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行業疑問多
這次傳經送寶的主題是“規模化豬場免疫營養研討”,由廣西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以下簡稱養豬分會)等單位主辦。主辦方原來只準備了150人的座位,前來參加的人達250多人。
據養豬分會理事長何若鋼介紹,去年下半年以來,廣西養豬業得到了政府有史以來最大的支持,加上豬肉價格近一年來的高價位運行,目前養殖行業掀起了新的一輪養豬高潮,但不可忽視的是,各種疫病對養豬業仍存在很大的威脅。如何加強對養殖場的科學管理,保證生豬營養供給,提高生豬疫病的免疫力等問題,一直困惑著養殖戶們。為解決養殖戶的實際困難,養豬分會請來國內外知名養豬專家,就目前遇到的普遍問題作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大成食品公司的易敢峰博士認為,目前養豬業存在著豬舍環境不夠好、豬食營養不全面、生豬免疫能力低下等問題。在美國當過4年“豬倌”的易敢峰博士,用親身的經歷、通俗的語句言傳身教。
養豬方式“擬人化”
在研討會上,讓記者眼前一亮的是專家們提出的飼養觀念,養豬也要講“人性”,因為凡哺乳動物都有共性,某些飼養方式也要“擬人”,這樣的講述方式讓養殖戶們更容易接受。
柯黑博士介紹說:乳豬出生的第一天,一定要讓其吃到母乳,母乳的營養是最好的;另一方面,乳豬光吃母乳是不夠的,還必須及時補充奶水,即它們也要添加奶粉,奶粉里有免疫球蛋白,即可減少疫病,長得更快。記者了解到,豬奶粉的價格也在“擬人”,一包奶粉要30多元。
易敢峰博士的講稿里有一幅畫:一邊的母豬享受著電風扇,而剛出生的小豬則要用電燈來取暖。易敢峰博士解釋說:“剛出生的乳豬,其生存的空間溫度必須保持在32~35度之間,一個星期后可以降到28度左右,以后溫度慢慢下降。乳豬出生的天數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有不同。”像人一樣,豬的生存環境也非常重要,它們也害怕低溫、潮濕和臟亂。他在美國拍攝的照片顯示,生豬還有“福利待遇”,有的豬舍從遠處看去,就像別墅。
易敢峰博士告誡養殖戶,給豬打針要有基本常識,就像人打青霉素要先做皮試一樣,豬打疫苗也要先做測試,別人豬場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的豬場,不然就要吃大虧。
針對養殖戶們生豬“不犯病什么都不管,一犯病什么藥都上”的現象,中國農業大學陳清明教授提出了“少打苗,打必要的苗;少用藥,間斷性用藥”的原則,要求養殖戶一定要改變疫病防治觀念,要把“養”放在第一位。一位養殖戶深有體會地說:“如果把養豬看作跟養孩子一樣重要,麻煩就會少很多。”
養殖戶受益大
養殖戶都是帶著問題來參加研討會的,專家的一番傳授解除了他們心里的疑惑。來自平南縣的養殖戶梁先生說,他最頭疼的問題是,他飼養的母豬返情率高,這種狀況使他損失不少。這次會上他了解到,一種新型的產品能解決這個問題。研討會結束后,梁先生對記者說:“今天不僅找到了答案,還學到了不少生豬防病治病的知識,心里不再像以前那么茫然了。”
南寧市柳沙公司的農先生遇到的問題是豬病的防治,他認為目前抗生素的療效不夠好,陳清明教授“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觀點,讓他頗有啟發:就像人一樣,營養的供給相當重要,只有營養全面了,生豬才能提高體質和免疫力,免疫力強了病也自然少了。
來自玉林的文先生從2005年開始養豬,值得慶幸的是,他只經歷過養豬的“大起”而沒有遭遇過“大落”。去年賺了幾十萬元的他,最擔心的是今后豬價的走勢,陳清明教授的一番預測給他吃了“定心丸”。陳清明向養殖戶們分析了近10年來養豬業經歷的3個盈利周期,認為從去年5月后出現的盈利周期將持續到2009年的上半年,這個預測也讓與會的所有養殖戶們看到了養豬的“錢”景。文先生說:“到明年上半年,我至少有3批、近千頭豬出欄,又可小賺一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