率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在生產中如果能盡早找出引起種蛋孵化率下降的原因,就能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損失。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一些具體的、實用的分析方法,供廣大同行參考。
1
仔細對種蛋進行檢查
1.1
外觀檢查
檢查蛋的形狀及大小是否正常,蛋殼顏色是否符合品種要求,蛋殼質量是否能滿足孵化條件。
1.2
貯存和運輸
如果種蛋的貯存溫度過高,會使胚胎提前發育,導致胚胎在孵化早期死亡;溫度過低,會凍裂蛋殼,凍死胚盤,甚至引起系帶斷裂和散黃;如果種蛋的貯存時間過長,會使氣室增大,胚盤與蛋殼膜粘連。種蛋在運輸過程中劇烈震動也會造成系帶斷裂和散黃、氣室移動,甚至震破蛋殼。
1.3
病情檢查
檢查種蛋有無來自種雞的不良影響,如種雞是否有病、雞齡是否過大或過小、有無近親繁殖情況、飼料營養是否全面、飼料質量是否能滿足要求。
2
認真了解孵化過程
2.1
溫度
檢查孵化機內溫差是否過大,門表溫度計是否準確,孵化階段實際孵化溫度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超溫報警系統是否靈敏,有無超溫現象出現。
2.2
通風
檢查孵化機是否裝有排氣管道,結構是否符合要求,孵化
15
天以后孵化機的通氣孔是否全部打開,風扇轉向、轉速是否正常和穩定。
2.3
翻蛋
檢查孵化
14
天以前的翻蛋角度、次數是否符合要求。
2.4
其他
了解孵化過程中是否有機器故障、停電現象的發生,如果有此類情況發生,則了解情況發生時的胚齡、持續時間及采取的應急措施如何,室內通風、溫度是否符合要求。
3
檢查孵化技術的實施情況
3.1
檢查孵化操作實況,查閱孵化記錄,了解是否在整個孵化過程中均提供了適宜的孵化條件。
3.2
了解孵化人員是否掌握并切實運用了
“
看胎施溫
”
及眼皮測溫技術。
3.3
了解孵化人員的責任心如何,檢查有無過失性責任事故。
4
根據照蛋情況查找原因
利用燈光透視種蛋來觀察胚胎發育是否正常,判斷溫度是否得當。并通過觀察氣室大小,了解濕度是否適宜。依靠照蛋還可區分無精蛋、正常胚蛋、異常胚蛋和裂紋蛋等。
種蛋
3
次照蛋的異常表現及發生原因如下:
4.1
孵化
5
天時
“
頭照
”
異常
①
種蛋的受精率正常,胚胎發育略快,死胚蛋增多,血管出現充血現象。通常是孵化溫度較高所致。
②
種蛋的受精率正常,胚胎發育略慢,死胎少。通常是孵化溫度偏低所致。
③
種蛋的氣室大,死胎多,多出現血線和血環,有時其粘于蛋殼上,散黃多,
“
白蛋多
”
。通常是種蛋貯存時間過長所致。
④
胚胎在小頭發育,大頭朝下。通常是種蛋先天畸型所致。
⑤
胚胎發育參差不齊。通常是機內溫差大,種蛋貯存時間明顯不一致,或種蛋源于不同雞群所致。
⑥
破裂蛋多,胚胎大量死亡且死亡時間不集中,散黃蛋多,氣室可動,系帶斷裂多。通常是種蛋受到劇烈震動或受凍(存放溫度零度以下)所致。
4.2
孵化
11
天時
“
二照
”
異常
①
尿囊血管提前
“
合攏
”
,死亡率較高。通常是種蛋孵化前期溫度偏高所致。
②
尿囊血管
“
合攏
”
推遲,死亡率較低。通常是種蛋孵化溫度偏低、濕度過大或種雞偏老所致。
③
尿囊血管未
“
合攏
”
,小頭尿囊血管充血嚴重,部分血管破裂,死亡率高。通常是孵化過程中溫度過高所致。
④
尿囊血管未
“
合攏
”
,但不充血。通常是孵化過程中溫度過低、通風不良、翻蛋異常、種雞偏老或營養不全所致。
⑤
胚蛋發育快慢不一,部分胚蛋血管充血,死胎偏多。通常是孵化機內溫差大,局部超溫所致。
⑥
胚胎發育快慢不一,血管不充血。通常是種蛋貯存時間明顯不一所致。
⑦
雞頭位于蛋小頭。
⑧
孵蛋爆裂,散發出惡臭氣味。通常是種蛋污穢或孵化環境污染所致。
4.3
孵化
17
天時
“
三照
”
異常。
①
“
封門
”
延遲,氣室小。通常是溫度偏低或偏高所致。
②
“
封門
”
提前,血管充血。通常是溫度偏高所致。
③
不
“
封門
”
。通常是因溫度過高或過低、翻蛋不正常、種雞偏老、飼料營養不全或通風不良等所致。
5
根據啄殼情況發現問題
5.1
啄殼時間
與出雛高峰時間一樣,某種蛋雞的啄殼時間也應是相對恒定的。如果突然有一批雛雞較正常提前或推遲啄殼,表明孵化溫度可能偏低或偏高。
5.2
啄口位置與形狀
啄口位置應在蛋的中線與鈍端之間。如果在小頭啄殼,說明胎位不正;如果啄殼的位置在鈍端很高的地方,說明雛雞通過小的氣室來啄殼,可能孵化濕度偏大;若啄口有血液流出,可能是孵化溫度不當;如果啄口呈
“
梅花
”
狀清潔小裂縫,則正常。
6
根據出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6.1
出雛高峰時間檢查
如果出雛高峰期較正常提前或推遲,表明孵化溫度偏高或偏低。如果沒有明顯的出雛高峰期,這可能與機內溫差大、種蛋貯存時間明顯不一或種蛋來源于不同雞齡的種雞群有關。
6.2
出殼雞檢查
觀察雛雞活力、健壯程度、體重大小和卵黃吸收情況,檢查絨毛的色澤、長短及整潔度,喙、腳和跗部的發育情況。
①
絨毛
“
膠毛
”
一般為孵化溫度過高或過低、種蛋貯存期過長或翻蛋異常所致。
②
雛雞出殼拖延、軟弱無力、腹大、臍收不全、
“
膠毛
”
,通常為孵化溫度偏低或濕度過大所致。
③
雛雞干瘦,有的腸管充血并拖在外面,卵黃吸收不良,通常為整個孵化期溫度偏高所致。
④
雛雞出現無頭顱、瞎眼、彎趾、鸚鵡喙、關節腫大等畸形癥狀,多與遺傳、早期高溫孵化或營養缺乏有關。
⑤
腿腳皺縮、腿部靜脈血管突出或口內組織色深且異常干燥,通常是出雛機濕度太低以及雛雞在出雛機內停留時間過長而引起的脫水癥狀。
⑥
跗部色澤偏紅,是出殼困難的表現。
⑦
雛雞喘息,多因孵化機內溫度過高、缺氧或傳染病所致。
7
根據毛蛋發育狀況,系統分析不出殼的原因
打開未出殼蛋檢查,是全面分析雛雞不出殼原因的關鍵,它不僅能提供各期的死胎率,繼而找出不出殼的大致原因,而且能通過檢查胎位情況,進行病理剖檢組織器官等方面來進一步查明原因。
隨機取
50
~
100
枚未出殼蛋,用鑷子輕敲大頭,夾去蛋殼,依次確定胚胎大致死亡的日齡、原因、胎位及畸形情況。然后將蛋內容物倒入玻璃器皿中,觀察羊水染色是否正常(正常為無色透明)、蛋白利用及卵黃吸收情況。再用棉球輕輕抹去羊水等胎體外物,用刀片輕剖雞胎腹部,依次觀察皮膚、肝、胃、心臟等組織器官是否有充血、出血、水腫、萎縮、變性和畸形等生理病變。
打開毛蛋檢查時,只要分清胚胎死亡在哪一周,就能找出死亡的大致原因。
7.1
胚胎早期(
1
~
7
天)死亡
此期的胚胎死亡主要與遺傳、種雞的健康狀況、貯存及孵化條件等有關。種蛋受精率與早期死胎率也有關聯,受精率越低,早期死胎率愈高。
①
孵化廳內造成胚胎早期死亡的原因有:貯蛋條件不正常(一般要求種蛋在
16
~
17
℃
環境中貯存不超過
7
天)、消毒不當(如熏蒸劑量不正確,在入孵后第
4
~
96
小時期間熏蒸)、蛋盤設計不合理(如蛋盤間距過小)而造成種蛋破損,或因翻蛋系統故障而造成的長時間不翻蛋或翻蛋角度不正常,孵化器溫度過高或波動太大。
②
孵化廳外造成胚胎早期死亡的原因有:種蛋在雞舍受到污染(如窩外蛋),因產蛋箱設計不合理或操作不當而造成蛋破裂,收蛋不及時或雞抱窩造成種蛋在貯存之前已經開始發育,蛋殼質量差,飼料中添加某些藥物(如球蟲凈)或用藥方法不當,營養問題(如缺乏維生素
A
、維生素
E
、生物素等),種雞感染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種蛋受精率低,來源于飼料、飲水等渠道的毒素太多等。
7.2
胚胎中期(
8
~
14
天)死亡
此期種蛋孵化的死胎率一般較低,如果孵化器通風不良或孵化溫度、濕度及翻蛋不當則能造成此期死胎率偏高。遺傳及營養已不再是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7.3
胚胎后期(
15
~
21
天)
此期胚胎死亡主要與種蛋的貯存、運輸、孵化條件、蛋殼質量等因素有關。
①
孵化廳內造成胚胎前期死亡的原因有:種蛋入孵前貯存期過長、貯存溫度不適宜,孵化溫度、濕度不當,孵化器或孵化室通風不良,小頭向上孵化,孵化頭
2
周翻蛋不正常,落盤時蛋破裂等。
②
孵化廳內造成胚胎后期死亡的原因有: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白痢等疾病,蛋殼質量差,營養問題如缺乏錳、生物素、維生素
B12
等。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原县
|
合作市
|
名山县
|
四子王旗
|
黑水县
|
伊宁县
|
甘德县
|
凤凰县
|
玛纳斯县
|
南宁市
|
比如县
|
舟曲县
|
东丽区
|
勐海县
|
临武县
|
麻栗坡县
|
金华市
|
永胜县
|
福清市
|
德令哈市
|
游戏
|
洛南县
|
玛沁县
|
新平
|
晋江市
|
大同市
|
商洛市
|
贵德县
|
得荣县
|
嫩江县
|
和静县
|
高密市
|
鄂州市
|
彝良县
|
乌拉特前旗
|
荆州市
|
台湾省
|
奉贤区
|
中方县
|
威信县
|
玉环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